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杏 (GinkgobilobaL .)叶中聚戊烯醇 (polyprenols)含量较高[1] ,聚戊烯醇在人体中是多萜醇的中间体[2 ] ,对细胞膜糖蛋白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3 ] ,用于多发性硬化症 (痛风 ,红斑狼疮等 )等免疫功能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炎及肿瘤病人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聚戊烯醇的化学、纯化和药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石油醚提取、水解、萃取和柱层析等分离,制得银杏叶叶聚戊烯醇纯样,其化学结构由NMR、IR和MS鉴定为桦木聚戊烯醇,异戊烯基单元数为15-21。另外,对聚戊烯醇的纯化工艺和毒、药理等进行了研究,提出纯化70%以上聚戊烯醇的方法,适合大指生产,为聚戊烯醇制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青藏高原高山冰缘地区毛茛科3种特有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它们的核型公式(K)、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C.R.L.)和核型不对称系数(As.K%)分别为:青藏金莲花Troliuspumilusvar.tanguticus:K(2n)=6m+8sm(2SAT)+2st,C.R.L.=4L+4M2+4M1+4S,As.K%=63.57,核型属2B型;甘青乌头Aconitumtanguticum为K(2n)=6m+10sm,C.R.L.=4L+8M1+4S,As.K%=62.54,2B型;单花翠雀花Delphiniumcandelabrumvar.monanthum为K(2n)=6m+8sm+2st,C.R.L.=4L+4M2+4M1+6S,As.K%=64.34,属3B型。经同相关近缘种核型资料比较,青藏金莲花核型不对称性和进化程度比金莲花T.chinensis低;甘青乌头的核型不对称性和进化程度在其近缘类群(乌头组Sect.Aconitum)已报道的种之内最低;单花翠雀花核型不对称性和进化水平比翠雀组(Sect.Delphinastrum)已报道的展毛翠雀花D.kamaoensevar.glabrescens、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桑叶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和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18ODS-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异丙醇(8∶7,v/v),流速为1.50 mL/min,柱温为25℃,检测器为PDA。测定结果表明,桑叶中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为10~12,聚戊烯醇含量为0.731%。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快速测定桑叶中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和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种无尾两栖动物的核型和银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二种角蟾和二种树蛙的核型和银染NOR:无量出角蟾:2n=26(24+2SM),5+8,SC和Ag-NORs位于6q^per沙坪角蟾:2n=26(16M+8SM+2ST),5+8,SC位于1q^per,但Ag-NORs有二对,分别是lq^per和2q^per;黑蹼树蛙:2n=26(24M+2SM),5+8,SC和Ag-NORs在lp^inter;背条跳树蛙;2n=16(12M+4SM),S  相似文献   

6.
中国五种锄足蟾科无尾两栖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树深  费梁 《动物学研究》1996,17(2):173-178
本文对中国5种锄足蟾科无尾两栖动物的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作了细胞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核型、Ag-NORs和C-带。研究结果表明景东角蟾:2n=26(20M+4SM+2ST),5+8,SC和Ag-NORs位于6p^per,同时呈C-带正染。C-带以着丝点区域正染为主;粗皮角蟾:2n=26(20M+6SM),5+8,Ag-NORs在6q^inter,以着丝点C-带为主,但Nos.12,13有明显的端位  相似文献   

7.
