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叶绿体 trn L-F 序列单独分析以及 trn L-F 和 rbc L 序列联合分析重建了木通科的分子系统发育.本研究的系统发育拓扑结构与覃海宁和塔赫他间的族划分系统非常一致.猫儿屎族和串果藤族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本科的基部.由分布于南美的勃奎拉藤属和拉氏藤属组成的拉氏藤族得到了 trn L-F 序列分析(100%)和联合序列分析(99%)的很好支持.木通族在两个分析里都得到了100%的靴带支持率.新建立的长萼木通属在 trn L-F 树上嵌套在木通属内;然而,在联合分析的树上,它与木通属形成姐妹群并得到很高的支持率.在系统发育上关系密切的3个属: 牛藤果属、八月瓜属和野木瓜属之间的关系仍未解决.牛藤果与八月瓜在两个分析里都形成姐妹群,但支持率低.小花鹰爪枫嵌套在野木瓜属内,并与西南野木瓜形成姐妹群.木通族内这3个属可能都不是单系,它们的属间界限和属的界定需要更多的分子和形态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基因序列和形态性状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具有很高的医学、观赏和经济价值.野生牡丹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祖先,因此弄清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单基凼数据或形态数据往往无法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得到明确的结果.本研究用12份样品代表野生牡丹组(Paeonia section Moutan DC.,Paeoniaceae)8个种,利用包括核基因(Adh1A、Adh2和GPAT)和叶绿体基因(trnS-trnG和rps16-trnQ)的DNA序列以及形态性状的多套数据来探讨野牛牡丹的种间关系.合并分析得到具高支持率的牡丹组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芍药属牡丹组8个野生种分为两个亚组,即肉质花盘亚组subseet.Delavayanae和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Vaginatae.肉质花盘亚组包括滇牡丹P delavayi和大花黄牡丹P.ludlowii;革质花盘亚组包括其余6个种.革质花盘亚组中,四川牡丹P.decomposita ssp.decomposita和紫斑牡丹P. rockii ssp. rockii关系密切;卵叶牡丹P.qiui和矮牡丹P. jishanenMs关系密切;银屏牡丹P.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与风丹P. ostii关系 密切,并且后两个分支为姊妹群.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 Moutan的种间关系,对采自15个野生居群,代表牡丹组全部8个野生种的15份材料的GPAT 基因片段(外显子5和6之间2 kb的内含子)进行了PCR-RFLP分析,并对代表牡丹组全部8个野生种的9份材料进行了测序。 根据12个限制性内切酶的PCR-RFLP数据,使用Network 3.0计算机程序的RM (reduced-median)法建立了牡丹组种间亲缘关系网络树。同时根据8个种9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序列,利用PAUP*4.0计算机程序建立了牡丹组GPAT基因的最大简约(MP)树和邻接(NJ)树。结果获得了具有很高自展值支持、分辨良好的牡丹组种间关系(GPAT基因)树。最重要的是,该基因树所显示的牡丹组种间关系与根据形态学证据提出的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基本吻合,并得到其他研究证据的支持。根据这一结果,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ITS序列分析探讨杜鹃属映山红亚属的组间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叶状苞亚属的叶状苞杜鹃为外类群,以杜鹃属映山红亚属(subg.Tsutsusi)2组12种杜鹃和羊踯躅亚属(subg.Pentanthera)3种4种杜鹃的ITS区(包括5.8S rDNA)的序列了系统学分析。3个亚属的ITS区序长度范围为642-645bp。排序后ITS区的序列长度为653个位点,gap做缺失处理时,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分别占6.58%和3.68%。运用PAUP4.0软件分析,获得15个最简树,步长为75,一致性指数(CI)和维持性指数(RI)值分别为0.9333和0.9515,利用15个最简约树获取严格一致树,结果表明:1)映山红亚属为一单系类群,其内部支持率为81%;2)不支持将R.ashiroi独立成假映山红组,也不支持将R.tashiroi并入映山红组,而支持将R.tashiroi并入轮生叶组中的观点;3)支持将R.tsusiophyllum并入映山红组中的观点;4)大字杜鹃的系统位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三)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红斑牡丹Paeonia ridleyi Z.L.Daiet T.Hong sp.nov.;保康牡丹Paeonia baokangensis Z.L.Dai et T.Hong sp.nov.  相似文献   

6.
