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小麦胚珠在受精过程中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小麦受精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受精前成熟胚囊,除胚囊中央细胞的合点端细胞质中有酸性磷酸酶外,其余部位均未发现酸性磷酸酶。受精时期,以下部位存在酸性磷酸酶活性:卵细胞的细胞核内一部分染色质和细胞质中大部分线粒体;精、卵核融合时两核的核周腔内;退化助细胞合点端细胞质和一些液泡内;进入雌性细胞中的两个精核;胚囊各成员细胞的细胞壁及胚囊周围珠心细胞的细胞壁。二细胞原胚中未见有酸性磷酸酶。早期胚乳游离核染色质上有酸性磷酸酶。小麦受精过程酸性磷酸酶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卵细胞生理状态的变化和细胞质中线粒体的改组、助细胞的退化、精核的生理状态以及精核与卵核的核膜融合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麦*玉米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4.
小麦与珍珠栗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波斯小麦、“中国春”小麦与珍珠栗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珍珠栗花粉管能在小麦柱头上萌发,并且有多个花粉管进入花柱及胚囊。波斯小麦已授粉的207个子房中,11.11%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7.25%中形成胚,而1.93%只形成胚乳,在这个杂交中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0.29%和18.36%。“中国春”小麦已授粉的167个子房中,相应数字是2.99%、5.99%、0、8.98%和8.9  相似文献   

5.
高等植物花药结构复杂,其发育更是一个迅速、多变的过程,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的细胞质改组、胼胝质壁的形成与降解、大液泡的形成与消失、花粉内外壁的形成、绒毡层细胞的降解、营养物质的积累与转化等。除了上述花药组成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外。花药发育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花粉为中心的营养物质单向运输和转化,尤其是小孢子有丝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开始积累大量的营养储存物以供成熟花粉萌发时利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形态学及时间进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庭  申家恒  李伟  杨虹 《植物学报》2009,44(4):473-483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水稻(Oryz a sativa)受精过程中雌雄性细胞融合时的形态特征及时间进程, 确定合子期, 为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授粉后, 花粉随即萌发, 花粉管进入羽毛状柱头分支结构的细胞间隙, 继续生长于花柱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的细胞间隙中, 而后进入子房, 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向珠孔方向生长, 花粉与花粉管均具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花粉管经珠孔及珠心表皮细胞间隙进入一个助细胞, 释放精子。精子释放前, 两极核移向卵细胞的合点端; 两精子释放于卵细胞与中央细胞的间隙后, 先后脱去细胞质, 然后分别移向卵核和极核, 移向卵核的精核快于移向极核的精核; 精核与两极核在向反足细胞团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完成雌雄核融合。大量图片显示了雌雄性核融合的详细过程以及多精受精现象。水稻受精过程经历的时间表如下: 授粉后, 花粉在柱头萌发; 花粉萌发至花粉管进入珠孔大约需要0.5小时; 授粉后0.5小时左右, 花粉管进入一个助细胞, 释放精子; 授粉后0.5-2.5小时, 精卵融合形成合子; 授粉后约10.0小时, 合子第1次分裂, 合子期为授粉后2.5-10.0小时; 授粉后1.0-3.0小时, 精核与两极核融合; 授粉后约5.0小时, 初生胚乳核分裂。  相似文献   

7.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水稻(Oryza sativa)受精过程中雌雄性细胞融合时的形态特征及时间进程,确定合子期,为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随即萌发,花粉管进入羽毛状柱头分支结构的细胞间隙,继续生长于花柱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的细胞间隙中,而后进入子房,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向珠孔方向生长,花粉与花粉管均具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花粉管经珠孔及珠心表皮细胞间隙进入一个助细胞,释放精子。精子释放前,两极核移向卵细胞的合点端:两精子释放于卵细胞与中央细胞的间隙后,先后脱去细胞质,然后分别移向卵核和极核,移向卵核的精核快于移向极核的精核:精核与两极核在向反足细胞团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完成雌雄核融合。大量图片显示了雌雄性核融合的详细过程以及多精受精现象。水稻受精过程经历的时间表如下:授粉后,花粉在柱头萌发:花粉萌发至花粉管进入珠孔大约需要0.5小时:授粉后0.54,时左右,花粉管进入一个助细胞,释放精子:授粉后0.5—2.5小时,精卵融合形成合子:授粉后约10.0小时,合子第1次分裂,合子期为授粉后2.5-10.04,时:授粉后1.0-3.04,时,精核与两极核融合:授粉后约5.0小时,初生胚乳核分裂。’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涉及到精子一系列的功能活动,如精子在雌性生殖道的运行、精子的超活化与获能、顶体反应以及精卵融合等。在精子经历的这一系列过程中,精子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蛋白分子的正常与否与雄性个体的繁殖力高低密切相关,因此精子功能相关的蛋白质能够作为评定哺乳动物精液受精能力的生物标记。文章主要对哺乳动物精子功能相关的蛋白质进行了综述,以阐述相关蛋白分子对精子运动活力、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穿入和精卵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些蛋白分子在家畜遗传改良上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人花柱和胚囊。 观察的170个小麦子房中,17.6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9.41%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1%。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31.77%;成胚率为27.06%。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为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a)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170个小麦子房中,176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941%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1%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3177%;成胚率为2706%。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为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梅雌蕊发育和受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梅细叶青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南京地区,雌蕊心皮原基分化高峰期在10月上旬,12月下旬,形成胚珠原基。次年2月下旬至3月初,胚囊分化渐趋势成熟,蓼型胚囊。子房内着生2个半倒生胚珠,通常仅1个发育为种子。胚珠具厚珠心,形成珠孔塞和珠心冠。3月上旬开花,传粉后2-3天,花粉管经引导组织进入子房,5天左右,多数胚囊中已完成双受精,8天,胚乳游离核开始出现,13天左右的材料,原胚开始形成,胚胎发育属紫菀型,  相似文献   

