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翼之 《遗传》2006,28(3):255-256
1903年10月22日,乔治·威尔斯·比德尔(G.W.Beadle)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和1927年先后获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理科学士和硕士学位。尔后,他到康奈尔大学,在遗传学大师爱默生(Emerson)领导的“玉米小组”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玉米细胞遗传学研究。1931年获博士学位后,他又到加州理工学院,在遗传学大师摩尔根(Morgan)领导的“蝇室”从事果蝇细胞遗传学研究。1936年,他到哈佛大学任助理教授,1937~1946年任斯坦福大学教授,1946年回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和生物学系主任,1961~1968年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比德尔和泰特姆(Tatum)以…  相似文献   

2.
1903年10月22日,乔治·威尔斯·比德尔(G.W.Beadle)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和1927年先后获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理科学士和硕士学位.尔后,他到康奈尔大学,在遗传学大师爱默生(Emerson)领导的"玉米小组"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玉米细胞遗传学研究.1931年获博士学位后,他又到加州理工学院,在遗传学大师摩尔根(Morgan)领导的"蝇室"从事果蝇细胞遗传学研究.1936年,他到哈佛大学任助理教授,1937~1946年任斯坦福大学教授,1946年回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和生物学系主任,1961~1968年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比德尔和泰特姆(Tatum)以及莱德伯格(Lederberg)共获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3.
正和孟德尔一起留名史册的科学家,是美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如同两朵豌豆花向孟德尔"绽放"了遗传的秘密,两只果蝇,为摩尔根"定位"了基因的载体。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被重新发现后,人们对遗传学的热情空前高涨。摩尔根一开始并不轻信孟德尔的学说和染色体理论,他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生物的性别肯定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决定性别的基因是显性的,  相似文献   

4.
果蝇遗传的研究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进入遗传的“基因学说”是染色体学说更架深入和更加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开始是和摩尔根与他的学生在果蝇遗传方面的研究分不开的。作为一种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果蝇有它特殊优越之点,而这些特点又大大帮助了研究者在实验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果蝇是一种温带的动物,它的  相似文献   

5.
1928年摩尔根(T.H.Morgan)在《基因论》(The Theory of the Gene)一书中曾专门论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固定的位置,并呈直线排列。虽然基因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有秩序的交换,但只限于在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之间进行,所以通过交换一般仍不变更基因的位置(在杂合型中,只是显、隐性基因的互换,该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的位置不变),相反,却可通过交换值的计算推断同一染色体上基因和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摩尔根把他所发现的这一规律,连同孟德尔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合称基因学说.基因学说的建立大大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因此摩尔根曾在1933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基因学说为无数遗传学实验所证实,在遗传学中已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原理。但是科学总是不断地发展的,今天已充分证明,摩尔根的基因学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直线排列的,但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却  相似文献   

6.
早在1869年,米切尔就在细胞核中发现了核酸,然而揭示核酸奥秘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 19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华特·休顿(Walter S. Sutton)提出了“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因子究竟在什么地方?”的疑问,后来他在研究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相吻合,因此得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才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1910年摩尔根(T.H.Morgan)在研究果蝇的遗传时,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伴性遗传现象。1916年摩尔根的学生勃利奇(C.B.Bridges)发表了一篇题为“分离现象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证明”的论  相似文献   

7.
木原均     
如果说在 2 0世纪 2 0~ 30年代美国科学家H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建立了以染色体学说为基础的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理论的话 ,那么日本的木原均则以小麦等为研究材料将植物遗传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木原均 (HitoshiKihara)是上世纪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他于 1893年 10月 2 1日生于日本东京 ,6岁时进入东京市立芝白金小学读书 ,190 5年进入私立麻布中学。 1912年 9月他考上了日本东北大学预科 ,后进入北海道大学农学科学习生物学。 1918年 7月大学毕业后又进入该校研究生院 ,在郡场宽博士的指导下专攻植物生理学。但是后来他的…  相似文献   

8.
摩尔根(Morgan)是现代生物学史上一位杰出的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他因发现了“在果蝇中的遗传传递机理”,创立了基因学说而荣获1933年度医学及生理学诺贝尔奖.他在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大力提倡应用实验方法,对于生物学从单纯形态描述过渡到重视实验和定量分析,使生物学日益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起了重大的作用.他在学术上的民主作风和卓越的组织才能,造就了一大批生物学家,促进了生物科学,特别是遗传学迅速向前发展.正如  相似文献   

9.
10.
实验果蝇的一些饲养技巧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属双翅目小型昆虫,是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摩尔根利用果蝇实验发现了连锁互换规律及白眼基因的性连锁遗传,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论断,其学生穆勒则开创了X射线诱变的先河。目前果蝇还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行为遗传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模式生物,可以说果蝇已成为遗传学各分支学科的最常用实验动物之一,实验室培养果蝇是一项基础技术。现介绍笔者在果蝇饲养方面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复旦国际遗传学新前沿讨论会将于1989年9月10日到13日在上海宝隆宾馆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我国遗传学的发展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复旦大学T.H.摩尔根科学中心;表扬谈家桢教授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六十年,同时祝贺他的八十寿辰。本次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有四个:(1)果蝇遗传学的最新进展,(2)人类遗传学新进  相似文献   

