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er))生殖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继龙 《昆虫学报》1963,(3):282-291
本文内容是研究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er)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全文分为雄性内部生殖器、雄性外部生殖器、雌性内部生殖器及雌性外部生殖器四部分。 粘虫的雄性内生殖器中, 有睾丸一对, 左右并列, 呈扁椭圆形, 外被紫红色睾丸膜; 输精管一对, 基部膨大成二对贮精囊; 射精管分成复射精管及单射精管两部分。雄性外生殖器的构造极为复杂, 第9腹节的背、腹板分别形成马鞍状的背兜及基腹弧; 第10腹节仅有其附肢特化成钩形突、颚形突和背兜侧突等; 抱握器占雄性外生殖器中的大部分, 其顶上角具长约1毫米的端刺一枚, 此为本种特征之一, 可以此与近似种区别; 阳茎由基部球状的阳茎囊和端部柄状的阳茎端组成, 内具内阳茎及角状器:雄性外生殖器中有关器官的肌肉来源亦作了叙述。 精液是以贮存于精球的方式授入雌体, 精球分为精球体、精球柄及系带三部分。 雌性内生殖器中, 卵巢为多滋式, 一对, 各由四个卵巢管组成, 两组卵巢管再与一对侧输卵管相连, 后者通入中输卵管中, 中输卵管后端连有外生殖腔, 其外方的开口是为产卵孔; 受精囊为长形梨状物, 分成主囊及副囊两部分, 两者在顶部愈合, 并由此发出受精管与外生殖腔相通, 在主囊顶端有受精囊腺; 附腺一对, 与附腺囊相连, 后者通入附腺主囊, 并由此开口入外生殖腔。雌性外生殖器是由交配囊和产卵器组成, 前者复可分成囊导管、囊体及囊颈三部分, 其外方的开口为交配囊孔, 有导精管从囊颈连于外生殖腔; 产卵器由第8、9腹节组成, 非呈特殊构造。  相似文献   

2.
魏鸿钧 《昆虫学报》1959,(4):325-335
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er)是粮食作物的毁灭性害虫,也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规定要消灭的八大害虫之一。粘虫在大发生时为害面积很广,虫体发育迅速,食量很大,过去多采用人工器械捕打办法,但不能澈底解决问题,尤其在作物密植的情况下,捕打也发生了困难,常因捕打时将作物践踏而引起损失,因此要求在发生时应用化学防治方法,以达到迅速消灭为害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国彦  翟保平 《生态学报》2008,28(8):3860-3867
根据生物素与链亲和素的强亲和性原理,用包被链亲和素的磁珠亲和捕捉与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CA)15、(GA)15、(GTT)12、(GAT)12、(TAGA)8 和 (GTGA)8退火结合的含接头和微卫星序列的单链粘虫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片段,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后连接到pGEM-T 载体上,再转化到DH5α热感受态细胞中,首次成功构建粘虫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抽样(16次抽样,每库共12~114个克隆)测序发现,6个文库总的微卫星阳性克隆率30.07%,CA/GAT/GTT 等3个文库的阳性克隆率达到40%以上.单次抽样最高阳性克隆率达到56%.粘虫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建立和高多态性微卫星单拷贝位点的筛选将为粘虫的生态遗传学研究、连锁图谱构建、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等提供大量遗传标记,对昆虫迁飞的分子生态研究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粘虫 Pseudaletia separata 幼虫期血细胞的相差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振衡 《昆虫学报》1964,(4):536-541
本文以粘虫为对象将各龄幼虫分为白头期、进食期和蜕皮前期,对其血细胞以相差显微镜进行了系统观察。粘虫幼虫血细胞的基本类型可区别为:原始血细胞、浆细胞、小球细胞、颗粒细胞、类球形细胞、伪足细胞及类绛色细胞七类。类绛色细胞及小球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形态转变现象,其中仅浆细胞有吞噬作用。上述各种血细胞的发生动态是与幼虫的生长发育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一般鳞翅目昆虫雌雄成虫交配时,雄虫将一个含有精液的精包(spermatophore)射入雌虫交配囊内。[Petersen (1907),Norris(1932),Khalifa(1950),Srivastava(1957).Callahan and Chapin(1960)及何继龙(1963)等]。 因此,历来就有许多作者利用交配囊内精包的数目来判断鳞翅目昆虫交配次数及交配时期:Williams(1931,1941)对鳞翅目中许多种类精包的形态作了鉴定,并且认为雌体交配囊内有几个精包,可以说明重复交配几次。(1932),Schulrz(1921)根据解剖观察雌虫交配囊内的精包数,判断切根夜蛾雌  相似文献   

