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且适合现场诊断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 MSRV)检测方法,研究基于CRISPR-Cas13a系统并结合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MIRA)技术建立了一种MSRV的检测方法。实验对MSRV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后,针对MSRV衣壳蛋白(CP)基因的特异性区域设计两个靶点,并通过体外转录成特异性的crRNA,同时设计合成MIRA引物序列实现目标序列的等温扩增,最后结合Cas13a蛋白、crRNA、恒温扩增体系构建检测体系,并从高效crRNA的选择、反应温度、ssRNA报告探针浓度和Cas13a与crRNA的浓度比四个方面优化了反应体系,并采用最优检测体系对大口黑鲈样本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在20μL检测体系中加入200 nmol/L Cas13a、100 nmol/L crRNA1、100 nmol/L crRNA2及500 nmol/L ssRNA报告探针,在37℃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并且该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到102 fM的MSRV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相关分子标记优势基因型的聚合效果, 研究选择先前已获得的13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 位于PCK1、HSBP1、FOXO3b、MYH、HSC70-1、CTSB、HBP、POU1F1、PACAP、IGF-I、ghrelin、ApoproteinA1和MSTN基因上。在40尾亲本群体中对各标记的基因型进行检测, 选择可聚合优势基因型最多的2对亲本分别构建家系。在9月龄时, 从2个家系子代中分别采集305尾和266尾个体进行生长性状测量和各标记的基因型分析。家系1子代个体中含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0—6个, 对应的个体数依次为8、26、75、74、76、35和11, 对应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185.03、196.46、198.73、212.59、222.66、235.54和261.27 g。家系2子代个体中含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1—6个, 对应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184.43、213.17、243.77、249.98、252.11和266.00 g。个体中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聚合数量多少与生长性状呈正相关, 提示通过对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进行聚合可获得生长性状优良的大口黑鲈, 为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微卫星DNA标记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在人工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L.)群体中对4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 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微卫星位点在极端大个体组和极端小个体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差异, 选择差异显著的16个微卫星位点对大口黑鲈随机群体进行基因型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同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关联分析得到7个微卫星位点(JZL60、JZL67、JZL72、JZL124、MiSaTPW76、MiSaTPW117和MiSaTPW173)与体重、体长和体高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 同时对差异显著的位点进行不同基因型间与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 找到了与体重、体长和体高性状相关的最有利基因型为JZL60位点的AA、JZL67位点的BB、JZL72位点的AC、MiSaTPW76位点的BB和MiSaTPW117位点的BC。应用这16个微卫星位点对随机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共检测到4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2.938个,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15、0.500和0.445, 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口黑鲈转录组SNPs筛选及其与生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发人工饲料代替冰鲜杂鱼养殖大口黑鲈的分子标记,以食用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的同批大口黑鲈为研究材料,利用RNA-Seq(RNA sequencing)技术挖掘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标记,并以关联分析筛选可用于育种的候选标记。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174 M数据,8681个SNPs位点。挑选其中具有表达差异的50个SNPs位点进行SNaPshot分型,结果39个分型成功,其中有4个为假阳性,通过转录组技术开发出SNPs标记35个,成功率为70.0%。为进一步检验这些标记是否可用于评估驯食饲料的大口黑鲈选育研究,研究以327尾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为试验材料,SPSS软件进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SNPs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2个SNPs位点与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等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可作为候选标记用于大口黑鲈的分子辅助育种。由于转录组数据直接反应基因的表达情况,从中挖掘与性状相关的优势基因型与分子标记的成功率高,效果较好。同时也为解决大口黑鲈选育研究中标记缺乏提供了有效途径,为选育提供遗传依据、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PCR技术扩增得到2 743 bp长度的大口黑鲈IGFBP1基因序列,序列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263个氨基酸。采用直接测序法在IGFBP1基因上筛选到4个SNPs位点,分别位于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中的第147个、第791个、第2 436个和第2 676个碱基,其中2个位点位于外显子上,A-141C位点发生了同义突变,C-791T发生了错义突变,随机检测同批430尾实验个体中4个位点的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其中A-2436G和C-2676T位点完全连锁,组成单倍型标记H1。分析H1标记中的AB和AA基因型实验群体,显示两者在尾柄长、全长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H1标记可用于大口黑鲈分子辅助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6.