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的一个亚型,neoTrichosanthin(n-TCS),及其突变体Y70An-TCS被克隆和表达为重组蛋白。用悬滴汽相扩散法得到n-TCS和Y70An-TCS的晶体。在MarResearch面探测器系统上分别收集了0.20nm和0.205nm分辨率的X射线衍射数据。用同晶差值傅立叶法解析了结构。最后晶体学R因子分别为0.183和0.184。键长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信使介导模拟低氧下丘脑CRF分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模拟高原低氧的方法研究急性低氧条件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factor,CRF)分泌的变化及第二信使参与CRF分泌的作用。低氧(海拔7km)1h后,正中隆起(medianeminence,ME)处CRF含量明显下降(P<0.05),下丘脑(hypothalamus,Hy)CRF(不含ME)含量无明显变化,而Hy内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1)。脑室注射Forsklin、TPA后低氧暴露(海拔5km)1h,MECRF含量下降(P<0.05;P<0.05),HyCRF无明显变化。脑室注射Forsklin后HycAMP含量升高(P<0.05)。脑室注射H7和PKA抑制剂,MECRF升高(P<0.05;P<0.01),HyCRF和HycAMP均无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应激中CRF分泌显著增加,第二信使通路PKA和PKC通路均参与CRF分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延安市150例男性高血粘滞综合证患者的卡森粘度(CassonViscosity,CV、ηc)、卡森屈服值(Cassonyieldstress,CY,Tc)与另外十四项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36例男健康人作对照,以初步观察CV、CY的内在规律与临床意义,结果表明病例组CV与ηa(230S-1)、HRV、TK、IR呈正相关(P<0.01或<0.005);CY与ηa(230S、46S、5.75n)、MRV、LRV、AI呈正相关(P<0.01)与ESR负相关;CV与ηa(5.75S)、MRV、LRV、AI、Fib,CY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例数少,相关性差,待后观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云南南部的白须长臂猿(H.leucogenys)染色体的G带、C带、晚复制带及Ag-NORs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它的2n=52,核型公式为44(M或SM)+6(A),XY(M,A)。C带表明一些染色体着丝点C带弱化;有的染色体出现插入的和端位的C带;X染色体两臂有端位C带,Y染色体是C带阳性和晚复制的。Ag-NORs的数目,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具NOR。本文对白颊长臂猿与其它长臂猿间的亲缘关系、核型进化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兴安落叶松RAPD-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兴安落叶松针叶DNA为模板,对影响落叶松RAPD-PCR 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以期建立兴安落叶松RAPD PCR反应的最佳体系。通过采用正交设计L16(45)对兴安落叶松RAPD-PCR反应的5因素(Taq酶、Mg2+、dNTP、模板DNA、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最佳的RAPD-PCR的反应体系(20 μL)中含有模板90 ng,0.5 μmol·L-1的引物,1×反应缓冲液,DNTP各为0.25 mmol·L-1,1 U的Taq DNA聚合酶,Mg2+ 2.5 mmol·L-1。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0个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RAPD引物,并通过梯度 PCR试验,确定了引物最佳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锁阳ISSR-PCR反应体系的7种主要因素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筛选,得到锁阳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0.2 mmol/L dNTP、1.5 mmol/L Mg2+、10μmol/L引物、50 ng模板DNA、2.0 UTaq酶、1%去离子甲酰胺和2.5μg/μL牛血清白蛋白。相应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48.9℃。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PCR标记技术研究锁阳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同时对ISSR-PCR体系中添加剂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为添加剂在其他植物ISSR-PCR反应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黄檗落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phellodenol-A(1),茵芋苷(skimmin,2),phellodenol E(3),黄檗苷(amurensin,4),黄柏苷(phellamurin,5),(2R) -phellodensin-F(6)和clerost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 (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黄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贮藏的成熟水曲柳种子经夏越冬播种的结果表明,贮藏的成熟种子经夏越冬播种可以萌发,东北地区的播种时间宜在9月之前。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发芽效果,其中以100mg·L^-1激动素浸种1d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经层积处理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经层积处理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于10种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结果表明:变温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比恒温条件的好,最佳的变温条件为15℃/10℃,最佳的恒温条件是10℃,20℃以上的恒温会诱导种子产生二次休眠。  相似文献   

16.