6.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迁飞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正  张孝羲 《生态学报》2001,21(5):772-779
粘虫成虫期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和产卵一系列行为是各具相对独立性和顺序性的阶段.飞翔在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产卵等期内都有发生,并有不同的飞翔特征,在迁飞中以飞翔期的飞翔最为重要.雌雄蛾的飞翔期在羽化后3~10日龄,因求偶、性反应前期变化而有变异.粘虫雌蛾求偶前期2~11d,平均为5.93d,雄蛾性反应前期3~11d,平均为7.14d.求偶、性反应与迁飞潜力有密切关系.随求偶、性反应前期加长,求偶、性反应前飞翔量呈"S"形曲线增长;求偶或性反应迟的个体有飞翔期,且有1~2个飞翔峰(日).根据有无飞翔期和求偶、性反应与飞翔量曲线确定雌蛾求偶前期大于5d,雄蛾性反应前期大于4d的个体为迁飞型个体.自然种群中雌蛾迁飞型个体占52.47%,雄蛾占97.14%;不同地理种群江苏、吉林、山东和广东1~4代粘虫,雌蛾迁飞个体依次占47.64%、49.29%、47.22%和68.22%,求偶前期平均依次为5.75、5.64、5.58和6.77d.影响求偶前期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逐渐上升和食料不断老化,两者可能是引起粘虫迁飞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粘虫成虫期行为、繁殖与迁飞潜力及迁飞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的进展,粘虫性信息素一直为人重视。Takahashi等(1979)及Sato等(1980)报道粘虫Leucania separata性信息素为: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Z11-16:Ac),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比例为8:1;McDonnough等(1980)和Hill等(1980)报道粘虫Pseudaletta unipuncta性信息素组分也为Z11-16:Ac和Z11-16:OH,但比例不同(比例为500:1)。我所等单位根据文献报道,先后曾合成过这种粘虫的信息化合物,1980—1982年连续进行过多次田间诱蛾活性试验,都没有诱到粘虫。为进一步探索粘虫的性引诱剂,1983年进行了更广泛的田司筛选试验,发现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对粘虫雄蛾具有较佳的引诱活性,并在华东、东北、  相似文献   

8.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蛾的活动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粘虫蛾的生活习性,特别是迁飞习性,近年普遍引起注意,作者配合迁飞问题的研究,曾于1961年和1962年在北京室外进行了粘虫蛾活动习性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整理于后,以供参考。 结果分析 1.羽化、交尾、产卵 粘虫蛾除少数在白天阴暗处羽化外,多数出现在夜间,开始羽化到展翅,约历时30—40分钟左右。 一般在羽化后74小时即可交尾,交尾时间都在傍晚及夜间,除阴天外,白昼很少见到。交尾情况世代间略有差别,据1962年观察:第一代粘虫蛾都在羽化后98小时开始交尾,第二代在羽化后74小时即行交尾,但初次交尾出现的时间较晚,约在半夜1时以后,其后则在傍晚7时。第三代在羽化后122小时才看到交尾,比第二代迟48小时左右,但交尾出现的时间和第二代差不多,也在后半夜开始。第二代粘虫交尾的盛  相似文献   

9.
粘虫 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血细胞的类型辨识和病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相差显微镜,并辅以涂片染色、化学反应方法,将粘虫各虫态虫龄的血细胞分为8个类型。他们是: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囊血胞、梭血胞及脂血胞。并统计出各类血细胞在粘虫一生中的数量变化。本文认为足血胞与粒血胞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伸延部分含有细胞质。符合这一标准的足血胞在此次工作中看到的不多,因此对粘虫足血胞的存在问题暂作保留。 苏芸金杆菌处理后,粘虫血细胞产生了明显的病态变化,随着病症的进展,非正常血胞自2%上升为30%,50%,83%左右。直到死亡,血淋巴内未发现杆菌出现。  相似文献   

10.
