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科学研究整个的生物界的运动形态,在空間和时间上它是一个整体。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无机界)不同,尽管我們已經知道:它們的物貭构成和能量轉化的最基本規律,都是一样;而且生物活动的机制亦逐漸能从物理及化学的方法和知識,得到充分的解释;事实上生物科学与物理科学的边界也已模糊不清。但是完全把高級运动形态机械地归結为低級运动形态还是不可能的。生物科学将不会变成物理及化学的一部分,它将会独立存在下去,虽然它的內容、課題、思路和方法都必然随着我們认識的进展而改变,且相互渗透,与物理科学更融会貫通。尽管生物界本身,及它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問題头緒繁多,“經驗的自然科学收集了如此庞大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成本低、易加工,目前在医药、生物检测和化学合成等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以热塑性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热固型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 lsiloxane,PDMS)为基材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因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学透明性,已逐渐成为聚合物微流控芯片加工的主导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类微流控芯片的制备。鉴于该类芯片应用场景的特殊性,需在使用前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以避免微生物干扰。目前,针对PMMA和PDMS的消毒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灭菌、电子束、60Co γ射线辐射灭菌、超临界二氧化碳灭菌、乙醇消毒、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绿原酸消毒、清洗剂消毒。本文从基本原理、消毒灭菌方法、应用场景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相关技术在PMMA和PDMS基体微流控芯片中的实现方法,并在芯片材质、适用范围等方面分析了所适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为以聚合物为基材的生物医药类微流控芯片的消毒灭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用得十分频繁的缝合线,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得到了明显地改进和提高。理想的医用缝合线必须满足如下要求:①张力强度高,不受体液、胃肠液和脓液的影响;②可进行物理或化学的消毒灭菌处理;③对机体无毒性、过敏性、致癌性、电解性和毛细管现象;④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弹性回复,缝合时通过组织流畅;⑤缝入体内后仍保持一定强度;⑥在体内最终能被完全吸收,无异物反应;⑦结扎时操作方便,持结性能好;⑧制作容易,价格低廉。现在实际使用的缝合线,主要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4.
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荒漠化土壤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结皮现象 ,导致结皮的产生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因素 ,其中由不同种类的苔藓、地衣、藻类、真菌以及细菌等生物组成成分与其下层很薄的土壤共同形成的一个复合的生物土壤层 ,也就是所谓的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地区最具生态意义。组成生物土壤结皮的藻类、苔藓和地衣是常见的先锋拓殖植物 ,不仅能在严重干旱缺水、营养贫瘠、生境条件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并且能通过其生活代谢方式影响并改变环境 ,在防风固沙、防止土壤侵蚀、改变水分分布状况等方面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壤的生态演替过程 ,往往是组成物种由低等…  相似文献   

5.
蒋巧媛   《广西植物》1993,(4):330-330
<正> 植物根线虫病严重危害经济作物,目前普遍使用的化学杀线剂还存在着对人、畜有害,持效期短,污染环境,且出现线虫密度迅速回升等问题。本项研究是通过大量试验、分析,筛选出有实用价值的桂植CN.7。经盆栽试验 防效率达86.9——88.3%,对植物根系保护作用效果显著,并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持效期长达一年以上,且能解决使用化学杀线剂时线虫回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真菌毒素的微生物脱毒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尽管可采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粮食或饲料中污染的真菌毒素 ,然而 ,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却很少。最新研究认为最佳的脱毒方法是通过筛选微生物 ,在温和条件下降解真菌毒素 ,无须使用有害的化学试剂、不影响适口性且无营养价值的重大流失。文中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形状记忆聚合物是由固定相和可逆相构成的具有在外界刺激条件下诱导形状改变特性的一类高分子智能材料。相较于传统的形状记忆合金与陶瓷,其具有特定的生物可降解性、更高的机械性能调控空间、更强的形变恢复能力及更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凭借材料特性,近阶段针对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愈发广泛,包括血管组织、骨骼肌组织、神经组织与骨组织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形状记忆聚合物在多种组织工程领域研究中的实验创新、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例如将其作为新型多孔血管支架、骨骼肌修复支架、神经修复导管与骨缺损填充物等。可预见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8.
酵母:一种模式生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擎  余龙 《生命的化学》2000,20(2):61-65
1996年 4月 ,在国际互联网的公共数据库中公布了酿酒酵母 (以下简称酵母 )的完整基因组顺序 ,它被称为遗传学上的里程碑。因为首先 ,这是人们第一次获得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完整核苷酸序列 ;其次 ,这是人们第一次获得一种易于操作的实验生物系统的完整基因组。酵母是一种较好的模式生物 ,通过对其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酿酒酵母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实验系统研究方面具有许多内在的优势。首先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使得实验者能够通过改变物理或化学环境完全控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9.
生态进化论     
生态是生物与其物理环境的对立统一体,它和生物一样也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程,即生态进化(Ecological Evolution)。研究生态进化的理论称为生态进化论。生态进化的根本是生态系统的进化,即系统内部生物类别、营养结构、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的进化。生态演替(Ecological Succession)是生态进化的基础,它是一短时限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它是群落发展有顺序的过程,包括物种组成和群落随时间的改变,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2)它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也就是说,虽然物理环境决定演替类型、变化速度和延续时限,但演替是受群落  相似文献   

