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家山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距江苏南京城区最近的,较大型的湖熟文化遗址.遗址商代至西周春秋文化层的植硅体分析,揭示出南京地区在商代(约3 500-3 000 aBP)气候偏温、偏湿;西周(或西周早期)(约3 000-2 800 aBP)气候温和湿润;西周战国时期(约2 800-2 500 aBP)气候偏温、偏湿.与相邻地区同...  相似文献   

2.
九峰山地区的鼠类,仅张森(1959)作过报道。1985年1月至1986年10月,我们在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自然概况九峰山是阴山山脉的主体——大青山的主峰,海拔2338米。调查区位于东经110°25′—110°48′,北纬40°34′—40°51′,总面积约460平方公里,为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交汇地带。年均温7℃,7月均温22.8℃,1月均温-11.2℃。年降水量230—478毫米,无霜期110天(据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气象站)。调查区内有香贵铺沟,将其分为南北两部。此沟以北,山势起伏不大,植被多为灌丛,仅在局部地区之阴坡偶见有少许山杨、白桦;以南,…  相似文献   

3.
西藏扎布耶盐湖晚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青藏高原腹地。通过该湖ZK2钻孔的孢粉分析,揭示了约36000aB.P.以来扎布耶地区的气候和湖盆演变。约在36000-33000aB.P.,扎布耶地区为森林草原,气候冷、湿;约33000-30000aB.P.,为灌丛草原,气候温、干;约30000-27500aB,P.为干旱草原,气候偏暖、湿;约18000-12000aB.P.,为干旱草原,环境寒冷,干燥;约12000-4000aB.P.,扎布耶地区各类草本植物繁茂,气候偏温、干。另外,根据水生藻类化石群的分析,自36000aB.P以来,扎布耶盐湖有三次湖进、淡水湖期,同时也有三次湖退事件。  相似文献   

4.
夜温对番茄套管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砧木品种‘桂砧1号’和接穗品种‘中杂105’为试材,采用显微观察等方法研究了26℃昼温条件下,不同夜温(16℃、21℃、26℃)对番茄套管嫁接苗愈合速率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夜温的升高,嫁接苗接合部愈伤组织细胞增多,接合部直径增大;夜温26℃,嫁接后前5d愈伤组织细胞较多,与夜温16℃相比嫁接苗接合部直径提高了9.7%。(2)随着夜温的降低,嫁接苗接合部维管束连接及愈合进程加快,夜温16℃处理嫁接后第6天维管束已连接,较夜温21℃、26℃处理分别提前3d、6d,而且在第9天隔离层完全消失,较夜温21℃、26℃处理提前3d。(3)随着夜温的降低,嫁接苗木质部输导能力和砧/穗接合力提高,愈合质量提高;夜温16℃处理嫁接苗木质部输导能力比夜温21℃处理提高了12%~24%,砧/穗接合力提高了20%;同时也比夜温26℃处理嫁接成活率提高,木质部输导能力提高了19%~32%,砧/穗接合力提高了28%;根系长度、体积及平均直径也显著增加。可见,在昼温26℃的情况下,夜温16℃最有利于番茄嫁接苗的愈合,形成成活率高、质量优的壮苗。  相似文献   