12.
周荣家 《遗传》2008,30(8):951-952
孟德尔为确立遗传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则以果蝇为材料,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交换和不分离遗传规律,并提出基因论等,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余先觉教授正是这一时期在摩尔根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现代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13.
卷翅是果蝇遗传学上最常用的标记之一,但卷翅形成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过去的研究发现,理化刺激影响果蝇卷翅的形成.我们最近研究发现,H_2O_2处理不仅会影响果蝇的羽化率,还会使其出现卷翅现象.本研究通过改变H_2O_2浓度、果蝇培养温度和H_2O_2处理时间,探讨影响黑腹果蝇卷翅形成的具体因素,并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进行检测,探讨H_2O_2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蝇的羽化率与H_2O_2浓度成反比.温度、H_2O_2浓度和H_2O_2处理时间的改变均会影响果蝇翅的卷曲程度和卷翅果蝇所占的比例.其中white基因突变果蝇对这3种条件反应最明显,mini-white(white基因回复突变)果蝇却可以拯救该表型,它的反应与野生型OR相似.H_2O_2对含Cy基因的果蝇卷翅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加大果蝇翅的卷曲程度.对SOD、CAT和GSH-PX活力检测发现,H_2O_2处理会使果蝇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H_2O_2处理会导致果蝇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黑腹果蝇卷翅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H_2O_2可能作为某种信号分子或是间接影响某种因子参与黑腹果蝇的卷翅形成过程.该卷翅形成过程可能与Cy基因导致的果蝇卷翅过程是同一个信号途径,两者也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14.
15.
转座因子标签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是Mc-Clintock在玉米的染色体上首先发现的,以后在大肠杆菌、酵母、果蝇、线虫、蚕及金鱼草与矮牵牛等植物中也陆续发现了转座因子的存在。转座因子的发现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本世纪遗传学领域内重大的发现之一,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步,对转座因子的结构、转座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转座因子的应用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应用转座因子作为标签来分离高等植物基因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就转座因子标签法分离高等植物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也许是当今人们最熟知的分子生物学法则,然而这一法则的发现及被人们普遍接受,却相当曲折不易。本世纪初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遗传学迅速发展。1910年至20年代中期,摩尔根等在果蝇上发现了连锁交换现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事实,建立了细胞遗传学理论。既然基因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实体,可以设想,它是由某种物质所构成的,于是人们提出基因的化学本质问题。动、植物的染色体化学成份分析表明,染色体主要有两种成份:(1)脱氧核糖核酸(DNA);(2)一组小的带正电荷的碱性蛋白质,称为组蛋白。对于DNA,人们早已“熟识”,它是瑞士科学家米谢尔(F.Miescher)1869年在伤口脓细胞中首次发现的,后来发现它是细胞核的主要成份故称核酸。在本世纪20年代,德国化学家福尔根(R.Feulgen)发明了DNA特异染料,证明DNA  相似文献   

17.
家蚕丝心蛋白H链基因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丝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家蚕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和生物反应器, 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有关蚕丝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和分子进化都已有较详细的研究和报道, 但关于蚕丝结构基因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定位的研究, 几乎尚无报道. 经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对家蚕丝心蛋白H链基因(Fib-H)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定位研究结果, 初步将家蚕丝心蛋白H链基因定位在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第25连锁群染色体的端部, 即25~0.0的位置, 从而解决了该基因迄今尚未定位的问题, 并证实了丝心蛋白H链基因在染色体位置上为单一座位.  相似文献   

18.
<正>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伴生学科,发源于对多个不能被传统遗传学理论解释的意外现象的探究.早在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Hermann Muller就观察到了第一个经典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位置效应花斑现象(position effect variegation).随后果蝇中的多梳基因沉默  相似文献   

19.
果蝇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果蝇由于遗传易操作性而成为一个研究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理想模式生物 . 到目前为止,通过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已经鉴定到 10 多个时钟基因 (clock genes) 和许多时钟相关基因,包括时钟输入基因和钟控基因 . 这些时钟基因以及它们的相应产物组成两个互相依赖的转录 / 翻译反馈环路,从而调节行为和生理的昼夜节律 . 果蝇这种核心钟的工作原理同样见于哺乳动物 .  相似文献   

20.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进行行为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果蝇的雄性求偶行为已经被作为行为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文章简要介绍近年来在遗传和分子水平上对果蝇性信息素和求偶行为的研究进展,尤其是突变体在果蝇行为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果蝇求偶行为的分析,分别介绍果蝇的性信息素及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相关基因在果蝇求偶和交配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