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广东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5~7月非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和非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其他肠道病毒(以下简称"其他EV")阳性率大幅度增高,经鉴定60%为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因此,为了解广东省2018年HFMD病原谱及CV-A10的基因特征,本研究收集2018年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集HFMD其他EV标本进行分型鉴定,并随机选取2008~2018年CV-A10阳性标本开展VP1全长序列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2018年HFMD病原谱包括24种肠道病毒,阳性率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CV-A16(30.73%)、CV-A6(24.29%)和CV-A10(≈11.0%)。CV-A10主要流行于5~7月份,且在各市广泛流行,所致HFMD重症率低于EV-A71,却高于CV-A16和CV-A6。遗传...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HFMD病例不断增多,CV-A6已逐渐成为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了解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FMD的流行特征及其病原谱构成,并分析CV-A6的基因特征,本研究收集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FMD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病原体;采集HFMD临床标本,并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出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毒株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分子定型法鉴定其血清型,选取鉴定结果为CV-A6的序列与GenBank上下载的其他地区的CV-A6代表株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017年宁夏HFMD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56.18%)和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37.39%),2018年的主要病原为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70.72%)和CV-A16(27.70%)。2017...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是引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其疫苗开发有待深入的研究,而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潜在安全的候选疫苗。为制备CV-A6 VLPs,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Bac-toBac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共表达P1和3CD蛋白,制备并纯化CV-A6 VLPs,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scent assay,IFA)、SDS-PAGE、Western Blot、透射电镜法等方法鉴定。以Al(OH)3为佐剂,三种不同剂量CV-A6 VLPs免疫BALB/c小鼠,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重组有P1和3CD的杆状病毒质粒转染Sf9细胞,可形成CV-A6类病毒颗粒,直径约为26nm。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说明P1前体蛋白被3CD作用切割产生了VP0、VP1和VP3,CV-A6 VLPs由这三个...  相似文献   

4.
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非EV-A71和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已成为HFMD流行或暴发疫情的优势病原体.安徽省HFMD监测数据显示,2017-2018年HFMD样本非EV-A71和非CV-A16其他EV核酸阳性率超过50%,其中大部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为了解安徽省2017-2018年HFMD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和CV-A6基因进化特征,本研究收集2017-2018年HFMD咽拭子EV核酸阳性标本,采用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CV-A6毒株VP1全长序列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下载CV-A6原型株和代表性毒株基因参考序列,运用生物软件MEGA 6.0构建VP1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遗传特征.结果 显示,安徽省2017-2018年HFMD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他EV占66.1%,CV-A16占23.5%,EV-A71占10.4%.52株CV-A6毒株均为D3a基因亚型,其VP1区核苷酸序列间相似度为93.7%~10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8.3%~100%;与CV-A6 Gdula原型株核苷酸相似度为78%~82.3%,氨基酸相似度为94.6%~96.3%.VP1区15个氨基酸位点有变异,氨基酸位点Q98L和G160S的变异发生率为100%.其他EV已成为安徽省引起HFMD流行的重要病原体,D3基因型CV-A6为优势流行毒株.持续加强其他EV的病原学监测与分析,对安徽省HFMD防控策略制定与疫情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类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自2009年以来,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已经成为引起HFMD流行持续循环的重要病原之一,是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中的优势病原,而黑龙江省CV-A6相关研究报道尚欠缺。本研究为了解2015~2018年黑龙江省HFMD流行概况和病原学组成,并分析该地区CV-A6的基因特征,收集2015~2018年黑龙江省HFMD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集HFMD病例临床标本进行EV核酸检测。对分离出的EV毒株进行CV-A6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所有CV-A6阳性毒株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上下载的CV-A6分型代表株构建系统进化树,以了解CV-A6的基因特征。流行病学结果显示,2015~2018年黑龙江省HFMD疫情平稳且2017年有所下降,无死亡病例。黑龙江省每年7月~8月为HFMD流行高峰,患病人群平均年龄为(4.39±3.74)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44∶1。全省13个地市均收集到标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辽宁省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10型VP1区基因特征,收集了2013年至2018年辽宁省14个市送检的手足口病患者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的阳性标本,通过细胞培养法分离肠道病毒,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VP1区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7.
