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与分析淋病奈瑟菌L型的cppB基因,探讨细胞壁缺陷对淋病奈瑟菌cppB基因的影响。方法:用青霉素诱导淋病奈瑟菌成为L型并获得稳定L型纯培养物,用cppB基因特异性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cppB基因和进行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淋病奈瑟菌的细菌型及其L型都具有cppB基因扩增产物,但PCR—SSCP分析可见异常泳动DNA带型(细菌型有2条带、L型有3条带)。结论:细胞壁缺陷淋病奈瑟菌仍然具有cppB基因,但其碱基序列可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细胞壁缺陷对淋病奈瑟菌隐蔽性质粒B基因(cppB)的影响。方法:用青霉素诱导林病奈瑟菌成L型,以非高渗液体培养基传代培养并获得L型纯培养物,用cppB基因特异性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代次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cppB基因。结果:淋病奈瑟菌细菌型及其传1-4代的L型培养物具有cppB基因,传5代后的L型培养物不能检出cppB基因。结论:细胞壁缺陷可造成淋病奈瑟菌隐蔽性质粒丢失,导致cppB基因PCR检测漏诊。  相似文献   

3.
原位核酸杂交检测宫颈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D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改良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核酸杂交等方法,对5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病原微生物培养细菌及其L型阳性感染率为58%(29/50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多见(13/29例);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检出率分别为66%和45.5%;免疫组化染色(ABC法)金葡菌L型抗原阳性率各为68%和48.5%。L型主要分布于癌间质、癌巢及宫颈上皮下结缔组织内。12例宫颈癌金葡菌L型DNA探针原位杂交显示,10/12例癌细胞核内有金葡菌L型DNA杂交阳性信号,表明金葡菌L型DNA已进入宫颈癌细胞内,可能会在基因水平上影响宫颈上皮恶变,提示宫颈癌发生与金葡菌L型感染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精液细菌L型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L型培养,其中6例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占27.27%。精液常规分析显示,分离出金葡萄菌及其L型的精液,白细胞计数5例超过正常达10~15个/高倍视野;2例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分别是50%以下和Ⅱ级(低于正常)。金葡菌及L型分离阳性的精子电镜扫描,可见有些精子的头尾部有巨形体、园球体或短杆状菌体吸附,并经免疫酶PAP染色证实为金葡菌L型。实验结果表明:细菌L型感染吸附可能是部分男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感染对小鼠不育与致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的L型,经静脉和阴道注射等方式感染小鼠,发现金葡萄菌及其L型可引起小鼠不育并有致肿瘤的可能。用金葡菌及L型感染组小鼠的妊娠率仅为25~50%,对照组妊娠率为100%,P<0.01;同时发现感染组小鼠有6.3%发生恶性肿瘤,而且L型菌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子鼠的垂直感染。  相似文献   

6.
用IK抗酸染色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乳腺癌(97例),和乳腺纤维腺瘤(21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L型阳性例数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间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中抗酸菌L型主要分布于癌细胞巢及其间质内,常集聚成堆,且该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变性或坏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抗酸菌L型主要存在于间质巨噬细胞中。并讨论了抗酸菌L型感染与乳腺癌发生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7.
淋病奈瑟菌孔蛋白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奈瑟菌孔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相对缓慢的抗原变异性。近年来,淋病奈瑟菌孔蛋白结构、抗原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推动了该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细菌及其L型感染诱发小鼠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金葡菌、结核杆菌及其L型分别感染荷瘤和不荷瘤的C57BL/6N小鼠,结果表明感染各组小鼠的主要脏器均不同程度地表现L型感染所致的慢性间质性炎,而缺乏原菌病变特征。感染各组共有15只小鼠诱发出肿瘤,占12.5%,而单纯荷瘤及正常对照组却无一只小鼠诱发肿瘤,提示细菌及L型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分离培养与免疫组化检测子宫颈癌中的细菌L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微生物培养、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侧宫颈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细菌及L型培养阳性率为5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为主(26%),革兰氏染色L型检出率为66/,免疫组化L型抗原阳性率为68%,L型主要分布于间质和癌细胞内。提示L型感染与宫颈癌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β-内酰胺酶采用碘测定法;金葡菌采用国际标准化噬菌体分型法;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玻片法。结果:148株细菌L型中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分别占534%和466%。金葡菌占257%,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占167%。L型对β-内酰胺类和万古霉素较其返祖菌耐药率高,对红霉素及环丙沙星较敏感。返祖菌中金葡菌和表葡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60%,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哌酮60%~84%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约20%,对头孢哌酮(80%)和阿米卡星(66%)多敏感。返祖菌中,金葡菌895%产β-内酰胺酶,MRSA达789%;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优势型别。结论:医院感染中细菌L型分布及其耐药性与B型不同。  相似文献   

