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红鳍东方鲀MIF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最早是在1966年研究迟发型超敏反应中发现的细胞因子。Weiser等于1989年首次克隆了人M1F基因。Bernhagen等发现,当垂体前叶细胞暴露于内毒素脂多糖(LPS)后,就会释放MIF分子,表明MIF是联系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中介因子。  相似文献   

2.
2012年7月13日至10月1日,注射荧光染料(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VIE)标记体重(13.58±1.19)g、体长(7.15±0.61)cm的红鳍东方鲀。标记部位为左侧尾柄的上、下半部,分别记为标记Ⅰ、Ⅱ组。标记30 d、55 d、80 d后标记组的存活率、体重、体长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标记30 d后无论是通过紫外光源照射还是肉眼观察标记组的保持率均为100%;55 d和80 d时的保持率均有所下降,并表现为紫外光源照射识别的保持率高于肉眼观察的,80 d时通过紫外光源照射识别标记Ⅰ、Ⅱ组红鳍东方鲀的荧光标记保持率均在93%以上,可见荧光标记红鳍东方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一种简单高效的获取重组红鳍东方鲀IFNγ蛋白的方法。提取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肾脏组织的总RNA,并以其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干扰素γ(IFNγ)基因序列。将IFNγ成熟肽序列与表达载体p ET-32a(+)相连,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IFNγ。将其转化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获得了重组表达IFNγ的基因工程菌。经IPTG诱导,p ET-32a-IFNγ在BL21中得到了表达。通过对表达产物的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红鳍东方鲀IFN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准确,且目的蛋白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高比例精原干细胞, 开展了不同月龄红鳍东方鲀精原干细胞分离纯化研究。采用组合酶消化法制备不同月龄的精巢单细胞悬液,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殖细胞特异基因vasa免疫荧光鉴别精原干细胞, Percoll不连续梯度(10%、30%和50%)纯化精原干细胞。结果显示: 14月龄雄鱼精巢生殖细胞主要为A型精原细胞, 精原干细胞占比极显著性地高于22月龄(P<0.05)。纯化后精原干细胞主要分布在10%—30% Percoll梯度带中, 14月龄雄鱼生殖细胞主要分布在此层, 且纯化后精原干细胞占比远高于纯化前以及22月龄纯化前后。结果表明, 14月龄更适用组合酶消化分离, 并通过Percoll梯度离心法获得高比例的红鳍东方鲀精原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MC4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技术和DNA测序方法分析红鳍东方鲀MC4R(Melanocortin-4receptor)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在MC4R基因编码区48 nt和264 nt均发生了碱基的转换突变(G→A),两个突变位点分别位于M1和M2引物扩增产物中。引物M1扩增产物SSCP分析得到两种基因型: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并且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引物M2扩增产物也得到两种基因型:CC基因型和CD基因型,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C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遗传变异结果分析表明,两个突变位点均属于低度多态性,而且群体遗传杂合度较低,反映了该群体的遗传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重组白介素2(Recombinant interleukin-2,r IL-2)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9±30.5)g的红鳍东方鲀进行了重组白介素2的免疫应答实验。设计r IL-2免疫剂量为2.5、5、7.5、10μg,并在免疫后的4 h、8 h和12 h进行采血。结果表明:经r IL-2免疫后红鳍东方鲀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在各个浓度组的8 h时间点显著高于同组内其它时间点(P<0.05),4 h时间点甘油三酯含量有随着免疫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谷草转氨酶活性在8 h时间点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2.5μg、5μg浓度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4 h时间点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发现,r IL-2的免疫可引起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尤其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变化较为显著(P<0.05),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红鳍东方鲀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日投喂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3次/d(F3)、4次/d(F4)和5次/d(F5)]对幼鱼生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 F4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2)在实验结束时,不同处理组幼鱼的游泳速度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F4>F3>F5(P<0.05),F4组幼鱼的角速度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 F4组幼鱼的加速度和活跃度显著低于F3和F5组(P<0.05), F3组幼鱼的对象间距离显著高于F4和F5组(P<0.05);(3) GLMMs的结果表明, F4组幼鱼的游速受到实验时间与投喂频率交互效应的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时间和投喂频率的交互效应对F5组幼鱼的加速度有正向效果,但其显著降低了F5组幼鱼的对象间距离。综上所述,不同投喂频率对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行为表现具有显著影响。实验推测4次/d的投喂频率可能改变了幼鱼的能量分配,更多的能量被用于生长和游泳,使得幼鱼的生长性能有所提高,并...  相似文献   

