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充实教学内容、探讨课程重点难点、改进教学方法及创新实验内容等方面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学”课程是酿酒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培养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学团队深入改革“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通过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设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平台“微生物学”课程线上教学全套资源,构建“夯实基础-解构问题分析训练-研讨课”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模式,改革学习过程评价体系,以及指导学生参加科创竞赛等教学改革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社会储备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工科院校建设一流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利明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1):2755-2759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其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环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综合性实验、生产实践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并与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相结合,不断改革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一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探索,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课程改革成效。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考核,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使其关注学科前沿,具备基本的科研理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的实施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在教学内容方面多是一些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灌输式被动教学,这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为目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多媒体手段应用等诸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尝试对课程的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在高校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为例,首先从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要保障等四方面对该课程思政开展具体实践;其次从提升学生课程思政理念、提高学生课程成绩及对全校课程思政的引领等方面展现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实践路径,为发挥专业课的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萌萌  薛林贵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4432-4443
为更好地响应教育部“金课建设”的号召,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将全面落实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线上:(1)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教学相关的全部资源。主要有课程基本资源、辅助资源和拓展资源,供学生课外自学;章节教学设计,包括自学提纲、名师慕课、教学互动和作业练习等,供学生课前自学、课内互动和课后复习;阶段性调查问卷和意见建议,供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反思。(2)依托“学习通”手机APP实现教师和学生课内外实时互动交流,包括任务布置、学习检测、答疑质疑、教学互动、课程反馈等。线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和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分类教学,采用多种教学互动方法,巩固自学效果、加强重点、解析难点,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改革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效果都非常认可,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手段优化,能够启发思维、激发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主观能动性,使自身能力素质得到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动物科学学院多专业、多方向的特点,进行了"动物微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从组建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入手,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食品微生物学”是面向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针对“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存在的思政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和协同培养系统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课程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科研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创设“一链三融,践行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融合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科学研究与课堂学习、区域产业与专业教学,将学科、产业优势转化为创新教学资源,提升“两性一度”,实现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赋能食品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架构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为了实现该课程定位目标,达到课程的学习预期,我们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引入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实施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即根据课程定位制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预期学习产出,在预期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增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与其他课程的协调性,在教学实施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促成预期学习产出,构建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尽管将OBE理念引入到教学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该体系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培养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任务。针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解玉红 《微生物学通报》2024,51(4):1109-1121
本文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了四大教学痛点。根据这些教学痛点,提出了将专业主题和时代认知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四项教学改革举措。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专业主题、将专业主题与时代热点融合、优化课堂翻转教学过程、创新全过程全方位考核四项教学改革举措,实现了课程专业主题的深入教学和学生情感认知的清晰培养。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并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龚淑芬  陈大勇  贾莉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5203-52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由于环境微生物学概念抽象、内容繁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理解和应用生物氧化过程、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等内容,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感受,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具有了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这3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感受以及信息技术均得到提升和改进,加强了课程创新实践,提升了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主动学习为导向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生物学实验是在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的,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老师或按照书本操作,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首先,通过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清晰;其次,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开放了微生物实验室,让学生从实验的参与者变为实验的主导者,更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16.
从"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阐述了构建基于"新工科"要求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践教学模式从学科基础实验、校企合作实训、课程设计实践和教学实践德育等4个方面进行设计,要求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达到契合环境微生物行业发展需求的目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积极性,为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复合型、实践型具有环境微生物学知识背景的工程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