芍药属牡丹组分类补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沈保安2001年发表的6个新组合和新等级处理为异名,这些异名是Paeonia linyanshanii (S. G. Haw &; L. A. Lauener) B. A. Shen (不合法名),P. linyanshanii ssp. taibaishanica (D. Y. Hong) B. A. Shen (不合法名),P. ostii T. Hong &; J. X. Zhang ssp. lishizhenenii (lishizhenii) (B. A. Shen) B. A. Shen (=P. ostii), P. delavayi Franch. ssp. angustiloba (Rehder &; E. H. Wilson) B. A. Shen 和ssp. lutea (Delavay ex Franch.) B. A. Shen (=P. delavayi)以及P. delavayi ssp. ludlowii (Stern &; Taylor) B. A. Shen (=P. ludlowii (Stern &; Taylor) D. Y. Hong)。  相似文献   

7.
芍药属牡丹组基于形态学证据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L.sect.Moutan DC.(全部野生种)40个居群进行了基于形态学证据的系统学分析,试图建立组内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PAUP (4.0)计算机程序分别构建了建立在25个形态学性状基础上的所有研究类群的距离树(UPGMA、NJ)和最大简约树(MP)。所得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差异只发生在距离树和简约树之间,在由形态和细胞学关系都很近的5个种(牡丹P.suffruticosa、矮牡丹P.jishanensis、卵叶牡丹P.qiui、紫斑牡丹P.rockii和凤丹P.o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了探讨石蒜属(Lycoris Herb.)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对石蒜属95个材料包括15种、4变种及2个人工杂种的叶绿体 DNA atpB-rbcL间隔区进行了测序,结合花部形态和核型特征,探讨了石蒜属种间系统关系及其可能的杂交起源,结果表明:在系统发育树上亲缘关系近的材料聚在一起,其中矮小石蒜(L. radiata var. pumila)和换锦花(L. sprengeri)与2个人工杂交种(Hybrid 1、Hybrid 2)、麦秆石蒜(L. straminea)、江苏石蒜(L. houdyshelii)、短蕊石蒜(L. caldwellii)和乳白石蒜(L. albiflora)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atpB-rbcL序列揭示的石蒜属种间关系与染色体核型的分类结果部分一致,主要表现在具有近端部着丝粒(A)染色体的种与具有中部(M)和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的种各成一支,与形态和染色体分类结果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中部、端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种分散在两个主要分支内,进一步验证了具有中部、端部和近端部3种着丝粒类型染色体组的石蒜如麦秆石蒜、江苏石蒜、短蕊石蒜和乳白石蒜等是杂交起源的假设,结合2个人工杂交种分析,揭示了短蕊石蒜和乳白石蒜的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来源于换锦花;麦秆石蒜和江苏石蒜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来源于矮小石蒜。  相似文献   

9.
选用叶绿体rbcL基因对鸢尾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以雄黄兰为外类群,对21份鸢尾属材料和GenBank下载的共49条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鸢尾属的分类系统。针对有争议的物种,聚类结果表明:马蔺与白花马蔺关系较远;扁竹兰和蝴蝶花亲缘关系较扇形鸢尾近;细锐果鸢尾和锐果鸢尾亲缘关系近,大锐果鸢尾较之远;四川鸢尾和薄叶鸢尾聚类近;西伯利亚鸢尾系内物种间聚类复杂,亲缘关系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芍药属的研究(1)——国产几个野生种核型的报道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高等"金缕梅类的8科24属25种植物和外类群Hamamelis两种植物的叶绿体DNA trnL-F区进行了测序,并根据DNA序列对该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高等"金缕梅类植物的科结合成一支, bootstrap 分析支持率为100%,各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分辨.Nothofagus是最基部的一支;山毛榉科(Fagaceae)作为姐妹群与"核心"金缕梅类的科(桦木科Betul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杨梅科Myricaceae, Ticodendraceae 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组成一支,并得到很强的支持."核心"金缕梅类构成三支,关系如下:(1) Casuarina (Ticodendron, (Betulaceae)), (2) Juglandaceae-Rhoipteleaceae, (3) Myricaceae.本研究显示叶绿体DNA trnL-F区对分辨"高等"金缕梅类科间关系及部分科内的属间关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2.