了解陕西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致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的流行特征及VP1区基因特征。对2014年收集的HFMD病例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肠道病毒型别,对CV-A10引起的HFMD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RT-PCR扩增CV-A10的VP1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使用Meg Align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并使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2014年CV-A10是陕西HFMD病原谱中的第三大病原,占其他肠道病毒的57.71%,13例重症HFMD病例的致病病原体鉴定为CV-A10,占重症病例的9.03%。CV-A10感染HFMD病例以≤3岁年龄组儿童为主(83.07%),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实验室分离出101株CV-A10,覆盖全省10市(区)。完成测序的18株CV-A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0%~100.0%和97.3%~100.0%,与A型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2%~77.5%和91.9%~93.0%,与近年来河北、湖南和河南地区流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显示陕西CV-A10分离株属于C基因型。CV-A10是2014年陕西HFMD的优势病原,能引起重症HFMD,本次分离到的CV-A10毒株均属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以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婴幼儿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2011年以后,中国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呈增多趋势,在部分地区已替代EV71和CVA16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CVA10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动物模型及疫苗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之一,CV-A16感染后宿主的外周血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报道较少,也未见有关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在感染前后的表达变化。为了分析CV-A16感染的不同严重程度的沙鼠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动态变化。通过腹腔注射CV-A16构建CV-A16感染发病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法检测病毒载量、血清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动态变化。CV-A16感染后重症沙鼠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程度、临床症状分值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轻症沙鼠,并且重症沙鼠外周血白细胞比例和升高趋势总体上高于轻症感染沙鼠;重症感染沙鼠全血中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IL-4、IL-10、IL-8和IP-10的mRNA转录水平下调;并且CV-A16感染后重症沙鼠血清中的TNF-α和IFN-γ含量显著上升,IL-8和IP-10的含量显著下降。结论为重症沙鼠全血和血清中存在多种趋化和炎症因子上调,可能与Th1炎症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柯萨奇病毒A组2型(CV-A2)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本文选取中国大陆流行的D基因型代表毒株JS16-80/JS/CHN/2016(简写JS16-80)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其基因特征,并进行重组和进化分析。结果提示,JS16-80在非结构蛋白P2和P3多区段均有出现重组现象,并且多个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参与了非结构蛋白的重组。本研究可帮助了解CV-A2的全基因组特征和重组特点,进一步为CV-A2重组对其进化和潜在致病力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异株(Coxsackievirus A24 variant,CV-A24v)是近年来报道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选取10株来自江西省2010年AHC暴发疫情的CV-A24v,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并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对该10条CV-A24v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重组分析,计算本研究测定的江西10条以及GenBank中所有22条CV-A24v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氨基酸置换熵值,并预测其正向选择位点。结果表明,在江西10条CV-A24v基因组序列中未检测到重组。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表明江西10株CV-A24v属于GIV基因型,且分处于两条传播链。对上述32条CV-A24v序列的氨基酸置换熵值计算,共得到25个易突变位点(熵值>0.6),易突变概率最高的区段为2A区。基于Datamonkey中FUBAR和FEL模型分析,发现位于结构蛋白VP2区的234位氨基酸为两种模型共同获得的CV-A24v的正向选择位点。本研究分析了江西10株CV-A24v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为CV-A24v引起的AHC防控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group A 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sackievirus A 16,CV-A16)。EV-A71感染易引发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而CV-A16感染所致的症状普遍较轻,且CV-A16容易引发重复感染,但目前其中的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比较了EV-A71与CV-A16感染正常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后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IFN-Ι)产生相关基因的改变。结果发现EV-A71感染后TLR3、TLR7、RIG-I、MDA5、MAVS、MyD88、IRF3、IRF7、IFNα和IFNβ的基因表达量均发生了显著性地上调,而在CV-A16感染后仅MDA5显著性上调;TLR3和IRF3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性地下降,而其它基因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地变化。此外,病毒滴度和病毒拷贝数的检测结果显示,CV-A16在16HBE上的复制效率明显高于EV-A71。上述结果提示我们EV-A71和CV-A16感染16HBE对其IFN-I产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完全不一样,且CV-A16更容易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本研究为EV-A71和CV-A16引起的临床症状差异的机理研究以及CV-A16重复感染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3.
