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免疫电镜术观察到,在大鼠脊髓胶状质内,亮啡肽(LEK)阳性的轴突终末与某些未标记神经元的树突、或树突棘、或胞体形成突触。其中一些轴(LEK)树(未标记)突触为对称性的。因此。在胶状质内,LEK神经元可以突触后抑制方式影响其它神经元的活动。LEK终末之间的对称性轴轴突触提示LEK终末可能具有自身调节作用。我们也发现少量的LEK终末与由硬脊膜外注射辣椒泰所致的一级传入C纤维变性(DEG)终末之间也存在直接和间接联系。这些联系包括以下几种:(1)轴(DEG)→树(LEK)突触;(2)轴(LEK)→轴(DEG)突触样接触;(3)轴(DEG)→树(未标记)←轴(LEK)三联体。这些联系分别提示:(1)一级传入C纤维可直接兴奋胶状质内含LEK的中间神经元,这可能是LEK对痛信息传递进行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之一;(2)LEK通过轴轴突触对一级传入C纤维的活动进行突触前抑制的可能性不能排除;(3)LEK可通过对上述三联体中的未标记树突进行抑制来间接调节一级传入C纤维的传入信息。此外,由未标记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所形成的轴轴突触的存在提示,胶状质内非亮啡肽神经元也可通过轴轴突触以突触前抑制影响一级传入C纤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单纯免疫电镜及免疫电镜与溃变(后根切断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SOM)阳性结构之间的突触连结。结果在脊髓胶状质内观察到SOM阳性的胞体、轴突、树突及溃变的轴突,以上结构间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突触连结:(1)Ⅰ型或Ⅱ型突触球的中央成份(CⅠ或CⅡ末梢)是溃变的或是SOM免疫反应阳性的,它们与周围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轴轴突触或树轴突触,其中有一些周围的树突还是SOM阳性的。(2)某些简单的轴突(不参与构成突触球的轴突)呈暗型溃变,并与SOM阳性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简单的SOM阳性的致密型轴突与含SOM的树突或核周质形成轴树或轴体突触。(4)简单的SOM阳性的亮型轴突与含SOM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这些突触关系提示脊髓胶状质内SOM阳性树突和胞体可直接从一级传入纤维或脊髓后角固有神经元接受冲动,其中有一些一级传入纤维和脊髓后角固有神经元也是SOM阳性的。这表明在脊髓固有神经元与一级传入纤维之间及脊髓固有神经元本身都存在着自调节突触。本实验结果为SOM参与感觉信息的调节提供了超微结构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大鼠脊髓后角内的神经降压素是否对一级传入C纤维进行突触前调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在脊髓Ⅰ-Ⅲ层内,和压素样免疫反应性(NTLI)的分布与来源于西非单豆素的同工凝集素Ⅰ-B4(Ⅰ-B)的结合位点到分布有部分重叠,在其聚集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显微镜下,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的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一些NTLI阳性终末与变性终末形成突触性和/或非突触性接触。以上结果表明,NT可通过轴轴突触和/或非突触性轴轴接触的一级传入C纤维的传入进行突触前抑制。此外,脊髓后角内还存在变性终末与含NTLI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 protein 1, HAP1)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成年大鼠脊髓中,以背角灰质浅层(Rexed Ⅰ,Ⅱ层)的HAP1免疫反应性最强,阳性细胞最密集,免疫反应产物除分布在胞体外,还大量弥散分布于胞体间的神经毡内;背角深层有部分HAP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中央管周围灰质(Rexed X)内阳性胞体密度和免疫反应性强度仅次于后角浅层,而在脊髓腹角,偶见HAP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此外, 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脊髓背角内HA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脊髓前角.结论 HAP1主要分布于大鼠脊髓背角灰质浅层和中央管周围灰质神经元内,提示其可能与痛觉信息一级传入和/或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
Hua QP  Luo F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4):323-326
