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几年,我州在“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动下,大力推广杂交高粱,作为粮食超《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1973年4月,我们在都匀县栗木公社发现一种蝇类严重危害杂交高粱,造成枯心,有的地块甚至成片毁灭,因而改种。州内其他县也反映此虫危害严重,成为推广杂交高粱的一大障碍。 经鉴定,该虫是高粱芒蝇(Atherigona soccataRondani)又名高粱杆蝇,属双翅目蝇科。过去我省种  相似文献   

2.
高粱芒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1970年开始试种杂交高粱。高粱芒蝇(Atherigona soccata Rondani)从1971年起逐渐成为杂交高粱的重要害虫,它分布全省各地区,有虫区内的高粱被害率轻者为1%以下,重者为20%,个别达90%以上。1973年,我们在台山县白沙公社朗北大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前两年的观察,今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一、为害和寄主 高梁芒蝇是高粱苗期的害虫。一般一株仅寄生一头,个别有两头。多在3—8片叶时为害,4—6片叶时最盛;从9片叶直至旗叶抽出也可受害。高粱受害的症状为:首先心叶叶片呈失水状,软化下垂;继而枯萎,俗称枯心苗。产生桔心的原因是幼虫从心叶基部环状咬断;生长点受损害,主茎停止生长,心叶片失去水分供应而枯萎。有4片全叶的植  相似文献   

3.
高粱芒蝇生活习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祥林 《昆虫学报》1977,(2):177-18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近几年来,我州大力推广杂交高粱,作为粮食超《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 高粱芒蝇(Atherigona soccata Rondani),在我州又叫高梁秆蝇。主要为害高梁幼苗,特别是杂交高粱,造成大量枯心,有的地块甚至成片毁灭,以致改种。对杂交高粱的制种,影  相似文献   

4.
四川西部秽蝇族四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四川秽蝇亚科Coenosiinae秽蝇族Coenosiini新种:短指秽蝇,新种Coenosiabrachyodactylasp.nov.;虎爪溜芒蝇,新种Cariceaungulitiorissp.nov.;后侧叶溜芒蝇,新种Lariceapostifoliferasp.nov.;寒溜芒蝇,新种Cariceafrigidasp.nov。模式标本存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中国溜芒蝇属三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采自四川省雅安地区和浙江省百山祖地区的蝇科溜芒蝇属3新种,分别命名为伴斧溜芒蝇Cariceasecurisocialisspnov、曲膜溜芒蝇Cariceacurvivesicaspnov和小钩溜芒蝇Cariceapaulihamat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采自四川省雅安地区和浙江省百山祖地区的蝇科溜芒蝇属3新种,分别命名为伴斧溜芒蝇Caricea securisocialis sp.nov曲膜溜芒蝇Caricea curvivesica sp.nov.和小钩溜芒蝇Caricea puliham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芒蝇属Atherigona Rondani大多分布于亚、欧、非、和大洋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本文记载的新种在内,我国已知有29种。1973年作者之一(刘)等在广东台山县采到14种芒蝇,其中有新种6,均隶属芒蝇属的指名亚属,而且这几种外形大多相似,即间额、触角第二节和髭均黑,雄下颚须至少基部黑色。在描述新种之前,先将台山采到的各种芒蝇及一云南种编成检索表如下。各新种正模均存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冯炎  薛万琦 《四川动物》1997,16(4):153-157
本文报道四川秽蝇亚科Coenosiinae秽蝇族 Coenosiini4新种;短指秽蝇,新种Coenosia brachyodactyla sp.nov.;虎爪溜芒蝇,新种Caricea ungulitigris sp.nov.;后侧叶溜芒蝇,新种Caricea postifolifera sp.nov;寒溜芒蝇,新种Caricea frigida sp.nov。模式标本存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1977年在济南市进行蝇类调查时,发现蝇科芒蝇属一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 保存于济南部队军事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辽宁蝇科五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整理1973至1974年采自辽宁朝阳地区的蝇科标本中,发现五新种,分别隶属于秽蝇属、长鬃秽蝇属、溜芒蝇属、阳蝇属和厕蝇属。记述于后。新种模式标本均存于朝阳地区卫生防疫站。毛叶秽蝇Coenosia hirsutiloba,新种(图1—3) 眼裸;额长大于额宽,后者略等于一眼宽;额鬃5对,最上方1对向后上方弯曲(即所谓的侧额鬃);侧颜宽度约为触角第三节宽度的1/2;触角黑,第三节长为宽的2倍,芒基部1/3具极短的毳毛;髭位于眼下缘下方水平上;口前缘(口上片)稍突出于额前缘的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溜芒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整理近年来采自辽宁东部山区的秽蝇亚科Coenosiinae标本中,发现溜芒蝇属Lispo-cephala Pokorny,1893一新种,特作描述。模式标本存于辽宁省本溪市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2.
李竹  杨定 《昆虫分类学报》2001,23(2):137-140
记述采自中国河北与云南的沼蝇科2新种:短条负菊沼蝇Pherbellia brevistria-ta,sp.nov.和黑条基芒沼蝇Tetanocera nigrostri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浙江溜芒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百山祖山地森林的蝇科溜芒蝇属一新种,命名为暗翅溜芒蝇Caricea obfuscatipennis新种,该种近似Caricea mikii(Stuobl,1983),但新种触角第3节端部2/3褐争,前有刺发达,翅大部较暗,呈淡褐色,后胫后背鬃1,雄属器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1990年7月至12月,作者用目测、笼诱及网捕等法对德阳市所辖五县(市、区)有瓣蝇类进行了调查,共计检索标本6623只,隶5科26属42种。其中花蝇属,种蝇属,地种蝇属,腐蝇属,秽蝇属,芒蝇属,溜蝇属,螫蝇属,阿丽蝇属,粉腹蝇属,带绿蝇属,金蝇属,黑麻蝇属,细麻蝇属,别麻蝇属,辛麻蝇属,突额蝇属,折麻蝇属与粪蝇属各1种;池蝇属,黑蝇属与翠蝇属各2种,而蝇属3种,绿蝇属4种;亚麻蝇属及家蝇属各5种。室内常见种  相似文献   