MyoD基因是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是脊椎动物胚胎期肌肉发育的主导调控基因之一,对骨骼肌的形成和分化起主要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大口黑鲈MyoD基因的cDNA序列长为1 157bp,其中3'非编码区为314bp,开放阅读框长843bp,编码280个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该肽链无信号肽,第1~110个氨基酸为MyoD基因的Basic区(碱性氨基酸区),第124~167个氨基酸为MyoD基因的HLH结构(螺旋环螺旋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已知GenBank中其它脊椎动物MyoD基因发现,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肽链随动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有加长的趋势,且核苷酸以及推测的氨基酸同源性和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相一致;大口黑鲈MyoD基因的克隆为研究该基因打靶和鱼类肌肉发育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 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 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 GE19 MJ/kg)的试验饲料, 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存活率(SR)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脂质代谢方面结果显示, FSM30和FSM4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结果表明, FSM40组的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增加的变化(P<0.05)。对肠道菌群进行了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各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Simpson、Ace和Chao)无显著差异(P>0.05), 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而属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 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 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在试验条件下,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 因此,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8.
为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种质评估和遗传分析提供便捷的研究手段,试验筛选了扩增效果好、具有多态性的18个微卫星位点,构建了6组3重PCR体系。随后将多重PCR体系应用于大口黑鲈3个群体(美国群体USA、“优鲈1号”YLO和杂交子代HYB)的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介于3—14、1.622—5.841、0.333—0.806、0.385—0.833和0.361—0.810,其均值分别为7.722、3.056、0.577、0.626和0.579。剔除2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位点的分析显示,YLO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HYB的平均观测杂合度最高(Ho=0.743),其余多态性指标均在USA中呈现最高值。USA与YLO间的Nei’s遗传距离最远(0.362),HYB与USA和YLO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别为0.112和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受到氨氮胁迫时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文章采用Illumina平台的HiSeq测序策略分析了氨氮胁迫12h和24h后大口黑鲈肝脏的基因表达谱。氨氮胁迫后在大口黑鲈肝脏共获得111.66 Gb的有效数据,组装获得133486个单基因簇(Unigenes), N50为1000 bp。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在2个时间点共获得207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氨氮胁迫12h获得1516个差异表达基因, 907个上调, 609个下调;氨氮胁迫24h获得5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30个上调, 226个下调。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在氨氮胁迫12h差异基因富集数目明显多于24h,但在“氧化还原酶活性”条目中富集的差异基因数目则是氨氮胁迫24h多于12h。此外, 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氨氮胁迫对大口黑鲈肝脏氧化应激、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等途径产生影响。选取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PCR验证,其表达水平与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其中,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生长停滞DNA损伤可诱导蛋白β (Gad...  相似文献   

10.
