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杨生岳,冯恩志,马子琪,詹正嵩(西宁解放军第四医院810014)在海拔4750m,对高原世居藏族和由平原移居该高度不同时间的汉族作了低、高氧通气反应研究。1对象与方法受试者分3组:短居组(第1组):为平原移...  相似文献   

2.
缺氧对世居高原藏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和NO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世居高原藏族人静脉血ET和NO含量和缺氧对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ET和NO水平的影响,以期从胎儿生长发育的角度探讨人类高原适应的机制.方法: 分别以放射免疫分析法和Greiss法测定世居高原藏族、移居高原汉族和平原汉族人静脉血ET和NO含量.体外培养世居高原藏族和移居高原汉族新生儿UVECs,分为4组:①世居高原藏族人UVECs常氧组(TC);②世居高原藏族人UVECs缺氧组(TH);③移居高原汉族人UVECs常氧组(HC);④移居高原汉族人UVECs缺氧组(HH),收集培养上清液测定ET和NO含量.结果: 世居高原藏族人静脉血NO水平显著高于移居高原汉族人,而ET水平显著低于移居高原汉族人.体外低氧(0.5% O2)条件培养12 h和24 h时,TH组ET浓度显著低于HH组,而HH组与TH组和HC组与TC组相应时间点之间的NO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缺氧时世居高原藏族人UVECs ET分泌增高的程度较低,可能有助于保持相对低的血管张力,有利于胎儿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3.
高原人体左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步描记心电图、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和心尖搏动图以测定高原人体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在4个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实验,即76m(海平对照)、2161m、3270m和4179m,每一高度40名健康男性青年,高原3组世居、移居各20名。结果显示:随着海拔增高,主动舒张时间指数(TRTI)有减小趋势,RF波相对振幅(F/H)逐渐降低,A波相对振幅(A/D)则渐趋增大,3270m以上增大明显(p<0.05),舒张振幅时间指数(DATI)逐渐降低,3270m以上差异极显著(p<0.001)。高原世居与移居者相比,在海拔4179m出现明显差别,移居组TRTI、DATI、F/H较低而A/D较高(D<0.05)。测定射血前期与左室射血时间比值(PEP/LVET)、射血分数(EF)及左室周径纤维平均缩短速度(mVcf)3项指标作对照,显示在此高度左室收缩功能仍能保持。高原慢性心肌缺氧可能是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轻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拉萨健康藏汉族成人低氧通气反应及肺通气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拔3658m高原(拉萨)27名拉萨世居藏族及30名已习服的移居汉族两组的低氧通气反应(HVR)和肺通气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平时运动强度基本相同。结果显示:世居组的每分钟气量(VE),呼吸频率、HVR和高二氧化碳通气反应(HCVR)均高于移居组,两组的PETCO2及Sao2无显著性差异;吸入高浓度O2后,世居组的VE增加,PETCO2下降,而移居组维持不变。结果表明高原世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综述了新型实验动物——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特点,并与移居大鼠、人类及世居高原人群的生理变化进行了比较,对于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从血液学、氧的摄取、氧利用及肺循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高原适应的生理研究及发展方向也做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对拉萨市(海拔3658m)16名世居藏族和20名已习服的移居汉族健康青年男性的最大氧摄取、最大运动负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此研究。结果发现在最大努力作功时,藏族的最大氧摄取量、最大运动负荷量、潮气量、肺通气量以及氧脉搏等均大于移居汉族。说明西藏高原世居藏族具有更佳的氧转运功能,对高原低氧已获得了良好的生理适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神经心理测验方法探讨海拔高度及时间对移居者记忆与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返回平原后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即将进入高原的241名健康青年,在其进入高原前、初期、5个月、1年及返回平原时分别采用DDX-200型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进行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和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结果:与进入高原前比较,进入高原5个月至1年,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得分降低,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总次数和正确次数减少,错误次数增多(P〈0.05,或P〈0.01),进入高原初期,5个月及返回平原5个月与进入高原1年相比,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得分增高,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总次数和正确次数增多,错误次数减少(P〈0.05,或P〈0.01)。移居5个月后4700m组各项测试指标均优于移居5000m以上地区组(P〈0.05,或P〈0.01)。结论:移居高原5个月后记忆力及肢体运动能力降低,特别是移居5000m以上地区,而这些能力在返回平原5个月将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对流量-容积曲线和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原人长期移居高原环境对慢性低氧的通气适应,国内外学者研究甚多,一致认为主要是由于低氧刺激引起的过度通气来实现。而通气适应的力学机制国内研究甚少。本工作对昭觉地区(海拔2200m)从青少年到成年的世居彝族和移居汉族进行肺通气功能观察,初步探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海拔3417m和4280m地区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少年运动状态下心肺功能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3417m和4280m世居藏族的最大氧耗量、无氧阈值及最大心输出量都明显大于汉族,血氧饱和度(Sao2)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降低。海拔3417m藏、汉族的△Sao2分别为7.46%和10.03%,4280m处为8.57%和13.75%,最大心率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研究提示,藏族青少年有较高的最大有氧能力,反映了他们对低氧环境的适应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评价高原训练的生理效应时,血红蛋白(Hb)值是常用的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指标。但是,关于世居高原(海拔2260m)与居平原(海拔10m)竟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Hb值的比较研究,以及训练后Hb...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普勒超声法测定了拉萨市15名健康男性世居藏族和11名健康男性移居汉族静息时的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ICAMFV);以了解高原居民运动时ICAMFV、脑血流(CBF)和脑氧供应量的状况。结果表明:静息时两组ICAMFV、CBF及脑氧供应量相似;次极量运动时,两组的ICAMFV和脑氧供应量均增加;但在最大运动负荷时,仅世居组的ICAMFV及脑氧供应量增加。ICAMFV的增加可代偿最大运动时因SaO2降低所致的脑氧供应量下降。最大运动时世居组的脑氧供应量高于移居组,主要以CBF增加同时与维持较高的SaO2有关。脑氧供应量的增加可能与提高最大运动负荷能力有关。结果说明长期居住于高原的世居人和移居人运动时CBF反应己恢复到与平原相似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海拔4300地区,对18名移居汉族、24名世居藏族和21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测定了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肺通气功能,并进行了血气分析。结果显示:HAPC患者的全血和红细胞内2,3-DPG深度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但世居、移居健康组之间无明显差异。HAPC组的红细胞2,3-DPG和Pao2呈显著负相关(r=-0.771,P<0.01),而在健康组无显著相关(r=-0\2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和灰尾兔红细胞的形态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形态计量研究方法,对栖息于果洛草原的高原鼠兔、灰尾兔的红细胞形态、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世居高原的土著兔形目动物的红细胞平均直径和内凹区平均直径与平原家兔相近,但明显小于移居高原家兔组。高原鼠兔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为4.72+0.42 um,红细胞的内凹区平均直径为2.2O+O.27um,平均体积为20.31士1.68um3 灰尾兔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为4.91士0.4 7um,红细胞内凹区的平均直径为2.35士0.21um,平均体积为21.48+1.40 um3.由此认为高原土著动物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红细胞数目,减小红细胞体积,从而增加红细胞膜对氧扩散的总表面积降低血浆粘滞度,加速血液氧的运输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高海拔低氧环境暴露广泛影响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以往高海拔低氧环境影响人类颜色感知的研究集中于模拟高海拔环境和急性暴露于高海拔环境,鲜有对长期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环境的移居者和世居者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最小变化法比较汉族平原居住者(30名)、汉族移居高海拔区时间满2年者(30名)、高海拔藏族世居者(28名)的红、绿、蓝、黄4种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观察其受海拔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高海拔暴露对世居者和移居者的蓝色和红色差别阈限影响最显著,对蓝色差别阈限影响显著大于红色,而对绿色差别阈限产生的影响仅发生于世居者。研究提示,血液供应量与高原环境暴露导致视觉颜色加工选择性改变有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高海拔低氧环境暴露广泛影响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以往高海拔低氧环境影响人类颜色感知的研究集中于模拟高海拔环境和急性暴露于高海拔环境,鲜有对长期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环境的移居者和世居者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最小变化法比较汉族平原居住者(30名)、汉族移居高海拔区时间满2年者(30名)、高海拔藏族世居者(28名)的红、绿、蓝、黄4种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观察其受海拔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高海拔暴露对世居者和移居者的蓝色和红色差别阈限影响最显著,对蓝色差别阈限影响显著大于红色,而对绿色差别阈限产生的影响仅发生于世居者。研究提示,血液供应量与高原环境暴露导致视觉颜色加工选择性改变有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在海拔3700m高原选择50名男性青年的体重、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60m和2000m跑速度6项指标进行高原移居青年体制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通过用百分位法制定各项指标评分标准,以各项指标评分相加作为体质总分,并用各项指标的简单相关系数与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的乘积(贡献率)分配“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总分的计算式:Y=0.05X1+0.16(X4+X6)+0.21(X2+X3+X  相似文献   

