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rter 于1967年首先观察到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简称CB)能诱发体外培养的小鼠L 细胞发生排核作用以及其它的一些生物学效应。嗣后,这一观察不仅在许多种细胞类型中相继得  相似文献   

2.
Carter于1967年发现,松胞素B(Cytochalasin B),简称CB,能诱发体外培养哺乳类细胞发生排核作用。嗣后,  相似文献   

3.
融合细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简史 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细胞或一个多核细胞称为融合细胞。 Muller(1838)是叙述脊椎动物多核细胞的第一个人。他在肿瘤中看到多核细胞。以后Robin(1849)在骨髓中,Rokitansky(1855)在结核病组织中也发现有多核细胞。Virchow(1858)曾广泛地叙述在正常组织中,发炎组织或肿瘤组织中多核细胞的情况。在这以后关于多核细胞的叙述更多了,但对多核细胞的起源等问题意见颇为分歧。de Bary(1859)观察某种粘菌(Myxomycetes)的生活史,认为多核体是单核细胞合并形成的。在动物方面Lange(1875)是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血液细胞合并的人。Cienkawski(1876),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细胞松弛素D(CD)对小鼠乳腺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细胞的作用,统计了在0.4微克/毫升CD作用下的多核细胞形成率,并与HEp2细胞及正常婴兔肾原代培养细胞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D处理48小时后,肿瘤细胞形成大量的多核,≥3核的细胞数在MA782/5S-8102细胞中为37.05%,在HEp2细胞中为18.37%。正常婴兔肾原代培养细胞经同样处理后≥3核的细胞数只有0.059%。肿瘤细胞多核形成的比例会随CD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高,并出现排核现象。CD处理96、144小时后的多核细胞数,MA782/5S-8102细胞分别为47.90%,53.12%,HEp2细胞分别为43.94%,51.94%,而正常婴兔肾原代培养细胞则仅为0.26%和0.39%,亦未见排核现象,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对CD的不同反应,有可能作为鉴别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一个简便易行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杆状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的构象变化 ,使之形成缆绳结构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HaNPV)的衣壳蛋白也能使宿主昆虫的肌动蛋白发生凝聚 ,用细胞松弛素D抑制宿主肌动蛋白形成纤丝结构 ,病毒感染Hz AM1,空斑计数表明 ,0 1μg/ml细胞松弛素D可使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下降 10 4倍 ,细胞松弛素D浓度增高到 0 5 μg/ml则测不到子代病毒粒子 .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 ,细胞松弛素D并不影响受染细胞中肌动蛋白的含量 .斑点印迹 (dotblot)也表明 ,病毒DNA的合成也没有受到影响 ,推测宿主细胞的肌动蛋白纤丝结构与病毒的复制有关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薄切片发现 ,在 0 5 μg/ml细胞松弛素D处理细胞中形成的病毒粒子形态与正常形态明显不同 ,提示细胞松弛素D抑制HaNPV的增殖是由于抑制病毒组装成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从而可以认为宿主昆虫细胞的丝状肌动蛋白对子代病毒的复制和组装是必需的 .  相似文献   

6.
松孢素B对花粉母细胞染色质穿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gai等,以及Wessels等证实在植物细胞中微丝是促进川流运动的因子。松胞素B(Cytochalasin B简称CB)有干扰微丝抑制川流运动的生物学效应。根据我们的研究,细胞质和核液的川流运动对花粉母细胞间细胞质和染色质穿壁运动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如果用不同浓度的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周期性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应变的大小实验分为5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1%应变)、Ⅲ组(3%应变)、Ⅳ组(10%应变)、Ⅴ组(15%应变);10μg/mL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作用细胞1 h后,设相同的组进行平行实验,作用时间12 h,拉伸频率0.25 Hz;根据应变的作用时间实验分为3组,Ⅰ组(静态培养)、  相似文献   

8.
1967年Carter发现细胞松弛素可以诱发组织培养细胞的自发排核之后,Prescott(1972)借助细胞松弛素存在下的离心处理,使这一排核现象普遍化,从而确立了体外细胞去核的标准方法。经过不断改进(croce et al., 1974;Veomett et al., 1976;Lucas etal., 1976;Wigler et al., 1975),现在,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研究的各个重要领域(Mc Burney et al., 1979;Goldman et al., 1974;du Bols et al., 1980)。细胞去核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初步开展(陈瑞铭等,1979;沈鼎武等,1980)。本实验对二种上皮型传代细胞系进行了去核手术,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所获得的胞质体  相似文献   