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HFMD在亚太地区暴发流行,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对CVA16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防治手段的认识,有助于防控HFMD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CV-A10已成为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本研究对3株不同CV-A10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及体液免疫原性比较分析,筛选最适的CV-A10灭活疫苗候选株。将2014年荆州(JZ)分离株CV-A10-L12、2019江苏沛县(PX)分离株CV-A10-195和CV-A10-300,作为候选疫苗株经10层Vero细胞工厂培养,蔗糖垫底离心、蔗糖梯度离心、氯化铯等密度梯度离心后收获病毒颗粒。对不同候选毒株的滴度、病毒实心颗粒(FP)和空心颗粒(EP)的产量和比例、氯化铯密度、形态及结构蛋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将纯化后病毒颗粒经甲醛灭活后,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免疫原性。三株CV-A10候选疫苗株细胞工厂培养、纯化后,收获了高纯度、含病毒结构蛋白、形态完整的EP、FP颗粒。按照细胞培养自然EP和FP比例混合后,免疫6周龄Balb/C小鼠。以同源和非同源的四株CV-A10毒株作为中和毒种,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评价3个疫苗候选株的体液免疫原性。CV-A10-195/PX/2019株病毒颗粒产量及免疫原性高于CV-A10-300/PX/2019株,高于CV-A10-L12/JZ/2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2013年安阳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组成特点及柯萨奇病毒A6(CV-A6)VP1基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对全年采集的临床手足口病例的479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和分型,统计各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数量及比例。对10份CV-A6阳性标本VP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获得全序列。使用BIOEDIT 7.2和MEGA 5.1软件对获得序列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参考序列进行VP1基因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共429份,其中CV-A6阳性标本为90份,占全部阳性标本的比例为20.98%,这是安阳地区首次记录非CV-A16和EV-A71型肠道病毒列居手足口病病原谱第二位,成为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之一。将成功获得的10条VP1序列与CV-A6原型株Gdula比较,发现安阳序列与Gdula VP1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差异皆较大。与河南历史株HN421(2011)比较,发现有4条本地序列与HN421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其余6条与HN421差异较小。系统发育树显示,全部49条CV-A6序列共形成A、B、C、D四个分支。其中D分支可进一步分为D1和D2两个亚分支。安阳地区获得的10条CV-A6序列中,有6条属于D1亚分支,4条属于D2亚分支。  相似文献   

16.
李菲  李娟  张振杰  侯林  崔清华  田景振 《病毒学报》2021,37(5):1027-1035
A6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6,CV-A6)感染致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部分地区的主要流行株.但是,CV-A6的相关研究目前较少,亟需抗CV-A6药物的研究.中药在抗病毒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银花青蒿栀子方(Yinhua-Qinghao-Zhizi,YQZ)对多种病毒有效,但对CV-A6的作用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细胞和动物感染模型评价了 YQZ体内外抗CV-A6的作用.体外实验中,利用CV-A6感染RD细胞模型,以病毒抑制率和细胞上清病毒载量为指标评价YQZ的抗病毒作用,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YQZ的配伍比例.体内实验中,10日龄ICR乳鼠按窝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利巴韦林10 mg/kg)、低剂量YQZ组(生药1.3g/kg)和高剂量YQZ组(生药2.6g/kg).采用滴度为107.4TCID50/mL的CV-A6ip感染制备模型,统计生存率和临床评分;取骨骼肌、心脏、肺脏、脊髓、延髓等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一步法RT-qPCR检测上述各组织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YQZ抗CV-A6的最佳配伍为:金银花3 g、青蒿15 g、栀子2 g,其病毒抑制率和病毒载量拷贝数的对数均与模型预测值接近(P>0.05),且活性显著优于对照利巴韦林(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YQZ组乳鼠生存率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明显缓解,骨骼肌、心脏、肺脏等脏器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上述组织病毒载量均下降,其中高剂量YQZ组乳鼠骨骼肌、心脏和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可促进YQZ的配伍优化筛选、提高药效,优化配伍比例的YQZ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CV-A6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婴幼儿疾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最为常见。2008年中国卫生部将HFMD列入丙类传染病目录。近年来,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分析2011—2016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和主要病原体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疫情防控和重症预警提供参考。采集2011—2016年哨点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标本,首先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和分型检测,其次对2012—2016年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A6)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型重组检测,分离重组型和非重组型CA6株,比较两者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2011—2012年秋季上海地区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CA16;2012年秋季起CA6成为主要病原体;2013—2014年重组型CA6(recombinant CA6,R CA6)占一定比例;2015—2016年非重组型CA6(non-recombinant CA6,NR CA6)成为优势流行株。R CA6和NR CA6代表株在RD细胞中增殖良好,在KB、MRC-5和HEp-2细胞中未见明显增殖。比较R CA6与NR CA6代表株接种于RD细胞后细胞活性下降的动态变化,未见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CA6为近年来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R CA6和NR CA6的构成比逐年变化,提示持续监测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预警及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 CV-A10)感染人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D)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为深入理解CV-A10致病机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研究将CV-A10以感染复数(MOI)为0.1的剂量感染RD细胞12 h后提取总RNA,通过RNA-Seq技术获取RD细胞中的全部转录本信息,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 GO)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到2 6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 582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 028个。随机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经RT-qPCR验证后发现,其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聚焦于细胞内信号转导、mRNA加工、抗病毒免疫反应等过程。结果表明,CV-A10感染可能会引起RD细胞发生自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