11.
精液细菌L型感染与男性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L型培养,其中6例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占27.27%。精液常规分析显示,分离出金葡萄菌及其L型的精液,白细胞计数5例超过正常达10-15个/高倍视野;2例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分别是50%以下和Ⅱ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报导的细菌L型感染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这些L型感染的临床症状,讨论了L型菌原生质体的的形成及其在体内可能发生融合突变的机制,分析了L型的传播方式并且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鼻咽部抗酸菌及其L型感染误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鼻咽部抗酸菌及其L型感染误诊研究蚌埠医学院蚌埠233003徐淑秀,姚敏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安徽肿瘤康复医院蒋玉梅,芦晓鸿鼻咽部是上呼吸道门户,易感染抗酸菌及其L型。当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强时,可无任何症状,一旦过度疲劳或因其他疾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时,即可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雌激素构建淋病奈瑟菌感染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淋病奈瑟菌WHO-A接种经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真皮下埋植尼尔雌醇片(雌三醇)预处理的雌性ICR小鼠,小鼠阴道拭子接种T-M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淋病奈瑟菌,取小鼠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观察淋病奈瑟菌感染情况,比较两种雌激素对小鼠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雌二醇小鼠体内淋病奈瑟菌有短时间的定植,而尼尔雌醇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有利于淋病奈瑟菌在小鼠阴道内的定植。  相似文献   

15.
痢疾杆菌L型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诱导痢疾杆菌D15为稳定L型,比较原菌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的差异。发现L型菌除形态、染色、生长特性与原菌不同外,尚伴有部分生化反应的消失、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对小鼠的致病力减弱,回复菌则与原菌相同。结果表明痢疾杆菌D15L型的生物学性状用致病性与原菌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淋病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是人类,该菌侵袭泌尿生殖道引起淋病.其感染的关键是黏附因子对黏膜细胞的黏附.淋病奈瑟菌主要黏附因子与细胞受体间的作用机制已经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得比较清楚,表达淋病奈瑟菌黏附因子受体的转基因动物可望成为淋病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机制、研制淋病疫苗及新型治疗药物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用Pyrogallol-NBT等方法测定并分析荷瘤感染组,荷瘤非感染组及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组小鼠肿瘤或肝脏内超氧化歧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对小鼠生存的影响。结果发现荷瘤伴感染组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明显短于荷瘤非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16.7%荷瘤伴感染组小鼠同时伴有自发性肿瘤。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组23.3%引起自发性肿瘤。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组及荷瘤伴感染组小鼠肿瘤和肝脏内  相似文献   

18.
用Pyrogalol-NBT等方法测定并分析荷瘤感染组,荷瘤非感染组及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组小鼠肿瘤或肝脏内超氧化歧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对小鼠生存的影响。结果发现荷瘤伴感染组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明显短于荷瘤非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共中16.7%荷瘤伴感染组小鼠同时伴有自发性肿瘤。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组23.3%引起自发性肿瘤。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组及荷瘤伴感染组小鼠肿瘤和肝脏内MDA含量明显高于荷瘤非感染组,P<0.05~0.01。98.7%荷瘤组小鼠肿瘤内SOD含量极少或为零。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肝内SOD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感染可能使小鼠体内SOD量减少,MDA量升高是引起小鼠发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改良抗酸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探讨抗酸菌L型感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c-erbB-2等癌基因蛋白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50例肺癌中抗酸菌L型感染率为420%,伴抗酸菌L型感染者,PCNA指数显著增高;(2)50例肺癌中P21、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0%和340%;且随肺癌分期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而显著增高。结果表明抗酸菌L型感染可能是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P21、c-erbB-2表达预示肺癌预后不良;抗酸菌L型感染和癌基因蛋白可能在肺癌的不同发展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改良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对27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革兰氏染色切片中细菌L型感染率(75.1%)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45.5%)(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抗原阳性率(76.2%)明显高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抗原阳性率(57.1%)。L型、HPV混合感染率为42.8%。上述结果表明宫颈癌中金葡菌L型与HPV感染均常见,尤其金葡菌L型感染更为多见;金葡菌L型与HPV感染的致病特征相似,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泡细胞出现。提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也是宫颈癌的致癌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