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学者报道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成功并获得其再生植株。这一成就必然打破水稻育种与发展中的生物技术之间的隔墙。本文将介绍这些技术是如何发展的,以及这些技术将如何有助于推动水稻育种。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许多学者用培养的水稻细胞,能容易地分离得到原生质体,并成功地使分离的原生质体经培养、壁再生、细胞分裂而再生成植株。在此研究中,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的质量极为重要,因为水稻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2.
1987年我们首次通过栽培大豆(Glycine max)的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再生植株,最近又相继从栽培大豆的6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分别获得再生植株,移栽于土中后均能正常开花结实。至于大豆野生种中的G.canescens和G.clandestina的原生质体培养已有再生植株或形成芽的报道。但在野生大豆G.soja的原生质体培养中仅见胚状结构的形成,迄今未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水稻原生质体再生小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的原生质体培养一直是引人注意的问题,多年来进展不大。近年来Fujimura等Coulibaly等Yamada等分别由水稻盾片和未成熟胚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胚芽鞘幼嫩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和水稻雄性不育系细胞游离原生质体得到再生植株。我们用水稻(Oryzasativa)农虎6号种子胚诱导愈伤组织制备原生质体,也培养得到再生小植株,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细胞成株一直是生物技术中一个难题,国内外生命科学科工作者多年以来试图攻克这一难关,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科学工作者继日本(BN.17/V,85)利用 水稻原生质体再生完整植株取得成功以后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中国水稻原生质体(去壁的细胞)再生葱缘茁壮的完整植株,这是在我国植物细胞工程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有其重要意义:①通过水稻原生质体成株的事实证明,这项技术路线用于研究其他有经济价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Kao和Michayluk首次获得豆科苜蓿的第一棵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后,到1989年为止,据报道已在11属25个物种中取得了成功。此后又有小豆、豌豆、多年生野生大豆、刀豆等相继成功地获得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现将豆科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成功的物种、取材组织及再生途径归纳如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重要农作物先后获得再生植株。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至今仍停留在细胞分裂和形成细胞团阶段,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仅有一例。本文首次报道从陆地棉柯字棉312品种的细胞悬浮培养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小植株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工作很多。大多数实验是用已分化的细胞可以诱导第一次分裂,甚至小细胞团和形成愈伤组织。但是,迄今为止未见水稻原生质表1 a.愈伤组织年龄对于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b.原生质体的发育。c.三次实验的再生率。体培养,再生成植株的成功报告。用水稻栽培品种“Moroberekan”灭菌后接种在经修改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2,4-D(2 mg/l),  相似文献   

8.
自1986年以来,已从所有重要的谷类植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以及多种禾本科植物例如甘蔗的原生质体再生得到了完整的再生植株。此外,在一些实验室中已得到了谷类植物的体细胞杂种或胞质杂种以及一些带有引入的有用农艺性状的转基因植株。在过去的十年期间,由于两种关键性的技术进步:即建立胚性悬浮培养物作为分离全能性的原生质体的材料以及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原生质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从组织和原生质体培养物再生水稻植株的进展使人们开始将遗传操作方法应用于水稻育种。目前,离体培养物再生植株方法的快速进展预示着这一技术更简便更广泛地应用前景。日本东北大学科学家K.Ozawa和A.Komamine报道了“水稻悬浮培养物中首例高频率胚胎发生。”他们先选择出具有高再生潜力的细胞系,然后在含有10mM脯氨酸、300mg/l酪蛋白水解物、30g/l蔗糖和1mg/l 2,4-D的N6培养基上进行间隔期为三  相似文献   

10.
谷类植物原生质体的转化以及从谷类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最初报道见于2年前(Ag-ricell Report 7:17,1986)。这些成果表明在谷类植物遗传工程方面最后的主要障碍已消除。从那以后,外源基因开始被导入到水稻,小麦,玉米,大麦,黑麦,甘蔗以及高粱的细胞中(Agricell Repott 8 :10,9∶5,31,1987;10∶7,1988)。从融合的水稻—黍,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原生质体中已获得再生植株(Agrieell Report 8∶23,1987 3 10∶12,1988)。今天,Sandoz 的研究人员 C.A.Rhodes 以及他的合作者已经从经过重组 DNA 处理的  相似文献   

11.
从12个品种水稻成熟种子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通过MS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变换,研究了2,4-D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用AA培养基建立适合原生质体培养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仅需3个月。由悬浮细胞系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有10个品种获得高植板率的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从7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实验重复性达到80%,初步实现了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与大黍不对称休细胞杂交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EG(聚乙二醇)融合法,诱诱导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与无融合生殖大黍(Panicum maximum Jacq.)原生质体融合,经过融合体筛选、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融合前水稻原生质体经过2.5mmol/L碘乙酰胺(IOA)在室温(22-25℃)条件下处理15min,大黍原生质体经过60Kr软X射线照射处理。对获得的28株融合再生植株进行初步检测发现  相似文献   

