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小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参数的多元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龙珠 《遗传》1985,7(4):1-4
关于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变异的研究,自从 四十年代提出遗传相关系数的概念以来,这一 遗传参数在数量遗传学和育种学中已得到广泛 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对作物数量性状间的遗传 相关也有较多的研究,刘垂环[I]将遗传相关系 数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遗传相关信息及其可加 性概念。杨德、戴君惕12,51提出了研究相关遗传 变异的一个新的遗传参数— 相关遗传力。本 文将利用上述三种相关遗传参数作聚类分析、 通径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比较这3种相关遗传 参数所给的信息,为今后相关遗传参数的应用 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分析找出对产量直接 作用的性状以及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植物数量性状变异的分子基础与QTL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数量性状变异规律以便对其进行遗传操纵一直是植物遗传学的一个重要领域。DNA分子标记和QTL作图技术的发展以及拟南芥和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植物数量性状分子基础的研究。现已克隆了拟南芥ED1、水稻Hdl、玉米Tb1、番茄fw2.2和Brii9-2-5等控制目标数量性状的基因。数量性状表型变异不仅源于多个数量性状基因(QTL)的分离.而且还受到内外环境的修饰。QTL等位基因变异与孟德尔基因变异具有类似的分子基础,即基因表达或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通过分析已克隆的植物QTL的变异特征及分子基础,讨论了植物QTL克隆技术策略,并对QTL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关于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变异的研究,自从四十年代提出遗传相关系数的概念以来,这一遗传参数在数量遗传学和育种学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对作物数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也有较多的研究,刘垂玗将遗传相关系  相似文献   

4.
植物QTL分析的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量性状的表型是由数量性状基因座 (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和环境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的数量遗传学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由一级统计量和二级统计量描述处理 QTL的复合作用 ,估计各种遗传参数 (例如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有效因子数等 ) ,用于指导遗传育种实践。然而 ,在传统的数量遗传学分析中 ,往往假设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这些基因具有相同的并且是较微小的效应 ,所估计的遗传参数反映的是数量性状多基因系统的整体特征 ,其理论方法不能用于追踪研究和描述单个数量性状基因的作用。近年来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  相似文献   

5.
阐明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是评估性状分类价值以及揭示类群关系和进化过程的前提。本文根据泡沙参复合体内6个天然居群的材料,利用居群样本分析、子代测定和杂交试验等手段,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该复合体一些在以往类群划分中起鉴别作用的形态性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叶形、叶缘锯齿数目和大小、茎叶被毛、花萼裂片齿数、花梗长短等性状都是遗传性比较强的性状,而且性状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这些性状在居群内呈现连续变异且变异幅度非常大,以致于变异的两个极端个体被分别作为不同的种处理。通过对野外居群样本的统计分析和对极端变异类型个体所进行的子代测定及其人工杂交,进一步证实上述性状是受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其变异幅度大,变异式样中并不存在任何程度的间断性,因而至少在本复合体内没有鉴别意义。因此,以往建立在上述性状变异基础上的3个类群(A.biformifolia Y.Z.Zhao;A.bockinan Diels和A.polydentata P.F.Tu et G.I.Xu)均不成立。 最后,本文对形态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及其与类群划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谭信TAN  Xin 《遗传》1993,15(6):5-8
本文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结合概率运算,从理论上分析了由X连锁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群体中的变异情况。表明雄(男)性群体的这类性状遗传变异范围有大于雌(女)性群体的倾向。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对X连锁基因及所决定性状的遗传特性、进化特点及基因定位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籼稻花粉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英  徐云碧 《遗传学报》1996,23(3):196-204
对7个籼稻品种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的161个花粉植株进行了花粉无性系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花粉无性系在遗传上都是纯合的,其整齐度与起始亲本相近或超过起始亲本;(2)花粉无性系的变异主要在数量性状上有一定变幅,变异方向有负向也有正向的。同一来源的无性系间的变异系数略高于起始亲本,仅千粒重达到显著标准。以所考查的性状为基数,变异的频率为12.5%,同时有3-4个性状发生变异的无性系数占总数的4.3%;(3)少数变异体性状有重大变异,并具有育种价值;(4)根据10种同工酶和RFLP分析,仅从3个性状发生重大变化的变异体中检测出与起始亲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84个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种质为材料,对其2个生长性状和18个叶部性状(包含6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香椿6个叶部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呈现出多态化特点,单一性状的主要表型多为1~2个。苗高、地径及叶部表型等14个数量性状在种质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除地径外,其他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均大于环境方差分量,表明此类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参试的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0.35%,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16.36%;综合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叶柄长度较其他性状变异大,而叶片夹角稳定性最高,各数量性状(除地径外)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之差小于7%。香椿种质各性状间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1.892~2.069),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具有良好的遗传改良基础。聚类分析可将84个香椿种质分为5类,类群Ⅰ表现为生长旺盛、小比叶重型;类群Ⅱ生长较快、叶片较大;类群Ⅲ种质数量最多,属生长缓慢、大比叶重型;类群Ⅳ特征为大叶片、多叶型;类群Ⅴ为小叶片、稀叶型。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香椿种质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能为良种选育、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84个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种质为材料,对其2个生长性状和18个叶部性状(包含6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香椿6个叶部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呈现出多态化特点,单一性状的主要表型多为1~2个。苗高、地径及叶部表型等14个数量性状在种质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除地径外,其他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均大于环境方差分量,表明此类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参试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0.35%,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16.36%;综合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叶柄长度较其他性状变异大,而叶片夹角稳定性最高,各数量性状(除地径外)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之差小于7%。香椿种质各性状间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1.892~2.069),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具有良好的遗传改良基础。聚类分析可将84个香椿种质分为5类,类群Ⅰ表现为生长旺盛、小比叶重型;类群Ⅱ生长较快、叶片较大;类群Ⅲ种质数量最多,属生长缓慢、大比叶重型;类群Ⅳ特征为大叶片、多叶型;类群Ⅴ为小叶片、稀叶型。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香椿种质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能为良种选育、遗传改良等工作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0.
