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5年我们研制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致敏的诊断血球,建立了检测EHF抗原的R-PHA方法。用此法检测本所分离的EHF病毒株感染的VeroE_6细胞培养上清液,以及人工感染EHFV的小白鼠乳鼠脑悬液等,均获得良好结果。以后又应用此法检测了EHF早期病人血清、白细胞冻融液及人工感染EHFV的小白鼠乳鼠血清等,并作了特异的EHF抗体阻断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应用Vero-E_(?)细胞直接从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肺中分离出EHFV-R_(36)株。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Balb/c鼠为动物模型用IF技术进行EHFV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证实EHFV可由孕鼠经胎盘感染胎鼠,在胎鼠的脏器中不仅能查出和分离出EHFV,其血中也可检出EHF的IgG抗体。并对孕鼠不同时期感染EHFV进行观察证实母鼠在妊娠前、后接种EHFV均可引起胎鼠感染,但在妊娠早期和中期对胎鼠存活无影响,而在妊娠晚期感染EHFV,可造成死胎和流产。从而确切地证实了EHFV在鼠体内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用EHF病毒76/118株、陈株、H_(8278)株、,A_(54)株经脑内注射BALB/C小鼠,乳鼠均能发生感染,并引起规律性发病,表现为耸毛、个体瘦小、动作迟缓、后肢麻痹僵直,直至死亡。在乳鼠脑、肺、肝等脏器内均可检出病毒抗原,并可分离出病毒,传3代的乳鼠脑悬液经VeroE—6细胞滴定,病毒滴度有明显增高,说明Balb/C乳鼠对EHF病毒是敏感的,可作为EHF的实验动物模型。幼鼠和成鼠虽然也能感染EHF,但在脑、肺、肝等脏器中均查不出病毒抗原,而抗体水平却很高,最高可达1∶1280。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证明猪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从啮齿动物中分离的动物源株(R_(22))和从EHF患者血中分离的人源株(HB_(55))都可感染猪,并可在其体内许多组织中复制增殖。家猪在接种EHFV后第6—9天有一个短暂的发烧期,表现出病毒血症。于接种后的第7—11天(R_(22))和7~20天(HB_(55))可在组织中、特别是脾和肺中,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FA)很容易地捡出EHFV抗原。亦可在感染EHFV的猪血中检出EHFV抗体。从感染后的荧光阳性猪脾、肺可分离出感染性病毒。但R_(22)病毒株在感染猪后的第15天便完全消失,而HB_(55)株在感染后的第20天仍可查见,似乎动物源株(R_(22))和人源株(HB_(55))有所差异,然而都对家猪有感染性。从而,首次证实了家猪为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可作为EHFV的分离,增殖及疫苗研制等的新动物模型。这一发现,对EHF的研究将起积极作用,也提示猪在EHF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用~8H-dTTP和生物素-11-dUTP标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22株M片段R3 cDNA制备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法对EHFV感染的Ba1b/C乳鼠各脏器进行了病毒RNA定位。实验结果,病毒RNA主要定位于脑、肾、肾上腺、肝、心脏。在脑,病毒主要侵犯大脑皮质、海马回神经元,可见阳性颗粒或阳性  相似文献   

7.
1984—1985年,从安徽省EHF疫区收集78只狗肺,用IFAT检测,5只EHF抗原阳性,阳性率为6.4%,并从EHF抗原阳性的狗肺中分离到两株EHFV,从而首次证明狗可自然感染EHFV。狗有捕食鼠类的习性,与人接触密切,其传播EHF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获自病人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H8205株感染Vero-E6细胞的培养液,感染1日龄小白鼠,自第3代起,感染鼠出现规律发病,潜伏期13~18天,个体瘦小,后肢麻痹,最后死亡。病理检查感染鼠脑有典型病毒性脑炎改变,免疫荧光及酶标抗体染色证实脏器中存在特异性抗原,血内有特异性抗体,感染鼠的血,尿及脏器悬液经Vero-E6细胞培养出病毒。电镜检查脑神经原细胞高尔基氏器内有病毒颗粒。实验结果说明1日龄小白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敏感的,可以作为该病毒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长爪沙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用3株野鼠型(A9、R3、76-118)和1株家鼠型EHFV(R22),并用对EHFV敏感的Vero-E6细胞作对照,结果沙鼠腹腔巨噬细胞感染EHFV后,第1代第8天前即可查见明显的特异性荧光,第16天左右达高峰,病毒滴度≥10~(-7.5),与Vero-E6细胞比较,培养上清液的病毒滴度,沙鼠MΦ较Vero-E6细胞高1~4个对数,当感染病毒量很低时,在Vero-E6细胞内测不出特异性抗原,而在沙鼠MΦ内病毒仍可繁殖,滴度达10~(-5.(?)),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荧光阻断试验均证明,沙鼠MΦ内繁殖的病毒确实为EHFV。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自病人及各种动物分离到的40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用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抗原分析,发现大多数省市分离的EHFV株能与MA25-1 McAb起反应,但湖北、湖南分离的EHFV不与之起反应,而该McAb对EHFVA9株抗原的滴度为1/2560。实验还发现,湖北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Q25、J173。WP43和从江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A24和HA1018在抗原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臭鼩的繁殖和种群年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萧山瓜沥区农田臭鼩的研究,发现种群性比不等,存在明显的两性异型。分析了雄体的性成熟率和雌体的怀孕率及性活动率的变化规律。一年中存在两个繁殖高峰期。以齿长指数为指标.臭鼩种群可划分为4个年龄组。探讨了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自然寿命。  相似文献   