大口黑鲈和尖吻鲈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口黑鲈和尖吻鲈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从整体看 ,大口黑鲈的脑颅较宽 ,吻短钝 ,眼后头部短 ;尖吻鲈的脑颅狭窄 ,吻部尖长而突出 ,眼后头部较长。各部分的骨骼特征 :大口黑鲈脑颅的中筛骨、侧筛骨、额骨、上枕骨、上耳骨、翼耳骨和围眶骨等与尖吻鲈有明显的区别 ;大口黑鲈咽颅中的前颌骨、齿骨、中翼骨、鳃盖骨骼、角舌骨、尾舌骨、下咽骨等与尖吻鲈又有显著的差异 ;大口黑鲈附属骨骼中的肩带骨、腰带骨、脊椎骨等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和不同可作为科间或属间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口黑鲈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内目前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Lacépède)]群体(CH)、2009年引进的佛罗里达亚种(FL-09)、2010年引进的佛罗里达亚种(FL-10)、2010年引进的北方亚种(NT-10)为实验材料,应用43个微卫星DNA标记对这4个大口黑鲈群体进行遗传检测,构建了各群体的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H、FL-09、FL-10和NT-10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分别为2.58、3.74、3.70和4.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549、0.4896、0.5010和0.6138,平均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0.3786、0.4443、0.4566和0.5546,表明国内目前养殖的大口黑鲈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远远低于国外新引进的大口黑鲈群体。利用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结果 FL-09和FL-10聚为一支,遗传距离为0.0506;NT-10和CH聚为另一支,遗传距离为0.4244,推测FL-09和FL-10两个佛罗里达亚种属于相同的群体,而NT-10和CH两个北方亚种来自不同的群体,甚至不同的水系。同时从指纹图谱中,筛选到5个特异的微卫星标记(JZL114、MiSaTPW11、Lma120、Mdo6和Msal21),可以鉴别FL、NT-10和CH群体,其中MiSaTPW11和Msal21这两个标记组合可以完全鉴别这3个群体。将5个特异性微卫星标记的图谱数据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应用于大口黑鲈不同群体及其杂交种的鉴定。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大口黑鲈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鉴定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胆酸(Cholic acid, CA)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实验以饲料中添加300 mg/kg胆酸钠(Sodium cholate, CAS)作为胆酸钠组, 以不添加胆酸钠作为对照组。在饲养8周后, 分析胆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糖代谢及与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胆酸钠组中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数和体成分的变化均没有显著差异; 胆酸钠组中大口黑鲈的肠道菌群组成无显著差异; 胆酸钠组中肝糖原含量和肝中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 GCS)的活性显著增加, 肝中糖原分解酶糖原磷酸化酶a(Glycogen phosphorylase a, GPa)活性无显著变化, 而胆酸钠组中肌糖原含量、肌肉GCS与GPa的活性无显著差异; 胆酸钠显著促进肝中糖异生途径中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FBP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G6Pase)基因的表达; 胆酸钠显著降低肝中糖酵解基因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肌肉中己糖激酶(Hexokinase, HK)基因的表达; 同时, 研究还发现饲料中胆酸钠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肝中胆汁酸受体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基因的表达量, 而不改变肠道FXR的表达量。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300 mg/kg胆酸钠可以促进大口黑鲈肝脏糖异生, 抑制肝脏和肌肉糖酵解, 并促进鱼体肝糖原的合成。这些糖代谢的变化与肠道菌群没有直接关系, 但可能与肝中FXR的表达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强度对大口黑鲈游泳能耗及游泳协作能力的影响,测定了4种不同光照强度(0、300—500、2200—2500和3300—3900 lx)对大口黑鲈鱼群的游泳能耗、相对距离、相对位置分布和攻击次数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光照增强时,由于强光刺激和攻击行为的加剧显著制约了鱼群游泳协作能力的表达;(2)在光强≤2200—2500 lx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鱼群游泳能耗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光强的增大限制了鱼群游泳协作能力的表达,从而造成了个体不必要的游泳能耗。  相似文献   

14.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抑制肌肉生长和发育的生长调控因子.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MSTN成熟肽cDNA改造后克隆到pET32a(+)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大小约28 kD,含量为菌体总蛋白的34%.用纯化后的表达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大口黑鲈MSTN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证实所获得的抗体可与抗原蛋白特异性结合,抗体的效价为1: 62 500.将获得的抗体显微注射到大口黑鲈的受精卵卵黄区,结果显示具有促进仔鱼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肠道原始固有菌群(肠菌)与天然药用植物(中草药)联合应用和用肠菌发酵中草药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实验结合营养学和毒理学的实验方法, 对饲料中不同剂量半胱胺盐酸盐预混剂(Cysteamine Hydrochloride,CSH,含量27%)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器官组织学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并对CSH作为大口黑鲈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SH添加量为648 mg/kg组的鱼体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以及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该组大口黑鲈肝脏和肠道显示轻微损伤。添加32400 mg/kg组, 各项生长指标、存活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根据大口黑鲈生长、消化酶活性及组织切片结果确定受试物(含CSH27%)对大口黑鲈56d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24 mg/kg.w.d, 折算CSH对大口黑鲈56dNOAEL为6.5 mg/kg.w.d。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和吞噬作用的研究,为大口黑鲈免疫学研究积累资料。Wright's染色表明: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外周血中成熟红细胞最多,占血细胞总数的98.12%,其次为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占白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60.92%和22.99%;单核细胞最大,大小为(9.89±0.70)μm×(8.72±0.68)μm;小淋巴细胞最小,大小为(3.88±0.46)μm×(3.48±0.40)μm。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的免疫相关酶ACP、AKP、PO、POX及细胞成分PAS反应、SBB染色的结果表明,所有红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阴性,不同白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存在差异。其中所有白细胞的AKP、POX染色均呈阴性,PAS反应均呈阳性,除Ⅱ型粒细胞外所有白细胞的PO、ACP染色均呈阳性,除单核细胞外所有白细胞的SBB染色均呈阳性。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吞噬酵母菌的实验表明,红细胞能够吞噬酵母菌,其吞噬率为(15.70±1.07)%,也观察到部分白细胞吞噬酵母的现象。PO和ACP及脂类和糖类可能是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吞噬作用的重要酶类和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8.
