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c BJ)、夜蛾斯氏线虫(Sf Otio)、拟双角斯氏线虫(Sc D43)、格氏斯氏线虫(Sg NC32)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b E-6-7)对长角血蜱雌蜱进行感染试验,所用线虫剂量为4 000 Ijs/dish。结果表明,5种线虫均对长角血蜱雌蜱有致死效应。Hb E-6-7和Sc BJ两种线虫对雌蜱各发育期致病力最强,导致雌蜱的累积死亡率和半致死时间分别为饥饿雌蜱82.5%,9.0天和75.0%,8.8天;吸血雌蜱90.0%,8.0天和82.5%,8.0天;饱血雌蜱93.3%,7.3天和86.7%,7.3天。Sc D43对饱血雌蜱有较高的致死效应,为80.0%,但半致死时间较长,为11.7天。Sf Otio和Sg NC32对长角血蜱雌蜱的致死效应较低。饱血雌蜱较饥饿雌蜱和吸血雌蜱更易被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银盾革蜱滞育雌虫的合神经节、血淋巴、卵巢和整体中蜕皮激素的含量,并与正常发育的雌虫做比较。结果表明,滞育雌虫血淋巴和卵巢中蜕皮激素的含量在饱血后前10天与正常发育雌虫基本上相同。饱血10天以后,滞育雌虫蜕皮激素的含量下降,较正常发育雌虫少得多。蜕皮激素的缺乏影响了卵母细胞的发育。为阐明蜕皮激素对滞育雌虫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向银盾革蜱滞育雌虫体内注入不同剂量的β-蜕皮素。刚饱血者注入大剂量(1.375和10000ng/蜱)的β-蜕皮素引起雌虫死亡。饱血后20—30天,注入一定剂量(50,70,100ng/蜱)的β-蜕皮素可以促进卵黄形成,并解除了雌虫的生殖滞育,但其所产的卵量明显少于正常发育的雌虫。应用外源蜕皮激素解除硬蜱雌虫的生殖滞育现象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王多  胡永红  刘敬泽 《昆虫学报》2013,56(3):306-311
为阐明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孤雌生殖种群的哈氏器结构及发育特征, 用扫描电镜对其各虫期哈氏器进行了观察, 分析了血餐对哈氏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种群幼蜱、 若蜱和成蜱哈氏器形态结构基本相同, 均由前窝和后囊构成。幼蜱前窝感毛6根, 位于同一基盘; 若蜱和成蜱哈氏器相似, 前窝感毛7根, 其中1根孔毛位于外侧基盘, 另6根感毛位于内侧基盘。各虫期饱血后哈氏器大小均比饥饿状态下显著增大(P<0.05)。幼蜱前窝与后囊面积比值与若蜱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若蜱前窝与后囊面积比值与成蜱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虫期哈氏器均在发育, 且血餐对哈氏器发育有重要影响。幼蜱至若蜱期哈氏器前窝与后囊的发育速度相似, 若蜱至成蜱期哈氏器前窝发育快于后囊。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孤雌生殖长角血蜱的哈氏器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4.
两种硬蜱产卵的观察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 Sulzer和刻点血蜱Haemaphysalis punctata Canestrini etFanzago是人类某些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有广泛分布。为观察这两种蜱的产卵过程,我们于1974年从新疆新源那拉堤地区的牛和羊体外采集了一批成蜱,从其中称取不同程度饱血的雌蜱,边缘革蜱29只,重量146.1—748.5毫克;刻点血蜱17只,重量111.7—483.3毫克。按每管1只,分别装入玻璃管,置于温箱内。现将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蜱类染色体的分带研究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蜱螨亚纲(Acari)中,首先开展染色体分带研究及组型分析,发现了3种蜱的内多倍体,C分带证明,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微小牛蜱的全套染色体国端丝粒,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日本血蜱,微小牛蜱染色体的亚微结构,发现日本血蜱的染色体呈凹凸相同弹簧样螺旋结构,螺旋凹陷处相当于光镜下G带深带,螺旋隆起部相当于G带浅带,凹凸程度似乎不加入人类染色体的明显,还报告了草原革蜱,银盾革蜱,缺角血蜱及雌性森林革蜱,雌性日本  相似文献   

