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种淡水鱼类假叶绦虫的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假叶绦虫对鱼类养殖有很大的危害性,如寄生在海鸥Larus tridactylus等鸟类的舌形绦虫(Ligula intestinalis)其后充尾蚴寄生在鱼类腹腔内,成长后虫体的体积和重量几与宿主相等,此舌形绦虫病(ligulosis)蔓延在内陆的淡水湖或水库造成巨大损失。其他如三枝钩绦虫Trianophorus nodulosus是狗鱼常见的寄生虫,其后充尾蚴寄生在河鲈等鱼类,无论幼虫或成虫均是淡水养殖及资源保护的敌害。广东省九江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相似文献   

2.
1984年,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送来寄生于一麻鸭肌胃角质层下结缔组织内的畸形绦虫标本。经鉴定,认为是膜壳属(Hymenolepis)的一种绦虫,由于异位寄生而发生畸形。因尚未见报道过,特记述并附图于后。虫体共5条,缠结于鸭肌胃角质层下形成的结缔组织囊内。虫体白色,带状、很小,全长6.3—8.1毫米,最宽在体后部链体处0.265—0.398毫米。头节椭圆形,大小为0.234—0.336×0.125—0.188毫米,其上具有一个突出的吻突,长约0.148毫米,有10个钩,钩长0.0387毫米,刃长0.0172毫米,柄长0.0215毫米,刃护尖锐略短于刃,长0.0107毫米。头节上无吸盘,只有数条沟纹。…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家畜寄生蠕虫,早时有Maxwell(1921)在永春进行人、畜肠道收集和Faust(1921,1929)等零星记载的一些种类。其后有陈心陶(1934),唐仲璋(1935,-1936),林绍文等(1936),严秀宜(1947)调查报告了家猫、猪、牛、羊等的寄生蠕虫。晚近在福州有严如柳(1959)对家鸭吸虫,材宇光(1959)对鹅鸭绦虫,汪溥钦(1959,1962)对牛、羊前后盘吸虫和家禽寄生线虫等各方面的专题报告,但多偏于某一地区和其一种类家畜寄生蠕虫研究,缺乏系统全面调查,不能反映全省的家畜寄生蠕虫的实际情况。我们于1959年  相似文献   

4.
廖翔华 《动物学报》2007,53(3):470-480
研究了寄生于鲤鱼及草(鲩)鱼的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hathi)的多样性.作者在1986-2000年收集材料,遍及中国19个省及自治区.在江苏等5省只收集到其它寄生虫的材料,故结果未列入附录1和2.研究结果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的地理分布截然不同.寄生于鲤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黄河水系的西北地区及黑龙江水系的东北各省及长江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南方各省的鲤鱼不感染这种绦虫.寄生于草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沿珠江水系的广东、广西及闽江水系的福建,感染池塘的幼龄草鱼,天然水体中未发现感染阳性的草鱼.交义感染试验表明,寄生在这两种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草鱼感染的头槽绦虫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排出发育完全的胚胎卵,而鲤鱼感染的头槽绦虫排出的虫卵多为早期分裂卵,甚至在盛夏,水温在28℃-30℃的情况下也无例外.虫卵发育程度不同,卵的孵化期也有差异.在同等温度28℃-29℃时,草鱼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1.69±0.17 d;鲤鱼的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3.98±0.3 d.此外,种群结构也有明显区别,草鱼的头槽绦虫在繁殖季节,体长<1 cm的幼虫占种群的主体,年终时绦虫全部从宿主体内消失,生活周期从初染至消敛约1年;鲤鱼的头槽绦虫主体全年皆为孕节成虫,在Ⅱ龄商品鱼中继续繁殖.本研究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显示的多样性是因长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从而演化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动物学报 53(3):470-480,2007].  相似文献   

