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水稻蛀秆螟虫越冬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蛀秆螟虫是生产上的一类重要害虫。为了明确湖北省水稻蛀秆螟虫的种群发生现状和幼虫越冬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2013年至2016年连续调查研究了武穴、崇阳、广水、曾都、公安和远安等地螟虫的越冬生物学。对蛀秆螟虫越冬生物学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湖北省田间蛀秆螟虫发生种类为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未见有褐边螟和台湾稻螟等。其中,二化螟为田间发生优势种群;三化螟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发生;大螟亦有一定程度地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和关注。这几种螟虫均以高龄老熟幼虫在稻茬中越冬,且在虫龄分布、越冬部位和头部朝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趋性,可能与其耐寒性、地区气候和栽培制度等有关。并对螟虫发生现状与栽培制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云南气候、地势复杂,属赤道季风气候,夏季为赤道空气所控制,空气湿度及雨量剧增,湿度相应下降,日夜变幅减小;冬季为热带空气所控制,温度及雨量显著减少,温度日夜变幅加大,四季不清,干湿两季分明。而各地气候因地势差异大,纬度影响小,沿江河流域为热带及亚热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24℃,雨量600—1000毫米,一般霜期30—90天,有些地区终年无霜或间有轻霜(表1)。在此条件下,既能生长不同  相似文献   

3.
水稻螟虫是稻区主要害虫,历年来单一或混合种群数量消长、为害程度等,起伏不定,波动较大,突变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过去虽然有过不少报道,但很少见到对其混合种群突变规律的系统研究报道。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和研究了江西数十年有关螟虫发生为害规律。螟虫单一或混合种群突变原因,主要与耕作、栽培、营养和气候等生态因子关系密切,在某一阶段时间序列内,对螟虫发生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一般只有一个,其他生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 言 高粱蚜虫Aphis sacchari Zehatner是哲盟地区高粱作物重要害虫。间歇式重发生是它的特点。研究高粱蚜虫重发生的条件,明确在哲盟气候条件下发生发展规律,对提高测报准确率,正确指导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据报道,国内对高粱蚜虫重发生气候条件的研究,多偏重于田间发生期(6—7月),尚未见有论及田间发生期以前(我们称之为蚜源时期)气候对蚜量的影响。因而对下述事实:7月气温较高,雨量较小,发生很轻(钱家店,1973年等);7月气温较低,雨量较大,发生较重(钱家店,1975年等),无从解释。从此问题出发,根据本所资料作了进一步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德林 《动物学研究》1992,13(2):132-132,13815216
作者于1991年1—5月以活捕方法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达韦尔(Duvel)境内一灌木保护地调查了小啮齿类群落。迄今,关于得克萨斯州南部小啮齿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甚少,本文旨在进一步提供该地区小啮齿类群落资料。环境和保护地简述 牧豆树(Mesquite)灌木地位于得克萨斯州海岸弯曲部西侧。典型亚热带气候,春季3—5月,夏季5—9月,较热,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36.7℃;秋季10—11月;冬季12—2月。平均年雨量609.6毫米。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汉江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1965年和1973—1981年先后在陕西省境内汉江流域进行了鱼类采集调查,共获取标本2000余号,现结台文献资料予以整理。汉江自然概况汉江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全长1542公里,陕西境内流长652公里,北岸较大的支流有褒河、清水河、子午河、旬河、金钱河及丹江;南岸较大的支流有玉带河、牧马河、任河、岚河及堵河。汉江流域气候温和,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量充沛,平均年雨量700——1100毫米,饵料生物丰富多样,河水pH7—8,鱼类资源较为丰富。陕西汉江鱼类研究简史法国人A.David(1866—1869)曾在陕西省南部汉江流域采集鱼类…  相似文献   

7.
甘肃陇山林区林麝的生活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5—7月在甘肃陇山林区对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陇山(关山)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东北部,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连六盘山,南接渭河谷地,海拔1800—2600米。森林茂密,气候温凉湿润,年均温6.5℃,年雨量约700毫米。植被受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陇山林区依自然条件、植被及林麝的分布,分为下列生态地理型:一、山地草甸草原分布在海拔2400—2600米,在山地阳坡有早熟禾、针茅、赖草、披碱草等。阴坡有苔草、珠芽蓼、萎陵莱等。该生境与落叶阔叶林相接地带,有林麝的活动痕迹——…  相似文献   

8.
雅安位于康藏高原的东端,海拔在600—1,600米之間,是一个由紫紅色砂岩及頁岩所組成的丘陵区。气候冬暖夏涼,雨量丰富,平均降雨量在1,865毫米左右,但蒸发量大。气溫平均在17℃左右,霜期較少。原始植被以常綠閥叶林为主,但受人类长期經济  相似文献   