5.
天台山森林植被及其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概况天台山地处东经120°50′—121°24′与北纬29°09′—29°28′之间,在政区上位于浙江省东部,跨天台、新昌、宁海三个县,是仙霞岭的支脉。境内多低丘谷地和山间台地,主峰苍上顶座落在整个山区的南端,海拔1113.4m。在气候分区上,本区属于亚热带中部,为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7℃,最冷月均温5.1℃,最热月均温23.5℃,年降水1320.5mm。山区南部的华顶山常年多雨雾,空气湿度大,年降水达1700mm以上,日均温≥10℃,积温为2858—5157℃,全年生长期长达200—240天。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蛋壳白带的变化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996~ 1 997年通过对扬子鳄蛋进行孵化实验 ,以及对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鳄蛋人工孵化的几年观察 ,得出孵化中蛋壳结构因出现白带而疏松 ;蛋壳白带变化呈一定规律性 ,在 ( 3 1± 1 )℃下 ,白点在产后 2 4小时出现 ,约 7天环绕蛋一周 ,约 2 1天 (除端部 )长满蛋一半 ,约 3 2天长满蛋一端 ,约 4 2天充满全蛋壳 ;受精蛋的发育受到白点出现时间限制 ,产后 72小时之前出白点的蛋都可孵出小鳄 ,之后出白点的蛋几乎孵不出鳄 ;孵化中 ,蛋壳可因蛋内吸水过多而开裂 ,蛋可因失水过多而空头 ,这二种现象都不利于蛋孵化。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小麦在开花到成熟处于日温相同(25℃)而夜温不同(20℃,10℃)的条件下,夜温低的处理籽粒灌浆期和成熟期比夜温高的处理延长10天。2.夜温低的处理绿色叶面积大、下部叶片衰亡较慢、叶片夜间呼吸强度低,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因此茎鞘、叶、穗、籽粒和总干重都较高。开花到开花后17天植株干重的主要差异是茎鞘。开花17天以后到成熟,两个处理籽粒干重的差异逐渐增加。3.夜温低的处理,籽粒灌浆的物质来源较丰富,有利于晚开花的籽粒生长。由于灌浆的粒数较多,不仅小穗第一、二粒的粒重增加,第三粒的结实率和粒重也有所提高。4.夜温低的处理,茎、鞘和叶的含糖量比夜温高的处理大,以茎较为显著。籽粒生长前期淀粉含量低而醇溶性糖的含量高,接近成熟时两个处理的差异减小。5.在小麦籽粒灌浆盛期供给旗叶以 C~(14)O_2后;穗、穗下节和饲喂叶的局部温度改变(5—8℃,20—25℃)引起了同化产物运输分配情况发生变化。穗部降温对同化产物输入籽粒的抑制作用最大,饲喂叶次之。穗下节降温到5—8℃的影响不大。穗及饲喂叶降温有较多的放射性物质留存在饲喂叶中。6.不论是供给、输导或接受器官降温,受到低温影响的部分醇溶性物质的分布百分率皆增高;穗部降温的影响最大,饲喂叶次之,穗下节较小。穗部降温籽粒中的放射性约有65%在醇溶性部分,不降温的约有63%在稀酸水解部分;说明了5—8℃的低温阻碍籽粒中糖向淀粉等高分子物质的转化过程。7.本文对青海地区小麦干粒重较高的原因,夜温对小麦茎、鞘、叶和籽粒的生长,每穗粒重和粒数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指出改变温度或用其他方法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 2 0 0 4年 4月和 6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大型水母的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区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环境的关系、以及主要种类间的个体生长差异。结果表明 :4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多管水母约占 75 %、霞水母约占 15 %和沙水母约占 5 % ;6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沙海蜇约占 6 0 %、多管水母约占 2 0 %和霞水母约占 10 %。其中沙海蜇和霞水母为往年东海区大量暴发的种类。沙海蜇为低温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12~ 17℃ ,主要分布于黄海冷水团伸向东海舌锋的锋面以北海域 ,密集分布区最高网产为 10 0 0 0 kg/ h左右 ;霞水母为暖水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2 0~ 2 5℃ ,主要密集分布于东海北部的暖水控制海域。黄海冷水团势力强弱可作为判别沙海蜇暴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子。东海区大型水母主要优势种的生长速度以沙海蜇最快 ,其次为霞水母 ,而多管水母相对较慢 ,且个体偏小  相似文献   