过去曾认为,人类触觉信息特异地由大直径有髓(Aβ)神经纤维传导。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皮肤的机械感受器不仅有Aβ纤维分布,还有大量低阈值、低传导速度的小直径无髓(C)神经纤维分布,后者对轻微的非伤害性皮肤变形反应敏感,而对快速的皮肤运动反应微弱。初级传入C纤维投射至脊髓浅层,并与脊髓板层II内的次级感觉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再通过脊髓丘脑束投射至岛叶。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发现,缓慢移动的触觉刺激可以明显地激活岛叶并引起愉悦感,同时还可以激活眶额叶内与愉悦味觉和嗅觉激活区域邻近的部位。这些反应的性质和所激活的部位说明,C纤维触觉主要与边缘系统的功能有关,编码触觉的情绪成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NK)在豚鼠耳蜗的分布以及SP、L-ENK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与Corti's器毛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P的免疫反应活性(SP-IR)存在于耳蜗螺旋神经节的部分神经细胞及传入神经纤维中,在Corti's器的毛细胞下方亦可见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L-ENK的免疫反应活性(ENK-IR)存在于耳蜗的传出神经纤维中。节内螺旋束、内螺旋束、隧道螺旋束、横贯纤维均含有大量的L-ENK免疫反应阳性纤维,Cort's器中的L-ENK免疫反应阳性终末与毛细胞之间具有密切接触,由此提示,SP可能为听觉初级传入神经递质之一;L-ENK作为传出神经递质或调质对听觉传入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将1%CB-HRP注入大鼠左侧腰4节段脊神经节(DRG)两天后,观察到同侧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第Ⅷ层和Ⅸ层内有HRP标记胞体。电镜观察显示,在切断大鼠左侧L4和L5前根后5~7天,在相应节段的DRG内见到变性纤维或终末。上述结果提示,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发出纤维经前根到DRG,及可能参与调节一级感觉信息的传入。  相似文献   

8.
以青年成年猫(1-3龄,2-2.5 kg)和老年猫(12龄,3-3.5kg)L6段脊髓白质为研究对象,用 神经丝蛋白(NF)免疫染色显示神经纤维,用改良的Holzer结晶紫染色显示所有胶质细胞并用成年动物Golgi 法显示其形态,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染色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光镜下对青年猫与老年猫腰髓白质 中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腰髓白质中的神经纤维密度显著下 降(P相似文献   

9.
Ma WL  Zhang WB  Guo F 《生理学报》2004,56(5):585-590
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interstitial nucleus of the spinal trigeminal tract,INV)为位于三叉神经脊束内的一些灰质团块,经三叉神经和舌咽及迷走神经接受口面部的三叉神经躯体传入与上消化道的内脏伤害性传入。INV内含有大量含calbinding D-28k(CB)神经元,但尚不清楚支配口面部的三叉神经躯体传入与支配上消化道的内脏伤害性传入是否汇聚于INV内含CB的神经元。本文应用跨节追踪法并结合CB和Fos免疫组织化学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下牙槽神经(interior alveolarnerve.IAN)的初级传入和上消化道伤害性信息向INV内含CB神经元的汇聚。结果如下:(1)将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和甲醛分别注入IAN和上消化道后,BDA跨节标记的浓密初级传入纤维和末梢分布于同侧INV内,在其膨大部较为集中;大量的CB和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双侧INV内,并与BDA注射侧的BDA标记末梢区相重叠: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约半数CB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同时呈Fos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74/153),其中部分双标神经元与IAN末梢形成紧密接触状。(2)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注射到IAN后,HRP跨节标记的纤维和末梢的分布与BDA标记的分布相似;电镜下观察到,INV内有大量C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和少量胞体,以及HRP标记的传入末梢,其中一些HRP标记的轴突终末分别与CB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和胞体形成非对称型轴-树或轴-体突触。结果提示口面部躯体初级传入信息和内脏伤害性信息汇聚于INV内含CB的神经元上,可能在躯体传入信息对内脏伤害性信息的调制和内脏心血管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正中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正中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_5~T_1.C_5~T_1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88、0.935、0.957、0.905和 0.776,而正中神经向C_5~T_1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0.204、0~0.303、0~0.409、0~0.432和0~0.336的范围,这显示了正中神经投射区均位于SG的内侧带和部分中间带.  相似文献   

11.