12.
小麦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对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回归关系.遗传距离等于零时,杂种优势等于零;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杂种优势迅速达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为通过原点的不对称抛物线.并对玉米、棉花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探讨,一致表明,非线性回归关系优于抛物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浙江金衢盆地小麦—杂草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模糊图论中的最大树法,对金衢盆地的小麦-杂草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麦-杂草群落分成4个类型,即潮土田上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野燕麦(Auena fatua)-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一荠菜(Caspsella bura-pas-toria)-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l)群落,低丘岗地上的小麦-猪殃殃-野燕麦-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群落,水稻土田上的小麦-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春蓼群落及烂浸田上的小麦-翅茎灯心草(Juncus alatus)-春蓼-看麦娘-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ldii)群落。分析表明,土壤类型、pH、地形地貌、耕作制度、栽培措施是影响该区小麦-杂草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与赖草远缘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赖草(Leym ussecalinusTzrel.)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赖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在检查过的319个小麦子房中,62个(19.44% )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但胚乳的发育往往落后于胚的发育;49个(15.36% )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7个(2.19% )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小麦×赖草虽然总受精率可高达36.99% ,然而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不完全,致使最后结实率很低.从150朵授过赖草花粉的小麦颖花中,只得到1粒种子.表明利用胚培养技术对杂种胚进行早期离体培养,可望提高杂种植株的获得率  相似文献   

15.
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基本亩数(X_1)、基苗氮肥(X_2)、孕穗期氮肥(X_3)、过磷酸钙(X_4)和氯化钾(X_5)用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X_4、X_1和X_2对蛋白质含量有显著作用,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作效应.利用计算机模拟选优,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蛋白质含量大于13%的5个农艺因素组合方案,X_1=172.35~186.75万/ha;x_2=116.6~123.6kg/ha;x_3=33.75~39.15kg/ha;x_4=333.9~448.8kg/ha;x_5=190.65~233.10kg/ha.  相似文献   

16.
蛋白激酶C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受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激酶是一类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本实验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了PKC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活化和受精中的可能作用,及两种PKC亚型在卵母细胞中的定位。PKC激活剂PMA可以阻止CV期卵母细胞在体外恢复减数分裂,该作用可被PKC抑制剂calphostin C抵消,但不能被PLCγ抑制剂U73122或PKCδ专一性抑制剂Rottlerin所克服。Western印迹显示PKCα和βⅠ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恒量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研究发现,受精或受到活化刺激后PKCα转位到卵母细胞膜上,同时皮质颗粒排放,说明PKCα可能参与调节卵皮质反应。本实验首次在小鼠中研究了PLCγ与受精的关系,发现不存在PKC对PLCγ的正反馈调节。此外,本研究还对小鼠卵巢中对PKCα和βⅠ进行了蛋白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硬粒小麦(TriticundurumDesf.)和珍珠栗(Pennisetumglaucumsyn.P.americanum)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对授粉后的192个硬粒小麦子房进行制片观察,7.81%发生双受精,具胚和胚乳,但胚乳发育往往落后于胚的发育;3.13%只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1.04%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11.98%,成胚率为10.94%。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施肥降低旱地冬小麦的叶片水势。当作物体内出现水分胁迫时,冬小麦叶片两面气孔对施肥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远轴叶面气孔对施肥的反应比近轴叶面气孔敏感。旱地施肥以后,冬小麦远轴叶面气孔首先收缩,且收缩的程度比近轴叶面大,从而使远轴叶面气孔阻力与近轴叶面气孔阻力的比值(Rab/Rad)增大。旱地施肥以后,远轴和近轴叶面气孔阻力均急剧增大,并且随肥力水平的提高(施肥量增加)而缓慢增大,二者呈直线关系发展趋势。旱地施肥对土壤水势有影响,但不论是提高还是降低土壤水势,均增大Rab/Rad。说明施肥确有增强旱地冬小麦远轴叶面气孔对环境因素变化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