To reconstruct the systematic relationships of larch Larix sukaczewiiwe used the chloroplast trnK intron sequences of L. decidua, L. sukaczewii, L. sibirica, L. czekanovskii, and L. gmelinii.Analysis of phylogenetic trees constructed using the maximum parsimony an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showed a clear divergence of the trnK intron sequences between L. sukaczewii and L. sibirica. This divergence reaches intraspecific level, which supports a previously published hypothesis on the taxonomic isolation of L. sukaczewii.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对“高等”金缕梅类的 8科 2 4属 2 5种植物和外类群Hamamelis两种植物的叶绿体DNAtrnL_F区进行了测序 ,并根据DNA序列对该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高等”金缕梅类植物的科结合成一支 ,bootstrap分析支持率为 10 0 % ,各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分辨。Nothofagus是最基部的一支 ;山毛榉科 (Fa gaceae)作为姐妹群与“核心”金缕梅类的科 (桦木科Betulaceae ,胡桃科Juglandaceae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杨梅科Myricaceae,Ticodendraceae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组成一支 ,并得到很强的支持。“核心”金缕梅类构成三支 ,关系如下 :(1)Casuarina (Ticodendron ,(Betulaceae) ) ,(2 )Juglandaceae_Rhoipteleaceae ,(3)Myricaceae。本研究显示叶绿体DNAtrnL_F区对分辨“高等”金缕梅类科间关系及部分科内的属间关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滇南桫椤Alsophilaaustroyunnanensis的系统位置 ,我们对该植物与中华桫椤Alsophilacostularis的叶绿体DNAtrnL内含子和trnL F间隔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滇南桫椤的trnL内含子、trnL 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5 70bp ,36 2bp ;中华桫椤的trnL内含子、trnL 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5 72bp ,36 1bp。结合已经发表的其他桫椤科植物的相应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用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结果表明 :1)所分析的桫椤科植物构成一个单系群 ;2 )滇南桫椤与Gymnosphaerapodophylla、Gymnosphaerapectinata、Gymnosphaerapseudogigantea、Gymnosphaeratinganensis、Gymnosphaeragigantea关系较近 ,聚成一支系 ;3)中华桫椤与Cyatheatsangii、Alsophilaspinulosa关系较近 ,聚成一支系。本文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支持将滇南桫椤归入黑桫椤属Gymnosphaera。  相似文献   

15.
王弯  杨文利  窦平  张钢民 《植物学报》2015,50(3):310-320
碎米蕨属(Cheilosoria Trevis.)隶属碎米蕨类, 由于形态上的趋同进化, 使得该类群的系统分类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对该碎米蕨属植物的4种叶绿体DNA序列片段(rbcL/matK/rps4/rps4-trn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再结合其它相关类群, 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树并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碎米蕨属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旧世界分布的碎米蕨属植物(薄叶碎米蕨除外)均聚在亚洲Cheilanthes群内, 与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 Fée)等类群形成不同亚支。该属孢子形态具有明显异质性。薄叶碎米蕨(Cheilosoria tenuifolia (Burm. f.) Trevis.)与亚洲其它碎米蕨属植物的系统位置相距甚远, 且与隐囊蕨(Notholaena hirsuta (Poir.) Desv.)聚为完全支持的分支, 两者可能均为大洋洲起源, 并属于另一类群。美洲和旧世界分布的碎米蕨属植物关系较远, 二者可能代表了不同的演化路线。  相似文献   

16.
