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孕期全程营养管理对孕期营养相关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建档的单胎妊娠妇女,营养干预组为预产期2019年2-5月产科建档孕妇,选取2018年同月份生产孕妇作为历史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制定孕期全程营养管理流程,干预组孕妇在产科随访的基础上,分别在孕早期(8周前)、孕中期(12周)、孕晚期(28周)接受孕期营养随访共3次。历史对照组接受产科常规管理。全程监测和记录两组孕妇孕期增重,出现胎儿生长受限(IUGR)、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GDM)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分娩方式、胎儿体重的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孕妇GDM的发病率为10.8%,低于历史对照组的22.9%(P<0.01);孕28周贫血率为19.7%,明显低于历史对照组的30.2%(P<0.05);干预组孕期增重(14.4±3.5)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4)kg(P<0.05)。干预组孕妇剖宫产的比例为36.1%,虽低于对照组的38.1%,但未见显著性(P=0.529)。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对比分别为0 vs 0.7%、3.3% vs 5.2%(P>0.05),两组胎儿为低体重儿的比例为3.8% vs 3.2%,胎儿巨大儿比例为4.9% vs 5.9%(P均>0.05)。结论:孕期全程营养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孕期贫血的发病率,有利于控制孕期增重,而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和巨大儿的比例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可能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营养指导对孕妇体重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8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产科常规查体的16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中期建档日开始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于孕22~24w糖筛后对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控制并跟踪整个孕期。分别记录血糖正常组和GDM组孕妇孕24w体重及产前体重,记录新生儿体重、身长、胎盘重、巨大儿及剖宫产人数等指标。结果:孕24w体重增长值:GDM组为7.53±2.80kg、血糖正常组为6.66±3.68kg(P=0.35);产前体重增长值:GDM组为15.25±3.54kg;血糖正常组为17.21±4.85kg(P=0.12);巨大儿发生率:GDM组为25%、血糖正常组为6.4%(P=0.04);剖宫产率:GDM组为68.8%、血糖正常组为35%(P=0.01)。结论:个体化饮食指导有利于孕妇的合理体重增长,但是并未显著改变巨大儿发生率的增加,建议针对高危孕妇进行早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孕期对孕妇进行孕期膳食管理对孕妇体重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女性共92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孕期膳食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变化情况、自然分娩率、巨大儿发生比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孕25±2周时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孕33±2周及分娩前体重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巨大儿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膳食管理应用于孕妇孕期体重管理,有助于改善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及巨大儿发生情况,降低临床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期增重过多对孕妇肠道菌群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配对,共69对,根据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分为孕期体质量增长正常组和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组,收集孕妇孕晚期粪便样本,分析孕妇粪便菌群的变化;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并发症等数据。结果 (1)与孕期增重正常组相比,增重过多组孕妇肠道内肠杆菌、酵母高于增重正常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低于增重正常组(Ps<0.05);(2)增重过多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HDL-C水平降低(Ps<0.05);(3)增重过多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5);(4)增重过多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增加,导致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也增加(P<0.05)。结论 孕期增重过多孕妇肠道内菌群出现异常改变,导致母亲及子代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可能为降低发病率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不同孕期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00例,均采用胰岛素治疗。检测患者血糖变化、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孕期对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产妇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32周的产妇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孕期≥32周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32周的产妇妊娠高血压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孕期≥32周的产妇,但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孕期≥32周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早期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探讨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6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每组163例。观察组患者定期门诊产检,干预组患者孕期给予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营养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能够指导产妇在孕期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体重指数,并能够降低产妇剖宫产、早产率,降低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并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褥感染,对促进孕期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治疗(IMNT)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经我科会诊以及门诊55名GDM患者进行全程IMNT干预,同时选取同期未进行正规营养治疗的48名GDM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IMNT对GDM患者血糖水平、孕期增重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合理的营养治疗可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血糖、孕期增重值;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妊娠高血压、早产、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畸形等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下降(P<0.05),而剖宫产、胎儿窘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GDM患者实施积极的IMNT干预可良好控制血糖和体重增长,并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脂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于我院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研究组则予以孕期个性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孕妇TC、TG、LDL-C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孕妇TC、TG、LDL-C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新生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儿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孕期个性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糖脂水平,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个体化体重管理对孕期体重增重异常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产科门诊选取孕期体重增重异常孕妇进行饮食习惯调查,并实施个体化体重管理,随后收集饮食情况、妊娠结局指标、孕期增重值、新生儿指标等。