5.
刘国章  何麟 《遗传》1988,10(1):24-25
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染色体的研究,国外已有二位学者作了报告。美国Jones(1945)[5]报告该虫染色体数目为10(2n=10);苏联Bovt (1973)[4]研究结果是16 (2n=16)。为了进一步了解犬复孔绦虫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着宿主性的差异以及比较我国的虫种与外国的虫种有差异,我们对广州地区的猫和家犬体内寄生的犬复孔绦虫作了染色体数目计数和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6.
每期20题     
1.有关猪肉绦虫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 B.成虫白色带状,寄生人小肠里 c.成虫背腹扁平,由三胚层发育而来 D.成虫是雌雄异体动物2.下列关千猪肉绦虫成虫的正确描述是()。 A.体表具角质层,可抵抗消化液的侵蚀 B.有口无肛门,体表吸收养料 C.繁殖能力强大,以增加侵入寄生的机会 D.通过运动和感觉器官,找到生存场所3.猪肉缘虫的生活史中,终宿主是()。 A.成虫 B.幼虫C.人D.猪4、猪肉绦虫成虫的妊娠节片的特点是()。 ①节片宽大于长②节片长大于宽 ③子宫内充满受精卵④子宫内充满未受精的卵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  相似文献   

7.
大型多钩槽绦虫与隐藏新棘虫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建平 《生态学报》2000,20(4):615-619
大型多钩槽绦虫和隐藏新棘虫单独在黄鲜肠道内分布时,其分布益十分相似,相似性系数r=0.9226(P〈0.01),当两种寄生蠕虫在黄鳝中共同感染时,随着大型多钩槽绦虫的生长,其分布位置明显前移而隐藏新棘虫的分布位置则显著后退,生态2位重叠明显下降。两种寄生蠕虫种间正关联显著,它们在宿主人共存并不改变它们的感染速度。  相似文献   

8.
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季分别对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mequinum)越冬群消化道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寄生蠕虫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越冬期消化道寄生蠕虫共有5种,2种吸虫,即济源中孔吸虫(Mesotretes jiyuanensis)和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2种绦虫,即垦丁蝙蝠绦虫(Vampirolepis kengtingensis)和东北蝙蝠绦虫(V.toohokuensis),1种线虫,即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2006~2007年越冬期缺少了垦丁蝙蝠绦虫。2005~2006年越冬期总感染率为94.74%,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3.68%和63.18%,2006~2007年总感染率为91.30%,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8.26%和65.22%。两个越冬群感染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比较高的是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优势种以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为主;所感染蝙蝠体内寄生2种蠕虫的蝙蝠个体在两个冬眠群中占蝙蝠总数的比例都比较高(约50%以上);虫体数量在30条以内的蝙蝠个体约占蝙蝠感染总数的75%以上。数量较多的朝鲜斜睾吸虫、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在越冬群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协同或排斥作用,这3种寄生蠕虫的寄生事件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结果表明,济源市人工隧道越冬马铁菊头蝠群消化道寄生蠕虫感染率比较高,不同年度冬眠期消化道内寄生蠕虫除朝鲜斜睾吸虫的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之外,相同种类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冬眠期蝙蝠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可以放在滤纸卷里催芽。我们曾在教学方面和在领导学生为集体农庄测定各种作物种子发芽率的有益社会工作时利用这种方法。在纸卷中催芽的方法如下:取滤纸小长条并对折为两重。正如我们的观察所表明了的,小粒种子的作物(车轴草、饲用粟)可用10厘米宽的长条,种子中等大小的作物(黑麦、荞麦)——20厘米宽,大粒种子(豌豆、玉米)——30厘米宽。将小纸条对折后,用普通铅笔沿折线划条线(图1)。  相似文献   

10.
绦虫(Cestode)是营寄生生活的一种雌雄同体的寄生蠕虫。绦虫病是人兽共患的一种较严重的寄生虫病。 绦虫染色体的研究,作为绦虫的系统发生,分类,生殖方式和亲缘关系,以及遗传防治都有实际意义。绦虫的分类,至今仍比较混乱,仅依靠虫体的形态学特点作为分类的依据,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采用细胞遗传学的手段,从细胞水平——染色体来鉴定绦虫种类,这就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绦虫种类之本质,以细胞遗传学的特征,作为绦虫分类的主要手段,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鸡的寄生虫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阁 《四川动物》1989,8(4):41-41
1982年—1985年,在全省9个农业区40个调查县中,解剖鸡1409只,对其寄生虫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经分类鉴定,发现鸡有体内外寄生虫70种(不包括原虫)。隶属于24科40属。其中线虫8科12属16种;吸虫8科13属31种;绦虫4科9属14种;蜘蛛昆虫4科6属9种。本调查在鸡体内首次发现美彩膜钩绦虫Hymenosphenacanthus venustus、角杯尾吸虫Coty-lurus corun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utyle cencava、长刺光口吸虫Psilochamus longicirratus,鸡为上述虫种的新宿主。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cauda通常寄生于鸭,苏联曾有寄生于鸡的记载。本调查在叙永县一鸡…  相似文献   