8.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本研究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对13月龄和15月龄红鳍东方鲀的脑组织和肌肉组织共12个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脑组织样本中平均共得到5 510万条原始reads,在肌肉组织样本中平均共得到5 482万条原始reads.在1...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GPI)的基因信息及其表达特性, 研究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 技术进行了GPI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分析及其在急性低盐胁迫下的基因响应研究。结果显示, 所获得的红鳍东方鲀GPI基因序列长1736 bp, 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ORF由1662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553个氨基酸; 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有2个糖异构域(Sugar Isomerase Domains), 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物种间GPI具有较高的保守性。qPCR结果表明: GPI基因mRNA在红鳍东方鲀鳃、肌肉、脑、肠、肝及肾等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盐度胁迫下, 在鳃中, 各低盐组GPI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又回升的趋势; 在肾中, 各低盐组GPI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各有不同。由此推测, GPI基因在红鳍东方鲀对急性低盐胁迫的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充分利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体侧纹理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鱼类个体身份识别方法,可在无损前提下实现红鳍东方鲀个体身份的高精度识别。首先,采用SOLOv2模型进行前景分割,并结合红鳍东方鲀体型特点,通过质心和哈希值计算方法完成数据集生成和筛选;随后,从多维度分别测试主流深度学习图像分类骨干网络和不同损失函数在红鳍东方鲀身份识别中的效果;继而,在MobileNet v2骨干网络基础上,耦合Softmax Loss函数,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红鳍东方鲀的个体身份无损识别的最优组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方法准确率可达90.2%,优于其他相关主流方法(准确率73.6%—89.3%),相关研究成果将为循环水养殖鱼类个体身份无损识别和精准生物量估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是一种分泌蛋白,可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长。为探究ctgf基因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及其与红鳍东方鲀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对2月龄的893个红鳍东方鲀个体的体重、体长和体全长早期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筛选了ctgf基因上的SNPs位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SNPs与早期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ctgf基因上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C23T、G39T和C270G位点为错义突变,这些位点编码的氨基酸种类由苏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分别变为甲硫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C23T、G39T和C270G位点均与红鳍东方鲀早期生长性状相关,其中C23T位点的CC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极显著长于CT基因型个体的体长(P<0.01);G39T位点TT基因型在体全长上显著大于GG基因型和GT基因型个体的体全长(P<0.05),TT基因型个体在体重和体长这两个生长性状上极显著大于GG基因型和GT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和体全长(P...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不同体质量和饥饿程度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的游泳能力,利用行为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不同体质量(0.22—3.31 g)和饥饿天数(1d、3d、6d和9d)下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绝对临界游速(Ucrit,cm/s)、相对临界游速(Ucrit’,体长/s,BL/s)、偏好游速(Upref,cm/s)、6个流速区域(2—36 cm/s)下停留时间百分比(Pt,%)、偏好区域平均流速(Vmean,cm/s)和总游泳距离(D1h,m)等游泳行为指标。结果显示,体质量和饥饿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幼鱼的Ucrit、Ucrit’、Pt、Vmean和D1h。随体质量增加,实验鱼的Ucrit、Upref、Vmean和D1h均逐渐升高,而Ucrit...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东方鲀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方鲀纯肉质鲜嫩、腴美,其毒素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近年来对其人工养殖与繁殖争相研究,而营养成分分析尚未见报道。为科学评价东方统的营养价值,充实鱼类生理学的理论和研制人工养殖饲料提供依据.1995~1997年对几种东方统进行了营养成分重复测定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和5月分别在北部湾口附近采获鲀科Tetraodontidae兔头鲀属Lagocephalus鱼类标本2尾,经形态学和DNA条形码分析,鉴定为兔头鲀L.lagocephalus(Linnaeus,1758),系我国鱼类1新纪录种。并对新纪录种——兔头鲀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相似文献   

15.