【背景】鱼类诺卡氏菌病潜伏期和病程较长,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胞内寄生菌,侵入细胞后引起慢性感染是主要的致病机制。【目的】构建鰤诺卡氏菌侵染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头肾巨噬细胞体外模型,观察鰤诺卡氏菌侵染巨噬细胞的过程并探究鰤诺卡氏菌对巨噬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巨噬细胞,通过特异性染色和PCR扩增巨噬细胞表达基因mpeg1对细胞进行鉴定,并通过CCK-8法和氧呼吸暴发活性测定检测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侵染过程中细菌与细胞的形态与数量变化;通过双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试验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探究鰤诺卡氏菌对巨噬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从大口黑鲈头肾分离获得纯度高的巨噬细胞,经染色和PCR法鉴定为巨噬细胞;筛选出最优的体外培养条件为1640培养基+1%青霉素链霉素+1%胎牛血清。在脂多糖刺激后,巨噬细胞的氧呼吸暴发能力显著提高(P<0.05)。GFP-鰤诺卡氏菌侵染细胞2 h后细菌被细胞吞噬,4 h细胞变圆且贴壁率降低,6 h细菌大量繁殖并包围细胞,8 h后细胞大量死亡。凋亡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侵染初期巨噬细胞凋亡率增加,LDH释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随着侵染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下降、LDH释放量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减少,说明鰤诺卡氏菌对巨噬细胞起先促进后抑制凋亡的作用。【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大口黑鲈头肾巨噬细胞,并通过鰤诺卡氏菌侵染细胞后初步摸清鰤诺卡细菌在细胞水平的致病机理,建立了鰤诺卡氏菌侵染大口黑鲈头肾巨噬细胞的体外模型;证实了鰤诺卡氏菌可侵染巨噬细胞并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在巨噬细胞内存活,为进一步开展鰤诺卡氏菌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并阐明鰤诺卡氏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以冰鲜鱼、配合饲料和混合投喂3种饵料, 研究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生长性能方面, 配合饲料组试验鱼的末均重、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冰鲜鱼组和混合投喂组(P<0.05), 混合投喂组最后养成规格最大, 生长速度也最快, 但与冰鲜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方面, 配合饲料投喂组丰富度最高, 冰鲜鱼组最低, 但冰鲜鱼组多样性最高, 配合饲料投喂组次之, 混合投喂组最低。在门级水平上, 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是大口黑鲈肠道优势菌群。属级水平上, 冰鲜鱼组的优势菌属主要为支原体属(Mycoplasm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及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_CC9902); 配合饲料组优势菌属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及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混合投喂组优势菌属则是支原体属(Mycoplasma)、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Brocadia)及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功能预测表明, 配合饲料投喂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在“能量生产与转化”“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和“脂质转运与代谢”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最高, 而冰鲜鱼组肠道菌群在“核苷酸的转运和代谢”“辅酶运输和代谢和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占优。饵料对大口黑鲈的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都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为大口黑鲈的配合饲料开发和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