结果:所有孕妇平均孕期增重为(15.8±5.9)kg,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分别为17.6、16.2、15.0、12.5k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0.5)kg,平均住院天数为5d,干预时平均孕周为28周。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在个体化体重管理后多数妊娠结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高血压和贫血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孕妇的剖宫产率均高于30%,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30%。孕前消瘦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孕前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孕期增重异常孕妇调查的主要营养问题中,总体食量/主食过量、零食糕点过量的孕妇均为30%左右。结论:对孕期体重异常的孕妇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仍然有效;孕妇营养认知问题较多,亟需宣教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对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180例,依据治疗原则并参照孕妇意愿随机分成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57例)、铁剂治疗组(55例)、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68例)。另取同期间来我院产检的正常孕妇作为空白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手段。8 w后检测孕妇血常规和铁代谢等相关指标,并统计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前,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铁剂治疗组、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3组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血清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3组血红蛋白(Hb)分别是(106.35±16.64)、(108.37±14.41)、(107.8±12.18)g/L,红细胞数(RBC)分别是(4.24±0.72)×1012/L、(4.31±0.66)×1012/L、(4.38±0.59)×1012/L,血细胞比容(Hct)分别是(0.41%±0.35%)、(0.42%±0.25%)、(0.43%±0.19%),血清铁蛋白(SF)分别是(57.83±10.41)、(58.33±11.03)、(59.28±12.18)μg/L,血清铁(SI)分别是(11.57±3.76)、(11.60±3.46)、(11.58±2.90)μmol/L,可溶性血清铁蛋白受体(sTfR)分别是(2.13±1.12)、(2.10±0.62)、(2.11±0.73)mg/L,与干预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为1.75%,铁剂治疗组为7.27%,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为5.88%,各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不同治疗方法,3组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分别为89.47%、94.55%、98.53%,3组间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4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和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单纯性营养干预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次于铁剂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两种干预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且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张超  韩洁  苏妍  崔颖  高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5):4951-495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HDCP的诊断和早期预防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DCP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选择12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妊娠结局,分析HDCP的危险因素,对比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年龄、体质指数(BMI)、月收入、高血压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负面情绪、文化程度(均P0.05)。(2)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有:BMI、高血压家族史、负面情绪及文化程度。(3)实验组患者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致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有BMI、高血压家族史、负面情绪及文化程度等,这些因素极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NEAT1对妊娠期高血压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L-精氨酸甲酯的方法构建妊娠期高血压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因子。观察并记录大鼠24 h蛋白尿、尾静脉压和死胎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JAK2、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ncRNA-NEAT1抑制组JAK2、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LncRNA-NEAT1过表达组JAK2、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ET-1和sICAM-1水平明显更高,而NO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ET-1和sICAM-1水平明显更高(P<0.05),而NO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LncRNA-NEAT1过表达组ET-1和sICAM-1表达水平明显更高,而NO明显更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ncRNA-NEAT1抑制组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LncRNA-NEAT1过表达组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尾静脉压和24h蛋白尿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ncRNA-NEAT1抑制组尾静脉压和24 h蛋白尿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LncRNA-NEAT1过表达组尾静脉压和24 h蛋白尿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LncRNA-NEAT1过表达组(21.56%)死胎率显著高于模型组(16.72%)和LncRNA-NEAT1抑制组(5.6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大鼠LncRNA-NEAT1的表达下调可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并下调下游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缓解血管内皮损伤降低死胎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中期体质指数(BMI)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产检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90例,根据患者的妊娠中期BMI水平由低到高依次将患者分为三组:I组119例,II组165例,III组106例,随访所有入选者至分娩,观察其分娩结局。