6.
将采自不同地区的草原革蜱Dermucentor nuttalli Olenev和森林革蜱Dermaeentor silvarumOlenev成虫在实验室中培养,对所获幼虫的形态特征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革蜱幼虫的一些形态变异很大,同一种革蜱采自不同地区或不同雌虫所产的幼虫的个体变异甚至比种间变异还大。所以,前人根据个别地区少量材料所描述的上述幼虫形态特征及所做的检索表,不能广泛适用。作者分析了大量材料后,找出上述两种幼虫较稳定的鉴别特征。根据假头宽和盾板长可以区分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按照肩毛(Sc)和第一对背中毛(Cd1)的长度可以把上述两种幼虫与我国北部分布的其他三种革蜱(边缘革蜱、银盾革蜱和网纹革蜱)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赵玉娜  刘敬泽 《昆虫知识》2006,43(4):576-577
建立了一种收集蜱类唾液的方法。注射多巴胺(20mgmL)10μL于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Olenev吸血雌蜱血腔内,可使唾液腺分泌唾液,用毛细管连续收集30min,可得唾液15~20μL蜱。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蜱类盾窝及其发育特点,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不同发育期盾窝的结构,并分析了血餐对盾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蜱仅具1对盾窝原基,且每个盾窝原基有1个盾窝孔;若蜱盾窝有了一定的发育,面积(长径×短径)增大且盾窝孔数增多(2~6个);成蜱盾窝面积最大,且盾窝孔数达21~35个.盾窝的发育主要在幼蜱蜕皮阶段及若蜱的吸血和蜕皮阶段,雌蜱盾窝孔径显著大于雄蜱(P<0.01),成蜱、若蜱和幼蜱的盾窝孔孔径在吸血过程中(交配雌蜱除外)各虫期均无显著变化 (P>0.05).综合分析成蜱与未成熟蜱盾窝孔径,发现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蜱类的盾窝孔径在未成熟期可能已经有了雌雄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宿主皮下注射伊维菌素对长角血蜱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进而评价伊维菌素对长角血蜱的防治效果。【方法】以新西兰白兔为宿主,皮下注射不同剂量伊维菌素,观察幼蜱、若蜱及雌蜱的叮咬率、死亡率、吸血期、饱血体重、产卵量和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分析伊维菌素对长角血蜱生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伊维菌素对长角血蜱各期蜱虫的叮咬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伊维菌素可显著增加幼蜱和若蜱死亡率,延长若蜱和雌蜱的吸血期并降低其饱血体重,降低雌蜱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抑制卵巢及卵的发育。【结论】宿主皮下注射伊维菌素能够显著抑制长角血蜱的发育及生殖,可作为防治长角血蜱的候选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蜕皮激素在硬蜱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银盾革蜱和长角血蜱中饱血和产卵前后雌虫整体、血淋巴、合神经节及卵巢中蜕皮激素含量的变化.此外,还用HPLC测定了长角血蜱的卵和幼虫中蜕皮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饱血前雌虫整体中蜕皮激素含量的变化不大,饱血后迅速增加.血淋巴中的蜕皮激素在饱血后第5天(即产卵前1天)达到高峰,可做为产卵的信号.合神经节中蜕皮激素含量的高峰在饱血后第5天,与血淋巴中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致,这与神经分泌细胞的分泌活性变化相吻合.从饱血后第3天起,卵巢中蜕皮激素含量增加很快,直到产卵时止,在长角血蜱的卵中也测到α-蜕皮素,来源于卵巢,随胚胎发育进程其含量逐渐增加.卵产出后第4天到第12天,蜕皮激素的含量增加十几倍.  相似文献   

11.
长角血蜱雌蜱感染嗜菌异小杆线虫后血淋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E-6-7(Hb E-6-7)感染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雌蜱,测定感染后雌蜱血淋巴总蛋白含量、酯酶活性及酯酶同工酶的变化,以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蜱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雌蜱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在Hb E-6-7感染后12 h显著增加,达到最大值92.21 μg/μL;在感染后24 h明显下降(49.06 μg/μL);至感染后48 h降至34.25 μg/μL。雌蜱血淋巴酯酶活性在线虫感染后0~12 h内无显著变化;在感染24 h后迅速增加(OD24h=0.1840,OD36h=0.1940,OD48h=0.216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AGE结果表明,线虫感染后导致雌蜱血淋巴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发生变化,主要为电泳图谱两端a带和b带的消失以及一条c带的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长角血蜱雌蜱被Hb E-6-7感染后其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和酯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蜱的防御和对昆虫病原线虫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贤 《昆虫学报》1987,(2):180-185
辽宁省已知的蜱类共13种, 分属于2科6属.本文依据不同地理景观区内蜱的种类与数量, 并结合其不同生境类型, 对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问题作了讨论.四个地理景观区内蜱种类与数量情况如下:(1)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与西辽河风沙草原区: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区蜱种类少, 但数量多.草原血蜱为优势种, 草原硬蜱数量较少.西辽河沙地草原区有草原血蜱、草原革蜱、草原硬蜱, 前两种均为优势种.(2)辽西山地疏林灌从区:本区有森林革蜱、长角血蜱、全沟硬蜱及日本锐缘蜱, 前两种为优势种.(3)辽东山地森林及林缘草地区:本区蜱种较多, 林区以日本血蜱、嗜群血蜱、全沟硬蜱为多见;林缘草地以长角血蜱、森林革蜱为优势种, 另外还有钝跗硬蜱、血红扇头蜱.(4)平原丘陵农区:木区蜱种虽然不少, 但分布局限, 数量小.有长角血蜱、草原血蜱、森林革蜱、微小牛蜱, 波斯锐缘蜱.  相似文献   