13.
水稻、大豆、玉米、甘蔗原生质体成株的进展单个细胞成株在某些双子叶植物如烟草、矮牵牛、番茄等植物中早已实现,而禾谷类单子叶植物如水稻、玉米、甘蔗等和豆类双子植物如大豆等单个细胞成株都有相当的困难,但近几年来已取得重要进展。大豆,单个细胞成株1985年已有报道,植株能开花结荚。我国吉林农业科学院诱导大豆原生质体获得愈伤组织和根的分化,大豆与豌豆融合体也获得愈伤组织,但未获得再生苗。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已将大豆原生质体培育成再生植株,为大豆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4.
<正> 据国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宣称,从原生质体已首次再生出水稻植株。该所(农林水产省的一个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分别培养出60种原生质体。其中中,有4种能生根和发芽,有一种可长成10厘米高的完整植株。20种原生质体来自种子细胞,而其它40种是由某些花粉细胞中分离的细胞壁,这些花粉细胞是从单个花粉细胞繁殖来的。  相似文献   

15.
李文彬  孙勇如  李向辉 《遗传》1980,2(1):34-35
原生质体培养成再生植株是植物休细胞杂 交的关键环节。烟草是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 杂交的常用材料。烟草属的几个种已能成功地 由原生质体培养成再生植株。野生的粉兰烟草 (N. glazsca)由于具有染色体数目(2n一24)比 普通烟草(2n=48)少的优点,并已成功地被 用车体细胞杂交的亲木之一[3,4]。本文介绍粉兰 烟草从原生质体游离到植株再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三年以来在人民日报、科技报、参考消息上都先后有报道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成植株的消息。记得有关这方面的新闻就至少有三则,为生物学界所注目。因为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一直是一个难题。美籍印人佛州大学教授Vasil是禾本科原生质体培养的专家,也未能达到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与大黍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再生植株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PEG(聚乙二醇)融合法,诱导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与无融合生殖大黍(Panicummaximum Jacq.)原生质体融合,经过融合体筛选、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融合前,水稻原生质体经过2.5mmol/L碘乙酰胺(IOA)在室温(22~25℃)条件下处理15min,大黍原生质体经过60Kr软X射线照射处理。对获得的28株融合再生植株进行初步检查发现,在花器官形态、结构及生殖特性上与对照亲本水稻植株有显著的差异,出现多花药(一朵颖花具7~11枚甚至13枝花药)、多胚珠(1个子房内有2~3个胚珠)及“多胚囊”(1个胚珠内有2个以上类似胚囊的结构)等现象。雌、雄性育性显著降低或完全不育,仅有5株能够少量结实,I-KI溶液着色的花粉从0至68%不等。细胞胚胎学检查表明不能结实的植株雌性均不育,即不能分化出正常的胚囊结构。  相似文献   

18.
尽管最近在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这些再生株往往不育.因而,其有效性受到限制.目前,CIBA-GEIGY公司和DNA植物技术(DNAPT)公司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已从玉米原生质体再生出可育性植株.DNAPT公司的L.M.Prioli和M.R.Sonduhl利用热带玉米自交系中快速生长胚胎发生细胞悬浮培养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进行了研究.在各种培养条件下,包括在一薄层液体培养基上或玉米细胞的滋养层上的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能产生育性植株的胚胎发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探讨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转移野生稻有利基因的途径,进行了栽培用与4种野生稻融合试验。总计6·28×107个野生稻原生质体与栽培稻原生质体进行了电激融合。获得了4364块愈伤组织,再生了490个植株。试验了Y射线处理野生稻原生质体的有效剂量和碘代乙酰胺抑制栽培稻原生质体生长的浓度。探讨了原生质体来源对融合效果的影响,讨论了融合亲和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已知参数条件下,通过电场诱导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叶肉原生质体和沙漠蒂甜橙(C.sinensis Osbeck cv.Shamouti)的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融合,融合产物经培养再生出40棵植株.染色体检查表明所得到的植株具有36条染色体,为四倍体植株.再生植株具有翼叶,叶片厚,表现出多倍体的特征.采用2个10-碱基随机引物鉴别再生植株的杂种特性.在2个引物的扩增带型中,再生植株的随机扩增带图里出现了融合亲本的特征带.对再生植株染色体计数和RAPD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是酸橙和甜橙种间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植株.这些体细胞杂种植株的获得为选择具有酸橙优良性状、同时抗CTV的新型砧木提供了好的试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