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株风疹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2年Weller及Neva和Parkman分别用原代人羊膜细胞和原代绿猴肾细胞分离风疹病毒获得成功后,于1963年McCarthy首次在兔肾传代细胞(RK 13细胞)上观察到风疹病毒的规律性病变,并用于风疹病毒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风疹病毒(RV)引起儿童出疹性疾病,更严重的是致胎儿畸型。自从报道风疹病毒分离成功之后,各家相继建立了许多风疹病毒株,并对其生物学性状作过许多报道。近几年国内也有分离病毒成功的报道,但是国内尚未见到对风疹病毒株生物学性状研究的报告。我们采用原代兔肾细胞分离长春地区风疹病毒数株,并对其中的RV-814株生物学性状进行了部分比较实验观察,以便为今后制备减毒风疹活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疫苗松叶株(Matsuba)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的基因稳定性及遗传特征,探讨其功能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风疹病毒Matsuba株14、16、17、18、23代次C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将各代次病毒的C基因与风疹病毒疫苗株Matsuba(GenBank登陆号:AB588193)及其他风疹病毒株C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风疹病毒Mat-suba株传代病毒C基因在传代过程中核苷酸及氨基酸均未发生变异;各代次病毒与AB588193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各关键功能区未发生变异;Matsuba株与18株风疹病毒核苷酸相似性在90.2%~99.9%之间。结论风疹病毒Matsuba疫苗株C基因遗传特性非常稳定,与生物学作用相关的区域未发生传代改变。从分子水平证明Matsuba疫苗株毒种及其生产的疫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风疹病毒(RV)是最重要的人类致畸病毒。对RV包膜糖蛋白的研究,有助于构建与表达RVRNA病毒样颗粒,用于核酸检测质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且有助于理解RV产生免疫的机理,以研制基因工程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等新型疫苗。本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RV包膜糖蛋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风疹病毒RNA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表达、建立风疹病毒免疫学诊断方法以及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RV)的细胞培养问题的尚未完全解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敏感细胞较少有关。为此,我们进行了RV新敏感细胞的筛选,发现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Frhk-4感染不同血清型的人和动物RV标准株Wa、DS-1、YO、ST-3、SA-11和UK,37℃旋转或静止培养均能产生明显CPE。培养物经ELISA测定含RV抗原,用PAGE检测有特征性RV核酸图型,电镜超萍切片检查感染细胞可见RV颗粒,证实Rrhk-4是RV的敏感细胞,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同时与MA104-CV-1细胞的比较研究证明,三种细胞对Wa和DS-1的敏感性及增殖滴度,以CV-1最高,Frhk-4次之,MA-104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明确哈尔滨地区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的流行情况,对2003年上半年采集的部分发热患者血清及血细胞进行筛选、鉴定、比较,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研究。同时从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血中分离病毒,对疑似风疹病毒的分离株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9例发热患者血清中的风疹病毒IgM进行测定;采用BHK21细胞培养法对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血标本进行风疹病毒分离,并用RT—PCR、细胞生长曲线、电镜观察、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可疑风疹病毒株进行鉴定。结果 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为22例,占13.83%;经RT—PCR、细胞生长曲线、电镜观察、免疫组化等方法初步鉴定从血液标本中获得的病毒分离株是风疹病毒。结论 采用FTISA决对该地区159例发热患者血清风疹病毒IgM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3.83%;获得了1株风疹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7.