9.
使用 Triton 抽提和卡马氏亮蓝染色方法,在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中观察到网状结构物的存在。秋水仙素和细胞松弛素 B 的处理,进一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网状结构:近质膜较细的网状结构能被秋水仙素破坏;核周围与核成切线状结合的较粗的网状结构,经细胞松弛素 B 处理后,其形象更为突出。本文讨论了卡马氏亮蓝方法所揭示的带壁细胞的网状结构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扫描电镜术比较了秋水仙素、细胞松弛素B(CB),以及这两种化合物并合作用下人肝癌BEL-7402系细胞表面形态学的差异。结果表明,秋水仙素与CB诱发细胞排核的模式迥然各异,证实了我们先前在光镜水平上的观察:前者可使排出的核体具有独自游走的能力,甚至完全脱离胞质体而移向外缘;而后者则无这种效应。若并合这两种因子处理细胞,胞质体裂解成大小不等的球状结构。此外,细胞表面微绒毛的变化与CB有关而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无关。文内对细胞骨架与细胞排核及细胞运动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细胞松弛素B对嗜热四膜虫RF1株和BF5在生殖接合期的皮层骨架蛋白,尤其是在接合子接合膜形成和原核交换阶段影响甚大。作者发现VB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皮层骨架蛋白146KD消失,27KD,43KD,47KD和174KD含量下降,32KD,41KD,51KD和54KD保持不变,结果显示,松弛素B对微纤毛蛋白27KD、43KD、47KD、146KD和174KD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核衣壳蛋白(N蛋白)能够结合病毒RNA形成螺旋状的核衣壳。在3种不同的细胞系中分别表达SARS-CoVN蛋白,研究它对转染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N和pEGFP(作为对照)分别转染人胚肾HEK293细胞、成纤维细胞3T3、人宫颈癌HeLa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SARS-CoVN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以及细胞的生长变化。结果:SARS-CoVN蛋白能定位于细胞质,并不像其他冠状病毒N蛋白那样能够定位到细胞核。同时发现SARS-CoVN蛋白能够诱导形成多核细胞,多核细胞的百分率可达33.9%。结论:SARS-CoVN蛋白抑制胞质分裂,延缓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抑制九孔鲍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三倍体材料,进行三倍体与普通二倍体的生长对比试验,试验分为仔鲍和成鲍两个养殖阶段。观察了三倍体性比和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三倍体九孔鲍比普通二倍体九孔鲍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投放的担轮幼虫经5个月培育,三倍体平均壳长可达2.25cm,壳长绝对生长量是普通二倍体的1.20倍;平均壳长3.25cm的个体经6个月培育后壳长为5.43cm,绝对增长量是普通二倍体的1.80倍。三倍体成鲍性比和二倍体没有显著差异,接近1:1;三倍体性腺发育程度较低,雌、雄性腺大小和体积比例均明显小于同期培育的二倍体成鲍。  相似文献   

14.
细胞松弛素B对日本沼虾四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用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诱导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多倍体的处理条件和方法。试验水温分别为18—19℃、22—23℃,CB浓度为1.0—2.0mg/L,处理的起始时间在受精后5—9h,处理的持续时间为10—20min。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9℃时,四倍体卵子的最适诱导条件为:受精后7—8h,CB溶液的浓度1.5mg/L,处理20min,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56.1%;在水温为22—23℃时,最适诱导条件为:在受精后6 h左右,CB溶液浓度为1.5mg/L,处理15—20min,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54.3%。处理的起始时间和CB溶液的浓度对胚胎的四倍体率有显著影响(P<0.05);胚胎的成活率随CB浓度的提高与处理的持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考虑到胚胎成活率因素,建议选择CB浓度为1.5mg/L,处理持续时间15—20min。  相似文献   

15.
IB-RS-2细胞经秋水仙素(2微克/毫升)处理24—48小时,约75%的细胞形成微核,同时在细胞表面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原生质突起。微核化的细胞进一步用松胞素B(10微克/毫升)处理,在Ficoll不连续梯度(12.5%、16%、25%)中进行离心去核、形成许多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微细胞是微核化细胞的原生质突起脱落而形成的。微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群体,无论在大小与表面形态,还是在微细胞内部的成分与结构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管吮吸技术测定了大鼠肝细胞的黏弹性,进一步研究了丙烯酰胺(acrylamide)和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D)以及两者混合作用后对于细胞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CD、丙烯酰胺以及CD、丙烯酰胺混合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的黏弹性系数均明显下降。尤其是对K1的影响最大中间纤维对于黏弹性系数K1的影响要大于微丝对K1影响。而微丝于黏弹性系数K2的影响要大于中间纤维对K1的影响。另外在丙烯酰胺和细胞松弛素D两者混合作用后细胞的黏弹性系数均比两者单独使用时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提示中间纤维、微丝在维持细胞黏弹性这一生物力学特性方面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另外从以丙烯酰胺组和细胞松弛素D组为照组的数据中发现:丙烯酰胺和细胞松弛素D两者混合作用后细胞的黏弹性系数K1或K2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中间纤维和微丝可能对正常肝细胞黏弹性有一定之间的交互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15的细胞毒活性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内生真菌S15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S15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将其鉴定为乙酰基细胞松弛素D(1)和细胞松弛素D(2),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发现2种细胞松弛素对肿瘤细胞SGC-7901有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细胞有丝分裂通常包括核分裂(karyokinesis)及胞质分裂(cytokinesis)两个方面。两者虽有一定的关系,但核分裂并不一定随之有胞质分裂,结果形成双核或多核细胞,如多核原生动物及合胞体组织。因此,应将两者的分裂机制分别理解。关于核分裂机制,在所有细胞中是十分相似的,一般的认识也比较一致。在胞质分裂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大致在动物细胞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由于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以下简称CB)引起细胞群体去核的方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细胞核与质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手段。为详尽地了解CB处理细胞所获的核体和胞质体的特性,以便利用其进行核质关系方面的研究,我们利用显微与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对CB处理所获各类核体作了RNA代谢的研究。核体(Karyoplast)是外面包被着细胞质膜并带有不同量胞质的细胞核,核体本身就是研究细胞核与质相互关系的好材料。通过对核体的研究,可从中探讨大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单纯用秋水酰胺(1μg/ml)和秋水酰胺(1μg/ml)加细胞松弛素B(1μg/ml)复合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株的微细胞生产率,发现后一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微细胞的获得率。对于微核化细胞的离心脱核方法以及粗制的微细胞纯化方法亦作了改进。同时研究了微细胞的存活时间以及它的大小等生物学特性。并且研究了CHO Wg3-h SL7 HFC四种细胞在秋水仙胺和秋水仙胺加细胞松弛素B复合处理后的微核率,发现后一种方法能促进细胞的微核化,但不同的细胞株对这两种有丝分裂阻断剂敏感性差异很大,体外未经转化的人的正常成纤维细胞对有丝分裂阻断剂的敏感性与细胞年龄有密切关系,越年轻越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