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小麦近轴和远轴叶面气孔对土壤水分胁迫反应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根层土壤水分含量不足,作物体内出现水分胁迫时,小麦叶片两面气孔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远轴叶面气孔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比近轴叶面气孔敏感。当出现水分胁迫时,远轴叶面气孔首先收缩,且收缩的程度比近轴叶面气孔大。远轴与近轴叶面气孔阻力的比值(r_(ab)/r_(ab))与根层平均土壤水势(Ψ_s)有关,当Ψ_s大于-50 kPa时,r_(ab)/r_(ad)基本稳定在1.5左右,而当Ψ_s小于-50 kPa时,r_(ab )/r_(ab)随Ψ_s降低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素变化对冬小麦气孔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本文据同步观测到的气孔阻力和土壤水势、净辐射能、气温、叶温、水汽压、饱和差、风速等环境因素变化值,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叶片气孔阻力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叶片的气孔导性主要受土壤水势影响。叶片正反两面的气孔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反应不同,正面气孔导性主要受土壤水势影响,而反面气孔导性则与气温、水汽压和饱和差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群体叶片气孔导度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两个品种 3个生育期测定和分析了群体叶片的气孔导度。结果表明 ,近轴面气孔导度比远轴面的大 ,二者之比呈近似正态分布 ,最大概率出现约为 1 .5,该比值在冠层垂直方向变化不显著 ,但随季节而变 ,抽穗期最大。叶片气孔导度从冠层顶部向下迅速递减 ,递减系数约为 0 .57,且各层日变化大致平行。冠层上部气孔活跃 ,导度日变化明显 ,下部日变化不大。同一叶片的气孔导度由近轴面的叶基 ,经由其叶中、叶尖 ,翻过尖点 ,再从远轴面的叶尖经叶中向叶基递减。对近轴面叶中、叶尖气孔导度与该面平均气孔导度相关系数较大 ,而对远轴面叶中、叶基气孔导度与该面气孔导度相关系数较大 ,据此建议测定近轴面气孔导度时 ,应以叶中、叶尖部位为最佳点 ,而测定远轴面气孔导度时 ,应以叶中、叶基部位为最佳点  相似文献   

5.
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层次(20-40cm)施肥,其根中保护酶系SOD,CAT活性可保持较高水平,根系活力和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慢,抑制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利于延迟根系衰老,施肥过浅(0-20cm)和施肥过深(60-80cm),根系衰老快,产量较低,从整体看,处理产生,利于延迟根系衰耆 ,施肥过浅(0-20cm施肥)及处理4(60-80cm施肥)差异显著,与处理3(40-60cm施肥)差异较少,可以认为,延迟旱地小麦根系衰老的施肥深度应在20-40cm左右,据此制定管理方案,以获得旱地小麦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7.
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柱栽培研究了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深层次(20-40cm)施肥,旗叶SOD、CAT活性可保持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慢,抑制MDA含量的产生,有利于延迟旗叶衰老。施肥过浅和施肥过深,施叶衰老快,产量较低,从整体看,处理2与处理1及处理4差异显著,与处理3差异较少,由此认为延迟旱地小麦旗叶衰老的施肥深度应在20-40cm左右,并可据此制定管理方案,以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小麦碎秆覆盖,T3;小麦整秆覆盖,T4;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5;旧膜二茬利用,T6;无覆盖对照,CK)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T6在各时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普遍高于CK,其他5个覆盖处理可明显改善开花前0~90 cm土壤墒情,但开花后0~90 cm土层以及全生育期90~200 cm土层含水量普遍低于CK.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T6显著高于CK,两者差值为0.9%,其余处理均低于CK.0~2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秸秆覆盖处理高于覆膜处理,旧膜二茬利用高于新覆膜.覆膜处理单位面积籽粒产量较CK提高20.3%~29.0%,秸秆覆盖处理较CK提高5.0%~16.7%,冬小麦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77*).  相似文献   

9.