12.
宁长修  倪涛 《四川动物》1989,8(4):35-35
1982~1985年我们在湖北的通山县、应城县、天门县、宜昌县及神农架林区对寄生鼠体而与人有关的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和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ninuta及鼠体外寄生蚤类进行了调查。方法将捕到的鼠进行编号,种类鉴定,解剖观察。如阳性取出虫体鉴定虫种。对鼠体外寄生蚤进行收集并鉴定种类,观察体内是否有自然感染的似囊尾蚴。结果在582只鼠中共检出阳性鼠165只,阳性率28.3%。其中微小膜壳绦虫的阳性率为11.8%(69/165),缩小膜壳绦虫阳性率为19.0%(111/165)。在阳性鼠中同时感染两种膜壳绦虫者有15只,阳性率2.5%(15/165)。各地区…  相似文献   

13.
链带科(Catenotaeniidae Spassky,1950)绦虫,是啮齿动物的一类专性寄生虫,主要发现于鼠体内。迄今世界从约25种鼠体内发现链带科绦虫约15种,隶属于链带属(Catenotaenia Janichi,1904)和斯带属(Skrjabinotaenia Akumyan,1946)。1979年,我们在陕西省北部剖检属16种的145只鼠,发现6种鼠的小肠寄生有链带科绦虫。本文报道发现于社鼠(Rattus niviventer Hodgson)、小毛脚鼠(Phodopus roborovskii Satumin)和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innaeus)的四种链带属绦虫,是本科绦虫在国内的首次纪录〔注〕。根据我们的标本记述于后:一、细链带绦虫Cat…  相似文献   

14.
司氏伯特绦虫感染猕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氏伯特绦虫(Dertiella studeri,下称绦虫)的成虫一般寄生于猕猴(Macaca mulatta)的小肠中,但其囊尾蚴往往侵犯重要器官,对猴子的健康影响较大。了解其感染率、寄生部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对于预防和治疗猕猴的绦虫传染有一定的意义。现将近年来尸检所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头槽绦虫属)Bothriocephalus Rudolphi,1808)隶属绦虫纲)Cestoidea)假叶目(Pseudophyl lidea)头槽科)Bothriocephalidae),主要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类 ,偶见于两栖类1,典型寄生部位为宿主的前肠 ,可直接影响宿主进食 ,严重时会引起宿主贫血以致死亡。该属包含的种类很多 ,仅Yamaguti21959年记载的寄生于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属就有71种 ,其中危害养殖鱼类健康的多数寄生于淡水鱼类 ,B. scorpii可能是惟一危害海水经济鱼类的种类3.    相似文献   

