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酸奶中乳酸菌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检测酸奶发酵前后以及贮藏期间的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变化,以对酸奶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应用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 结果酸奶中乳酸菌含量极高,达2.65×1010个/ml以上,并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糖对酸奶的含菌量无明显影响.双菌酸奶比单菌酸奶含菌量高,常可达到倍增,pH值随发酵和贮藏进程而下降.结论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活菌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双歧杆菌脂磷壁酸抗体并用以检测双歧制品中脂磷壁酸和双歧杆菌活菌的含量。方法提取两歧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加甲基化牛血清白蛋白与佐剂免疫预先已用卡介苗进行多克隆激活的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与特异性,用免疫血清经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免疫结合微量培养的方法分别检测酸奶中脂磷壁酸和双歧杆菌活菌量。结果免疫血清最高效价可达1:1280,与所测其他人体双歧杆菌种属存在较强交叉反应,与非双歧杆菌种属无交叉反应。对于脂磷壁酸和双歧杆菌活菌的含量检测取得良好结果,检测线可达10^5 CFU/ml。结论以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制备免疫血清,效价高,属特异性好,可用于双歧食品中脂磷壁酸和双歧杆菌活菌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双歧酸奶定量干燥菌种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双歧酸奶定量干燥菌种的实验室研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培养收获三种乳酸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并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进行处理,从而对干燥效果以及常温保存活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三种乳酸菌的干燥菌粉活菌计数均大于1012个/g;凝乳试验显示次代菌种发酵时间明显低于第一代;混合发酵的凝乳中活菌计数均大于106个/ml,单一菌种发酵的凝乳中活菌计数超过1010个/ml;干燥菌种在37℃放置30 d后,活菌数仍可达108个/g以上.结论:双歧酸奶定量干燥菌种实验室研究结果令人满意,为开发双歧酸奶袋装式干燥菌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究驼乳来源复合益生菌对db/db鼠血糖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0只db/db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和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12只C57BL/Ks小鼠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组分别灌胃0.3 mg/g二甲双胍及皮下注射0.2 μg/g利拉鲁肽,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灌胃乳酸菌1.0×108 CFU/d和酵母菌1.0×106 CFU/d,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灌胃乳酸菌1.0×1010 CFU/d和酵母菌1.0×108 CFU/d,其他组灌胃生理盐水。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及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菌群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FBG水平明显减少,改善葡萄糖耐受(OGTT)能力,降低HbA1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大肠埃希菌属水平,增加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但对总菌与梭杆菌属无影响。结论 驼乳来源复合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db/db鼠血糖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接枝改性后 FFA- 3和 FFS- 1纤维织物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容器振荡法 ,溶液为生理盐水 ,纤维含量为 2 .5 % ,受试菌接种量为 10 5~ 10 6 CFU/ml,作用 12 h。结果  2种纤维中的大肠埃希菌存活菌数均为 0 ;葡萄球菌存活菌数分别是 1.0 2× 10 4和 4.16× 10 3CFU/m l。而对照纤维中 2种受试菌存活菌数分别为 1.6× 10 5 CFU/ml和 2 .99× 10 4CFU/m l。结论  FFA- 3和 FFS- 1纤维织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认识马蹄香治疗病毒肠炎的有效成分.方法 应用戴安CS-3000离子色谱分析仪测定马蹄香散剂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布拉酵母菌散剂及乳酸菌素片5种微生态制剂中的10种低聚糖含量.结果 低聚糖总含量:双歧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布拉酵母菌散剂>乳酸菌素片>马蹄香散剂.在单个的低聚糖含量中,半乳糖三糖含量: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双歧三联活菌片>马蹄香散剂>乳酸菌素片>布拉酵母菌散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棉籽糖含量:双歧三联活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布拉酵母菌散剂>乳酸菌素片>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马蹄香散剂;水苏糖含量: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布拉酵母菌散剂>乳酸菌素片>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马蹄香散剂>双歧三联活菌片;毛蕊花糖含量:马蹄香散剂>乳酸菌素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双歧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布拉酵母菌散剂;潘糖含量:马蹄香散剂>布拉酵母菌散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其他;鼠李糖含量:乳酸菌素片>布拉酵母菌散剂>马蹄香散剂>其他;麦芽四~七糖含量:乳酸菌素片>马蹄香散剂>布拉酵母菌散剂>其他.结论 微生态制剂中低聚糖主要是半乳糖三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的含量高.与其他微生态制剂比较,马蹄香散剂中毛蕊花糖和潘糖的含量最高,半乳糖三糖、鼠李糖和麦芽四至七糖的含量也较高,这些低聚糖的含量高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和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多元蛋白酸奶的免疫调节和抑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双歧杆菌多元蛋白酸奶对S1 80 荷瘤小鼠瘤组织、脾细胞代谢水平及吞噬功能的影响以及志愿者体内IL 6、TNF α、IFN γ生成的影响 ,探讨含青春双歧杆菌酸奶的免疫调节和抑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含青春双歧杆菌酸奶灌胃S1 80 荷瘤小鼠 1ml/(天·只 ) ,连续 1 0d ,测量肿瘤大小 ,脾重、脾指数 ,计算抑瘤率 ,取脾细胞中性红法测脾细胞吞噬功能 ,MTT法测脾细胞增殖能力。自愿者口服酸奶 30 0ml(d·人 ) ,连续 1 5d ,用酶标试剂盒测量IL 6、TNF α、IFN γ三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含青春双歧杆菌酸奶对小鼠S1 80 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志愿者IL 6、TNF α、IFN γ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含青春双歧杆菌酸奶有免疫调节和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初始接种量对Bt33菌株孢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温度 30± 0 5℃、转速 180r/min的条件下 ,用Bt发酵培养液对Bt33菌株进行振荡培养 ,考察不同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孢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孢子含量为 2 5× 10 9CFU ml的母液按 1%~ 15 % (V V)的比例接种后培养 33~ 5 0h ,9%和 12 %接种量处理能产生 8 5× 10 9CFU ml以上的孢子浓度。通过拟合逻辑斯蒂生长模型 ,发现该菌在上述液培条件下的最大孢子含量为 1 0 3× 10 1 0 CFU ml。  相似文献   