植物动力2003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拔节和抽穗期喷施植物动力2003(PP2003)能显著提高花后根系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根系活力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从而延缓了花后小麦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取贵州黄壤长期定位监测点中对照(CK, 不施肥)、单施全量有机肥(M, 30555 kg·hm-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年施N 165 kg·hm-2、P2O5 82.5 kg·hm-2、K2O 82.5 kg·hm-2、有机肥30555 kg·hm-2)和氮磷钾化肥配施(NPK,年施N 165 kg·hm-2、P2O5 82.5 kg·hm-2、K2O 82.5 kg·hm-2)4个处理的16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黄壤区长期不同施肥下作物产量及肥料效益的变化趋势,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玉米产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NPKM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可增产4075.71 kg·hm-2,增产率高达139.3%.长期施肥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其中M处理对玉米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最显著,分别达35.4%和18.8%;而NPK处理在提高玉米钾肥利用率方面作用明显,提高了20%,远高于M处理的87%和NPKM处理的9.2%.可见,长期均衡施肥,尤其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8年,研究了旱地施肥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Shanhe No.6)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以肥调水”的生理机制。施肥不仅提高了旱地土壤含水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壤水势和土壤水的有效性,从而增加了有效水分利用。施肥增大旱地冬小麦绿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从而降低土壤蒸发,增加蒸腾用水潜势和光合潜势,但净同化率不一定提高。施肥增加旱地冬小麦总的水分利用(ET,即蒸散量)和蒸腾(T)用水,增加地上部生物产量,提高了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施肥使冬小麦同时具有耗水和节水以抵御干旱的能力,对植株具有调节作用,使之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叶片气孔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10、100、1 000、10 000株·m-2)的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叶片气孔密度以及气孔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不仅影响了叶片的气孔密度,而且也影响了其分布。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气孔密度增大,在1 000株·m-2时气孔密度达最大值;当种植密度从1 000株·m-2上升到10 000株·m-2时,气孔密度下降;叶基部气孔数占全部气孔数的比例最大,叶尖最小,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趋向均匀。干旱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升高气孔密度及分布的变化趋势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一致,但趋势更为明显。说明种植密度增大导致的气孔密度和分布的变化很可能是通过影响水分的供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大豆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土壤水分胁迫使两个供试大豆品种(系)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鲁豆四号”降低的幅度大于小粒大豆品系“7605”。在相同的叶水势下,“7605”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鲁豆四号”,但“7605”气孔随水势下降而关闭的速率大于“鲁豆四号”。水分胁迫使叶片温度升高,“7605”比“鲁豆四号”升温较快,但在同一水分处理中,“鲁豆四号”的叶温高于“7605”。水分胁迫降低了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且“鲁豆四号”降低的速率大于“7605”。结果表明,“7605”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几种作物的生理指标对土壤水分变动的阈值反应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生长盛期,谷子、高梁、冬小麦的气孔导度、叶水势和光合速率在一定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并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发生明显变化,只有当土壤含水量低于一定程度时,才随着土壤湿度的降低而减少,表现为对土壤水分有明显的阈值反应。不同作物此阈值下限存在差异,高粱在大于田间持水量42%~45%的根层土壤湿度条件下,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基本维持恒定;谷子的这个指标在50%左右,冬小麦在60%左右。而夏玉米在所试土壤湿度范围内(20%~30%土壤体积含水量),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基本维持不变,而光合作用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高而出现增加趋势。表明在这4种作物中,只有玉米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维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而高粱具有比其它3种作物更强的适应土壤水分变动能力,从而比其它作物更抗旱和耐旱。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田间生长的玉米、高梁、芝麻、豇豆在不同土壤供水条件下,叶水势、气孔阻力、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作物气孔开闭与光强密切相关:夜间气孔关闭,rs高;白天气孔开放,rs低。ψ_(WL)、TR与环境因素(气温、RH、ψ_(WV)、光强等)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5和0.01水平)显著。四种作物ψ_(WL)日节奏为“正弦曲线”状,13:00—15:00小时ψ_(WL)最低,黎明前最高。中午ψ_(WV)和土壤含水量愈低。ψ_(ML)愈低。四种作物TR在早晨逐斩增高,13:00—15:00小时最强;傍晚前又降低;夜间TR最低。干旱植株ψ_(WL)、TR低于灌水植株,而rs高于灌水植株。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小麦的耗水特性与抗旱增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根据1981—1982年,作者在陕西省蒲城县建立了33个试验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整个生活期的耗水量界于303—476mm之间,每亩产量约为45—333公斤,水分利用效率为0.38—1.15。说明了小麦产量与耗水量或水分利用效率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而这又和小麦早春再生长以前的幼苗生长率之间成正相关。在非灌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与产量显著地依赖于雨季保存在根层的土壤有效水。为了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提高旱地小麦生产力,本文介绍了能够促使小麦的根茎向较深的土层发展的措施,以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强筋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豫麦34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氮素同化酶活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于花后呈下降趋势,且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FC)60%的处理活性最强,其次为40%FC,活性最低的是80%FC。旗叶和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于开花15 d前均呈下降趋势,15 d后均为上升趋势,各水分处理间酶活性大小关系是:80%FC>60%FC>40%FC。各水分处理间旗叶和籽粒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大小关系同GS。60%FC籽粒产量及品质最优,80%FC产量次之,40%FC产量最低;40%FC品质次之,80%FC品质最低。不同水分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叶片NR、GS 和籽粒GOGAT活性均呈正相关,与旗叶GOGAT活性呈负相关。且40%FC和80%FC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只与旗叶GS活性相关性达显著水平, 60%FC下蛋白质含量则与旗叶NR和籽粒GS活性均达显著相关,与旗叶GS活性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麦田冠层气孔导度的分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灌浆期和乳熟期冠层各层叶片上、下表面的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冠层不同层的叶片气孔导度从早到傍晚有平行变化的趋势,数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从冠层上到下递减。经分析,这主要与冠层叶片接受的光强自上而下递减有关,且这时所对应的叶片水势自冠层上到下递增的幅度大。测算结果表明,冠层气孔导度白天亦呈明显的日变化,灌浆期的值大于乳熟期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