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赫坎按蚊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报告作者等在1962—1965年对我国代表性地区赫坎按蚊类群的初步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各种按蚊生活史各期,包括卵、幼虫、蛹皮和成虫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赫坎按蚊类群至少包括9种按蚊,即赫坎按蚊、八代按蚊、拟中华按蚊、中华按蚊、贵阳按蚊、印度按蚊、带足按蚊、雷氏按蚊嗜人新亚种和江苏按蚊新种。文内对各种按蚊的形态作了简要的描述,提出了它们的主要鉴别特征、个体变异及地理变异,并试列出本类群内各种按蚊的成虫、蛹、幼虫及卵的检索表,以供现场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参考应用。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并综合有关文献报道,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我国赫坎按蚊类群各种按蚊的地理分布、主要习性和它们对丝虫病和疟疾传播的关系。为我国两种重要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赫坎按蚊类群的六种按蚊的杂交和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了赫坎按蚊类群中的中华按蚊(ASS)、长浮按蚊(ACF)、嗜人按蚊(AAP)、大窄按蚊(ADZ)、小宽按蚊(AXK)以及四川的八代按蚊(AYS)与辽宁的AYL品系的杂交和唾腺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和长浮按蚊,嗜人按蚊和大窄按蚊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长浮按蚊和大窄按蚊可能不是独立的物种:小宽按蚊和四川的八代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小宽按蚊和辽宁的AYL品系以及AYL品系和四川的八代按蚊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AYL品系可能为新种,而小宽按蚊新种能否成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rDNA-ITS2序列,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以按蚊亚属Anopheles的中华按蚊An.(An.)sinensis和赫坎按蚊An.(An.)hyrcanus为外群,对采自中国的按蚊属Anopheles塞蚊亚属Cellia 21种蚊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rDNA-ITS...  相似文献   

4.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1):16-21
对四川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因个体、地区以及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卵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将中华按蚊因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卵,归结为“宽中曲型”、“甲断型”两类卵型,认为“宽中曲型”卵,有可能为中华按蚊正在分化过程中的类型;中华按蚊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同“小窄甲板型”、“大窄甲板型”、“小宽甲板型”、“大宽甲板型”相似的中华按蚊卵。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建议马氏(1964、1966)所称谓的“中华按蚊类群”仍称赫坎按蚊类群为好。  相似文献   

5.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4):158-162
本文论证用蚊卵形态鉴别四川省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的可靠性。中华按蚊同嗜人按蚊、筠连接蚊、八代按蚊、贵阳按蚊,凉山按蚊同嗜人按蚊等,用卵形态鉴别比较可靠;其余各蚊种之间卵形态鉴别不完全可靠,必须结合蚊虫生活史中其他阶段的形态进行鉴别;卵甲板定同卵宽、甲板定同浮囊内缘间距离、浮囊内缘至甲板边缘距离同甲板宽等的比值,以及甲板的形状等卵外部形态,在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之间的鉴别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许漱壁  谭jing宪 《昆虫学报》1991,34(3):380-382
细胞遗传学是蚊类、特别是按蚊复合种团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White,1984;Green等,1984)。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生化、生活习性、生态和形态分类等技术,已经发现了许多按蚊近似物种的存在(Kitzmiller,1976;Coluzzi等,1979;Stegniy,1981),明确鉴别各按蚊近似种,对于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比较同属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group)的两种近似种——赫坎按蚊(An.hyrcanus)和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唾腺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染色体,确定它们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赫坎按蚊种团蚊种在云雨分而较多,各蚊种的种群大小及其传疟作用各异。[1-3]克氏按蚊为赫坎按蚊种团成员之一,对它的研究其少,1992年9月-1993年8月,我们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小街乡对当地赫坎按蚊种团中两优势种-中华按蚊和克氏按蚊进行了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观察,1观察内容与方法1.1现场观察点的选择选定景洪市小街乡的一个村寨为观察点,该村地处河谷坝区,附近有一条小溪,周围是稻田、橡胶林,水源常年不断,是历年疟疾高发区。1.2成蚊密度观察采取在村边进行人、牛诱捕的方法,每月2次,定点、定时,于晚20:00至翌晨6:00进行。人诱…  相似文献   