9.
利用青春双歧杆菌在蛋白类载体Ⅰ、Ⅱ、Ⅲ中添加蔗糖和促生长因子等,接种2% 1∶1的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剂,5%的青春双歧杆菌发酵剂,经38~39℃前发酵4.5~6.0 h,终点判定pH值为4.6~4.8,°T为70~80,在2~5 ℃冰箱中进行后发酵12~16 h,可得到两种组织状态、风味、口感优良的特定功能保健饮品 .  相似文献   

10.
酸奶发酵过程中抗生素对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7种抗生素对发酵产酸奶的酸度影响。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菌浓度比来发酵牛奶,NaOH滴定其酸度。结果表明:头孢噻呋钠、青霉素G钾盐、硫酸链霉素、盐酸土霉素、硫氰酸红霉素对发酵生产酸奶的临界质量浓度点分别为0.012 5、0.25、30、0.125和2.5 mg/L;硫酸庆大霉素和磺胺嘧啶的临界质量浓度点高于200 mg/L;抗生素的浓度低于临界浓度点,酸奶的酸度在80°T到100°T之间。实验证明: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加入抗生素对酸奶酸度的变化趋势稳定,利用酸度来判断抗生素的浓度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双歧联菌株微胶囊制剂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提高微胶囊制剂的安全性。方法:采用ESM2为囊材,代替原用的ESM1。同时以95%乙醇代替丙酮作为囊材溶剂。结果:经实验确定了ESM2微囊化的最佳浓度为8%,并进一步确定了复合囊材中各种辅料的添加量以及微囊化操作条件。结论:在上述优化条件制备的双歧联菌株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  相似文献   

