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蓉  朱依纯 《生理通讯》2006,25(2):43-45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的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因此,抑制VSMC增殖及促进其分化的药物均有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维生素A类物质。研究证实ATRA可与VSMC中存在的维甲酸类受体结合,调控VSMC从低分化的合成型转变为成熟的收缩袁型,进而防止其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治疗组给予L-OHP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53.3%)显著高于对照组(36.7%)(P<0.05);治疗组中初治患者治疗有效率(63.2%)显著高于复治患者(36.3%)(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初诊患者治疗有效率(38.9%)(P<0.05).对照组中初治患者治疗有效率(38.9%)和复治患者(30.0%)相当(P>0.05),复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复治患者相当(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出现口腔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和肾毒性的发生率均相当(P>0.05).结论:L-OH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初治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但其远期疗效和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P19细胞向心肌分化的效力。方法细胞分成P19细胞组,2nm/L atRA诱导组,5nm/L atRA诱导组,8nm/L atRA诱导组。各组细胞经过诱导、聚集培养、聚集体贴壁培养10天后,RT-PCR检测GATA-4,α-肌球蛋白重链(α-myosin heavychain,α-MHC)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检测α-sarcomeric actin和cTnT蛋白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TnT的蛋白表达。结果 atRA可诱导聚集P19细胞表达GA-TA-4、a-MHC mRNA;α-sarcomeric actin和cTnT的表达和共表达增加;5nm/L atRA组,8nm/L atRA组GATA-4、a-MHC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19细胞组;5nm/L atRA组,8nm/L atRA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和共表达量显著高于P19细胞组,以5nm/L atRA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结论 atRA可诱导聚集P19细胞向心肌分化,其中5nm/L atRA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反式视典酸(ATRA)和对HHL-60细胞中乙酰氨基麦Ⅲ,Ⅳ(GnT-Ⅲ,Ⅳ)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0.1μmol/L的ATRA即可使GnT-Ⅲ和Ⅳ的活力明显降低至50%左右,但ATRA浓度增至1.0或10μmol/L时,酶活力不再显著下降。在未经ATRA处理的对照细胞中,培养不同的时间两酶活力均有较大的变动,未经同步化和同步人的细胞分别在24h及至48h达到高峰。ATRA处理后,示经同步化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加入一定浓度的ATRA和(或)SAH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ATRA和SAHA单药及联合应用早期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但24 h时测得联合组早期凋亡率低于单药组,48 h、72 h联合组早期凋亡率高于SAHA组却低于AT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死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率之和高于单药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和SAH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均可促进细胞凋亡,两药联合应用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7.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体外高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SD大鼠骺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体内ATRA对SD大鼠胫骨生长板的影响。以SD大鼠骺软骨细胞为研究对象、ATRA为干预因素,采用CCK-8、细胞流式术、HE染色、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流式检测术、Hoechst染色、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分别评估ATRA处理后细胞的增殖、周期、形态、凋亡及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聚糖、Ⅱ型胶原、X型胶原等相关功能蛋白的变化;以3周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60 mg/kg·d ATRA组、80 mg/kg·d ATRA组,进行10天连续ATRA灌胃处理,测量每只SD大鼠灌胃第1天、第10天的头尾长,处理10天后对胫骨生长板进行HE染色。结果表明,ATRA作用SD大鼠骺软骨细胞后,增殖能力减弱且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P<0.01),细胞形态由三角形、多边形变为长条状,凋亡的发生增多(P<0.01),迁移能力受到抑制(P<0.05)以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蛋白聚糖、Ⅱ型胶原、X型胶原等功能相关蛋白较对照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对SD大鼠进行ATRA灌胃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60 mg/kg·d ATRA组和80 mg/kg·d ATRA组的头尾长均变短(P<0.01);胫骨生长板HE染色显示,ATRA灌胃组的生长板变窄甚至闭合。该研究证实了体外高浓度ATRA能够对SD大鼠骺软骨细胞的增殖、迁移起抑制作用,同时能够诱导凋亡,降低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在SD大鼠体内证实,过量ATRA可影响生长板软骨内成骨过程,最终使生长板部分或全部提前闭合,进而影响SD大鼠身长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肝癌细胞β-连环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反式维甲酸 (ATRA)是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分化诱导剂 ,刺激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 .为了研究ATRA诱导细胞分化的机制是否与 β 连环素 ( β catenin)有关 ,用终浓度为 1 0 μmol LATRA刺激SMMC 772 1 ,发现胞浆内β 连环素明显降低 .进一步实验证实 ,ATRA下调胞浆内β 连环素和诱导β 连环素的mRNA降低有关 .同时 ,ATRA处理基本不会对E 钙粘附素 β 连环素中的β 连环素的量产生影响 ,但能增强细胞凝聚力 .结果提示 ,ATRA对两种形式的 β 连环素的调节机制是不一样的 ,ATRA诱导细胞分化的机制和β 连环素有关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藻蓝蛋白单独及联合用药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揭示两者联合用药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全反式维甲酸和藻蓝蛋白单独及联合用药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原位杂交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内CDK-4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用药前后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和藻蓝蛋白均具有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当达到相同的抑制率时,联合藻蓝蛋白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全反式维甲酸的使用剂量从而达到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两者联合用药可以显著降低CDK-4的表达量从而对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产生影响。两者联合用药可以显著下调bcl-2的表达水平从而引发细胞凋亡。结论:通过联合藻蓝蛋白,可以显著降低全反式维甲酸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毒副作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藻蓝蛋白联合用药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DK-4和bcl-2的表达来影响细胞周期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作为辅助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治疗中,对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院2011 年6 月-2015 年6 月接诊的50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A 组(亚砷酸钠治疗组)和B 组(亚砷酸钠联合ATRA)。