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海拉尔五九煤盆地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植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守勤  陈芬 《古生物学报》1989,28(5):634-641
一、前言大磨拐河组自在大兴安岭地区建立以来(宁奇生等,1959),至今尚无植物化石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1984年,笔者赴海拉尔地区的几个含煤盆地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在五九煤盆地的含煤岩系中采集到一批植物化石。本文描述的标本均采自五九煤盆地五九煤矿大磨拐河组,该组顶底不全,厚度不明,岩性主要为暗灰色粉砂岩、泥岩和煤。化石计有10种,它们是:Foliosites formosus Ren(gen.et sp.nov),Equisetites hulunensis Ren(sp.nov),Coniopteris vachrameevii Vassilevskaja, sphenopteris sp.,Nilssonia grossinervis Prynada,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鸡西城子河组被子植物化石层的孢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子河组为黑龙江省鸡西盆地主要含煤岩组,在其顶部已发现迄今已知全球最早期的被子植物大化石,近来在该层又陆续发现多粒被子植物花粉,为研究被子植物的发生及早期演化提供了有力佐证。本文报道了被子植物化石层的被子植物花粉及与其伴生的丰富多样的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共38属61种,其中描述了5属5种,包括2新种,推断其时代为Baremian期,并倾向于Baremian早期。推测当时该地为以海金沙科等多种蕨类植物及松柏类植物为主,兼具早期被子植物的十分繁茂植物群,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3.
根据发现于内蒙古宁城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亚成年鸟类标本,报道了早期今鸟型类一新属、新种——陈氏天宇鸟(Tianyuornis cheni gen.et sp.nov.)。新属种与红山鸟科(高冠红山鸟Hongshanornis longicresta,侯氏长腿鸟Longicrusavis houi及朝阳副红山鸟Parahongshanornis chaoyangensis)的特征最为相近,如体型大小相似,后肢明显长于前肢等;但也具有一系列与其他红山鸟科成员不同的特征,包括上下颌都保存有牙齿,齿骨直(特殊的"S"形齿骨曾被认为是红山鸟科鸟类的近裔特征),胸骨后外侧突远端呈扇形扩展等。这些特征表明新标本为红山鸟科一新属种。该新属种的发现使红山鸟科成为已知种属分化最丰富的早白垩世今鸟类群。另外,新标本也丰富了红山鸟科鸟类许多新的重要形态学信息,证实这一支系鸟类仍保留有牙齿结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满洲里扎赉诺尔露天煤矿为大兴安岭西侧重要含煤产地,经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孢粉样品,在大磨拐河组获得十分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属种与含量的变化,划分出三个孢粉亚组合:1)Concavissimisporites-Foraminisporis-Classopollis亚组合,时代为Valanginian期;2)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Jiaohepollis亚组合,时代为Hauterivian期;3)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亚组合,时代为Barremian期。这种细致划分对于进一步探讨地层内部生物演化及煤层详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本文还探讨了该地区的三个亚组合时期的古气候演变,并命名了6个新种。  相似文献   

5.
水力失效是植物干旱死亡的主要机制。量化分析水力性状的种间和器官间差异是预测树木在气候变化下的响应甚至生存能力的基础。该研究对比分析了罗汉松科3种植物器官(茎和根)水平上水力功能性状的差异, 并探讨其与解剖结构和机械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湿生同质园内选择罗汉松科3种植物, 测定了茎和根木质部水力功能性状(最大比导率(Ks)和栓塞抗性(P50))、解剖结构性状(管胞直径(Dt)、水力直径(Dh)、管胞密度(Nt)、管胞壁厚(Tw)、纹孔膜直径(Dp)和纹孔密度(Np))和机械强度(木材密度(WD)和管胞厚度跨度比((t/b)2))。结果发现: (1)罗汉松科3种植物茎木质部不存在效率-安全权衡, 而根木质部存在权衡。(2)茎KsDp显著正相关, 与(t/b)2WD无关; 茎P50Dp极显著负相关, 与(t/b)2WD无关。(3)根KsDh显著正相关, 与Tw和(t/b)2极显著负相关; 根P50Tw、(t/b)2WD均极显著正相关。在罗汉松科植物中, 根木质部性状与输水效率和栓塞抗性的密切关系是解释其存在效率-安全权衡的基础, 而茎木质部的过度建造是茎不存在效率-安全权衡的原因, 木质部的过度建造仍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描述原蝎蛉科化石1新种,优秀云状原蝎蛉Typhothauma excelsa sp.nov.。对新种与模式种做了比较。化石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炒米甸村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模式标本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7.