赵万源 《动物学研究》1980,1(2):269-273
自从库拉哥(Curacao)岛和美国东南部成功地应用释放不育雄虫根治螺旋虫(Callitroga hominivorax[Cqrl])后,促进了世界各国广泛地应用这一技术来消灭其它害虫的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γ射线照射粘虫雄蛹中、后期对其成虫不育效应,为进一步利用不育雄虫控制自然虫口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利用羟胺反应的方法研究了粘虫氨基酸激活酶的一般特性和反应条件,组织间的分布,以及不同发育期的活力变化等问题。粘虫该酶的一般特性和反应条件一般与高等动物及微生物的差别不大。氨基酸激活作用受对氯汞苯甲酸的抑制,并受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活化,暗示酶的活性中心中可能包括巯基。氯霉素和维生素B12对酶活力无明显的影响。 粘虫氨基酸激活酶只能激活α-氨基酸的L-异构体,对D-异构体和β-氨基酸均没有作用。它对二肽也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表明粘虫中小分子肽可能在蛋白质合成中直接被利用。 粘虫组织中各种氨基酸激活酶的活力不相同。在20种氨基酸中以激活半胱氨酸的酶活力最高,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激活率占第二位,其余的差异不很显著。天门冬酰胶和谷氨酰胺的激活率比相应的氨基酸高得多。 粘虫6龄幼虫各组织中氨基酸激活酶活力以脂肪体为最高,表皮肌肉与消化道次之,血淋巴最低。到老熟幼虫期,脂肪体中活力急剧下降,以表皮肌肉中活力为最高。 在蛹期,组织中氨基酸激活酶活力呈U形变化,在成虫期,酶活力的变化与生殖腺的发育和产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成虫复眼暗适应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电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粘虫成虫复眼在暗适应过程中感受性的变化,及暗适应后感觉反应与闪光刺激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复眼的光感受性随着暗适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暗适应第15秒钟时与暗适应完成后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强度相差4倍。完成暗适应的时间大约为30—45分钟。暗适应后的感受器电位与闪光强度的对数(LogI)之间的关系,在闪光强度LogI=-0.5到3.0的范围内,几乎为正比例的直线相关。网膜电流图一般包含四种成分:①开光反应,表现为短暂的正电位变化:③主要的、起源于感受器的负电位变化:③发生于负电位升起端的正相电位;及④表现为负电位的闭光效应。它们彼此间能相互影响,使视网膜电流图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外形,其中占优势的为感受器产生的负电位。本工作表明雌雄个体之间在视网膜电位的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化蛹对不同含水量土壤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外调查所得之印象,粘虫蛹多分布于疏松而湿润的土壤中,但粘虫幼虫化蛹时对不同含水量士壤是否有所选择,过去尚未见有试验结果的报导,本试验目的企图证明这一点,兹将所得之初步结果,报导于下,供参考。 试验所用虫源为北京地区粘虫,自野外采集后在室温条件下饲养的第7—9代幼虫,该三代饲育之极端最低温度为20.5℃,最高为31.0℃,一般变动在25—28℃。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东北地区的粘虫极大可能不在本地越冬而是每年春季随南、西南风大量迁飞的假设, 利用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早春粘虫成虫的发生与风向风速的关系。无论由始现期或突增期来看, 与地面上或高空850mb的南、西南风均有较高的符合率; 在粘虫出现时期的南、西南风多为每秒5-6米到每秒9-10米的大风。由分析中也看出了, 东北地区在许多地点经常同时发生粘虫的出现与突增, 而该时期在天气图上东北全区或大部分地区均有南、西南风, 由以上的风向风速, 估计由假定的南方粘虫发生地只需一天左右的时间即可到达东北。由上述结果讨论了粘虫春季迁飞的可能性, 东北地区粘虫的虫源问题以及粘虫成虫是否还具有夏秋季回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粘虫生殖腺在蛹期已经发育完成, 但雌蛾卵粒内卵黄尚未沉积, 需要取食糖类作为补充营养后, 才能发育成熟。羽化时雄蛾已具备成熟的精子。取食后能进行交配活动。 成虫寿命一般约15—20天, 羽化后即进行生殖活动。其中产卵期比较长。雌雄蛾均在夜间一定时间内进行飞翔、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在本试验中观察到粘虫一生最大产卵量接近2000粒, 孵化率超过90%以上。