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放式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素质的重要内容,开放式教学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教育应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思维训练的开放、教学方式方法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来论述通过开放式教学来实施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李敏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513-1518
以微生物学基础教学实验——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为例,对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探讨采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形成微生物实验能力,通过实验示范、实验评析和严格监督引导学生在规范操作中养成习惯,抓住实验现象观察达到培养学生深刻的微生物观察与思考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实践。实践证明,类似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实验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生物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迫切需要改变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科学品质、可持续发展观、审美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四方面加以论述,探讨生物教学中如何贯穿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创新精神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创新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课堂教学启动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5.
张友贵 《生命世界》2009,(10):102-104
生物实验在整个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绘图能力、思维和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如何利用实验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中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刨新精神,最本质的应该是思维上的创新,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杨孝亮 《生物学杂志》2000,17(3):43-43,45
1 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一个人的创造力大小除受认知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个性的巨大影响。研究者认为:在早年时期进行冲动性、幻想性和独立性的灌输,又注意培养其有恒性和稳定性的个性特征将显著地影响一个人的创造性人格。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动人故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思维启迪,将有利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对创造力的培养。如在讲“生物的进化”时,可以讲述达尔文敢于面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特创论”,提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而不是‘上帝’创造的”进化论,从而鼓励学生大胆质…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9.
梁强 《生物学杂志》2002,18(2):45-45,F003
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 ,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是创造力的基础和核心。生物学是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科学素质的一个有效平台。1 设景激趣 ,培养创新思维兴趣是生物教学的磁石 ,产生兴趣 ,学生就会被所认识的事物所吸引 ,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的去分析研究 ,这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前提。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应多表扬激励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潜在的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使之条理化 ,得出创造性结论。例如在讲述《鱼纲》之前 ,预先布置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生物实验探究过程中激发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运用科学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运用科学、公正、积极的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动手探究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刘真 《生物学通报》2000,35(3):32-33
以新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的高中生物新教材 ,认真领会教学大纲中有关学生要“树立创新意识”,“初步形成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 ,进一步形成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在教材编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如何深化高中生物教材和教学改革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摆在教材编者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谈一谈笔者的初步思考。1 深刻领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可以从以下 4个方面认识。1 )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看 …  相似文献   

12.
南杨 《生命世界》2010,(6):100-101
<正>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社会信息化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知识"新陈代谢"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代替旧知识而成为新的理论基础。以科学家统计的生物文献更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生物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思维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品质的不足,探讨了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广阔的领域。创造是人类的特征之一 ,如果不会创造只会重复 ,人类就不可能进步。每个正常人都潜在着巨大的创造资源 ,在现代的中学生中也时时表露出这些创造性的个性特征。他们主要表现为 :准备冒险 ,喜欢幻想 ,容易冲动 ,爱好“游戏” ,对滑稽敏感 ,崇尚幽默 ;部分学生还会在无意识中显露敏捷丰富的联想 ,展现跳跃的思维习惯 ;在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等。绝大多数学生有渴望成功和表现自我的欲望 ,喜爱刺激 ,不甘寂寞。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 ,培育…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在微生物工程学实验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所做的一些改革与工作尝试。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尝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源于求异,介绍了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方法及对此进行的教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成功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而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所以学科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也应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进行的全面过程。传统的生物教学是"知识 实验",教师向学生直接讲授知识、原理,学生通过一系列练习进行巩固,而实验仅仅是学生对知识进行验证的一种手段。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禁锢在知识的框架中,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以至于许多人在学了几年生物之后,还认为生物  相似文献   

18.
“快车”活动是指每节课前教师利用课始 5min左右时间 ,让某一小组学生 (通常以实验小组为单位 )针对某一主题 ,通过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利用小实验得出结论或通过小品表演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并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就这一主题进行评论 ,各抒己见 ,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对这一主题思想进行升华。“快车”活动不但可以及时地结合当前形势以及社会上的新闻热点创设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且还能达到以学生教育学生 ,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1 利用“快车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1.1 “绿色快车”与环保教育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教…  相似文献   

19.
尹福  黄东国 《生命世界》2009,(2):106-106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彩色图片和实验。以七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就有彩图54幅。全书除了一张病毒的电镜图,全部为彩图,而且彩图中大多数为生动真实的照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开发学生观察潜能。观察能力贯穿于生物教学始终,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与观察有关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0.
生化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课前预习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课前做好预习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但上实验课前学生不预习的现象非常普遍,上课时等着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然后循规蹈矩、按方抓药,不是用脑思考后动手操作,而是一味的重复。不做课前预习,常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不了解实验原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实验步骤不熟悉、常常手忙脚乱,错误百出,浪费了时间,结果却不理想;(3)知道实验结果应该是怎样的,常常是拿着实验结果问老师对不对,而自己心中没数不能判断结果的正误;(4)对实验过程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