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展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可增强茶叶生产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本文根据浙江省64个气象站1971—2010年茶叶气象灾害和农业统计资料,应用模糊数学和加权指数求和方法构建了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将浙江省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3个等级;并在浙江省茶树栽培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基础上,生成了浙江省茶树种植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精细化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浙江省茶叶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浙西北和浙中北,中风险区主要位于浙中和浙东北,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浙南;浙江省茶树种植农业气象灾害低风险适宜区主要位于浙东南和浙西南。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两个课题:茶叶防癌作用的研究、绿茶抗氧化剂(儿茶素)抑制癌变机制的研究分别通过了成果鉴定。在此基础上,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发起和主持,又召开了茶叶防癌和其他保健作用的专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3个医学、农业和商业方面教学、科研等单位的近50名科研人员参加。会上广泛交流了茶叶防癌与保健作用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ICP光谱仪对来自不同产地的25种茶叶中的K、Na、Ca、Mg等共14种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原始光谱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结合聚类分析对来自安徽、福建、湖南和雅安四个地区的茶叶进行产地判别。结果表明此法可对不同产地茶叶进行很好的区分,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可作为茶叶产地判别的测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茶叶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个产地茶叶多糖的糖醛酸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样品无需预处理等特点,稳定性、重现性较好,回收率高,适合于茶叶多糖糖醛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茶叶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有明显差异。本文同时研究了不同产地茶叶多糖对超氧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不同产地茶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糖醛酸含量呈正相关,糖醛酸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茶叶气候品质等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叶品质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开展茶叶气候品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浙江省2013年基本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的逐日气象资料,结合田间试验获取的茶叶品质数据和茶叶生产实际,提出了影响茶叶品质的3个气象指标。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了茶叶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2013年浙江省茶叶生长季茶叶气候品质表现为单峰型变化,气候品质指数在春季3—4月处于相对平缓高值区,指数2.2~2.8,等级1级;5月起开始逐渐下降,最小值出现在盛夏7月—8月中旬,指数0~0.4,等级4级;8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秋季指数0.8~1.6,等级2~3级;2013年浙江省茶叶气候品质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春茶除少数高山地区外,大部地区指数2.2~3.0,等级1级;夏茶大部分地区指数0~0.8,等级3~4级;秋茶,品质指数0.6~1.8,等级2~3级;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茶叶气候品质等级评价与茶叶生产实际基本一致,表现为春茶1级,茶叶品质最优;秋茶其次,品质较优;夏茶品质最差。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特色农业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它不仅是区分不同茶类品质特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对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挥发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上,对其可能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则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和全面的总结。从萜烯醇类的生物合成、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微生物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苏南茶叶氟富集的波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苏南茶区8个县(市)的21个茶场进行商品茶的现场调查、样品采集与含氟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氟富集量的波动变化与氟源、茶园的自然生态环境、茶叶的品位与档次、采摘标准等因素有关。苏南茶叶氟富集量的波动范围为46~410mg/kg,平均含氟量1378mg/kg。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茶叶农场中的附生地衣进行调查发现: 附生在茶树上的地衣有25 属, 51 种; 其中, 45 种是首次报道附生在茶树上, 包括2 个中国新记录种: 癞屑衣( Lepraria lobificans) 和阿曼原胚衣( Protoblastenia amagiensis) , 以及20 个云南新分布种。壳状地衣的共生菌丝侵入茶叶树干外皮层组织, 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地衣酸, 一定程度的加速了农场中茶树的老化; 靠近茶树发芽点生长的壳状地衣和叶状地衣, 造成芽体发育不良, 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云南茶树上的附生地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茶叶农场中的附生地衣进行调查发现:附生在茶树上的地衣有25属,51种;其中,45种是首次报道附生在茶树上,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癞屑衣(Lepraria lobificans)和阿曼原胚衣(Protoblastenia amagiensis),以及加个云南新分布种.壳状地衣的共生菌丝侵入茶叶树干外皮层组织,在牛长过程中产生地衣酸,一定程度的加速了农场中茶树的老化;靠近茶树发芽点生长的壳状地衣和叶状地衣,造成芽体发育不良,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闻香识茶     
《生命世界》2010,(2):47-47
茶叶审评,其实分为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两方面,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及的审评主要还是感官审评,理化检验一般在教学研究或茶叶贸易中用到。茶叶感官审评主要分为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两部分,而内质审评就包括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四个因子。  相似文献   

11.
闻香识茶     
《植物杂志》2010,(2):47-47
茶叶审评,其实分为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两方面,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及的审评主要还是感官审评,理化检验一般在教学研究或茶叶贸易中用到。茶叶感官审评主要分为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两部分,而内质审评就包括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四个因子。  相似文献   

12.