结果:III组妊娠晚期出现巨大胎儿者24例,占22.64%,羊水过多者为26例,占24.53%,显著高于I组和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出现妊娠期高血压者8例,占7.55%,新生儿窒息者4例,占3.77%,与I组和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中期BMI较高者发生巨大儿和羊水过多的比率显著增加,应该适当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BMI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影响机体内环境的潜在因素, 一旦失调, 可能导致多系统的疾病。妊娠期妇女由于机体代谢及免疫状态的变化, 是罹患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而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可导致流产、早产和出生体质量过低等常见不良妊娠结局, 对产妇、新生儿及其家庭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妊娠期妇女作为特殊群体, 其肠道菌群的研究备受关注, 但目前关于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肠道菌群研究仍较少。为更好地指导临床以及寻求改善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患者常见不良妊娠结局, 本文对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常见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对策讨论。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9月到2012年8月到我院的妊娠高血压患者60名作为观察组,并且同期选择60名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母体并发症(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及胎儿妊娠结局等情况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妊娠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不同P〈0.05,并且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母体并发症与对新生儿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异常情况均较正常妊娠妇女要高。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较为严重,对母婴危害严重,需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妊娠高血压疾病(PIH)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妇产科院收治的妊娠期出现高血压症状的产妇10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孕产妇100例为对照组,根据诊断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再分为PIH组(75例)、子痫前期组(21例)以及子痫组(10例),对比4组产妇的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子痫组的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依次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正确认识到不同类型PI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其并发症的规律,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态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2例鼻咽癌晚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均采用同一放化疗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放化疗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QOL)评分、营养状态、黏膜损害程度、体质量变化和近期疗效。结果:放射剂量达40Gy时,营养干预组QOL评分≥41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结束后营养干预组发生Ⅲ级以上的口腔黏膜损害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化疗第4周营养干预组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放化疗治疗结束后两组原发灶残余比例和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化疗第4、7周营养干预组的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下降明显,营养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量和营养状况,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治疗中推广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与孕期营养的关系,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34周)60例为A组,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34周)58例为B组,以及同时期门诊产检孕周34周的正常孕妇40例为C组,产检孕周≥34周的正常孕妇40例为D组,检测和比较各组孕妇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水平。结果:A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与D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能与孕期低蛋白血症、贫血相关,加强孕妇孕期的营养可能有助于预防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经生血宝合剂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后,患者疗效、妊娠结局情况以及铁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IDA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生血宝合剂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红细胞参数、铁代谢指标、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S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受体(STFR)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宝合剂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期IDA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其铁代谢恢复,提高红细胞发育程度,降低剖宫产率及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weight/stature2) as a proxy for percent body fat (%BF) and to determine its association with fat-free mass (FFM).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artial correlations were used to exam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MI and %BF and FFM from densitometry for 504 men and 511 women, aged 20 to 45 years.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alyses used cut offs of 28 kg/m2 in men and 26 kg/m2 in women for BMI, and 25% in men and 33% in women for %BF. Significantly higher associations existed in each gender between BMI and %BF in the upper BMI tertile than in the lower BMI tertiles. In the lower BMI tertiles, correlations between BMI and FFM were approximately twice as large as those between BMI and %BF. The BMI correctly identified about 44% of obese men, and 52% of obese women when obesity was determined from %BF. BMI is an uncertain diagnostic index of obesity. Results of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 analyses using %BF and total body fat, both provided a BMI of 25 kg/m2 in men and 23 kg/m2 in women as diagnostic screening cut offs for obe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