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5-10月,在闽北沙县洋枋,对稻田黑尾叶蝉几种主要寄生性天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调查,并对保护利用的途径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黑尾叶蝉是水稻害虫。全世界计有10多种,但各地所发生的种并不一致。过去仅根据外形、体色进行鉴定,未采用雄性外生殖器作为判别依据,因而长期来造成种类错乱,种名混淆,变更不一,难以确定。 近年来国内有人在黑尾叶蝉种和型的问题上提出看法,即认为目前世界上有二个公认的种,实为一个种的二个生态型,引起了大家注意和研究。据我们研究发现,黑尾叶蝉在某些体色特征上常有变化,不能作为鉴别种的重要标志,这些是在种类问题上带来的新内容。综合上述两方面情况,根据国际研究进展,将我国至目前已发现的4种黑尾叶蝉的学名加以明确;为4个种的鉴别提供资料;并为种型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3.
冯银喜 《昆虫学报》1981,(4):471-474
目前,主要产稻国都在研究利用水稻抗性来防治黑尾叶蝉。因为它既能防治黑尾叶蝉对水稻的直接为害,又能防治由它传毒引起的病毒病——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簇矮病和通格鲁病等。 农作物品种的抗虫性通常分不嗜性、耐害性和抗生作用三大类。利用抗生作用能最有效地压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毒媒介。 具有抗生作用的水稻品种能使饲放的黑尾叶蝉成虫和各龄若虫迅速死亡(见表1、2)。使雌成虫产卵量明显降低(见表3)。  相似文献   

4.
<正> 在日本、朝鲜和我国,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Uhler)是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黄矮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所以,选育抗黑尾叶蝉的品种是“治虫防病”的一种有效途径。井上齐(1966)首先报道了水稻对黑尾叶蝉感受的品  相似文献   

5.
采用设置平行蒸发量对照的方法,测得黑尾叶蝉每滴蜜露重0.037mg,含水量为94.6%。用纸吸收法测得3、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蜜露干物重,折合每头日平均全重分别为1.48mg、5.36mg、13.0mg、17.4mg、10.9mg;5龄若虫和成虫期的总排蜜量约占全世代的90%。排蜜量具有日周期变化:按其每小时平均量计算,上午(5~12时)和傍晚(17时30分~21时)各占38%和36%,而下午(12~17时)和夜间(21时~次日5时)仅占11%和15%。  相似文献   

6.
黑尾叶蝉对有机磷的抗性及增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不仅刺吸稻株汁液直接危害水稻,而且还传播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等病毒病,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稳产高产。长期以来对黑尾叶蝉主要是应用有机磷杀虫剂1605、马拉松、乐果等防治,其中马拉松效果尤为显著。但近年来,在用药水平高的地区普遍反映防治效果下降,不少地区  相似文献   

7.
1963年10月间,我们在浙江省平阳县良种繁育场四周的苦楝树上,发现有黑尾叶蝉集聚为害。未见在杂草上有黑尾叶蝉。 黑尾叶蝉为害苦楝树,为害状与水稻一样,形成白色斑点,连结成条状,并使叶子形成黄驳斑,提早衰落。根据文献记载:浙江省黑尾叶蝉在紫云英和杂草上越冬,在苦楝树上还未发现;现根据我站的观测,10月间在水稻黄熟期,平均每张苦槐树叶片有5—8只成、若虫。11月初,随着苦楝树的叶子枯黄,紫云英的发芽出土,苦楝树上虫口下降,平均每张叶片为2—3只,紫云英上虫口逐日增加。因此,我们认为,黑尾叶蝉在苦楝树上是一种中间寄主,是水稻黄熟期到紫云英出土前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8.
传播水稻病毒病的介体黑尾叶蝉发生动态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是我国长江流域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作为病毒及类菌原体病原的介体,传播水稻矮缩病、黄矮病和黄萎病所造成的损失,远比吸汁为害严重。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我们先后在浙江省4个县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研究基点,进行黑尾叶蝉传染水稻病毒病的研究。本文着重讨论黑尾叶蝉作为传病介体,在稻田的种群动态与病毒病的关系,及其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9.
黑尾浮尘子是长江以南水稻区的重要害虫,1958年7月我们观察检查它的第三代产卵密度和孵化进度时,发现卵块里夹有不少红色和黑褐色的寄生卵粒,经保湿培养后,前种于7月19日开始羽化,23日大批羽化;后种在7月25日开始羽化,27日大批羽化,成虫羽化后从叶鞘内咬圆形羽化孔而出。这两种寄生蜂的学名系请祝汝佐教授所鉴定的。 叶蝉缨小蜂Gonatocerus sp.(图1) 成虫体微小,仅长1毫米余,头部及胸部淡黄褐色,复眼黑色,触角黑褐色,者棍棒状由13节构成,柄节淡灰色,梗节特长,鞭节卵形,最末一节呈长卵形  相似文献   

10.
1.多毛癞叶蝉Moonia hirsuta,新种(图1) 体长(包括翅长):雄虫5.5毫米;雌虫6.0毫米。虫体背面包括前翅及颜面密生粗大刻点,体表凹凸不平致有癞皮感。头冠宽短,尤以中央处最短,约为近复眼处长的2/3,比前胸背板宽,端缘平切,冠面自两侧基缘到中央各有1明显的拱突横脊,前缘亦  相似文献   

11.
拟隐脉叶蝉属二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钟麟 《昆虫学报》1973,(2):180-184
本文记述拟隐脉叶蝉属的二个新种,命名为:红线拟隐脉叶蝉Pseudonirvana rufolincata,sp.nov.,庐山拟隐脉叶蝉Pseudonirvana lushana,sp.nov.。二新种的模式标本均采目我国江西庐山。  相似文献   

