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凹叶木兰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凹叶木兰是我国特有的木兰属植物,仅分布于我国四川和云南两省相邻地区,目前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皮书名录,属易危物种。该研究以采自四川南部麻咪泽和美姑大风顶两个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凹叶木兰为材料,利用以PCR和测序为基础的SNP分子标记方法,初步研究了凹叶木兰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扩增出的4条510bp长的序列上,平均在73bp左右的序列长度上能够检测到一个SNP位点,说明两个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居群的凹叶木兰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序列间相似度达97%,与引物所对原序列相似度达36%,表明该序列适宜进行凹叶木兰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凹叶木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其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凹叶木(Magnoliasargentiana)是中国特有的观赏树木,种群的自然更新很差,须阐明其原因。研究发现,凹叶木兰种子的胚很小,无论是否被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在冷层积(4℃)和暖层积(15℃)过程中,胚在种子内逐渐生长发育成熟,并能在多个温度下萌发,以变温30℃/20℃为最适宜。由此可见,凹叶木兰种子不能萌发的直接原因是形态休眠。此外,凹叶木兰种子较耐脱水,但干燥脱水至含水量为7.1%和5.3%时,种子的存活率分别是78.3%和40%。保存6个月后,含水量为9.4%或7.1%的种子在-20℃下全部失活,而在0和4℃下的种子,存活率无显著变化,充分证实凹叶木兰种子是中间性的。  相似文献   

3.
凹叶木兰萌枝更新及其在物种保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凹叶木兰(Magnolia sargentiana Rehder & Wilson)野外生存现状及萌枝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凹叶木兰自然更新差,有性繁殖率低,萌枝更新是重要的繁殖方式.萌枝更新主要包括根颈萌枝、残桩萌枝、机会萌枝、根糵萌枝4种方式.萌枝是凹叶木兰适应自然或人为干扰的更新机制,通过萌枝更新使得个体生活史在逆境中得以延续,从而维持种群动态.通过研究凹叶木兰萌枝更新方式并结合其它古老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认为,古老植物能够在古环境变化以及地质演变中生存下来,营养繁殖(萌枝更新)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的“逍遥谷”,是21世纪新开发的森林旅游区。这里生态环境优良,形形色色的热带、亚热带花草树木竞相生长,令游人赏心悦目。其中有两处奇树景观─— “十兄弟树”和“七姐妹树”,尤其引人入胜。 “十兄弟树”是由一株劫后余生的粘木长成:在一个远年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桩上,茁壮地萌生出10条树干,颇为奇特。粘木(Ixonanthes chinensis)是粘木科(或亚麻科)常绿乔木,春季开花,夏季果熟,萌芽能力甚强。 “十兄弟树”的伐根(树桩)直径逾100厘米,萌条最大的直径16厘米,高9米,…  相似文献   

5.
肉果秤锤树(Sinojackiasar-cocarpaL.Q.Luo)属安息香科秤锤树属,是1992年发表的新种。秤锤树属是中国特有属,该种又是秤锤树属中唯一具肉质果实的种,在学术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它的花和果实都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引种为园林树种。总之它是一个学术上、应用上都有价值的种。然而,该种从发现之日起即处于濒危状态。到目前为止,野生成年树及幼苗仅存不足10株,散布于一处狭窄的约500平方米的范围内,而开花结果的两株大树一株已近死亡,另一株树基已被白蚊蛀空,如果再遇人为破坏或其它意外情况,则这一新发现的物种…  相似文献   

