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采自云南省景东县的牛蛭属Poecilobdella Blanchard,18931新种。由于新种总体环数为99环,生殖孔分别在30(Ⅺ)与38(ⅩⅢ)环内,两孔相隔7环;肛门在99环与尾吸盘交界线上;附睾呈卵圆形,精管膨腔呈梨形并且为前者的1/3大小;阴道盲囊呈圆球形,阴道管粗短且无阴道柄。因此与本属中所有的已知种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水田蛭类与农业生产实践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其中吸血的种类还直接危害广大贫下中农的健康。1965年3—10月间,笔者在浙江鄞县进行日本医蛭的防除试验,同时对水田中常见蛭类的生活和繁殖习性进行了一些田间和室内的观察试验。该地区水田中的蛭类约有十余种。业经鉴定的计有扁蛭科 Glossiphonidae的宽身扁蛭Glossiphonia lata Oka、喀什米亚拟扁蛭Hemiclepsis kasmiana Oka、光裸泽蛭 Helobdella nuda Moors,石蛭科Erpobdellidae的韦氏白勃石蛭Barbronia weberi(Blanchard)、勃氏齿蛭 Odontobdella  相似文献   

3.
对金线蛭属Whitmania Blanchard,1888中光润金线蛭Whitmania laevis(Baird,1869)、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Whitman,1884)和尖细金线蛭Whitmania acranulata(Whitman,1886)的颚运用解剖学方法以及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的颚发达,表面有两列钝的齿板,排列很规则;光润金线蛭的颚不发达,表面没有齿板;尖细金线蛭的颚不发达,表面有两列钝的齿板,排列不规则。颚的形态结构很好地区分了物种,为水蛭的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蟹蛙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潼 《水生生物学报》1986,10(2):194-196
蟹蛙蛭(Batracobdella cancricola)属于舌蛭科(Glossiphoniidae)的蛙蛭属(Batracobdella)。这一属的种类体形较小,长度在321毫米之间。其背面常常是光滑的或只覆盖着细小而难辨别的感觉乳突。在环a2上至多排列成6纵列,而在环a3上次不具有这种乳突。通常1或2对眼,如果仅有1对眼,往往是由几个眼合并而成。两个生殖孔被2环隔开。肛门后有02个体环。口孔位于前吸盘的中央。唾液腺散开,难得致密的。有6对精巢。它们的寄主有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已知全世界有16个种,我国发现有5种。    相似文献   

5.
记述似扁蛭属Hemiclepsis Vejdovsky1884 1新种,即广东拟扁蛭Hemiclepsis guangdongensis sp.nov.,新种区别于本属其它巳知种的特征是:眼1对,位于背面第4环;背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皮肤乳突;身体共67环;嗉囊盲囊10对;精巢6对。采自马来闭壳龟体表皮肤。  相似文献   

6.
论环节动物蛭纲的体腔与血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初,Oka(1902)通过对蛭纲几个主要科的代表属进行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提出了体腔与血管系统在蛭纲中演替的理论,从而纠正了前人对蛭纲循环系统的错误认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1.在整个蛭纲中都有体腔存在,但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比在医蛭科和石蛭科中要明显得多。这个体腔随着结缔组织的扩大而逐渐缩小成为体腔窦(coelomic sinus)。人们所说的医蛭科和石蛭科中的血管,实际上只是缩小成管状的体腔部分。2.只有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才有真正的血管系统。这种血管系统是完全封闭的,它  相似文献   

7.
记述拟扁蛭属Hemiclepsis Vejdovsky 1884 1新种,即广东拟扁蛭Hemiclepsis guangdongensis sp.nov.,新种区别于本属其它已知种的特征是:眼1对,位于背面第4环;背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皮肤乳突;身体共67环;嗉囊盲囊10对;精巢6对.采自马来闭壳龟体表皮肤.  相似文献   