短茎古当归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短茎古当归〔Archangelicabrevicaulis(Rupr.)Rchb.〕根中分得6个结晶,采用IR、MS、NMR等方法,鉴定了4个化合物,即甲氧基欧芹素(蛇床子内酯,osthol,Ⅰ)、欧前胡素(imperatorin,Ⅱ)、古当归素(archangelicin,Ⅳ)、二十八烷酸(octacosanicacid,Ⅴ)。结晶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出。古当归素为生物合成中最高阶段产物,是本种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以茎部木质化、叶片老化、顶芽休眠的水曲柳组培苗为材料,开发了一种液体—固体交替培养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快速高效的再生系统,该技术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在短时间内使腋芽萌发,并在固体培养中腋芽离体再生获得新的组培苗。在补充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WPM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上,可以诱导水曲柳腋芽萌发并伸长成苗。发现在添加了0.6 mg·L-1 TDZ的WPM液体培养基中暗培养,7~15 d之内可促使水曲柳腋芽100%萌发,将萌发的嫩芽切下后接种到0.05 mg·L-1 TDZ和0.6 mg·L-1 BA的WPM固体培养基中光照培养,腋芽在1~2个继代内可以伸长成苗,苗平均高为2.64 cm,增殖系数达到4.04。将生根的苗移栽,50 d后存活率为90%。该技术的建立有助于水曲柳的大规模繁殖,并且液体—固体交替循环培养,简单、可控、易操作,适用于不同的生产条件,减少成本。  相似文献   

18.
张玲  张东来 《植物研究》2019,39(6):876-882
为了探究黄檗雌雄植株的形态学及生理学差异,对黄檗成树雌雄植株的形态学、叶片抗氧化防御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檗雌雄植株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雌株叶宽比雄株大1.66±0.148 cm(P<0.05)、雌株枝间夹角比雄株大17.5±1.21°(P<0.001);雌雄株叶片颜色存在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黄檗雌雄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CAT酶活性在7月最高,雌株含量大雄株;POD酶活性6月含量最高,雄株大于雌株;SOD酶活性8月最高,雄株大于雌株。内源激素赤霉素(GA3)含量雄株大于雌株;吲哚乙酸(IAA)含量为雌株大于雄株;玉米素(ZA)含量为雄株大于雌株,差异显著(P<0.05);内源脱落酸(ABA)性别间无显著差异。黄檗雌雄植株在形态及生理学等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说明黄檗雌雄植株为维持自身生长需要,在形态和生理方面都做出不同调整以适应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9.
根呼吸是林木根系获得吸收养分和水分所需能量的重要生理活动.为了探讨林木根系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离体根系法(Li-6400-06叶室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研究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ushurica Rupr.)苗木各径级根呼吸速率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曲柳苗木根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且与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同,其中比根呼吸速率在0.5732 μmolCO2 · g-1 · s-1(直径≤2 mm,10月份)~7.1861 μmolCO2 · g-1 · s-1(直径≤2 mm,7月份)之间变化,表面积呼吸速率也是7月份最高,达到0.6848 μmolCO2 · cm-2 · s-1(直径>5 mm),10月份最低,仅为0.0132 μmolCO2 · cm-2 · s-1(直径≤2 mm);比根呼吸速率随根直径变大而降低,表面积呼吸速率变化规律则完全相反.供氮水平对水曲柳苗木根呼吸速率的影响随气温升高明显增强,其在6~8月份各径级根系中均达到显著水平(0.00072mm)Q10值范围为2.07~2.96,Q10值随根系径级增大而降低的现象表明水曲柳苗木细根对温度变化反应更为敏感;细根Q10值在供氮水平间差异显著(P=0.0392<0.05),粗根则不明显,表明土壤供氮水平主要影响细根的Q10值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RT-PCR技术以及两条简并引物,以京大戟嫩叶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保守区片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保守区序列长度为458 bp,而且同时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命名为hmgr1、hmgr2、hmgr3。与之前得到的京大戟hmgr保守区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3%、96.29%、78.38%,推断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68%、96.71%和85.53%。推断这可能是该基因家族中的三个新的成员。而且同源序列比对发现,由这三个核苷酸序列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都有较高的同源性。种系进化树分析表明hmgr3与hmgr1、hmgr2及以前报道的京大戟的hmgr之间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