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Nelso.  G  宋大祥 《动物学杂志》1990,25(5):50-53
一、引言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的地理分布。探险家冯·洪堡(Von Humboldt, A, 1769—1859)是最早使用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一词的学者之一。他根据环境的温度、海拔和纬度等物理因子解释动、植物的分布。生物地理学以前只是描述和解释自然界和生物界之间的关系,在地理学和生物学之间占据一个不明确的领域。对生物地理学感兴趣的主要是生物学家,生物学家有时用地球物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动植物为什么生活在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属热带季风岛屿.近些年,随着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海南岛的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描述生物地理学和解释生物地理学两方面,对海南岛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行回顾和综述,并展望了一些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物地理学的新认识及其方法在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众多分子证据和古生物学证据的出现促进了对生物地理学领域一些关键问题(如,扩散和隔离)的理解,并达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1)扩散和隔离都是解释生物地理学格局的重要假说,并可能同时影响了生物的分布格局;2)历史生物地理学和生态生物地理学不是截然割裂的,两者结合起来有助于从不同层次上理解生物地理和生物多样性格局;3)不同的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应相互补充以揭示复杂的生物地理过程。学科思想的演变也使得生物地理学研究内容发生变化,本文还综述了当今生物地理学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并重点论述了生物地理学方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BPA(broks parsimony analysis)是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包括初级BPA和二级BPA。前者主要用于寻找共同格局,后者是对网状进化格局的解释。本文详细介绍了二级BPA的分析方法,并就BPA与其它历史生物地理学/支序学派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区别。  相似文献   

5.
外生菌根真菌对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物种演化进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生物地理学研究长期滞后于动植物。扩散和隔离是解释外生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理论。古地质、古气候和宿主植物是外生菌根真菌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因子。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与生物地理学方法相互结合和补充,可以用来研究一些复杂的真菌生物地理学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外生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过程和现状,如真菌物种界定、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起源和演化规律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应用等,并初步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生物地理学的内涵、研究领域以及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认为近期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目标应当集中在:末次冰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对海峡两岸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海峡两岸现代动植物区系的渊源、台湾最后与大陆保持陆地连接的时间与范围、东亚岛弧对台湾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以及海峡两岸生物的物种分化与生态适应性五个方面。同时认为海峡两岸现代生物分布格局关系的一种历史生物地理学解释,应当是一个在末次冰期期间存在于长江以南的大区系片断化后对海峡两岸各自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 近代进化生物学的先驱,也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之一的华莱士(A. R. Wallace),常被称为"动物地理学之父";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他的关于海洋岛屿(加拉巴戈斯群岛等)上物种的分布、变异与形成的解释,也可视为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地理学,它是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是生物科学中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8.
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进展主要是隔离分化学派的进展。对隔离分化学派的几个分支学派,特别是分支生物地理学和泛生物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进展作了简要回顾和介绍。最近十年来分子手段广泛应用于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谱系生物地理学的快速崛起是历史生物地理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对本学科的发展做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历史生物地理学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地理学研究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历史生物地理学重建生物区系历史。分替理论的复兴动摇了散布理论的上百年统治。最近10年主要是分替理论推动了历史生物地理学,出现了多个途径——种系发生物地理学、分支分替生物地理学、特有性的俭吝分析和泛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有了改进和严格的实验检验;庇所学说产生了新的模型。最后就我国如何发展生物地理学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替代学派生物地理学几种研究方法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生物地理学就其基本原理、概念和研究方法可大致分为以过程为导向的传播学派和以式样为导向的替代学派。本文简要介绍替代学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对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的几种替代学派生物地理学方法:泛生物地理学、更新世森林避难所理论、分支生物地理学以及特有性的简约性分析法的原理、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岛屿生物地理学与集合种群理论的本质与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是目前生物多样性保育所依赖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人们通常强调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对它们之间的关联却很少注意到。事实上,这两种理论是同根同源的。