几种芸香科柑桔类精油的化学成分与香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GC/MS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香柠檬油、柠檬油、甜橙油、柚子皮油、蒸馏桔子油、冷榨桔子油、野香橼叶油、野香橼果油的化学成分。它们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其香气各具特色。本文还讨论了精油中单萜类化合物、葛缕醇、酮类化合物、香茅醛、孟烯醇类化合物对精油品质及香气的影响,也为野香橼叶油、果油及柚子皮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锦织蛾属五新种和中国二新纪录种。迄今为止 ,中国已知锦织蛾 33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标本室。饰带锦织蛾Promalactisinfulata新种 .正模♂ ,河南信阳鸡公山 ,70 0m ,1997 Ⅶ 9,李后魂采 ;副模 3♀♀ ,1997 VII 11,其它采集资料同正模。本种可通过下列特征与该属其它已知种区别 :前翅表面斑纹较多 ;雄性外生殖器之抱器背短 ,阳茎角状器极长 ;雌性外生殖器之囊导管中部膨大。宝天曼锦织蛾Promalactisbaotianmanensis新种 .正模♂ ,河南内乡县宝天曼 ,1350m ,1998 Ⅶ 15,李后魂采 ;副模 15♀♀ ,1998 Ⅶ 13~ 15,其他采集资料同正模。本新种与PromalactispulchraWangetZheng外形相似 ,但可通过外生殖器特征与之区别 :新种雄性爪形突后缘中部凹入 ,两侧突出 ,阳茎端部无分支 ;雌性外生殖器导管端片后部呈三齿状。密纹锦织蛾Promalactisdensimacularis新种 .正模♂ ,江西井冈山小溪洞 ,1978 Ⅶ 7;副模 3♀♀ ,1978 VII 4~ 6,资料同正模。本种的前翅斑纹独特 ,雄性外生殖器颚形突端部两侧突出 ,形成不规则的突起 ,雌性外生殖器导管端片后缘呈三角形凹入等特征可与该属其它已知种区别。短瓣锦织蛾Promalactisbrevivalvaris新种 .正模♂ ,甘肃天水 ,1988 Ⅷ 10 ,武星煜采。本种与P  相似文献   

9.
李树深  胡健生 《动物学报》1994,40(3):317-323
本文比较分析了云南景东地区三种同域分布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花棘蛙2n=26(16M+ 10SM),NF=52,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inter,Nos.2-4,8,9等为SM。棘肛蛙2n=40(16M+ 20SM+2ST+2T),NF=78,Nos.5-9,11-13,15,17等10对为SM,No.3为ST,No.18为T,其余 均为M,Ag-NORs位于11P。二种的Ag-NORs都有异形现象。双团棘胸蛙2n=64T,次缢痕和Ag- NORS在4qper。都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最后,对棘蛙属的核型演化机制和物种形成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Some fusinized-wood fossils from seam 14 and seam 17 of Lower Coal-bearing Member of Huolinhe Formation in Huolinhe Coalfield were observed and described. They were as- signed to Podocarpoxylon dacrydioides sp. nov., Podocarposcylon sp., Phyllocladoxylon sp. 1 and Phyllocladoscylon sp. 2. P odocarpoylon and Phyllocladoxylon were two types of ancient wood fossils of Podocarpaceae. That both of them were found in Huolinhe Coalfield, seven among the twelve observed specimens belonged to the former, and the others to the latter, indicating that the plants of Podocarpaceae might be the main coal-forming plants in the coalfield.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西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巴格毛德呼伦陶勒盖地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产有大量的叶肢介化石。该动物群含有河西走廊赤金堡组常见分子Diestheria jiayuguanensis和Yumenestheria delicatula,从而指示两组的对比关系。地质时代隶属于早白垩世九佛堂期。  相似文献   

12.
马其鸿 《古生物学报》1991,30(6):705-713
宁夏六盘山群上部和内蒙古赛汉塔拉组产出的珠蚌类化石为首次描述,其面貌与邻区相当地层产出的蚌类相似,前人将它们鉴定为Unio。现据它们的壳顶区缺双带构造、前假主齿乳头状并不呈“多”形排列和前闭壳肌痕内具树枝状构造等特征建立Ningxiaconcha gen. nov.。本文还对Pseudelliptio属及其模式种的含义作了补充修订;通过这些珠蚌类化石的对比,宁夏六盘山群和内蒙古赛汉塔拉组可与新疆吐谷鲁群中上部、辽西沙海组和阜新组、山东蒙阴群中上部、浙江寿昌组上段以及苏联、蒙古、德国韦尔登阶进行对比,其时代应归入早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13.