HRP法对异种神经移植后再生纤维恢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辣根过氧化酶(HRP)逆行追踪技术探讨异种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方法将多次冻融处理后的兔胫神经移植于大鼠坐骨神经,术后第2、4、6、8和10周,将HRP注人大鼠坐骨神经吻合部远侧端.结果移植术后第4周起在L4~5脊神经节见到HRP标记细胞,从第6周在腰段脊髓前角内见到标记细胞,其数量随术后存活期延长而增多.术后4周在移植神经内见少量再生神经纤维,6周后再生神经纤维穿过异种移植神经进入大鼠坐骨神经远侧端.结论自移植术后4周起,移植神经内已有再生纤维并部分恢复了轴浆流,证实了用HRP法可反映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俞詠蓓 《生理学报》1989,41(6):536-542
本工作在正常离体小鼠(天龄10—15d)脊髓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邻近记录电极的背根,微电泳GABA及GABA的协同剂Thip、Thiomuscimol和甘氨酸(Glycine)均能引起小鼠脊髓单一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的兴奋阈值下降,兴奋性增高,说明终末发生了去极化的变化。同时电泳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能逆转GABA及其协同剂的去极化作用,但对Glycine的去极化作用无效。而士的宁(Strychnine)能逆转Glycine的去极化作用,对GABA的去极化作用无效。说明在小鼠脊髓初级传入终末存在GABA_A受体及Glycine受体,而且在传入终末区Glycine受体类型可能与脊髓内其它部位的相同。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及电镜观察发现;豚鼠胆囊含有SP免疫反应的神经元,神经纤维及肥大细胞,这些神经纤维束是被神经膜细胞完全或不完全包裹的无髓神经纤维。其神经纤维内含有的突触小泡形态大小不一。电镜下分可为3种类型;(1)以小型无芯小泡为主以及少量大型有芯小泡。(2)以小型有芯小泡为主以及少量无芯小泡和大型有芯小泡。(3)以大型有芯小泡为主以及少量小型无芯小泡。用SP免疫电镜组化方法观察。豚鼠胆囊的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内散在分布的突触小泡多为第3种。但在血管,淋巴管周围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内的突触小泡多为小型有芯小泡,胆囊除了受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外,尚受SP等肽能神经的支配。本研究对豚鼠胆囊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特点及神经纤维内突触小泡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位颈髓 (C1~C3)固有神经元接受不同内脏的传入活动 ,对两个相隔一定神经节段内脏器官的感觉传入发挥强有力的相互抑制作用。内脏传入的调制在C1横断脊髓后仍然存在 ,但在C6切断脊髓后消失。化学激活C1~C2 神经元能抑制内脏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这些工作表明高位颈髓神经元是调控两个相隔内脏传入反应的重要神经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镜电镜技术探测猫腰骶背根全切后脊髓Ⅱ板层内新出现的一类终末—非典型复合终末(ACT)神经活性物质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光镜下Ⅱ板层内SP与CCK阳性反应强度早期(7~24天)减弱、范围减小;晚期(2—4.5月)有所回升。m-ENK与5-HT阳性反应强度和范围早期无变化,晚期增加。电镜下分别找到SP、CCK、m-ENK,5-HT阳性的ACT,表明至少存在这四种神经活性物质类型的ACT。本文讨论了四种ACT的机能意义和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烫(烧)伤损伤时大鼠脑血管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分布与脑血管神经源性调节的关系,以及烫(烧)伤对脑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烫(烧)伤大鼠脑底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烫(烧)伤大鼠和正常大鼠脑底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内皮素-1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似细线状,攀附于血管壁上,烫(烧)伤大鼠脑底动脉各主要分支内皮素-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密度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加,纤维走行大多呈网状。