12.
达乌尔黄鼠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景川  王成国 《兽类学报》1990,10(4):282-286
本文根据1987年在内蒙古东北部低山丘陵区和平原区草原的调查资料,应用频数分布比较法研究了达乌尔黄鼠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在抽样单位(样方)大小为1公项(1OO米×100米)时,4个样地内达乌尔黄鼠交尾期和幼鼠分居期的空间分布型均属poisson分布(随机分布)。环境与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并经回归分析得到:种群密度(m)与零样方频率(Po)和有鼠样方频率(Px )的曲线关系分别为m=4.5451-0.96721nPo和m=4.5451-0.96721n(1-Px)。经X2检验与poisson分布理论曲线基本一致(x2《x2 0.05,P>0.05)。为达乌尔黄鼠种群密度估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啮齿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涛  张迎梅 《兽类学报》1990,10(2):137-144
甘肃啮齿动物有87种(含7亚种),隶2目9科41属。可将甘肃划分6个省:1.陇东高原省,有28种(含l亚种),2.中部黄土高原省,有30种;3.河西走廊省,有36种,三趾心颅跳鼠和短耳沙鼠为本省特有种;4.祁连山地省,有29种,高原高山鼠和银白高山鼠为本省特有种;5.甘南高原草原省,有34种,棕背鼾和普通田鼠为本省特有种,6.陇南山地省,有34种,豪猪和巢鼠为本省特有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mipes)的怀孕期在每年的4、7 、9月,种群数量高峰为6月和10~11月。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可分为种群潜伏期(3-4月)、盛发期(6、8、9月)、始衰期(10-11月)、凋落期(12、1、2月)以及数量间歇期(7月)和繁殖间歇期(5月)。该兽在田间是以个体群为基础的聚集型分布格局,并有高密度时低聚集和低密度时高聚集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记明  李华  黄道平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3):198-200
研究了裂殖酵母1686#的酿酒特性。结果表明,1686#能耐13%的酒度和150mg/L的总SO2,18—20℃是1686#发酵的最适温度,pH值从2.5变化到2.9,裂殖酵母对苹果酸的分解量迅速增加.利用1686#发酵的干白葡萄酒,总酸约下降2.0g/L,挥发酸含量略有降低,杂醇油、多元醇、乙醛、乙酸乙酯的含量接近于葡萄酒酵母(1450#)发酵的酒,绝大多数酒的感官质量优于对照酒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应用群分析研究薯蓣属根状茎组中国分类群分类的一次尝试。分类特征取用了形态学、细胞学、花粉形态和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和手段上使用了距离系数、相关系数等各种群分析运算方法,并且以综合系数进行评价。不仅取得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的分类结果,为该组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参考,同时也为高等植物数量分类研究找到一种最优分类方法一相关系数UPGMA法。  相似文献   

17.
曲花紫堇组(Sect.Rapiferae)是1936年由Fedde建立的,当时大约有20种。我们在做中国植物志的过程中,对大量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后,本组已是包括有41种的大组。模式种:曲花紫Corydalis curviflora Maxim.  相似文献   

18.
低氧对兔主动脉和肺动脉损伤差异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灵红  周兆年 《生理学报》1997,49(5):521-525
将兔置于模拟海拔5km(PO2=10.8kPa)低氧舱内24h,观察和比较低氧对主动脉和肺动脉形态学损伤的差异,结果显示5km低氧24h,兔主动脉和肺动脉出现内膜下水肿,空泡增加,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不同程度损伤。但低氧对肺动脉的损伤明显重于主动脉,甚至已殃及平滑肌细胞。扫描电镜观察也显示模拟海拔5km低氧24h,肺动脉内皮细胞出现损伤脱落,甚至出现断裂带,而在主动脉仅见内皮细胞轻微损伤。另又将离体  相似文献   

19.
通光藤〔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rn.〕系云南民间治疗气管炎和抗癌药用植物。前报我们报告了通光藤甙元甲的结构的部分研究工作。自分离甙元甲的母液中我们又分得了两个少量新甙元——通光藤甙元乙和丙(tenacigenin B and C)。本文报告它们的结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前报所推定的通光藤甙元甲的六元氧环的立体构型提出修正。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生长和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叶润蓉  梁俊勋 《兽类学报》1989,9(2):110-118
本文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和其他种鼠兔的生长作了比较。室内高原鼠兔比野外的生长快,人工饲养的阿富汗鼠兔和北美鼠兔生长期短,成熟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