环境氟迁移与茶叶氟富集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选择3种类型茶场进行大气氟污染与茶叶氟富集的现场监测与研究,对苏南茶区11个茶场的土壤总氟、水溶性氟和茶叶氟富集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叶氟富集量与来自砖瓦窑厂的大气氟污染浓度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与土壤含氟量不呈现相关;茶树是高富集氟的植物,富集能力远高于一般植物,氟富集量可达每千克数十至数百毫克。茶叶的氟富集与氟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茶叶的表皮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40个栽培品种和16个野生茶的表皮细胞的形态变异。包括:上下表皮细胞壁上蜡质纹饰和角质层内表面的图案。上表皮细胞的形态,下表皮细胞的两类气孔器形态及毛状物。茶树的利用器官是叶子,对于茶叶的结构特征不少人曾进行过研究。至于茶叶的表皮细胞形态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从野生茶与栽培茶叶的表皮细胞的观察中探讨两者的变异程度和种内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辐照处理对茶叶卫生质量、感官品质、内含物的影响以及农残降解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辐照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为辐照技术在茶叶上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志成  张晨成 《生态科学》2017,36(1):111-117
生态效率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基于DEA 模型的实证研究, 分析了我国18 个产茶省份2004-2013 年的生产效率与2009-2013 年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茶叶产业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但茶叶产业的生态效率较低, 存在从事茶业劳动力冗余较多,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资源消耗过大, 利用效率不高, 经济效益不佳的问题。因此强化茶业劳动人员的技术知识, 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提升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改善我国茶叶产业生态效率, 使我国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2018年本刊第一期"茶叶之路武夷山专辑"中,高立志老师在"茶叶科学研究进入基因组学时代"一文中报告了他的团队首次破解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叶茶的基因组图谱。时隔2年他的团队又有新突破,首次获得了中国茶小叶种的参考基因组序列。为深入了解他们这一荼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本刊记者陈向军(简称记者)对高老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以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云瑰’和‘福云6号’为接穗,均以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为砧木所形成的嫁接复合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两个品种的接穗与接穗母本的代谢物进行分析,考察嫁接前后茶树品种‘云瑰’和‘福云6号’的差异代谢物和共同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两品种茶树嫁接后比嫁接前的农艺性状均有所改善,嫁接优势明显。(2)相对于‘云瑰’,‘福云6号’的接穗与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的数量与种类都比较少,说明‘福云6号’嫁接在‘短节白毫’上时,接穗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母本的特点。(3)‘云瑰’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检测和定量了115个差异代谢物,且含量表现上调的代谢物数量低于下调的数量;‘福云6号’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共检测和定量了47个差异代谢物,且含量表现上调的代谢物数量高于下调的数量。(4)‘云瑰’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在38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苯丙氨酸代谢等相关途径中;‘福云6号’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在21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与嘌呤代谢等相关途径中。该研究结果对充分发挥茶树嫁接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茶树品种与茶叶氨基酸遗传差异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对皖西和皖南种植的地方茶树品种与茶叶氨基酸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皖西品种必须氨基酸含量高于皖南品种.茶叶中17种游离氨基酸可用非必须氨基酸和必须氨基酸两个主因子来描述.对应分析可有效地同时揭示氨基酸间、品种间以及氨基酸与品种间的关系,茶叶氨基酸遗传差异与品种产地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散囊菌属真菌是我国砖茶加工中的重要微生物,对茯砖茶的品质、风味和生理功能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应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茶叶固体发酵和胞外分泌蛋白组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18株散囊菌在DG18培养基中的大分子水解酶活性;以及发酵条件对菌株LP-7胞外分泌蛋白产量的影响和胞外蛋白的组成。平板检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18个菌株中有8个菌株表现单宁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淀粉酶活性,6个菌株表现脂肪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纤维素酶活性,9个菌株表现蛋白酶活性;菌株LP-7同时检测到5种胞外水解酶活性;LP-8、FZ-3和QL-2等3个菌株同时检测到4种水解酶活性;而LP-5、LP-6、FZ-1、FZ-2、FZ-4和QL-1 6个菌株同时检测到3种水解酶活性。采用绿茶固体发酵,茶叶含水量为80%,发酵时间为21d,对发酵茶叶中蛋白质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菌株LP-7发酵茶叶后的胞外分泌蛋白组进行初步分析,成功鉴定出10个胞外蛋白,其中7个是酶蛋白,分别是α-L-阿拉伯糖甘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单宁酶、脂肪酶、阿魏酸酯酶、芳香族化合物双加氧酶、糖苷水解酶等。在干燥条件下,散囊菌能够分泌丰富的胞外蛋白(酶),这为解释散囊菌在茶叶发酵过程中的酶学机制和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模拟酸雨和铝(Al)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与Al积累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采用3个酸度水平(pH 3.0、4.0、5.0)和4种Al浓度水平(0、10、20、30 mg L-1),用溶液培养法研究茶叶的主要化学指标和Al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下,茶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酸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氨基酸、儿茶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