16.
在作者(郑儒永、陈桂清,1977)报道似钩状钩丝壳 Uncinula aduncoi-des Zheng & Chen 时,未能从苏联借到和它一样寄生在械属 Acer 上的另外一种钩丝壳柳氏钩丝壳 Uncinula ljubarskii Golov.进行对比研究,因而只能根据其作者(Golovin,1952,1960)两次报道该种时所发表的描述和绘图来加以比较,结果认为两者虽然比较接近,但仍然存在着足以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的形态差异:中国的菌的附属丝是向上渐粗的并在顶端钩状部分膨大,往往在基部有一个隔膜并有黄褐色的基部细胞;子囊无柄至近无柄;子囊孢子矩圆-卵形(长:宽=3:2)。苏联的菌的附属丝则是上下近等粗的,无隔膜;子囊有明显的柄;子囊孢子椭圆形(长:宽=2:1)。最近,Braun(1984)重新发表了研究柳氏钩丝壳的模式标本所写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中,除附属丝近等粗并且在顶端钩状部分不膨大外,其他方面均与我们的菌一致。根据这种情况,作者决定将似钩状钩丝壳降为柳氏钩丝壳的变种成为改级新组合似钩状柳氏钩丝壳 Uncinula ljubarskiiGolov vàr.aduncoides(Zheng & Chen)Zheng & Chen star.nov.。另外一种钩丝壳,枫香钩丝壳 Uncinula liquidambaris Zheng & Chen,作者(郑儒永、陈桂清,1978)在发表时所依据的标本都是一些很老的标本,子囊果上大部分的短型附属丝多已胶化不在,因而疏忽地把它当作了只有长型附属丝的钩丝壳属来发表。最近,由于有机会看到一份新采自福建的枫香白粉菌,发现除在同一个子囊果上可同时具有长、短两型的附属丝外,其他特征均与作者过去发表过的枫香钩丝壳一致,这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促使我们对过去鉴定为枫香钩丝壳的所有标本重新进行镜检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上的菌是小钩丝壳属而不是钩丝壳属,因此应成为新组合枫香小钩丝壳 Undnuliella liquidambaris(Zheng& Chen)Zheng,Chen & Z.X.Chen comb.nov.。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报道了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在我国感染的鱼类宿主种类及其地理分布。鱊头槽绦虫是一种世界性广布鱼类寄生绦虫;它起源于亚洲地区并伴随着宿主鱼类向外引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在我国鱊头槽绦虫广泛分布于从北至南的自然水域或养殖水体中(辽河、海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等流域);感染宿主鱼类达31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26种、鳢科(Channidae)1种、塘鳢科(Eleotridae)1种、慈鲷科(Cichlidae)1种、胎鳉科(Poeciliidae)2种。在调查的各水系野生鱼类中,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各大流域池塘养殖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几乎都有头槽绦虫的寄生。作者根据头槽绦虫的流行特征认为马口鱼和赤眼鳟可能为该绦虫在自然水体中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18.
隐新棘虫Pallisentis celatus(Van Cleave,1928),隶于四环科(Quadrigyridae)棘衣属Pallisentis。成虫寄生于鳝鱼、鲶鱼、鳗鱼肠内,亦有报道可寄生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虎蚊蛙等。1986—1989年逐月从市场购买泥鳅进行解剖,均未发现成虫寄生。所获标本均系寄生于泥鳅体腔内的童虫纤维性包囊(图2)。共解剖泥鳅1225条,感染率33.55%,其中以大(体长13厘米以上)、中(体长10—12厘米)型泥鳅为高。感染月份以每年2—3月、7—10月达高峰,为40—51.8%。刺破包囊或用人工消化液消化获得童虫。经观察童虫吻、吻钩数目,形态,大小,体棘…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报道了寄生于鲫(Carassius auratus)鳃部的锚首虫一新种, 鲫锚首虫(Ancyrocephalus carassii sp. nov.)。该虫几丁质结构与寄生于鳜(Siniperca chuatsi)的河鲈锚首虫(A. mogurndae)在整体上很相似, 尺寸略大, 但鲫锚首虫的背联结棒上有两个突起, 背中央大钩基部较后者更粗壮, 且在近钩顶处有一明显的小凹。这是首次在鲫上发现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单殖吸虫的寄生。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记述了采自新疆伊犁河流域巩乃斯段的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 Kessler, 1874)和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 Steindachner, 1866)鳃部寄生的指环虫属(Dactylogyrus)一新种。通过传统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确定了两种宿主寄生的虫体为同一种。该虫体与同宿主寄生的Dactylogyrus driagini(Bychowsky, 1936)和寄生于伊犁裂腹鱼的Dactylogyrus longicopula(Bychowsky, 1936)略为相似,但在交接器和后吸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其交接器的支持器部分,分为上下两部分,在连接处形成"Y"状结构, D.driagini支持器为完整一体的结构,而D. longicopula支持器的连接处为卷曲状结构;后吸器形态:拟定种与D.driagini, D. longicopula后吸器均由一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和两联结片组成,其中央大钩内、外突不明显,边缘小钩明显区分钩尖、钩柄和柄轴,钩尖和钩柄交接处无刺状突起, D. driagini中央大钩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