8.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2):212-216
记述采自我国福建省福清海滩大弹涂鱼体的鱼蛭科热蛭属一新种。命名为福清热蛭Aestabdella fuqingensis sp.nov.,并就形态特征对热蛭属已知3个种与本种的区别进行了比较与讨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关于鱼蛭属及其一新种的记述(蛭纲:鱼蛭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蛭科鱼蛭属Piscicola是主要寄生在淡水或半咸水鱼体上的一类水蛭,据Soós(1965)记载,全世界共有10种,其中美洲5种,欧洲2种,亚洲2种,另外还有一世界性种。其后(1976)又将分布欧洲的Cystobranchus fasciatus和C. respirans划归本属。这一属的身体呈圆柱形,颈部和躯干部的区分不明显,完全体节为14环,身体两侧的搏动囊甚小。  相似文献   

10.
医蛭科牛蛭属Poecilobdell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Moore(1930)报道有一种菲牛蛭P.manillensis曾在南京发见,但未附图,也未描述其特征。另据胡经甫(Wu,1930;48)记载有一种颗粒牛蛭P.granulosa分布于北京、苏州和福建。然而陈义(1962)和宋大祥等(1977)报道,他们未在这些地区采到牛蛭属的标本,因此这是有待进一步弄清的问题。笔者于1979年5至6月先后从武昌东湖以及毗邻安徽省的黄梅县各获得牛蛭属标本一条。经过详细地活体观察以及内部解剖,並与产于海南岛陵水县和广西贺县的牛蛭属标本作了比较,认为此两标本同属一种並是一新种。由于标本首先在湖北地区发见,故命名为湖北牛蛭Poecilobdella hubeiensis Yang,sp.nov.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医蛭科牛蛭属分类研究过程,目前牛蛭属有8种,其中中国有6种.报告了采自中国广东和海南的牛蛭属1新种:广东牛蛭Poecilobdella guangdong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近似种菲牛蛭特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杨潼 《动物学研究》1980,1(4):541-546
医蛭科牛蛭属Poecilobdell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Moore(1930)报道有一种菲牛蛭P.manillensis曾在南京发见,但未附图,也未描述其特征。另据胡经甫(Wu,1930;48)记载有一种颗粒牛蛭P.granulosa分布于北京、苏州和福建。然而陈义(1962)和宋大祥等(1977)报道,他们未在这些地区采到牛蛭属的标本,因此这是有待进一步弄清的问题。笔者于1979年5至6月先后从武昌东湖以及毗邻安徽省的黄梅县各获得牛蛭属标本一条。经过详细地活体观察以及内部解剖,并与产于海南岛陵水县和广西贺县的牛蛭属标本作了比较,认为此两标本同属一种并是一新种。由于标本首先在湖北地区发见,故命名为湖北牛蛭Poecilobdella hubeiensis Yang,sp.nov.  相似文献   

13.
蛭蚓科Branchiobdellidae是兼有蛭与蚓两者特征的一类动物。我国过去只在螯虾体上发现两属,即蛭形蚓属Branchiobdella和冠蛭蚓属Stephenodrilus;后来梁彦龄(1963)又于米虾体上发现一个新属——米虾蚓属Caridinophila。关于蛭形蚓属,日本和我国总共报告四种(山口,1934;刘思诚,1964)。今作者又于东北地区三种螯虾体上得到三个新种,报告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系。  相似文献   

14.
从南极海纽喀姆湾(南纬66°17′,东经110°32′)的南极鱼属Notothenia鱼体上得到两个海蛭标本。经鉴定为多皱海蛭Pontobdella rugosa Moore,1938和椎蛭属Notobdella的一新种。前者的环带后区环的分割明显并因许多大、小结节变得崎岖不平。在一完全体节(ⅫⅠ-ⅩⅫⅠ)里环的通常大小关系是8_2(?)a_1>b_5=b_(60)扭椎蛭新种Notobdella streptocheles sp.nov.呈S形弯曲井从稍膨大的中部向两端渐渐变细。在前吸盘上没有眼。尾吸盘与躯干部的最大体宽相等。在—完全体节(Ⅹ-ⅩⅩⅣ)里环的通常大小关系是a_1=a_2>b_3=b_(60)嗉囊有6对盲囊和一个后嗉囊盲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无吻蛭目沙蛭科巴蛭属的1新种,命名为云南巴蛭Barbroniayunna-nensissp.nov.;还记述了该科沙蛭属在我国1新记录——侧眼沙蛭Salifalateroculata(Kabu-raki,1921)。  相似文献   