雌蛾经人为地与雌蛾完全隔离后, 能产下不受精卵, 产卵量稍低, 卵粒不孵化。 按照粘虫飞翔与生殖关系看来, 粘虫的飞翔活动在性成熟前表现异常激烈。粘虫的飞翔的特征是:(1)由于粘虫羽化后即进入性活动期, 雌蛾需要与雄蛾交配方能进行正常生殖活动, 雄蛾强烈地追逐雌蛾, 因而粘虫在性成熟时有剧烈的飞翔活动。(2)由于内在的生理周期节律的活动以及外激素或其他方法促使异性互相吸引, 所以雌雄蛾同时、同在一起飞翔, 在交配前或产卵前大规模飞翔。(3)由于粘虫各个虫期无滞育现象发生, 粘虫发育所要求温度变化幅度在5—35℃之间, 所以当粘虫在幼期遭受某些不利因子刺激后, 在成虫期往往引起特殊的反应, 促使成虫进行有利于生存的趋避活动, 发生迁飞现象, 以便达到粘虫为本身或后代选择适宜的生境区域。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59年在哈尔滨粘虫越冬座谈会上, 提出粘虫迁飞的假说, 同时, 根据气流流场的分析, 黄、渤海海面将是粘虫在早春由南方往东北迁飞过境的一个地区。于1960年, 我们在黄、渤海地区进行了粘虫迁飞的观察。研究人员亲自乘客输在各航线上进行实地观察和捕蛾工作。在全年113航次中就有71航次发现了迁飞的粘虫。有几次出现了大蛾群, 徒手即可大量捕捉。与此同时, 研究人员还访问了沿海居民和委託水产公司的渔输在出海捕鱼中搜捕粘虫。这些工作亦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为粘虫迁飞的假说, 提供了有力的新的证据。 粘虫在海面迁飞动态的观察结果中初步可以看出粘虫在海面迁飞的时期, 数量, 迁飞的昼夜节律以及粘虫迁飞活动与气象状况的多方面关系。迁飞粘虫的外形和生理状况也作了简述。 本文讨论了有关的几个问题:1.海面迁飞粘虫与东北地区发蛾之间的关系:2.粘虫迁飞的途径与方式:3.粘虫迁飞时期和回迁问题:4.其它迁飞昆虫的问题;5.海面粘虫迁飞与渔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越冬代成虫在麦田产卵习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越冬代粘虫在不同类型麦田的产卵习性问题,目前的了解还不够。李光博等(1963)认为粘虫产卵对密植小麦田有趋性,茂密丰产田的百株卵量高于生长差的三类田;石毓亮等(1964)则认为粘虫卵几乎全部产于地下虫害枯麦株的卷叶内,且多在10厘米以上的叶片上,井认为“真正的小麦丰产田,不一定适于粘虫的发生”。我认为以上两种看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兹将我们1963—1964年的观察结果,整理于后,加以商榷。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为农业科学技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例如对于动物体的生理及代谢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养料的吸收等等大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昆虫学也不例外,十多年来原子能在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昆虫防治及杀虫药剂的应用等等方面也都应用了这一新方法,获得了显著成果。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的原理,就在于它们能放射射线的特性,而射线是很易被探测仪器所发现并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中心,有关它的结构和机能是近代生物化学研究中极活跃的领域之一。氧化磷酸化作用,即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偶联有高能磷酸键(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是线粒体的主要机能,也是研究生物能代谢的重要方面。 氧化磷酸化作用已经在几种昆虫飞翔肌线粒体中被研究过(Sacktor,1961;Slater,1960;Лю Шу-сэнь,1962)。早期研究结果证明,昆虫线粒体与高等动物肝细胞线粒体的区别是前者P/O比值较低,α-甘油磷酸的氧化速率大大高于三羧酸循环各基质的氧化速  相似文献   

20.
本项工作系研究粘虫水分生态问题的第二部分。本文报导了25℃及32℃中,环境湿度对粘虫化蛹以及蛹的成活、发育、失重、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提高,前蛹的正常化蛹率和蛹的成活率增加,而畸形蛹率和前蛹干死率则下降。蛹的失重百分率和失水百分率均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致死失重百分率为28-30%,致死失水百分率为24-27%。低湿导致蛹体死亡的原因是水分的过多丧失。在蛹的整个发育过程中,蛹体失重的变化趋势,在各种湿度中表现是一致的,即第一天的失重量最大,第四天最少,此后又略有上升。不同发育期的蛹对低湿的抵抗力不同,初蛹期抗低湿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较高的温度中,低湿对蛹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