9.
大突肩瓢虫5ynonycha grandis(Thunberg)在云南开远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蔗茎老叶鞘内越冬.日均温26.6~27.8℃下,卵期3~4天,幼虫期9~12天,预蛹期1天,蛹期4~5天,成虫产卵前期20~25天,1个世代历期37~46天;日均温24.5~25.5℃下,卵期5~9天,幼虫期14~21天,预蛹期1~2天,蛹期5~8天,成虫产卵前期25~30天,1个世代历期45~55天.(第4代)(越冬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全代历期长达250余天.成虫、幼虫均捕食甘蔗绵蚜.大突肩瓢虫田间种群动态:6月初开始在蔗田出现,8~10月种群数量明显增长,11月间形成高峰,12月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夜温条件对胚乳细胞增长及其淀粉粒积累动态等的影响和籽粒重量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夜温增高对小麦籽粒胚乳细胞生长和数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夜温高处理前期的胚乳细胞比夜温低的处理多,细胞大小也较夜温低的处理显著为大。 2.胚乳中淀粉粒数的增长曲线,夜温高与夜温低两者在花后15天有一个交叉,花后15天前夜温高的处理较夜温低的处理高,花后15天后夜温低的显著超过夜温高的,并且保持到成熟,它与粒重的表现趋势相似,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因素。 3.夜温低对籽粒糊粉层细胞的增长是有利的,同时胚乳囊增大,是影响粒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4.夜温高对籽粒前期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加速了器官和组织的衰老,成熟期也因此提早。 5.夜温低有利于籽粒的生长和灌浆,最后获得大而重的种子;夜温高则相反。在籽粒形成的前期或后期置于夜温低的条件下对增加粒重都看出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明 《生命世界》1993,20(4):32-33
信阳位于大别山北麓,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地垮北纬31°23′—32°40′,东径113°42′—115°56′之间。年均温度15.1℃,最冷1月,月均温1.7℃,最热7月,月均温25.3℃,全年≥5℃的日数269—274天,积温5250—5383℃,无霜期217—248天,冻结期30余天,降水量年均900—1200毫米。据地区气象资料分析,本区有10年一大冻,5年一小冻的灾害性天气。1992年3月1—5日寒潮就是10年一大冻,给信阳地区部分植物造成严重的冻害。  相似文献   

12.
夏志良  王旭 《四川动物》1991,10(1):34-35
任河的鱼类资源,曾有局部河段的调查报道(曾明候,1982;丁瑞华等,1987)。1965年4—9月、1982年4—5月我们对任河四川地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任河源于巴山南麓城口县东南边境,经万源东北角流入陕西省紫阳县境。该河四川段长115公里。其水文特点:河水浅、落差大、河水清澈、暴涨暴落。河道曲折多滩,水生高等植物极少。任河流域属亚热带山地河流,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差异较大。城口县城和万源县城一带,年均温13.8℃、14.7℃,一月均温2.4℃、3.4℃,七月均温25℃,≥10℃活动积温4242.6℃、4482℃,无霜期230天、235天,年降雨量1293…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供试酥梨的适宜贮温、最佳采收期及较优窖形作了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贮温中O℃库温的保鲜效果最理想,关联度达0.9123;就地冷贮以八月底采收为佳,关联度达0.8941;四种供比较的窖形中以3号窖贮藏效果为著,关联度为0.9028.  相似文献   

14.
小南海位于黔江县北部八面山山麓,阿蓬江(又名唐昌河、唐岩河,属乌江水系)支流老窖溪上,约北纬29°38′,东经108°44′。海拔666米。行政区划上属黔江县南海乡。长约5公里,最宽1.2公里,水面积2.7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8米,最深48米,储水6,700万米3,是四川省四大湖泊之一。湖中有朝阳、牛背、老鹳坪三个小岛,是个秀丽的地震湖泊。气候温暖,年均温14.5℃,一月均温4.1℃,七月均温25.9℃,最高温34℃左右,最低温-2℃,年降水量1240毫米,适宜鱼类生长。据黔江县及邻近各县志记载,小南海是1856年(清咸丰6年)5月6日黔北大地震时,轿顶山(属武陵山系)崩塌…  相似文献   