16.
云南蛭类的种类分布和区系组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蛭类动物俗称蚂蟥 ,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 da、蛭纲Hirudinea、真蛭亚纲Euhirudinea。全世界现已知30 0余种 ,中国共有 2目、 8科、 33属、 77种。通过近 10年的调查 ,并结合前人的研究 ,现已初步查明云南有蛭类2 4种 ,分属于 2目、 7科、 14属 ,其中包括 4个新纪录 ,占中国蛭类的 31 17%。据此 ,本文还探讨了云南蛭类的区系组成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蛭类提供资料。1 云南蛭类的种类和分布云南现已知蛭类共 2 4种 ,隶属 2目、 7科、 14属 ,各种的分布和主要特点如下。①多突舌蛭Glossipho…  相似文献   

17.
关于湖蛭属及其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潼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68-273
我国原有鱼蛭科湖蛭属两种,其中中华湖蛭广泛分布华中地区,严重危害鲤、鲫鱼。据对安徽巢湖的调查,鲤鱼的感染率较鲫鱼高,大个体的感染率又较小个体的高。此蛭每年4月上旬开始离开鱼体到湖底繁殖,12月下旬新生幼体开始侵袭鱼体。哲罗湖蛭则仅限于黑龙江流域。1964年在青岛附近的黄海以及1975年在秦皇岛附近的渤海从两种硬骨鱼体上共得到4条属同一种的大型湖蛭,经鉴定为冈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okae,这是该种在我国首次记载。1985年在厦门附近的南海从赤点石斑鱼鳍上得到两条同属一种的小型湖蛭,被定为新种福建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fujianensis sp.nov.)。本文给予此一新记录和一新种以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轮虫动物门蛭态亚纲轮虫由于其严格的孤雌生殖和低湿休眠特性而成为吸引各领域学者研究的重要类群。研究对2018年在珠海万山群岛采集的苔藓样品进行观察, 发现蛭态轮虫中国新记录种环颈敖突轮虫Otostephanos torquatus Bryce, 1913。目前国内缺少对该蛭态轮虫的详细形态描述, 文章通过对该种的形态观察以及咀嚼器扫描电镜拍摄, 阐述环颈敖突轮虫的主要分类特征。该物种重要分类依据为内腔里含有食物泡, 轮盘带有特殊环状结构, 上唇裂片呈三角形及裂片高度低于头冠高度, 咀嚼器齿式7/7。通过检测该轮虫的CO Ⅰ序列, 与基因库中已有同科同属相似种的CO Ⅰ基因序列聚类对比, 证明了该种属于敖突轮属的遗传位置。相较于其他国家对蛭态轮虫的研究成果及其在进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学者应该加强对蛭态轮虫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蛭蚓是寄生于十足类河虾科(Potamobiidae)体表的一种环节动物;Odier(1823)第一次命名为Branchiobdella(蛭的一属);Pierantoni(1912)详细解剖观察之后,才定为寡毛纲的一科——蛭蚓科(Branchiobdellidae),并初步分为5个属:Cirrodrilus,Branchiob-della,Stephanodrilus,Bdellodrilus,Pterodrilus。其后,Michaelsen和Stephenson(1928—1930)又增添4个属:Cambarincola,Ceratodrilus,Xironodrilus,Xironogiton。总共9个属,亚洲只有冠蛭蚓(Stephanodrilus)和蛭形蚓(Branchiobdella)两属(山口,1935)。这两个属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地区的螯虾体上,因此,关于蛭蚓的资料和报导不多。作者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淡水蛭类一新种和——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潼  王德斌 《动物学研究》1997,18(4):383-388
本文记述了无吻蛭目沙科巴蛭属的1新各,命名为云南巴蛭Barbronia yunnanensis sp.nov;还记述了该科沙蛭属在我国1新记录--侧眼沙蛭Salifa laterocul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