10.
入侵植物凤眼莲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雷  李博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6):735-752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原产南美洲,被列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现已入侵了非洲、亚洲、北美洲、大洋州、甚至欧洲等5个大洲,至少62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凤眼莲入侵的危害。凤眼莲的入侵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首先,它改变了当地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而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破坏食物链、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的正常运行;其次,凤眼莲造成当地经济的重大损失,航运、渔业、水利等都受到了危害;再次,凤眼莲的入侵爆发也对当地居民饮水、健康等造成威胁。目前,对于凤眼莲的控制及其治理主要有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等3种方法。利用天敌、病菌、以及化感作用等的生物控制被许多专家和学者推崇,同时,利用生物控制凤眼莲入侵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综合目前对于凤眼莲的认识和研究,仍然具有片面性,需要从生物特性、种群生态、生态系统等方面深入研究凤眼莲入侵机制。而利用生物控制凤眼莲的研究和技术尚不完善,需要进行种间竞争、捕食及遗传变异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通过总结控制凤眼莲各种方法的长处和不足,最后指出利用生物的方法,并结合污水治理、水系宏观调控及监测等方法,综合治理凤眼莲,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最具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是一类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生物富集性、致癌性、致毒性和难降解性,修复治理PAHs污染环境备受国内外政府及学者的关注。目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法对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和水体进行修复。其中生物修复是一种高效、经济和生态可承受的环保技术,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本文从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生物修复PAHs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生物修复PAHs污染环境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水华和赤潮的爆发日趋频繁,所造成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溶藻细菌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藻的生物量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物理、化学和其它生物方法治理水华和赤潮都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利用溶藻细菌治理水华,可保持水环境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止水华的目的.而且随着溶藻细菌的生物学活性不断被发现,以茵治藻将作为水华和赤潮生物防治的一个新对策,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藻细菌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溶藻细菌防治有害藻类的种类、分离方法、作用方式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作用效应、研究前景和存在问题做一阐述,以期对于细菌溶藻方面的研究及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是一类抗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及肿瘤细胞的小分子多肽,是生物抵御自然界中有害微生物侵染的重要因素,且具抗菌谱广、无免疫原性、作用机制独特、耐热性好等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本文着重介绍了抗菌肽的性质、种类、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其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的污染程度要通过系统的水质监测、取得必要的监测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才能恰当地作出评价。但环境污染物的理化监测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缺点。例如,不少化学物质在低于现有分析能力的水平以下就可产生有害的生物学反应;其次,环境污染很少孤立地存在,常常是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于环境中,混合物的生物学影响不能单从一系列化学或物理分析作出适当的评价;还有,水质(如硬度、溶解氧、pH、温度等)对污染物的毒性表现有明显的影响,这更是理化分析方法无法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二甲以上医院环境清洁消毒频率、消毒剂、操作者及常规环境监测频率.方法 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统一下发调查表格并制定标准,要求二级甲等以上的71所医院调查全院所有病区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现状,将表格及时上传.结果 ICU环境清洁消毒59.17%由护士完成,65.56%采用腐蚀性强、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仅39.45%的环境表面消毒每天至少两次,63.89%的环境不进行常规微生物采样;普通病房与ICU相差不大,常规采样的比例更低,仅为11.91%.结论 上海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环境清洗消毒方法不统一,消毒剂的选择不完全合理,环境监测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生物被膜的物理特性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被膜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时是有益的,可用于生物降解、生物催化等;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医疗领域中的感染性疾病、工业生产中的生物污损等均与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决定着生物被膜的形态结构以及机械稳定性,对它在应对外界环境刺激并得以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生物被膜形成初期和发展过程中的物理性质以及相应的表征手段。其中,细菌的表面粘附由细菌的近界面运动行为及细菌与表面的相互作用决定,并对生物被膜的初期形成起关键的作用。此外,机械性能测试发现成熟的生物被膜可看作具备粘弹性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7.
1.引言近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良的实验系统的应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物有机体与能够显著改变其发育方式的环境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植物。当环境发生极端变化时,相应地植物细胞生理学方面也要进行快速极端的变化。植物不象动物那样可以从胁迫环境中运动离开,它必须以其它方式调节其生理状态以补偿对植物细胞功能可能有害的胁迫。近七年来,热激反应(heat shock)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关注。迄今为止,所有试验过的植物,动  相似文献   

18.
淡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驱动因子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志强  崔爱花  缪建群  王海  黄国勤 《生态学报》2017,37(18):6253-6264
目前我国多数淡水湖泊污染、退化问题非常严重,诸多修复技术也已初见成效。影响淡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因子众多,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且作用机理错综复杂。首先介绍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含义及形式;其次,分析、总结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因子,从退化的生态学完整性意义和退化修复的技术手段上看,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驱动因子影响,且基本遵循"环境变化-驱动力-压力(阈值)-状态-响应"原理;再次,在厘清湖泊生态系统退化驱动原理的基础上,从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功能模块和湖泊生态系统修复实践经验总结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模块技术体系,并就湖泊富营养化和湖滨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修复的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对比;最后,对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环境变化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作用途径和修复技术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生态风险是当前环境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着重关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胁迫因子可能对生态系统或其组分的有害影响.生态风险评价对科学制定环境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必须预测不利生态影响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减小其对于生态系统或某些组分的损害程度.本文对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工具以及研究趋势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生态风险评价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认为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要关注城市生态风险,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迄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主要在物种组成随机配置的人工生态系统中进行,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研究较少, 且未考虑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亚热带广泛分布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 利用模型拟合的方法, 探讨亚热带次生林中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以及环境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和次生林恢复时间(林龄)对生物量、生产力、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和生产力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不考虑环境因子时, 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而与生产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关系(先增加后减少的驼峰型)。当考虑环境因子时, 个体密度和土层厚度对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 而环境因子对生产力并无显著效应。在坡度较陡、坡向朝南及土层较厚的环境条件下, 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而在坡度较缓、坡向朝北及土层较薄的环境条件下, 物种丰富度不影响生物量。在较高海拔环境条件下, 生产力随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少(驼峰形状), 而在其他环境条件下, 生产力均不响应物种丰富度。以上结果说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系存在差异, 且其相互间的关系依赖于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