12.
王健生  赵洪斌 《昆虫知识》1998,35(4):221-223
黑尾卷象ApoderusnigroapicatusJekel近年来在山东荣成地区是危害刺槐的主要害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于土中越冬。5~9月危害,10月上旬入土越冬。卵、幼虫、蛹在卷叶筒内生活;成虫食叶危害。本文报告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天敌等,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R)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通过介导内吞作用为发育中的卵母细胞摄取卵黄原蛋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在昆虫生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研究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VgR(NcVgR)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并解析了NcVgR基因的序列,并对其时空表达进行了研究。【方法】根据黑尾叶蝉转录组数据信息,利用RT-PCR克隆了NcVgR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成虫不同组织NcVgR的表达水平。【结果】NcVgR c DNA序列全长6 676 bp,开放阅读框长度5 568 bp,编码1 855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206 k D,N端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分析显示,NcVgR具有低密度脂蛋白家族的5个经典保守域,即:配体结合域(ligand-binding domain,LBD)、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同源域(EGF-precursor homology domain,EGFP)、O-糖链结构域(O-linked sugar domain,OLSD)、跨膜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D)和胞质尾域(cytoplasmic domain)。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cVgR与褐飞虱N.lugens VgR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cVgR转录起始时间为5龄若虫,羽化后转录水平逐渐上升,至羽化后8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有意思的是,随着黑尾叶蝉产卵,NcVgR转录水平再次上升,至羽化后16 d达到最高水平。组织定位结果显示,NcVgR在黑尾叶蝉雌成虫卵巢中特异性高表达,而在雌成虫脂肪体和肠道中微量表达,在雌成虫脑及雄成虫中均未检测到表达。【结论】NcVgR在黑尾叶蝉雌成虫卵巢中特异性表达,并且不同发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达量,这为研究黑尾叶蝉的生殖调控机理提供了分子信息。  相似文献   

14.
铲头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铲头叶蝉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子忠 《昆虫学报》1990,33(1):92-93
作者在研究贵州铲头叶蝉亚科标本时,鉴定出铲头叶蝉属一新种。模式标本存放在贵州农学院。 红纹铲头叶蝉Hecalus rufofascianus新种(图1—5) 体扁平。头冠宽扁,前端呈角状突出,端缘向上翻折,具缘脊;单眼位于头冠前缘,紧靠复眼;颜面在复眼下方的侧缘波曲,额唇基宽大隆起。前胸背板微隆起前倾,前、后缘接近平行,侧缘斜直微向上翻折,比头冠部宽;小盾片横刻痕位于中后部,成弧形凹陷;前翅端片小,翅脉明显;后足胫节端刺式2—2—1。雄虫尾节端半部有刚毛,基半部光滑无毛;下生殖板薄片状,基部宽大,端部尖,外侧有4根刚毛;阳基侧突基部宽扁,端部变细,末端  相似文献   

15.
记述我国叶蝉科耳叶蝉亚科片头叶蝉属2新种:赤缘片头叶蝉Petalocephala rufa Cen et Cai,sp.nov.、单色片头叶蝉Petalocephala unicolor Cen et Cai,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 bipunctatus cincticeps Uhler.)是我省水稻上的两种主要害虫。前者主要为害晚稻,如防治不善,会严重威胁水稻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disease)的病原,主要依赖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观测了带毒与无毒的黑尾叶蝉在健康及感病水稻间的取食、产卵选择趋性。取食偏好性试验发现,无毒叶蝉对感病水稻趋性更强,从观测的第8小时开始达显著差异水平;带毒叶蝉则对健康水稻趋性更强,在观测的第24小时开始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RDV侵染水稻会引起黑尾叶蝉取食偏好性的改变。产卵偏好性试验发现无毒及带毒黑尾叶蝉在健康及感病水稻间3个观测指标(每植株卵块数、每卵块的卵量及每植株上的总卵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RDV侵染水稻对黑尾叶蝉产卵选择偏好性无显著影响。本文初步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取食和产卵偏好性的影响,为揭示介体昆虫-病毒-寄主植物三者之间的互作机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19.
凸唇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大叶蝉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凸唇叶蝉属Erragonalia由Young氏建立于1986年,模式种:Erragonalia buysiYoung。迄今本属仅记载3种:E.burmana Young(缅甸)。E.buysi Young(中国台湾省),E.fucina Young(缅甸)。作者在贵州采到该属1新种,模式标本存贵州农学院。周氏凸唇叶蝉 Erragonalia choui.sp.nov.(图1—5)。 体长(包括翅长):雄虫8.0—8.2mm,雌虫8.5—8.9mm。  相似文献   

20.
稻飞虱和浮尘子是我省的主要水稻害虫,历年各地普遍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尤其近年来,为害猖獗,严重性超过螟害,而成为水稻的首要害虫,为了保证水稻的丰产,1958年我们对此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兹将所得结果整理于后,以供参考。 一、种类 根据田间调查和预测灯下记载资料,目前发现稻飞虱种类有:白背飞虱、褐飞虱、粉白飞虱、绿飞虱、黑头麦飞虱等5种;浮尘子有:白翅浮尘子、黑尾浮尘子、电光浮尘子、两点黑尾浮尘子、两点浮尘子、大浮尘子、小绿浮尘子、苦楝浮尘子、麻色浮尘子等9种。飞虱中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数量最多,其中又以白背飞虱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