17.
对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同的拉萨男性世居藏族39人和男性移居汉族43人的肺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藏族组的肺活量(VC)、肺总容量、胸围均大于汉族组,残气量有大于汉族组之趋势(P=0.06)。胸围的大小与VC呈正相关。5岁前和18岁后移居高原者之肺容量无差别。结果提示,拉萨世居藏族具有较大的肺容量,这对提高肺弥散功能和维持运动时的血氧饱和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高原低氧(海拔3300米)对高原鼠兔、移居高原大鼠、急进高原大鼠的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高原鼠兔肺占体重的百分比低于移居高原大鼠(P>0.05)和急进高原大鼠(P<0.001)。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急进高原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微绒毛减少,线粒体变性肿胀,板层体排空、合成减少。而高原鼠兔未出现上述超微结构改变。移居高原大鼠的微细结构变化介乎于高原鼠兔与急进高原大鼠之间。  相似文献   

19.
在海拔4300m地区,对18名移居汉族、24名世居藏族和21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测定了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肺通气功能,并进行了血气分析。结果显示:HAPC患者的全血和红细胞内2,3—DP6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但世居、移居健康组之间无明显差异。HAPC组的红细胞2,3—DPG和Pdo_2呈显著负相关(r=—0.771,P<0.01),而在健康组无显著相关(r=—0.26,P>0.05)。HAPC组与健康组相比,pH、Pao_2和Sao_2降低,Paco_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高。HAPC病人P_(50)为3.75±0.66kPa,健康组为3.40±0.12kPa(P<0.05),P_(50)与2,3-DPG呈正相关(r=0.592,P<0.05)。HAPC组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和50%肺活量最大呼气量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本研究提示:①HAPC患者的低氧血症可能与血中2,3-DPG浓度过高有关;②轻度肺功能异常亦可促使红细胞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20.
三维经颅多普勒对高原藏汉族健康老人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尹玉成,王媛梅,井茹芳(兰州军区总医院超声科兰州730050)为探讨和评价高原藏、汉族健康老年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和二者间的差异,对居住在海拔3000m藏、汉族健康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