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为什么,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组织而引起自体免疫疾病?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迷惑不解。目前,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自体免疫心脏病的起因。他们发现,抗细菌α-螺旋片段和病毒抗原的抗体能引起细胞毒性反应。研究发现,抗链球菌Mab与链球菌(细菌)M蛋白、人心肌球蛋白和其它α-螺旋(超螺旋)蛋白有交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10,(5):I0003-I0004
研究发现,通过改造调节性T细胞,可以缓解自体免疫疾病。  相似文献   

3.
邓雯 《生物学通报》2010,45(1):14-15
阐述了自身免疫、自体免疫疾病的概念及自体免疫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疾病发生的机理学说,列举了比较熟悉的血液系统或与血液系统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概括了目前较为清楚的自发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4.
美国和比利时科学家近日在小鼠免疫系统内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机制。关闭这一机制会导致自体免疫疾病产生。这一发现阐明了自体免疫性的产生过程,对于研究新的药物以加强对癌症、艾滋病等的免疫响应也有所启示。相关论文8月1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5.
肠道反应     
《生物技术世界》2010,(6):11-11
发现 肠道内数以万计的细菌影响了人的免疫系统,其中有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在鼠的自身免疫模型中,哈佛大学的Diane Mathis及其同事发现肠道细菌能够引起身体关节处的自体免疫疾病。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几年间,惊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可简单地通过口服抗原(口服致抗过程)防止自体免疫疾病。现有证据表明,上述过程诱导产生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能抑制体外免疫反应并对自体免疫疾病具有负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支持用TGF-β治疗自体免疫疾病的观点,尽管TGF-β由口服致抗的CD8细胞释放比外源施以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微扰B细胞产生自体抗体B细胞是身体内一种能生产抗体的细胞,正常情况下所产生的抗体能抵御病毒和细菌,防止机体被感染。然而,当这些抗体被引向攻击机体自身组织的成分时,它们就被称为自体抗体,这些自体抗体能引起炎症和自体免疫疾病。抵抗这些自体抗源的B细胞对自体免疫疾病的起源非常重要。研究人员在4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免疫学》上报道说,一种名为“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分子的缓慢、低水平表达能极大地改变B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生物磁学》2013,(16):I0004-I0004
日本一个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蛋白质与调节细胞内钙浓度相关。是抑制性T细胞成熟所必需的,如实现对这种蛋白质分子的人工控制,就有可能治疗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自体免疫疾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自体免疫疾病和过敏症的病因 ,科学家们发现了 Foxp3,认为它在调节性 T细胞 (regulatoryT- cell)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调节性 T细胞能对付外来的入侵者对组织的侵袭。在人和啮齿动物的自体免疫和炎症病例中出现错误的一种转录因子 ,被认为是Foxp3编码的。 Shohei Hori和同事们用缺少 Foxp3的对比实验证实了这个结论。功能性 T细胞 (souped- upT- cells)的作用与天然具有 Foxp3的调节 T- cell类似 ,也就是说 ,它们都能抑制其他 T- cell的增殖 ,抑制 T-cell导致的小鼠肠炎。作者认为 ,这说明 Foxp3对 T-cell调节的影响作用。他…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科学》1991年1月发表了陈维洲的关于“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血管疾病”的文章。其实,血管内皮细胞(VEC)与各种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大脑疾病、癌、免疫疾病以及衰老等均有着神秘的联系,本文将提供VEC与以上各种慢性病的最新的有趣的信息。 1 心血管疾病许多研究者发现心血管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走向衰老,例如老年人血压一般比青年人都要高,并且他们发现这种变化的根源不在平滑肌细胞或其它细胞,而在VEC中。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通报》2013,(6):55-55
2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得出了相同的令人吃惊的结论:盐浓度升高通过刺激产生白介素-17的辅助T(TH17)细胞从CD4+T-细胞的生成来促进自体免疫疾病。Chuan Wu等人发现,盐浓度的增加在试管中和在活体叶1都会诱导小鼠T-细胞中“血清糖皮质激素激酶-1”(SGK1)和增强TH17分化。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能影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降低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但目前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因素尚不清晰。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effrey I.Gordon等研究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而做出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13.
免疫反应是为了抵御入侵的病原体并排除危险的肿瘤细胞等问题,但是,一旦威胁被摧毁,免疫反应就必须立即停止。否则,失去控制,免疫活动就会导致自体免疫疾病,也就是说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身体中的健康组织。  相似文献   

14.
正新生儿型早衰症(NPS,Neonatal Progeroid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障碍,患者机体中会不断积累脂肪,截至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并不清楚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者就揭示了该疾病发生的重大机制,相关研究为改善新生儿型早衰症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将带来重大影响。早在2013年研究者就发现了这种罕见的疾病,当时研究者们进行了全基因组和外显子组测序来寻找病因,研究者Chopra长期致力于进行  相似文献   

15.
《生物磁学》2011,(24):I0002-I0003
德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绘制了来自病人血液的miRNA表达谱,其中包括自体免疫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炎症患者。该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4日的《自然一方法学》(NatureMethods)在线版上。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研究者们鉴定出了一类导致神经性皮炎发生的关键基因突变:CARD11。来自美国NIH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者们通过对四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患病家庭进行分析,发现了这一导致疾病产生的基因、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通过补充谷氨酰胺能够缓解该疾病的严重程度。科学家们分析了患有严重神经性皮炎的患者以及来自四个家庭中的携带CARD11突变基因的成员的基因组序列。他们发现这些志愿者中一些人存在其它的健康问题,但另外一些人则没有相应症状。这说明CARD11的突变引发的神经性皮炎并不一定会导致其它严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个体基因组成往往在自身免疫疾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多发性硬化症等,但如今研究者们并不清楚为何自身的免疫细胞会进行自我攻击?近日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鉴别出了自身免疫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他们发现了一种主要的基因开关或可开启/关闭机体特殊类型免疫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肠道中有500余种细菌,参与消化、代谢和免疫等生理活动。肠道菌群因其数量庞大、作用显著,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胃肠炎甚至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恶性肿瘤作为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研究者们发现,肠道菌群在肺癌、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肠道菌群与各类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参加Ⅱ期临床试验的28位重症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在每天服用Ⅱ型小鸡胶原蛋白连服三个月后,其中4位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了。其余24位患者的肿胀次数变动较大,关节触痛减轻。这些显著结果似乎证实了诱导口服耐受性能治疗自体免疫疾病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正>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能影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降低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但目前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因素尚不清晰。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effrey I.Gordon等研究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而做出不同反应。为了研究饮食方式改变对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采集了限制卡路里、纤维素丰富饮食者(CRON)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