以经典集合种群理论的创始者R.Levim对他与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创始者R.H.MaeArthur的合作过程以及岛屿生物地理学对他提出集合种群理论的影响的回顾为基础,分析比较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经典集合种群理论、以Hanski为代表的现代集合种群理论的基本假设、研究范式和核心思想的异同,简要介绍了多物种集合种群与集合群落研究的差异,最后分析了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贺纪正  葛源 《生态学报》2008,28(11):5571-5582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包括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地理分布格局及成因的一门交叉学科。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长期滞后于宏生物地理学。鉴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而对微生物全球性随机分布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对当前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些概念性问题,如微生物物种的定义、微生物多样性的定量测度、对微生物全球性随机分布的争论等,进行了系统评述;以微生物种-面积关系和距离-衰减关系为例对当前最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初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问题;在传统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可用于验证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机制维持的简单研究框架。这些对今后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鸟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董路  张雁云 《生态学报》2011,31(14):4082-4093
分子系统地理学是当代生物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重建种内和种上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阐释进化历史,并通过分析近缘生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其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间的相关性构建生物区系历史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理学结合的产物。中性进化学说和溯祖理论分析的建立,以及线粒体DNA和微卫星标记等分子遗传标记的应用,为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近年来,分子系统地理方法在鸟类学研究中的应用揭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认知的发现,为准确而深入的了解鸟类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的差异和不同类群的起源中心提供了新颖的证据。目前的研究多从隔离分化说和扩散说的角度对鸟类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的成因进行分析,而迁徙行为不同对鸟类系统地理格局的影响为成因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角度。结合区域特点的比较分子系统地理研究,在更广泛的地域和更多类群中开展研究是我国鸟类分子系统地理研究的方向。此外,展望了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分子生态生物地理研究具有的潜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历史生物地理学中的BPA分析法Ⅰ:初级BP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PA(brooks parsimony analysis)是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在过去的 2 0年内得以发展和完善。除了用于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支序分析并解释其形成原因外 ,BPA也可用于寄生物与宿主、物种与区系以及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BPA的原理以及初级BPA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BPA(brooks parsimony analysis)是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在过去的20年内得以发展和完善。除了用于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支序分析并解释其形成原因外,BPA也可用于寄生物与宿主、物种与区系以及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BPA的原理以及初级BPA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Nelso.  G  宋大祥 《动物学杂志》1990,25(6):40-49,64
三、生物地理学的数种研究方法 分支图解(cladogram) 要分析生物地理学的模式必需先确定:有哪几类生物,以及这几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可以用一个分支图解(图4)来表示。假设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广义植物地理学中的植物科属地理学、植物分布学和植物历史地理学3个部分。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植物学和地理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动物地理学在原理和方法上均有较大的发展。当今学者对本学科一些术语的函义,在某种程度上亦有了不同认识。为此,我们请国内有关专家撰写了《历史生物地理学新趋势》、翻译了纳尔逊等所著的《生物地理学》等文章。将在本刊1990年5—6期上陆续发表,以供广大读者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9.
赵淑清  方精云  雷光春 《生态学报》2001,21(7):1171-1179
全球面临着生境破碎化的危机,物种保护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并不是所有的人对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产生及其关注的海洋岛屿都很熟悉,但是越来越多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都是有目共睹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是目前物种保护的两个基本理论,物种迁入率和绝灭率的动态变化决策岛屿上的物种丰富度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而集合种群理论关注的是局部种群之间个体迁移的动态以及物种的续存条件,在概述两个理论形成、发展及其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在生态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并论述物种保护理论范式从岛屿生物地理学向集合种群理论转变的基本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发现于内蒙古苏崩晚古新世格沙头期的中兽类软食中兽Hapalodectes属的一个新种。这是软食中兽在中国古新世地层中的首次发现,也是亚洲格沙头期的第二种软食中兽。已有的系统学和生物地层学证据支持软食中兽属和软食中兽科(Hapalodectidae)亚洲起源的观点。软食中兽显然是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期间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北美大陆的,因而符合"东方伊甸园"学说中的生物地理格局。软食中兽有限的(即非欧洲的)地理分布使得我们可以重建该属生物地理学历史。如同软食中兽一样的"东方伊甸园"式的扩散模式,可以看作是大的环境变化事件导致多个支系产生相似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的生物地理扩散机制。严格地检查了所谓的在古新世-始新世界线上或其附近的与"东方伊甸园"模式相矛盾的大陆间哺乳动物扩散事例,结果发现这些例子都是不可靠的。"东方伊甸园"生物地理学说充分解释了PETM时期哺乳动物群更替以及劳亚古陆哺乳动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