风疹病毒(RV)是人类重要的致畸病毒之一,目前对其预防仅限于减毒活疫苗.对RV包膜糖蛋白的研究是生产安全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的基础.本文试从细胞内加工与转运、免疫原性及实验室表达等3个方面,对RV包膜糖蛋白近几年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CPE)对前列腺癌细胞株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和22RV1细胞株表达Claudin-3情况;并分别用生长曲线测定法及MTT法等测定CPE对PC-3和22RV1细胞活性的影响;分析CPE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应用Claudin-3单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可以特异性高表达Claudin-3,而在PC-3上有弱表达;用相关方法测定经过不同浓度的CPE处理后的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细胞增殖明显降低,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PC-3则未产生明显细胞毒性作用。结论:CPE在体外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Claudin-3高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株对前列腺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辽宁省2007~2012年流行性风疹病毒基因特征,本研究用Vero/Slam细胞从辽宁省2007~2012年风疹暴发和散发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45株风疹病毒(Rubella,RV),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RV分离株E1基因的945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将辽宁省145株RV与世界卫生组织(WHO)RV 13个基因型的32株参考株基于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定型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提示,辽宁省2007~2012年145株RV分离株均属于1E基因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0%和97.6%~100.0%。与2株WHO 1E基因型参考株(Rvi/Dezhou.CHN/02,RVi/MYS/01)序列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9.2%和98.2%~100.0%.除RVi/Shenyang.Liaoning.CHN/13.11/13株病毒在E1基因的第246位发生了突变(Val246-Ala246);RVi/Shenyang.Liaoning.CHN/13.11/4和RVi/Liaoyang.Liaoning.CHN/26.11/2株病毒在E1基因的第262发生相同突变(Asp262-Asn262)外,其他毒株在N-型糖基化位、血凝抑制位点和中和位点等重要抗原位点均未发生变化,抗原性稳定。辽宁省所有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的第338位氨基酸发生相同突变(Leu338-Phe338)。本研究证实1E基因型为辽宁省RV的优势基因型,近6年来辽宁省风疹疫情是由1E基因型RV的多个传播链引起。  相似文献   

10.
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冰  王志玉 《病毒学报》2005,21(5):400-402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是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是最常见、最重要的TORCH综合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的危害主要在于先天性感染,孕妇在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前3个月感染RV,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产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造成婴儿全身多种器官发育畸形或功能异常,如白内障、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时可出现死胎或流产。因此,许多国家把风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但目前临床应用的风疹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其中的RV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仍有致畸的危险性,故妊娠早期的妇女无法使用该疫苗预防风疹感染。  相似文献   

11.
对大量制备高效价风疹病毒(RV)血凝素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每日更换RV感染细胞维持液可获得大量高效价血凝素。试验用Auletta液稀释血凝素、PH6.2、ca~(++)、Mg~(++)。离子浓度各0.1%时血凝滴度最高。比较两种处理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抑制物的方法,发现高岭土法和肝素—氯化锰法结果相似。用此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07份孕妇血清,结果符合率达98%。但高岭土法更为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2.
风疹病毒的诊断对于风疹的监测,预防,判断预后及其恰当的处理措施,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风疹病毒颗粒,病毒蛋白及其病毒基因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风疹病毒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1~2011年上海市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2001~2011年本实验室保存的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为麻疹IgM阴性,风疹IgM阳性病例相对应的咽拭子标本进行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分离,用RT-PCR方法对细胞培养产物鉴定后扩增病毒E1基因,扩增产物用于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60份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到31株RV,获得27株RV的739nt(nt8 731~nt9 469)核苷酸序列,系统同源性分析表明,27株RV分离株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型,除分离自2011年的11009株、11052株和11106株为2B基因型外,其他分离株均为1E基因型。27株RV分离株大部分的核苷酸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24株1E基因型分离株中大部分毒株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自2001年以来可能有来自同一传播链的RV在持续传播。本研究首次监测到2B基因型RV2011年开始在上海流行,经GenBank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其与越南、日本、阿根廷等国家近几年的RV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由于以前对风疹的监测较少,尚不能证明其来源。  相似文献   

14.