6.
西天目山麓有五株树。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它的档案由国家直接管理。这一待遇就像是部长级干部。 这“普通”的五株树有十七八米高,1—2抱粗,在西天目众多的古树名木中,并不见得特别地招人显眼,但是它确实与众不同,它自有它的特别高贵之处,当地老百姓把这种树叫“牛筋树”,因为它木质坚硬,如牛筋一样具有韧劲。 这种树是铁木属,不多见,西天目山这五棵铁木,被鉴定为一种新树种,取名为“天目铁木”。“天目铁木”作为一个树种被载入植物志。因国内外其他地方都没有,而被称为“地球独生子”。 这五株“铁木”都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可以推想在一百多年以前,西天目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是很适应“天目铁木”生长的。那时候在西天目一带,这种铁木有不少,远远不止这五株,只是后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7.
古树名木     
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宗圣宫遗址上的古银杏,相传为2500年前老子所植。这株古银杏为雄树,高16.2米,胸围10.5米。1978年一场大火,烧空了树心,但古银杏没有就此倒下,它用自己仅有的三片树干皮,倔强地勃发出了一丛茂盛的新枝,最粗的已有碗口粗。如今,楼观台古银杏已成为关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景点。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被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精美而丰富的化石标本陈列品所吸引和陶醉,并因之而流连忘返时,很少会想到这些大自然塑造的精品是经过怎样的过程到博物馆来的。它们是由多少个地质古生物学家、热心的业余化石爱好者、辛勤和仔细的采石工人和矿工们长年累月的搜罗、发掘和保存起来的啊!有些标本还有着一番颇不平凡的经历呢! 这里介绍英国曼彻斯特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名叫“克莱顿树”的著名标本(见照片)。这棵树只保存了基部的一截,很象现代林区被砍伐树木留下的树桩。不过,它和现代的林木是完全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孝惠爽  赵杰  傅声雷 《生态学报》2023,43(19):7963-7973
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速生营林树种,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还存在巨大争议,桉树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还有待进一步考究。针对我国华南地区典型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纯林经营的潜在生态问题,选取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的10树种混交林(10 species mixed forest plantation, 10S)、30树种混交林(30 species mixed forest plantation, 30S)和桉树纯林(Eucalyptus monoculture, E)三种林型,另外设置桉树砍伐(Eucalyptus cutting, EC)和桉树砍伐清除林下灌草(Eucalyptus cutting and understory removal, ECUr)这两种常见经营措施的处理,通过比较不同林型和管理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指标的差异,解析了桉树营林对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以及线虫群落的影响。本结果表明:三种林型间的土壤理化特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桉树纯林的土壤真菌生物量、真菌细菌比、食细菌线虫多度显著高于10和30树种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难忘狼尾花狼尾花,好怪的名字,认识它是4O余年前的事了。一次初夏的香山植物分类实习,五颜六色的山花令人心醉,~种总状花序高高跃出草丛的开白色小花的草本植物,尤其引人注目。它的花尚未开放时,花序很短,随着众多小花由下向上纷纷绽开,花序越伸越长,下粗上细如弓背似的向下弯曲,尖部又略向上翘起,远远望去犹如动物的尾巴。原来,这就是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狼尾花。奇特的花序形态,有趣的植物名称,自此令人难忘。狼尾花忆ysi。ach。abarys-ta。Ily。)株高40一!00厘米,全株被柔毛。叶长圆技针形,长5—10厘米。花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广东梅县山区生长着一株罕见的大型苏铁古树。因生长年代久远分蘖极多,头蔸甚大。树基部周长7米余,5人才能合抱。分枝中最高的一支高约10米,干茎  相似文献   

1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千多年前的这首诗至今仍被人们传诵,诗人李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长江三峡两岸猿声不绝的美景。如今,猿类早已在整个长江流域消失了,而且有些种类在整个中国范围内也徘徊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这是我们人类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长汀侵蚀退化区砍伐迹地马尾松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砍伐是人类对植物种群最常见的干扰形式之一,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在砍伐后会经历快速变化和调整时期。以长汀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基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4年生活史调查,利用积分投影模型(IPM,Integral Projection Model)结合传统种群统计分析方法,揭示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增长率变化过程及个体生命率对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处于衰退状态(λ1),且衰退程度不断加深。4年内幼苗数量大幅度减少,幼年树和成树数量增加。死亡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均有出现,幼苗是死亡的主要来源;植株生长量随着个体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生长增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年树,幼年树和幼苗;植株繁殖概率逐年提升,但新生幼苗数量逐年下降。弹性分析显示,个体尤其是幼苗的存活对种群至关重要,小径级植株的正生长有利于种群恢复,大径级植株的正生长不利于种群发展,而负增长和繁殖贡献均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4.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千多年前的这首诗至今仍被人们传诵,诗人李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长江三峡两岸猿声不绝的美景。如今,猿类早已在整个长江流域消失了,而且有些种类在整个中国范围内也徘徊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这是我们人类的悲哀。  相似文献   

