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玉米螟赤眼蜂口活动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明  何永根 《昆虫知识》1992,29(2):109-110
  相似文献   

2.
陈永明  黄佩忠 《昆虫知识》1993,30(3):141-141
<正> 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Pang et Chen是本地玉米螟卵期的优势蜂,常年在玉米田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高达70~80%,是影响玉米螟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充分利用玉米螟赤眼蜂的控制作用,1990年我们在室内变温条件下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益它素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对来源于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成虫、卵、附腺以及性信息素的益它素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 已交配尚未产卵亚洲玉米螟雌蛾及其附腺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而处女蛾、产卵前期雌蛾、产卵后期雌蛾及其附腺却没有作用;当玉米螟卵块数量为2块及卵表正己烷提取物当量为0.25块卵时,对玉米螟赤眼蜂也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尤其以产在玻璃管内卵块吸引最为显著,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性信息素组分之一,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E12.14: Ac)在剂量为1 μg时亦显著刺激了赤眼蜂的活动,表现为进入处理区的次数明显增加,且滞留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棉田四种常用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不同虫态的杀伤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明  黄佩忠 《昆虫知识》1994,31(6):330-332
棉田四种常用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不同虫态的杀伤力差异显著。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久效磷、甲胺磷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杀伤力均很强;溴氰菊酯和甲胺磷对玉米螟赤眼蜂卵至蛹各个虫态的杀伤力较强;而氰戊菊酯对卵、久效磷对幼虫有较强的杀伤力。久效磷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残留毒杀力最强。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是玉米螟赤眼蜂一生中对农药最敏感的时期,其次是卵和幼虫,而预蛹和蛹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10余年的大面积试验、示范.肯定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果.放蜂区卵的校正寄生率达70%左右.效果优于化学防治。从夏玉米田寄生卵块中回收蜂种结果看出,在放蜂期12—15天内,橙毛虫赤眼蜂所占的比率为68.9%.证明释放的与收回的基本上仍是同一蜂种,但放蜂结束后蜂种结构发生了倒置变化。同时探明了松毛虫赤眼蜂的种型、放蜂时间、放蜂置、田间生态环境、玉米螟卵置等诸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赤眼蜂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赤眼蜂自身密度干扰效应显著。在同一寄主(米蛾卵)密度条件下,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模型。在不同寄主密度条件下,赤眼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Beddington模型,自身密度对寄生率以及个体生殖力也存在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7.
黄寿山  戴志一 《昆虫知识》1996,33(2):108-110
玉米赤眼蜂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应显著,在同一寄主(米蛾卵)密度条件下,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模型,在不同寄主密度条件下,赤眼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Beddington模型,自身密度对寄生率以及个体生殖力也存在于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理种群的赤眼蜂在遗传、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为探究不同地理种群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在基因型上的差异并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筛选了可用以区分不同地理种群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微卫星引物。结果表明:从已报道的1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对引物(序列号:KT834825,KT834827)可以区分玉米螟赤眼蜂中的黑龙江地理种群与吉林和辽宁两个地理种群;并筛选出2对引物(序列号:KT834822,KT834825)可以区分黑龙江、贵州和广东3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螟黄赤眼蜂。该结果进一步证实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间可能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为精准鉴别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以及进一步探寻优势种群的高效繁育与应用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块在玉米上的田间分布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螟赤眼蜂是松辽平原玉米带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优势种。通过几年来的田间释放结果,取得优异的成效。通过对它在玉米田间的分布型研究,揭示了它在玉米田间第一代螟卵发生期间的分布规律,为以疏松的寄生卵块集团形式呈聚集分布;集团内寄生卵块的分布是随机的,无论在高密度时,还是在一般密度条件下,均为聚集分布型;它不受风向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它的田间释放和应用技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颜色是影响昆虫行为活动的一种重要视觉信号。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雌性、雄性及雌雄个体间对白、黄、橙、粉、红、蓝、绿7种颜色卡纸的选择趋性差异,结果显示,不同颜色卡纸对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的选择趋性均存在显著性影响(F♀=76.43,P♀0.05;F♂=25.23,P♂0.05)。且以白色卡纸为对照时,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均表现为在黄色卡纸上的选择蜂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77倍和3.20倍;在同一颜色卡纸上,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间的选择差异也不尽相同。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玉米螟赤眼蜂选择趋性同卡纸色彩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选择趋性与卡纸色泽亮度及黄蓝色程度(b)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均偏好黄色,且不同性别个体对同一颜色的偏好程度也不尽相同。此外,物体颜色的亮度和色调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玉米螟赤眼蜂的偏好性。  相似文献   

11.
棉田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玉米螟为棉花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该虫产卵于棉抹中下部主茎叶和果技叶上,但二、三代代次之间产卵部位有明显差抖。幼虫可为害棉株的嫩头、叶柄、蕾、花、铃、茎秆等多个器官,棉花同-器官上各龄幼虫之间的分布、以及同龄幼虫在棉花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市.均存在显差异。1头幼虫一生破坏棉花器官的单位效二代为3.373个.三代为2.202个。二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田间二代亚洲玉米螟种群趋势指数差异大。三代幼虫越冬场所广泛。  相似文献   