赵培蓓  任虎  朱贞  曹蕾  扈瑞平 《病毒学报》2019,35(2):343-350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孕早期感染RV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风疹是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2008年我国将风疹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通过连续10年免疫规划的实施,风疹发病率迅速下降,2014~2017年已接近风疹消除的目标(风疹发病率为0.8/10万~0.12/10万)。加强对风疹可疑病例的报告和实验室鉴别诊断,对隔离传染源、指导疫苗使用以及阻断RV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麻疹和风疹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手册》要求在风疹暴发流行阶段,只针对每起暴发采集5~10份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是风疹病例确诊的金标准;而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要求对每一例散发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和鼻咽拭子,分别进行IgM抗体和RV核酸的检测。本文对我国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将RV核酸检测应用于风疹病例早期诊断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1999~2015年中国大陆流行的风疹病毒动态变异变迁规律。方法依据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风疹病毒学监测数据,对1999~2015年中国流行风疹病毒进行分子进化分析。1999~2015年从全国29个省市(除新疆和西藏外)共获得风疹病毒株1737株,分属于4个基因型(1E,1F,2A和2B基因型):11E基因型风疹病毒自2001年首次分离到之后,替代1F基因型风疹病毒成为2001~2013年中国流行风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并从年代上可分为两个进化分支[Cluster A(2004-2015)和Cluster B(2001-2009)],然而自2011年其检出比例逐渐下降,至2015年该比例仅为1.3%;21F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地理上局限于中国,而在2002年之后未再监测到,推测其在中国的传播可能已被阻断;32A基因型风疹病毒株均来自于疫苗相关病例;42000~2015年间中国至少有4个不同的2B基因型风疹病毒传播链(Lineage1-4),2B基因型风疹病毒在2010年之前只有零星的流行,一直处于弱势,但自2011年输入型2B基因型风疹病毒(Lineage 3)的检出构成比逐年增高,并在2014~2015年成为中国流行风疹病毒的主要基因型。通过对中国连续16年风疹病毒变异变迁规律的研究,系统地掌握了其进化和流行规律,同时也为中国风疹控制和将来消除提供了重要的病毒学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风疹病毒是披膜美丽科风疹病毒属的一成员,因基致畸性而受到关注。本文从风疹病毒的基础结构及功能,复制、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和致畸机制等方面对风疹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风疹病毒是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能够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Ras-Raf-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是病毒增殖与细胞生存的必要通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p53蛋白和TAp63蛋白能够进入细胞核与DNA特异结合,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的物质(细胞色素C等)释放,进而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本文从风疹病毒感染的细胞系,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病理改变和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因子等方面对风疹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鼠细小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和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培养周期短及传代次数多的大鼠细小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培养方法。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离雄性SD大鼠肺细小动脉,剥离外膜和剔除内皮细胞,经胶原酶I消化,培养PASMCs。0.4%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ctin)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表明培养细胞为PASMCs;细胞存活率在96.5%以上;原代培养后4~7d即可传代,并且生长特点、细胞形态不易发生改变。结论:采用胶原酶I消化法培养PASMCs,方法简单、酶消化时间易控制、培养周期短、重复性好,培养的原代PASMCs具有数量多和生长迅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使用Vero细胞、RK13细胞或Vero/SLAM细胞从2000年~2007年山东省6个市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所分离的风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其E1基因的1107个核苷酸片段,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提示,在基于WHO基因定型靶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构建的基因亲缘关系树上,16株风疹病毒株分属三个基因型:1E(12株)、1F(1株)和2A(3株)。1E基因型于2001年在山东省首次检测到,并逐年成为我省风疹病毒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其中,2006~2007年间流行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与2001年和2002年流行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存在差异,但无明显的时间和地理分布倾向;1F基因型和2A基因型分别于2000年、2001年分离到,至2007年间未再出现;3株2A基因型风疹病毒与我国风疹疫苗株(BRDII)密切相关。16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均无重要抗原位点的改变;山东省2001~2007年间分离的所有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的第338位氨基酸发生相同突变(Leu338→Phe338),以往报道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原代鸡胚细胞的传代培养工艺,探究传代鸡胚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本研究将原代鸡胚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分别采用原代鸡胚细胞和传代鸡胚细胞培养麻疹病毒沪-191(Shanghai-191,S-191)株毒种,并对病毒收获液进行滴度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原代鸡胚细胞可稳定传代培养至第10代,各代次细胞生长趋势相似;第5代鸡胚细胞染色体检查为正常染色体核型;第8代鸡胚细胞成瘤性检查未见成瘤;采用第3、5代鸡胚细胞制备的麻疹病毒滴度水平高于原代鸡胚细胞,但无显著性差异(n=3,P>0.05),编码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和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的基因序列与S-191株完全一致,未发生变异。本研究证实,原代鸡胚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各代次鸡胚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不变,产毒水平无显著差异,可用于培养麻疹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