结论烫(烧)伤可引起大鼠脑底动脉内皮素-1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增加,增加的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可能诱发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液循环紊乱。提示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在烫(烧)伤后在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Cao DY  Niu HZ  Tang XD  Li Q 《生理学报》2003,55(1):105-109
在距脊髓约 15mm处切断大鼠L5背根 ,将中枢端分成 4~ 5条细束 ,电刺激腓肠神经在背根细束上记录背根反射 (dorsalrootreflex ,DRR)。共记录到DRR 5 1例 ,根据引起DRR所兴奋的腓肠神经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逆向传出的纤维类别将DRR分为 5类 :Aαβ Aαβ·DRR、Aβδ Aδ·DRR、Aβδ C·DRR、Aαβδδ C·DRR和C C·DRR。结果证明 ,电刺激外周神经激活各类纤维不但能引起A类 (包括Aδ)纤维的DRR ,而且也能引起C类纤维的DRR。记录的Aδ·DRR和C·DRR为细纤维传入终末产生突触前抑制提供了客观指标 ,为DRR逆向传出冲动到达外周组织 ,释放神经肽类递质 ,调节外周效应器的功能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孙立辛 《动物学报》1992,38(2):194-201
在大鼠胸髓下段,用分离纤维细束法观察背外侧索(dorsolateral funiculus,DLF)中各类上行纤维的电生理学特征。在记录的251个单位中,144个主要接受A_β类纤维输入的单位对触毛和/或轻压皮肤反应,26个伤害性单位和毛压-伤害性会聚单位接受A_δ和C纤维的传入;这两类纤维主要沿DLF的中、浅层上行,且具有明显的会聚特点;提示其中部分单位可能属于脊颈束(spinocervicaltract,SCT)。在DLF的深、中层分离到61个对关节运动敏感的单位,它们可能属于脊髓小脑背束(dorsal spinocerebellar tract,DSST)。另有20个对各类自然刺激均无反应的自发单位。在DLF的浅层近背根处,还记录到38条来自对侧的交叉上行纤维,它们与同侧的非交叉上行纤维相混杂,其生理学特性与同侧上行纤维相似,本文结果提供了大鼠DLF中存在部分交叉上行纤维的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猫膝关节传入神经单纤维记录技术,观察了正常和炎症关节传入Ⅲ、Ⅳ类纤维对缓激肽(BK)的反应以及BK对辣椒素(CAP)反应的影响。在29只猫上共计记录了51条单纤维。其中正常关节22条,炎症关节29条。与正常关节传入纤维比较,炎症关节纤维中有自发放电的单位比例明显增多,且放电频率较高,被动运动分型以低机械阈值的纤维居多,CAP兴奋的阈值也较正常为低。部分纤维在使用BK后,自发放电明显增加。无论在正常还是炎症关节,被BK兴奋的单纤维中约有1/3不被CAP兴奋,而CAP兴奋的纤维则几乎全部可为BK激活,BK兴奋伤害性传入纤维的选择性不如CAP。结果提示:(1)BK可以使关节传入纤维致敏,使其对化学刺激剂CAP反应增强,并可使部分对CAP无反应的单位出现对CAP的反应;(2)炎症造成的致敏背景是外源性炎症介质易化感受器反应的重要条件;(3)对BK的反应性是纤维被BK致敏的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20.
徐东  吴jing 《生理学报》1989,41(1):49-55
应用特异的心钠素免疫金银染色和放射免疫测定法,证明在人和大鼠脊髓内亦存在有心钠素样物质。心钠素免疫金银染色发现在人脊髓各段均有心钠素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广泛分布。这些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腹角,同时脊髓背角和侧角亦有少量分布。应用对照吸收试验,其心钠素免疫反应阳性颗粒便消失或明显减少。心钠素放射免疫测定发现,从大鼠颈髓到胸、腰、骶髓均有心钠素样物质存在,其中以骶髓含量最高,为21.9±4.48ng/g组织;腰髓次之,为3.78±0.74ng/g组织;颈、胸髓含量最低,分别为0.58±0.14和0.46±0.21ng/g组织。应用凝胶过滤和高压液相层析证明,大鼠脊髓中心钠素亦以多分子形式存在,但以28个氨基酸的大鼠心房利纳多肽(rANP)为主。此外,对在体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灌流研究发现,高钾去极化刺激可使大鼠脊髓心钠素样物质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