15.
黑嘴茑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7-1991年笔者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对黑嘴鸥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黑嘴鸥于每年4月中旬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5个多月。繁殖期间,黑嘴鸥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集群营地面巢,雌雄鸟共同筑巢,一般一天即可完成;5月10日前后进入产卵期,窝孵以3枚为主,孵化期约21天;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身体量度也近似于成鸟,繁殖种群为1000余只。  相似文献   

16.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9年,位于四川省北川县西北部,以横断山脉边缘的龙门山系中段构成保护区的主体,地处北川县境内的青片河上游,面积44391.2公顷。这里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差大,最高峰插旗山4796米,最低处正河口1550米。在地质构造上为志留系龙门山褶皱地带。该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带,年均温10℃,无霜期150天,年降雨量约800毫米,山中山泉丰沛,溪流湍急,涪江支流——前江发源于此。小寨子沟保护区内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现已查明1548种高等植物,隶属于127个科624个属。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如玉龙蕨(Sololepidium g…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苗期光温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12-2013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巴彦淖尔市的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结合农业气象站多年的作物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套灌区光温条件变化对春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到不同适宜度光温指标体系,并应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将温度指标插值到苗期生长的每一天,形成动态连续温度指标曲线,可以更客观和精细地反映温度对春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种 出苗期和出苗 拔节期温度每上升1 ℃,出苗速率和发育速率分别约提升11%和12%,生物学下限温度分别为7.4和11.9 ℃;播种 出苗期适宜温度为16.0~18.0 ℃,三叶期叶面积指数可达0.0172以上;出苗-拔节阶段适宜温度为21.6~23.0 ℃,气温越高,地上部光合作用越强,叶片和植株生长越快,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分别可达2.15和120 cm以上;出苗 拔节阶段日照百分率≥74%、平均日照时数≥11.0 h·d-1或总日照时数≥540 h,植株叶片干质量可达34 g以上.  相似文献   

18.
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全国13个点、19个品种多播期试验基础上,对稻米垩自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15天的日均温是影响稻米垩白大小的主要气象因子。经对稻米垩白与齐穗后15天内均温关系的动态分析可知,稻米垩白随该时段温度提高而增大的拐点温度约为29℃(品种间略有差异),接近或超过该点温度,稻米垩白会突发性地增加。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蜘蛛繁殖力和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敬钊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生态学报》2002,22(9):1470-1477
从我国常见10科18种蜘蛛的温度实验数据中,找出温度对蜘蛛繁殖和实验种群增长影响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种类蜘蛛繁殖的最佳温度。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蜂蛛在1-35℃温区内均可产卵和孵化;由于蜘蛛种类不同,雌蛛产卵袋数最多、卵袋内含卵量最高、产卵间隔时间最短、产卵率最高、单雌产卵量最多、孵化率最高和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的最适温度也表现出差异;大多数种类雌蛛产卵袋数最多的温区是25-32℃;产卵间隔最短的温区是30-37℃;产卵率最高的温区是25-32℃;孵化率最高的温区在25℃左右;种群数量增长最多的温区是25-29℃。温度与蜘蛛繁殖力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方程和数学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趋势。利用1951~2007年采集于黑龙江省的188种植物标本信息,分析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变化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和春季、夏季、秋季均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42.0%以上植物的花期与气温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这些植物中,25%以上物种的相对采集时间指数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及各季节均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且多为草本植物。其余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的相对采集时间指数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及各季节均温多呈显著负相关(P<0.05),如春季均温每升高1℃,木本植物花期平均提前12.65%。年均温、上年均温和春季、夏季、秋季均温每升高1℃,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分别整体提前4.47%、7.08%、3.87%、5.84%和6.73%。花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短花期植物中相对明显。相较于春季、秋季及年均温,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对夏季均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