12.
兔双歧杆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兔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cuniculi)的超微结构,发现青壮龄免双歧杆菌的菌体结构完整,从外向里为糖被、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壁为双层结构即外界膜和内界膜。胞质中有糖原颗粒、核蛋白体、中介体、液胞或空泡。未见有分叉杆菌。老龄菌无糖被,细胞壁不完整,呈碎片状,可见到许多分叉杆菌。提示兔双歧杆菌分叉的形成与营养不良、环境不利及老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耐氧双歧杆菌抗肿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耐氧双歧杆菌治疗荷H_(22)肿瘤小鼠,结果发现该菌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活性,增强T_h细胞功能,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质粒的检测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应用LeBLanc法提取6种20株双歧杆菌菌株的质粒,发现共有4个种的6株菌株存在着1~3个质粒,多数质粒的分子量小于6.0kb。存在质粒的双歧杆菌包括分离自人的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岐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用固体培养基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双歧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的20株双歧杆菌菌株对所检测的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规律可循,而且质粒消除实验表明质粒的存在与所检测的抗生素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应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整段大肠的粘膜改变情况;普通粪便涂片观察小鼠粪便中细菌的变化,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双歧杆菌 DSS组相比,血便不明显,镜下组织病理改变轻微,肠道菌群无明显紊乱。结论: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症状和病变。  相似文献   

16.
双歧杆菌的抗癌效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种。本文观察了在改变栖生环境的情况下,双歧杆菌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615小鼠在腹腔或皮下接种肝癌H22/F23后,从第1天起每隔3天腹腔或皮下两种途径注射双歧杆菌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在瘤内注射给药时显示显著的抑瘤作用。双歧杆菌激活的腹腔渗出细胞(PEC)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表面积增大,细胞皱褶增多;在功能上则表现为杀瘤活性增强,激活的PEC经Winnassay证明对肿瘤生长的早期或中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进一步证实激活的PEC在体外具有直接杀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双歧杆菌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由于该菌为生理性细菌,对宿主无致病性,所以其较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其它非特异性生物反应调节剂如OK432、卡介苗等可能更具优越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凌代文  周岩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1):27-33
对双歧杆菌属的50个菌株采用培养液稀释法进行了10种抗菌素敏感性试验。实验菌株分离自婴儿、成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粪便,厌氧消化器中的污水发酵液等不同来源,以及收集到的国外已定名的菌种共代表至少13个种。经试验,所有的菌株都抗多粘菌素(MIC=100~3200U/ml)、链霉素(MIC=80~1280U/ml)、新霉素(MIC=40~320U/ml)。大多数菌株抗40~640U/ml的卡那霉素,较抗庆大霉素。所有的菌株都对红霉素(MIC=0.2~0.8U/ml)、万古霉素(MIC=0.2~6.4U/ml)和氯  相似文献   

18.
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小鼠血清中I-—1β、IL-6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动物模型,分别以新鲜BS肉汤培养基、耗尽培养上清(SCS)以及灭活的和活的双歧杆菌菌液进行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IFN-γ的含量。结果:灭活的双歧杆菌与双歧杆菌活菌均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IFN-γ的含量,二者的作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SCS也具有一定的免疫促进作用,但与双歧杆菌活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灭活的双歧杆菌具有与双歧杆菌活菌相同或相近的免疫学活性,两者均可提高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分别以中性红吞噬法以及M TT 法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提高其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20.
稀土元素对两歧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铈和镧(1-1000ug/ml)对两歧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试管培养与连续厌氧培养法,结果:当两种稀土元素浓度大于300ug/ml时,双歧杆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当稀土元素浓度在100-200ug/ml时,对双歧杆菌生长有轻微抑制,低浓度的稀土元素对双歧杆菌无刺激生长作用,稀土元素(100ug/ml)对厌氧连续培养的双歧杆菌同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稀土元素被洗脱,细胞的生长才逐渐缓慢恢复,试管培养中加入一定浓度稀土元素(100ug/ml),连续取样检查,也可观察到稀土元素对双歧杆菌的抑制情况,结论:一定浓度稀土元素铈和镧对双歧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