选用叶绿体基因trnL-F,rbc-L序列和核核糖体ITS序列对蓼属头状蓼组的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以药用大黄为外类群,用最大简约法对3个片段的单独和联合矩阵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头状蓼组是一个较自然的类群,与春蓼组、刺蓼组和金线草属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头状蓼组作为一组放在春蓼属,细茎蓼和蓝药蓼从头状蓼组转移至冰岛蓼属;不支持将刺蓼组并入头状蓼组;对于小叶蓼的系统学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粉蕨属(Onychium Kaulfuss)隶属广义凤尾蕨科中的凤尾蕨亚科。迄今为止,该属属下分组及种间界定等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选取5个叶绿体DNA 序列片段 (rbcL/atpA/matK/trnL-trnF/trnG-trnR),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金粉蕨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金粉蕨属的9个成员被分置于两大支上。其中野雉尾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Thunberg) Kunze)、西藏金粉蕨(O.tibeticum Ching & S.K.Wu)、木坪金粉蕨(O.moupinense Ching)、湖北金粉蕨(O.moupinense var. ipii(Ching) K.H.Shing)、栗柄金粉蕨(O.japonicum var. lucidum(D.Don) Christ)、黑足金粉蕨(O.cryptogrammoides Christ)、繁羽金粉蕨(O.plumosum Ching)聚为一支;而金粉蕨(O.siliculosum(Desvaux) C.Christensen)和蚀盖金粉蕨(O.tenuifrons Ching)则聚为另一支,可为该属的属下分组提供分子系统学证据;(2)野雉尾金粉蕨与栗柄金粉蕨在系统树中并没有聚在一起,而是被其它类群分割开来,不支持将后者作为野雉尾金粉蕨的变种,建议将栗柄金粉蕨提升为种的等级;(3)系统树上木坪金粉蕨与湖北金粉蕨的样本聚在一个细支上,支持《中国植物志》将湖北金粉蕨作为木坪金粉蕨变种的分类处理;(4)西藏金粉蕨与野雉尾金粉蕨聚在一起,并得到较高的支持,说明两者的关系近缘。  相似文献   

18.
大叶苎麻组(Sect.Duretia)是荨麻科苎麻属(Boehmeria)的一个种类比较多的组,目前对该组植物的系统发育还不清楚.本研究测定了其中9种4变种的核糖体DNA的ITS序列.ITS平均长度约687 bp.选取冷水花属作为外类群,根据ITS序列的差异计算出种间遗传距离.分别采用最简约法和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细野麻(Boehmeria gracilis)、赤麻(B.silvestrii)、野线麻(B.japonica)和疏毛水苎麻(B.pilosiuacula)、束序苎麻(B.siamensis)亲缘关系较近聚成一支,自展支持率为76%(MP)和89%(NJ);密球苎麻(B.densiglomerata)、长序苎麻(B.dolichostachya)、灰绿水苎麻(B.macrophylla var.canescens)、糙叶水苎麻(B.macrophylla var.scabrella)、圆叶水苎麻(B.macrophylla vat.rotundifolia)和海岛苎麻(B. formosana)、福州苎麻(B.formosana var.stricta)则聚为另一支,自展支持率为74%(MP)和94%(NJ);歧序苎麻(B.polystachya)单独为一支,与大叶苎麻组的其他种在一级分支中就分开,和其他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基于trnL-F序列探讨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文中以塔黄为外类群,采用最大简约法对杠板归及其近缘类群的trnL-F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杠板归和刺蓼为姊妹群,自展分析的支持率为99%,分子证据支持杠板归归入刺蓼组,而没有必要单立组或属.(2)刺蓼组、春蓼组和头状蓼组植物聚在一起,自展支持率为100%,说明它们之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