12.
玉米心叶期玉米螟卵块的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1964年对两个品种、19块春玉米地心叶期着卵量及着卵株率的调查资料,分析了:1)卵块在田间的分布型式,2)着卵株率与百株累计卵量的关系,3)百株高峰卵量与累计卵量的关系。 分析表明:心叶期卵块在田间的分布型式符合于随机分布,因此着卵株百分率与百株累计卵块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着卵株率(p)与百株累计卵块数(x)间有 P=1-e-0.00985x0.9984的曲线函数关系。作者利用此式制成了一个由著卵株百分率来推算百株累计卵块数的检索表(表3)。 心叶期百株高峰卵块数(x)与百株累计卵块数(Y)之间则有直线回归的关系,以百株高峰卵块数估计百株累计卯块数的回归式为:Y=11.47+2.64x。 利用上述两种调查方法来估计心叶期的累计卵块数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这两个方法在实用上各有其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任用一法。  相似文献   

13.
12#Bt/CXC是以能定植在玉米维管束系统的内生菌I>Clavibacter xyli subsp.Cynodon—tis(CXC)为宿主菌,将Bt urstaki的δ—内毒素基因cryIA?整合到其染色体上形成的内生工程菌。以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为供试昆虫的生测结果表明:在同一浓度下,12#菌株对玉米螟的毒力均高于野生型Bt菌株HD73和空白对照(最低浓度除外)。浓度最高时12#处理的死亡率为63%,而m工73为53%,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12#大于rHD—73。在用12#Bt/CXC接种玉米的活体生测中,人工接虫4周后检测,注射接种法效果明显优于种子处理法。不同浓度的注射接种处理,玉米螟幼虫减少率最低70%,最高可达96%,与未处理对照相比差异显著。12#菌剂处理后对玉米螟的生长发育也有抑制作用,虫体重减轻26.4%~44.5%,处理株虫龄平均为2龄,而对照株为4龄。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一代卵块在春玉米田垂直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玉米螟一代卵块在春玉米田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为制定其合理的田间抽样方法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一代螟卵块在春玉米田中的垂直分布同水平分布一样,也基本属于聚集分布(主要为嵌纹分布,适合于负二项概率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卵块群(个体群)。在整个一代螟卵期内,卵块主要聚集 分布于玉米心叶下展开叶的第一至第五叶片层上(占总卵块数的96.6%±2.5%),尤其分布于第二至第四叶片层上(占78.6%±3.7%)。并且这一分配规律不受观测时间和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适合于以下的二次趋势面方程: P_(ht)=0.21500+0.02090h-0.00779h~2 本文提供了第二至第四3片展开叶上卵块量的区间估计值(76.89%,80.31%)(95%置信度)。并 建议在春玉米田调查一代螟卵块量时,只需检查此3片叶上的卵块数,便可以根据上述估计值,进一步推算出全田总卵块量的范围。这样可以节省2/3左右的田间调查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温、湿度对亚洲玉米螟成虫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亚洲玉米螟0strinia furnacalis(Guenee)成虫的交配和产卵及寿命都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在16℃~32℃和RH20%~100%的温湿范围中,亚洲玉米螟成虫繁殖力在20℃~28℃恒温和RH70%~100%的温湿组合中较大,其中在24℃恒温和28℃~20℃变温与RH90%~100%的组合中为最大,在32℃和RH20%的组合中为最小。单雌抱卵量、产卵量和产出卵率及交配次数均与温度呈抛物线曲线关系,与湿度呈正相关。温、湿度对成虫繁殖力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成虫寿命与温湿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成虫寿命越短;而湿度越高,成虫寿命越长。但雄蛾比雌蛾较耐低湿,在16℃~24℃下雄蛾寿命比雌蛾较长。此外,雄蛾较强的交配能力可促进卵的发育和产出。以上结果对玉米螟种群动态消长的分析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林农复合系统灭螺机制及其持续灭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连续数年在试验基地观测和调查资料,结合五省其它试验点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林农复合系统灭螺机制及其持续灭螺方法.结果显示,林农复合系统的小气候特征、土壤环境以及实施的耕翻间种措施等不利于系统内钉螺的孳生,使钉螺体内糖原含量明显减少,SDH、LDH活性下降,蛋白质总量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影响了钉螺的生存和繁殖.林农复合系统动态生长以及汛期外系统钉螺随水而来会影响灭螺.采用间伐、邻近草滩发展水产养殖以及在更大范围建立林农复合系统可以持续灭螺.  相似文献   

19.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的生物学及其增殖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太湖新银鱼的生殖期为春夏季的3月底至6月上旬,产卵盛期为4月上旬和5月上旬。性成熟年龄为1年,属分批产卵类型。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生长1年平均全长为68.7mm,平均体重为0.70g。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只有1年。捕捞近太湖新银鱼的合理时期为冬季,捕捞期内划定禁渔区和向禁渔区放流部分亲本。产卵盛期人工放流受精卵或银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