15.
无锡梅园里有一株名叫“骨里红”的梅花,只见她层层叠叠,繁花似锦;朵朵簇簇,灿若朝霞;何止蓓蕾、花瓣,涂朱点脂,就连那古朴虬劲的枝干,也筋脉殷红,如出表里。真乃:卓然香雪海,一树最精神! 《植物》杂志,为推选“国花”,开展过一次讨论,收到的八千多封来信中,三千五百多封选了梅花。请看:众香国中,直占魁首;万花丛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无绿藻(Prototheca)PCR ITS1-ITS2基因鉴定分型方法,并通过系统发育树以研究各型别无绿藻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抽提5株无绿藻临床分离菌株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ITS1及ITS2区后,根据该区域核苷酸片段的差异进行基因分型,借助MEGA6.0软件建立系统发育树,并通过SSU rDNA测序加以验证。结果 5株菌株中,1株鉴定为P.zopfii hydrocarbonea,2株鉴定为P.wickerhamii。虽然由于数据库中缺乏P.zopfii portoricensis菌株ITS序列导致1、2号菌株不能被鉴定,但ITS区系统发育树中这两株菌仍被归为P.zopfii中独立的一簇,与SSU rDNA系统发育树相近,证明此分型方法无误。结论 PCR ITS1-ITS2基因分型法可作为一种有效基因分型方法用于鉴定和监测无绿藻感染。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发现草鸮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96年4月于海南省屯昌县海南省枫木鹿场见两只饲养的草 (Tytocapensis),为当地农民于同年2月自巢中所采幼鸟;1997年2月22日,获一采自儋州市西华农场的草 亚成体,该草 2月8日被发现时,尚未离巢。巢位于被砍伐橡胶林地的茅草丛中,共4只幼鸟;1997年3月20日,于海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稀有和濒危多孔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戴玉成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6):1015-1018
1 引  言近一个世纪以来 ,由于天然林遭到大量砍伐和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因此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过去 2 0年间 ,很多国家或地区发表了有关濒危物种报告 ,但多数为动物和植物方面 .关于菌类物种濒危性的研究 ,只有少数对菌物研究深入的国家有所报道 ,如芬兰有 6 0种多孔菌被列为濒危种[11] ,瑞典有 10 6种大型菌类被列为濒危种[6] ,英国有 399种大型菌类被列为保护名单[10 ] ,荷兰有 182种大型菌类正面临绝迹的威胁[1] 等 .这主要是因为对菌类的研究远比动物和植物落后 .就全…  相似文献   

19.
黄学诗 《化石》1990,(2):5-5
从肯尼亚北部发现的2.5百万年前的人类头骨,意味着目前已被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从而出现了许多可能的新解释。根据目前的理论,简直很难发现一种新的人科化石能导致人科分支树的重大改变。然而1985年夏季在肯尼亚北部发现的一具阳当完整的头骨正是这样类型的化石。包括著名的“露西”骨架在内的南方古猿阿法种,是十多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这具新头骨无疑是继阿法种材料后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又一重大发现。并因此使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重新进行考虑,至少意味着现在一般为古人类学界所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美在洛克路     
《人与生物圈》2003,(1):22-27
2223B。。。:怒赢…。。,- .j彳一。一0j磁0¨j’凄豢浚一一:。_.;。_’?;l冬,~’∥群黪黪瓣豁冀:一翁菩蕤趋壤囊辐。鲢t亚丁红草地李非摄糕≯棼¨≯嘤p√够『i;’■|lj藕擎矿—■一一t f ’f。‘L j二日盛强鑫∥‰霈’《洒满阳光的小径李非摄亚丁金秋李非摄一I生:eauty of wildness氛夏洛多吉雪山李非摄美在洛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