陈葵 《动物学杂志》2005,40(5):124-126
叙述了东方纯属建立的历史和暗纹东方纯的命名历史。阿部宗明在1952年建议成立东方纯属并以“Fugu”命名时,已于1949年先行在圆纯属(Sphoeroides)下建立了6个亚属。基于亚属与属具有同等有效的地位,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优先律的原则,应该以1949年建立的亚属之一融缸舭作为东方纯属的学名,而不用“Fugu”这个名称。早在1844年,McCHand根据采自浙江宁波、舟山一带的标本命名了暗纹东方纯,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优先律的原则,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和近海的暗纹东方纯学名应该恢复为:Takfugu fasciatus(McClland,1844)。纯鱼类已经被列入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动物,而且一些纯鱼类的国内外贸易量日益增加,有关东方纯属和暗纹东方纯的学名问题应及时正本清源,使其更符合科学研究历史的本来面貌,有利于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暗纹东方鲀(T.obscurus)及其杂交F1代的肌肉营养特征,利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每类实验样本中取9尾对其肌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和氨基酸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杂交F1代在生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与亲本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的体重为其亲本的1.48~1.77倍;(2)杂交F1代肌肉水分含量与其母本含量相近,但粗脂肪含量均较亲本少(P0.05),粗蛋白含量则与亲本差异不显著(P0.05);(3)除色氨酸和胱氨酸外,16种氨基酸均在肌肉样本中被检测到,除甲硫氨酸外,其余15种氨基酸间含量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菊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杂交F1代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F1代总氨基酸含量则介于两亲本之间。对其必需氨基酸总量进行分析发现,菊黄东方鲀与其正反杂交F1代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暗纹东方鲀与其正反杂交F1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肌肉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杂交F1代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6.68%,明显高于双亲样本(菊黄东方鲀22.28%、暗纹东方鲀25.20%),而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F1代的鲜味氨基酸总量(23.30%)较其父本偏高,但低于其母本。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东方鲀的肌肉营养综合了双亲的优良特性,特别是是菊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杂交F1代,拥有最高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鲀鱼类资源丰富,鲀鱼肝脏、卵巢提取TTX后的废物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含量合计占干物质的71.5%,其中人和动物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Thr、Val、Ile、Leu、Phe和Lys6种含量较高,总量占干物质的27.6%以上。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D-loop序列变异与东方鲀属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鲀属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本研究中,利用东方鲀属11种鱼类(18尾)的D-loop基因序列,对东方鲀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经序列比对排定后,分析中D-loop序列有841个位点,其中395个位点为可变位点,267个位点为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方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研究结果表明:(1)东方鲀属鱼类为一单系类群;(2)由横纹东方鲀(T. oblongus)和铅点东方鲀(T. alboplumbeus)构成的姊妹群位于这个类群的基部。此外,本属鱼类物种分类现状还需要进一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19.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分析比较了中华单角鲀(Monacanthus chinensis)、黄鳍东方鲀(Takifuguxanthopterus)、红鳍东方鲀(T.rubripes)的核型。结果表明,3种海水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其核型如下:中华单角鲀的核型为2n=34(34t),臂数:NF=34;黄鳍东方鲀的核型为2n=44(12m+8sm+24t),臂数:NF=64;红鳍东方鲀的核型为2n=44(14m+6sm+24t),臂数:NF=64。中华单角鲀的核型与后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将此3种鱼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其他鲀形目鱼类核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