贺道华  张献龙 《遗传》2006,28(12):1613-1618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沿着由表型变异去发现基因之路, 更准确地剖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尤其是对作物的许多重要的数量性状进行的QTL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数量遗传发展, QTL作图群体和方法的发展, QTL定位和QTG(quantitative traits genes)的鉴别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主栽的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uesch.)品种‘长营’种子为材料,观察其成熟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的形态结构,对数量性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并运用概率分级建立形态指标的正态分布分级标准。结果显示,橄榄种子表型性状和形态结构变异较大,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77%~19.04%,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橄榄种子心室类型有12种,其中三心室占比最高(97.80%);胚数量0~4个不等;经K-S检验,各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依据各性状可划分为5级分级标准。本研究为橄榄种质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种子形态方面的新内容,可为橄榄资源描述的标准化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彭俊华  李有春 《遗传》1988,10(6):1-5
本世纪60年代,Kheiralla等c,和Peat 等[t73首次把植物生长分析法与数量遗传学的方 法结合起来,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动态地研究了 番茄千物重和叶面积等数量性状的遗传,开辟 了植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1985年,吴国海对玉米数量性状的发育遗传进 行了研究tai,赖仲铭等【43和彭俊华E51也相继从 生长发育的角度动态地研究了玉米数量性状的 遗传。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玉米 几个数量性状在不同生长阶段配合力效应间的 关系,为作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研究和玉米配 合力育种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行为遗传学概要》(Essentials of Behaviouf Gene-tice,D.A.Hay著,英国Black Well 1985年版,366页) 本书为行为遗传教科书。其内容特点:(1)书中既包括心理学教育中所需要的行为遗传的数量性状分析方面内容,又具有遗传学专业需要的心理学遗传分析方面的知识;(2)书中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及动物遗传的实例,以加深理解;(3)概念叙述简明扼要,并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主栽的橄榄(Canarium album(Lour.)Rauesch.)品种‘长营’种子为材料,观察其成熟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的形态结构,对数量性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并运用概率分级建立形态指标的正态分布分级标准。结果显示,橄榄种子表型性状和形态结构变异较大,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77%~19.04%,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橄榄种子心室类型有12种,其中三心室占比最高(97.80%);胚数量0~4个不等;经K-S检验,各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依据各性状可划分为5级分级标准。本研究为橄榄种质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种子形态方面的新内容,可为橄榄资源描述的标准化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泛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可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检测和鉴定。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育种的有利资源。但同时也是植物微繁和遗传转化工作中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一直被众多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分别从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层次综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学基础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在植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使作物复杂数量性状尤其是经济性状的QTL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大大促进了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操纵。本文从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QTL定位力方法及效应分析、精细定位和QTL验证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二十多年来作物QTL的研究进展,讨论当前QTL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作物QTL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阐明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是评估性状分类价值以及揭示类群关系和进化过程的前提。本文根据泡沙参复合体内6个天然居群的材料,利用居群样本分析、子代测定和杂交试验等手段,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该复合体一些在以往类群划分中起鉴别作用的形态性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叶形、叶缘锯齿数目和大小、茎叶被毛、花萼裂片齿数、花梗长短等性状都是遗传性比较强的性状,而且性状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这些性状在居群内呈现连续变异且变异幅度非常大,以致于变异的两个极端个体被分别作为不同的种处理。通过对野外居群样本的统计分析和对极端变异类型个体所进行的子代测定及其人工杂交,进一步证实上述性状是受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其变异幅度大,变异式样中并不存在任何程度的间断性,因而至少在本复合体内没有鉴别意义。因此,以往建立在上述性状变异基础上的3个类群(A.biformifolia Y.Z.Zhao;A.bockiana Diels和A.polydentata P.F.Tu et G.I.Xu)均不成立。最后,本文对形态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及其与类群划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厉新民  林鸿宣 《植物学报》2016,51(4):411-41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解析生物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但限于其遗传定位精度, 在水稻(Oryza sativa)遗传学研究中, 该方法尚无法取代传统的图位克隆法在克隆复杂性状调控基因中的作用。近期, 中国科学家在应用GWAS等大数据来克隆控制水稻粒长和粒重等复杂性状的QTL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生态学家越来越关注深入的生物学问题,例如,1)理解生态和进化过程的互作和关系;2)种群中一个重要的表型特征,受遗传基因影响多大?即其可遗传程度,表示该性状的进化潜能;3)基因是怎样影响表型性状,及其对应的个体适合度以及种群动态?4)决定多个重要表型性状的基因之间关系和互作如何?随着生物统计软件尤其是线性混合模型的发展,结合经典数量遗传学的理论,发展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使得我们可以对野外种群进行上述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数量遗传学的重要概念,随后在其理论框架下,举例介绍了动物模型的操作和使用,最后探讨和展望了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进行进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60年代,Kheiralla等和Peat等首次把植物生长分析法与数量遗传学的方法结合起来,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动态地研究了番茄干物重和叶面积等数量性状的遗传,开辟了植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这一新的研究领域。1985年,吴国海对玉米数量性状的发育遗传进行了研究,赖仲铭等和彭俊华也相继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