8.
中华按蚊实验室饲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是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在我国分布很广,危害甚大。无论是研究药物防治、抗药性机理、生物防治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工作中,都需要大量的按蚊作为研究材料。为此我们开展了中华按蚊室内人工饲养的研究。 在按蚊人工饲养方面,国外已有报道(Gerberg,1970)。中华按蚊复合体中的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A.lesteri anthropophagus.Xu and Feng)已在国内饲养成功。对中华按蚊的饲养,也进行过一些摸索,由于成蚊交配困难、吸血率低和幼虫死亡率高等缘故,均未获  相似文献   

9.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10.
孙延昌  胡玉祥 《昆虫学报》1991,34(3):383-384
蚊虫的幼虫体色突变品系已在淡色按蚊(Anopheles albimanus)、斯氏按蚊(An.stephensi)、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等许多蚊种中被分离出来。这些遗传变异品系的发现对研究蚊虫的变异性和遗传性及蚊虫和蚊媒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种内至今未见关于体色遗传变异类型的报道。作者于1987—1988年在上海中华按蚊种群中,成功地分离出幼虫绿色和幼虫褐色两个品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广西按蚊种类及其生态习性与传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士贤 《昆虫学报》1980,(1):102-103
广西壮族自治区蚊类的调查,解放前,除少数学者如冯兰洲氏(1936)在龙胜等地的按蚊调查外,均无这方面的记录。解放后,在开展大规模除害灭病的同时,对蚊类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广西按蚊的种类及其生态习性与传病关系,为除害灭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薛瑞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1990,33(4):444-449
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以成蚊越冬.在上海、无锡从11月至3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0℃时,于畜棚可诱捕到新饱血蚊.卵巢发育观察表明,71.5%为发育蚊,吸血蚊生殖营养协调.另外还捕到个别经产蚊(1.3%).采自户外草堆等处的越冬蚊人工喂血与卵巢发育观察表明,64%为滞育蚊,35%为静止的发育蚊.滞育蚊出现于11月份,持续2个月,到2月底及3月上旬滞育开始解除.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在上海、无锡是以深滞育(3%)、浅滞育(41%)与静止(56%)的生理状态越冬.  相似文献   

15.
16.
斯氏按蚊总RNA的提取与标本保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张锡林  徐文岳  段建华 《四川动物》2002,21(2):67-68,F004
本研究利用Tripure试剂盒,成功地提取了斯氏按蚊总RNA,并对不同方法保存的标本所提RNA的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鲜标本所提RNA质量最高,将标本在Tripure提取液中匀浆后置于4℃保存的方法,较其它两种方法保存效果更好,此方法保存的标本5天内进行RNA提取,能够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983—1984年天津西郊区中华按蚊成蚊生态学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 于两年同期(6—9月间),以天津西郊区华庄村为观察点,采用定点、定时、定人通宵驴诱方法,每旬调查一次,并将捕来的成蚊按时间分别放入冰壶带回室内,进行解剖,鉴定其生理年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henol oxidase (PO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in cell-free hemolymph collected from Anopheles sinensis and Aedes albopictlcs female adults intrathoracically inoculated with Brugia dayi microfilariae (mff), inoculated with saline alone, or from uninoculated mosquitoes. The activity of PO from uninoculated 1-day-old mosquitoe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mosquitoes on 3, 12 and 16 day. PO activity in mff-inoculated A. sinensis at 24 h postinoculation (PI) was 2–3 times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uninoculated or saline-inoculated mosquitoes. Inoculation of B. malayi mff into A. albopictus elicited ?-fold increase in PO activity at 24 h PI as compared with uninoculated mosquitoes. Immune-activated levels of PO activity in A. alboplct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those seen in A. sinensis. The relationship of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PO activity to differences in immunological capability between A. sinensis and A. albopictu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酚氧化酶在昆虫抵抗外来异物黑化和成囊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分别经胸内接种马来丝虫微丝蚴和生理盐水后,测定蚊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两种蚊,其1日龄蚊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3、12和16日龄蚊。1日龄中华按蚊接种微丝蚴24h后,其酚氧化酶活性比未接种蚊和接种生理盐水蚊高2—3倍。1日龄白纹伊蚊接种微丝蚴24h后,其酚氧化酶活性是未接种蚊的7倍。白纹伊蚊酚氧化酶活性的免疫激活水平显著高于中华按蚊。讨论了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与其免疫力差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