13.
亚东璃眼蜱用家兔喂血后放在30℃、各种湿度和无光条件下观察产卵情况。从宿主体自然掉下的饱血雌蜱,体重平均为1,321.3±462.6毫克;总产卵数平均为13,392±5,041.4粒;总产卵数/饱血体重平均为10.08±1.33:总产卵重/饱血体重平均为 0.599±0.06;产卵前期平均为 4.9±0.52天;产卵期平均为18.1±2.93天;一天内产卵最多平均为2,173.1±745.8粒;产卵高峰产卵开始后的第3天。饱血体重与总产卵数和产卵天数间以及总产卵数与一天内产卵最多数目间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饱血体重和总产卵数与雌蜱吸血前的体重有关。从宿主体人工摘下未饱血雌蜱的体重为 136—395毫克,其产卵过程中各种相关关系与自然掉下的饱血雌蜱相似,但产卵高峰所需天数缩短和体重最轻者(136—155毫克)其产卵前期所需天数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硬蜱产卵分布的规律,积累硬蜱生物学基础资料.方法 从西藏易贡采集长角血蜱,在自然室温玻璃管常规饲养,逐日记录产卵量,得到观察数据实际分布情况,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拟合其分布函数.结果 长角血蜱产卵分布服从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15.
森林革蜱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革蜱(Devmacentor silvarum)是家畜的重要体外寄生虫,常常使动物遭受很大的危害,而且还能传播人畜的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据文献记载能传播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土拉伦斯、牛羊口蹄疫和家畜血孢子虫病等,危害甚大。 为了有效地防制疾病,我们1963—1964年于吉林省马焦虫病流行地区,对森林革蜱生物学进行了现地观察和实验室的培育工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蜱类血淋巴的收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王多  刘敬泽 《昆虫知识》2009,46(2):307-308
建立一种收集蜱类血淋巴的有效方法。饥饿雌蜱切割边缘体壁收集,每只雌蜱可收集血淋巴0.4μL;吸血、饱血雌蜱切割附肢收集,每只饱血雌蜱可收集8.0μL血淋巴。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收集量较大。  相似文献   

17.
森林革蜱生活史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 Olenev 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和新疆等地。栖息在森林-草原地带,多分布于灌木丛、原始森林的残址、沿河谷的低洼草地、有灌木丛的桦木林、阔叶林的边缘和草地上;在原始森林极为罕见。 据报道该种蜱与森林脑炎、北亚蜱媒斑疹伤寒、Q热、鼠疫、布氏杆菌病、土拉伦斯菌病、马纳塔焦虫病、羊泰勒原虫病以及羊边虫病等的传播有关。本文报告其生活史与温、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金泽革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7,(3):285-290
金泽革蜱是分布于东洋区的三寄主蜱, 成虫活跃于夏季到晚秋, 其发育历期随季节而不同.雌虫在兔休上吸血时间, 七、八月为16—20天, 十一月只需9天.产卵前期在夏季饱食的雌虫为13—27天;十一月饱食者产生滞育, 至少需244天.产卵期持续31—43天(七、八月), 总产卵量为1749—8995粒.雌虫产卵显与饱血雌虫体重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89, p<0.001).金泽革蜱的产卵力(饱食后每毫克体重产卵数)为7.631.卵期为55—79天(九、十月), 幼虫在兔体上吸血4—6天, 饱食后经18—29天脱皮为若虫, 若虫寿命可达124天.  相似文献   

19.
银盾革蜱的中肠上皮变化与血餐消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林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92,35(4):443-448
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生理状况下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 Neumann雌虫中肠上皮及血餐消化进行了研究.饿蜱的中肠只由一种干细胞组成,脂滴作为饿蜱营养的贮藏形式.非滞育蜱消化分三个阶段,即第一连续消化阶段,减慢消化阶段及第二连续消化阶段.吸血后中肠上皮共观察到四种细胞类型,即替代细胞、分泌细胞、消化细胞及卵赞原细胞.滞育蜱第一连续消化阶段延长.饱血后60天到120天,消化作用几近停止,为停滞消化阶段.卵黄原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滞育解除后,开始进行减慢消化阶段及第二连续消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亚东璃眼蜱的延迟交配对吸血时间和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蜱类种群密度的制约因素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两类,分析和认识这些规律,对蜱类的防治上有重要意义。 蜱类的生殖是维持种群密度的重要一环。后肛沟类硬蜱的雌虫当吸附在宿主体时,由于某些原因可发生延迟交配现象。蜱类延迟交配对生育力的影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为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 Olenev的延迟交配对吸血时间、饱食后的体重以及产卵量等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