9.
一、前 言 湿度对粟灰螟越冬代幼虫的化蛹羽化及成虫产卵的影响,过去很少报导。据段今天等(1963)研究。凡5月份降雨8次以上,雨量超过40毫米,粟灰螟就有大发生的可能。1963年刘孝纯等研究5月份的温湿系数超过3.5以上时,表现严重发生,低于2.5就明显减轻。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水稻钻蛀性螟虫都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水稻栽培制度的变更及全球性气候的变化,种群数量逐渐回升,为害日趋严重。因此,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准确的预测预报,对该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这3种水稻钻蛀性螟虫的田间调查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发生期预测方法;探讨了在调查取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我国水稻钻蛀性螟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云南西双版纳为傣族自治区,约位於北纬21°—23°和东经99°—102°处,伸入於老挝、缅甸之间,舆此二国接壤(见插图1)。此区地势起伏不平,最北部有高山深谷,山与谷差超过千米以上;而南部山与谷差较小,一般为100—200米,也就是说,地势是较北部为平坦的。年平均温度在18℃以上,为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年雨量几近超过1.000毫米。广泛地区中都可见到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在个别的地区因遭受到人为的破坏,次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抑制西藏拉萨河大果圆柏树木生长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西藏拉萨河作为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近几十年气温已显著上升,将可能从不同的程度上影响流域内植被的生长动态。以拉萨河流域主要分布的树种—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轮学的方法对大果圆柏进行了年轮采样和处理,建立了树木年表,探讨了大果圆柏过去的生长动态特征,并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与树木年轮宽度指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果圆柏树木年轮宽度指数与前一年6—10月和当年3—7月的降水、相对湿度和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前一年6—9月和当年3—8月的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以及当年5—7月的平均最低温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了气候变暖引起的干旱胁迫是导致近几十年来大果圆柏树木径向生长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拉萨河大果圆柏林将可能出现生长下降,甚至死亡的现象,将潜在驱动区域森林减少。  相似文献   

13.
梁盛业 《生命世界》1993,20(4):12-13
广西林科所树木园位于南宁市北郊,离市区约13公里,北纬22°56′、东经108°21′,海拔在80—145米之间,树木园的试验林地面积388公顷,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雨季、非雨季之分:雨季一般在5—9月,月雨量100毫米以上,10—4月是旱季,月雨量在80毫米以下,但全年雨量一般在1347.2毫米以上,红壤,土层深厚而粘重,部分土壤中夹有不同程度的铁结核,pH值在5—6之间,适宜热带、亚热带经济林和农作物生长,极具南国自然风景特色。广西林科所树木园是根据林业科研和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于1956年创建。经过37年的建园工作,从区内外和国内外引种栽培、保存  相似文献   

14.
我县位于鄂东地区,常年雨量1,4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适于蜗牛生长繁殖。1963年前未曾有危害。1964年开始侵入棉田,1966年沿江滨湖地区暴发成灾,成为我县十年来棉花苗期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摸清其规律,我们作了一些观察及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5.
皎星黄毒蛾(EuproctisbimaculataWalker,1855)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entriidae)黄毒蛾属(Euproctis)。1985及1986年5—8月在成都市小天竺辖区居民中由其幼虫毒毛引起严重的皮炎流行,这在我国尚属首次,严重程度仪次于1972年在上海市郊县发生的桑毛虫皮炎。为了预防皮炎再度发生,1986—1987年我们在实验室和野外连续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观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雌蛾白色较大,体长19.5~21.0毫米,展翅45.0—60.5毫米。雄蛾淡黄色较小,体长11.5—18.5毫米,展翅38.5—50.5毫米。两性复眼黑色。触角双栉齿状,主干雌…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特点,包括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简称鄂)位于长江中游,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由武当山、荆山、大巴山、巫山等山脉组成,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尤以大巴山东段神农架为高峻,山势雄伟,重峦叠障,最高峰大神农架海拔3,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该区植被繁茂,与东部河道曲折、湖泊密布的江汉平原形成鲜明对照。全省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增高,降雨量也由800毫米左右递增到1,500毫米以上,特别是西南山地为多雨地区。由于地势、植被、气候、雨量等因素在省内各地有所差异,因而两栖动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也有所不同。为查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兴隆热带植物园,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所属两个植物园之一。地处我国海南岛东南部兴隆华侨农场,占地32公顷,始建于1957年。这里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224℃。年降水量高达21314毫米,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属热带季?..  相似文献   

18.
解梦  于晶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18,38(10):3453-3461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也还存在争议。先前有关核DNA含量与环境因素间关系的矛盾性报道可能与取样过小、地理范围过窄、研究对象遗传背景差异过大有关。如果对一个遗传背景相近的类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取样,核DNA含量会呈现有规律的纬度梯度变化,可能与大的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菊科(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是一个广泛认可的自然分类群。为揭示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以及这种变异是否具有环境适应意义,以菊科为对象开展了核DNA含量与纬度、生物气候因素关系的统计分析。从"植物DNA C-值数据库"检索到822种菊科植物的核DNA含量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沿经度方向上设立10条样带,每条样带横跨15个经度,每条样带又均分成22个样块,每个样块纵跨7.5个纬度;其次,从"世界气候数据网站"下载1950—2000年时间段14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应用Arc GIS 9.3获得每个样块14个生物气候因子的平均值;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站"记录,计算每个样块菊科植物平均的核DNA含量数据。为避免气候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了降维,发现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分别是第一、二主成分上荷载最大的因子,去除与它们相关性在-0.7至+0.7之间的其他气候因子后获得了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三个变量用于进一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在全球10个样带上的核DNA含量与纬度关系密切,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呈现极显著的单峰型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二项式进行拟合。因此,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沿着纬度梯度有规律性的非线性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县近年来的水稻栽培制度,在1955年以前间作稻及一季晚稻占相当大的比例。自1956年起连作晚稻逐渐增加到34%以上,至1957年则接近50%。由于栽培制度的变化,而使螟种也发生了变化。 栽培制度、地形、品种与螟虫的关系 (一)从栽培制度来看(表1):连作稻区以三化螟  相似文献   

20.
湖南稻螟的发生与水稻品种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影响我省水稻螟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因子很多,诸如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水稻品种、气候因素、天敌因子以及人为防治等条件不同,常引起年度间和地区性螟虫种群数量上的不同变化。其中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与螟虫种群数量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