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铁蛋白、EPO、叶酸和维生素B12 恢复情况。结 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所有血清EPO、铁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 05);治疗后B 组患者中EPO、血清B12、血清铁蛋白和叶酸恢复正常水平者明显多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辅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清EPO、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 的异常,对于疾病 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晚期胰腺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GEMOX方案),对照组给予5-FU化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受益率、治疗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当转移癌体积小于肝体积75%时,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为6.06%,有效率为12.12%,而实验组的临床受益率为32.26%,有效率为58.06%,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个周,21%的患者2年内达到无疾病进展,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7个周,在1年生存率为35%;而对照组中,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个周,1年生存率为0,实验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疗效优于以5-FU为主的化疗,且二组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较传统手术治疗Ib2、IIa2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2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治宫颈癌患者120例,临床分期为Ib2期、IIa2期,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组)。研究组给予1~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其化疗疗效,有效者化疗结束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能够使肿瘤体积较化疗前缩小或消失,临床有效率高达81.43%,从而降低了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扩大手术适应征,降低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同时手术治疗能保留卵巢功能,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80例,以其中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化疗后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化疗相当,但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对照组单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56.00%高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A242、CA19-9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减低等胃肠道反应,乏力,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脱发,贫血以及中性粒细胞下降等,其中观察组乏力,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奈达铂(NDP)、替加氟(rt-207)联合紫杉醇(PTx)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NDP2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Ft--207500mg/m2,静脉滴注射,第1~5天;PTx135~1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除1例因奈达铂过敏反应停药外,共64例患者完成化疗并可评价疗效。该方案总体有效率(RR)为56.3%,其中完全缓解(CR)3例(占4.7%),部分缓解(PR)33例(占51.6%),病情稳定(SD)17例(占26.6%),另有11例(占17.2%)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进展(PD)。仅1例出现可控制的Ⅳ度骨髓抑制。结论:NDP、Ft-207联合PTx对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HCC)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毒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6,P=0.021),观察组有效率52.50%,高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7,P=0.028)。治疗后观察组手足皮肤反应和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生率为22.50%、2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3%、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12个月的生存率为95.00%、8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9.49%、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HCC具有疗效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对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3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62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分别接受康莱特注射液+放化疗联用和单纯放化疗的治疗,考察两组受试者的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83.9%,无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稳定和改善的比率分别为93.5%和71.0%,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受试者的主要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能有效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减轻放化疗所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后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给予分期手术+化疗治疗)与研究组(50例,给予分期手术+化疗+孕激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63.46%,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局部复发率为4.00%,远处转移率为2.00%,3年生存率为9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11.54%、73.08%,P0.05);研究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肾损伤、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手术联合化疗、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索拉非尼(Sorafenib)和舒尼替尼(Sunitinib)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4例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索拉非尼组32例患者采取口服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而舒尼替尼组12例患者给予口服舒尼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索拉非尼组总生存时间为6.3月,1年生存率为16%,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71%;舒尼替尼组总生存时间为4.7月,1年生存率为8%,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64%。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5,0.5706,0.7132)。索拉非尼组患者手足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等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舒尼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效果与舒尼替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