开鲁盆地白垩系发育,至今已有200余口探井钻遇到上白垩统,其中嫩江组滨浅湖相沉积地层厚度稳定,分布广泛,含较丰富的孢粉化石。通过对嫩江组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以Schizaeoisporites-BeaupreaiditesLythra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孢粉组合和岩石组合的对比表明,开鲁盆地缺失松辽盆地嫩江组中上部地层。根据沉积特征和孢粉植物群面貌,对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进行了讨论,认为本区晚白垩世处于东北中生孢粉植物区南缘,孢粉植物群具有过渡性质,反应了偏干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哈尔努尔山西南阿木山组剖面的一个层位中发现早二叠世牙形刺新种Neostreptognathodus costatus sp.nov.。根据牙形刺地层分布分析判断,该剖面地层是倒转的,但由于现有资料有限,地层是否连续或有缺失存疑;此剖面是否适合全部归入阿木山组,也有待进一步论证。期待能对此剖面重新详细的考察和大量采样,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辽宁西部九佛堂组和义县组中华弓鳍鱼一新种:辽宁中华弓鳍鱼Sinamia liaoningensis,并与该属的其他种进行了比较.新材料具有中华弓鳍鱼科的3个定义特征:单一的顶骨,三对额外肩胛骨和膜质翼耳骨短并与顶骨等长,无疑应归入该科.新种的后眶下骨较小,背鳍长大,鳞片菱形,因此,归入中华弓鳍鱼属.辽宁中华弓鳍鱼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中华弓鳍鱼的5个已知种:体型短粗,吻骨较短,鼻骨近四方形,围眶骨较多(6),前鳃盖骨强烈弯曲,背鳍条较少(18),尾鳍条较多(16),臀鳍鳍基起点到鱼体背缘的鳞列较多(32),鳞片后缘不具锯齿,尾鳍具有纤维状的角质鳍条.  相似文献   

16.
万珊  王军 《古生物学报》2020,59(2):223-237
封印木在石炭纪–二叠纪欧美植物群的沼泽森林中占据重要地位,化石记录十分丰富,在华夏植物群中的记录则较为稀少。已知这类植物的孢子叶球都是单性的。本文基于内蒙古乌达煤田下二叠统太原组凝灰岩中的化石材料,报道了一种石松类双性孢子叶球类型,与封印木茎干及叶保存于原位埋藏的火山凝灰岩植物群中,共同构成封印木树冠。该类孢子叶球呈圆柱形,基部具柄;孢子叶紧密螺旋排列,近轴部分为水平伸出的孢子叶柄,远轴部分为上翘的远端叶片,两者转折处具明显的踵;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柄近轴面,大孢子囊位于孢子叶球的中部-基部,小孢子囊位于中部-顶部。该类双性封印木孢子叶球的发现增加了封印木繁殖器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探讨这类植物的系统分类与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沙金庚 《古生物学报》1993,32(3):285-302
讨论Trigonioididae的分类和记述产于福建宁化禾口盆地下白垩统禾口组的Trigonioides(s.s.)elegans sp.nov., Trigonioides(s.s.) quadratus Gu et Ma.这两种的主要区别在于Tri-gonioides (s.s.) elegans sp.nov. 的前部壳面放射脊精致且由壳顶延伸至前缘附近,但Trigoni-oides (s.s.) quadratus Gu et Ma的前部壳面放射脊多隐伏或消失.化石产出层位可能与朝鲜南部霞山洞组相当.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中部早白垩世泉头组-原始鸟脚类恐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中首次发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并根据其头部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娇小长春龙(Changchunsaurus parvus gen.etsp.nov.)。化石产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山前泉头组上部紫红色含砾泥质砂岩中,同一层位还产有兽脚类、鳄类、恐龙蛋、哺乳类等化石。娇小长春龙是一种混合了原始的和衍生性状的小型鸟脚类恐龙。它具有某些比多数鸟脚类和头饰龙类要原始的特征,例如,5颗前上颌齿、前上颌骨吻部只有很短一段齿缺、前上颌骨与上颌齿之间的间隙较小、颊齿两侧的釉质对称、前上颌骨腹侧边缘与上颌骨腹侧边缘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等。同时,娇小长春龙也具有一些与真鸟脚类类似的进步特征,比如眶前孔小、外下颌孔缺失。娇小长春龙具有颧骨突,这在鸟脚类恐龙中较为罕见,它的颧骨突表面具有鲕状构造,这一特征未见于其他已知鸟脚类。娇小长春龙的前齿骨形态与角龙类接近,腹支明显长于侧支,前齿骨与齿骨的愈合方式同角龙类相似。娇小长春龙的确切系统分类位置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古生代巴特敖包剖面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巴特敖包剖面(即巴特敖包—仲阿木乌苏剖面)是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剖面,也是巴特敖包群的典型剖面。以往依据底栖大化石的研究,将其全部归入“上志留统”。依据牙形刺的研究,可以证实,巴特敖包剖面内部有不少断层,巴特敖包剖面的地层是由志留系—泥盆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交错而成,并非是一个连续的剖面,也不能全部归入“上志留统”。巴特敖包群应当解体,不再使用。巴特敖包剖面仍需详细研究,有可能发现志留系—泥盆系连续的界线层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