15.
晋北地区有瓣蝇类的研究及蝇科三新种记述(双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万琦  王明福 《昆虫学报》1989,32(2):230-234
整理近年来采自山西省北部山区蝇科标本中,发现阳蝇属(Helina R.-D.)二新种和点池蝇属(Spilogona Schnabl)一新种,一并描述。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1.角叶阳蝇Helina angulicerca新种(图1—4) 雄体长:8.5毫米。复眼具短疏纤毛,额宽约为前单眼横径3倍,下眶鬃7—8对,分布于额下半部,无上眶鬃,侧颜约为触角宽1.7倍,触角暗黑,芒羽状,最长芒毛约为触角  相似文献   

16.
阳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万琦 《昆虫学报》1985,(1):104-106
整理近年来采自辽宁东部山区的蝇科标本,发现阳蝇属(Helina R. -D., 1830)二新种,特此描述。模式标本存于作者工作单位。 1.耙叶阳蝇Helina rastrella新种(图1—3) 体长6.5—7.0毫米。 雄 复眼裸,额宽约为后单眼外缘间距的2/3;侧颜略宽于触角第3节宽,触角黑色,第3节约为第2节长的2倍,芒长羽状,最长的芒毛略短于触角第3节宽的2倍;颊毛全  相似文献   

17.
赵云鲜  康乐 《昆虫知识》2001,38(5):386-387,395
本文通过对美洲斑潜蝇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及触角电位的测定 ,提出对蝇类昆虫触角电位测定技术的改进方法 :将触角芒切断 ,露出血淋巴 ,记录电极与触角芒的断面相接 ,参照电极通过头孔插入脑血腔形成回路。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棘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万琦 《四川动物》1991,10(2):9-11
报告毛板棘蝇Phaonia hystricosternita和肖盾棘蝇Phaonia subscutellata二新种,两者共同特征是:触角芒羽状。前中鬃缺如,后背中鬃3,翅前鬃长大;前胸基腹片、下侧片和后气门前肋裸;足黄色,中胫仅有一列后鬃。腹部背板具黑色正中狭条或三角形斑等,应属于棕斑棘蝇种团Phaoniafuscata species-group.  相似文献   

19.
小麦芒基因定位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是位于植物穗上的针状结构,广泛存在于禾本科作物水稻、小麦、高粱和大麦中,不同作物芒的结构存在差异.小麦中,芒对提高穗光合效率和产量、防鸟、抗虫及抗逆有重要作用.前人已经对抑制小麦芒发育的主要基因进行了定位和遗传分析,4个主效基因中仅有B1(Tipped1)基因被克隆.本研究基于人工群体云南3号和偃展1号BC3F6群体...  相似文献   

20.
單子叶植物的嫁接,在过去被认为“没有形成层是较难嫁接的”。去年广西农业通讯发表玉林师范将少芳同志经过62次的失败,终于在第63次接活了高粱和水稻的嫁接。在蒋少芳同志的启发下,鼓舞了我进行以大芒嫁接玉米来创造“大芒玉米”新品种的决心。但蒋少芳接活高粱水稻的具体做法,还没育介绍,尚须待自已去摸索。不过我是这样想:蒋少芳同志能把單子叶植物接活了,我也必然能够把它接活的。于是开始鑽研單子叶植物嫁接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我追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