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学家首次找到肥胖基因分子遗传学家首次鉴定与拷贝了一种保持体重稳定必需的基因。他们先在小鼠中找到这种基因,然后用它定位出人的相应基因。纽约洛克菲勒大学HowardHughes医学研究所的JeffreyM.Friedman说,人与鼠的这种基因有84%部...  相似文献   

2.
转座子在植物基因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朱乾浩(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杭州310021)转座子(transposon)最早由美国的玉米遗传学家B.McClintock在玉米中发现。但转座子的概念直到1967年在大肠杆菌(E.Coli)的半乳糖操纵子研究中发现插入序列这类转座因子后才被普遍承认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07,42(9):57-57
研究人员日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鉴别出了第1种让人发痒的基因。尽管之前已经知道了一些“痒基因”.但这是首次发现直接与大脑产生联系的基因,该成果将为研制治疗严重瘙痒症的新药铺平道路。由这种基因形成的起刺激作用的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Zhou—Feng Chen领导的研究小组。对GRPR进行研究。科学家之前只在一些脊髓神经细胞——它们负责向大脑传送痛和痒的信号——中发现过GRPR。研究小组于是很快发现,这种受体对于感知痛觉而言并非必不可少——那些被删除了GRPR基因实验室小鼠,同样能够对从灼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氏病相关基因已被定位美国NIH的MihaelH.Polymeropoulos等多位科学家发现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相关基因与位于染色体4q21~q23上的遗传标记紧密连锁,定位于D4S2361与D4S421两个...  相似文献   

5.
可动因子与生物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动因子与生物进化李宏(渝州大学生物系,重庆,630033)自从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在玉米籽粒的色斑遗传研究中发现了转座因子(transposon)以来,人们逐渐发现除了这种转座因子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些能发生转座的因子,比如...  相似文献   

6.
宝福凯 《生命科学》1994,6(1):28-29
与神经肌肉病关联的DNA重复两年前,遗传学家们认为,他们已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基因缺陷,它是被称为脆性X综合征(fragileXsyndrome)的病因。后来,研究者们找到另三个疾病属类似的基因缺陷,其中包括Huntington(亨亭顿)氏病和强直性肌营...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发现有关未老先衰的基因维氏综合征(Werner′sSyndrome)是一种罕见隐性遗传病。患者表现为早年头发灰白、皮肤萎缩与一般衰老特征,严重的将导致癌症、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及Ⅱ型糖尿病,往往在50岁前死亡。美国华盛顿大学遗传学家杰勒德·谢...  相似文献   

8.
美国首次发现肥胖相关基因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FriedmanJM等经过8年探索,首次找到并拷贝出一个对维持体重有重要作用的基因。该基因首先在小鼠中被定位,随后又用小鼠的基因定位了人的基因。该基因在人鼠之间的同源性为84%。一个世纪以来,生理学家们对机体...  相似文献   

9.
人胚鼻咽组织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囊引产5、6、7、8个月人胚胎鼻咽组织总RNA逆转录标记cDNA探针,与代表588个基因的Atlas^TMcDNA阵列进行杂交,观察了这些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内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与细胞分裂增殖及细胞生长相关的基因明显高表达,不同胎龄存在多个表达水平不同的基因及同一基因在不同时期表达水平也不一样,如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1)基因EGRP1在  相似文献   

10.
恒河猴Fas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猴艾滋病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克隆凋亡相关基因Fas的cDNA序列。方法从恒河猴腹股沟淋巴结中提取总RNA,根据人的Fas cDNA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目的cDNA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到pGFM-T Easy载体中,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首次克隆了恒河猴Fas基因,编码序列为1005 bp,将其序列提交GenBank,收录号为AY007572。结论克隆的新序列与GenBank已收录的人和食蟹猴的Fas基因在编码序列的长度上稍有区别,人的编码序列为1008bp,食蟹猴的为996 bp。  相似文献   

11.
《生物磁学》2009,(15):I0001-I0002
德美两国科学家近日在X染色体上发现某个遗传突变。可能有助解释为什么一些感染HIV的女性出现艾滋病的进程较缓。这是首次在性染色体上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遗传突变。研究论文8月14日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该项研究由德国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遗传学家RomanSiddiqui领导。研究人员在93名感染HIV的欧洲血统女性中发现,其中16位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个单核苷多态(SNP)、进一步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2.
美发现帕金森氏病基因继1996年《Science》报道美国的MichaelH.Polymeropoulos等人发现了帕金森氏病(PD)相关基因后(《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封三),他们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1个意大利及3个希腊PD...  相似文献   

13.
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属硫蛋白(Mctallotheonein,简称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富含CyS、能被金属诱导的金属结合蛋白.自从1957年hooshes等人t‘]在马肾脏中首次发现MT以来,人们对不同来源的MT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鉴于MT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有关MT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MT的分类和命名1.IMT的分类根据MT的结构差异,一般将其分成3类I’]第1类:MT的氨基酸序列中的半就氨酸位置与最先从马肾中分离的MT的氨基酸序列中的半脱氨酸位置紧密相关的多肽.所有哺乳动物的MT…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遗传学领域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HuntMorgan)一生的主要工作和细胞遗传学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水稻基因组中MITEs的偏爱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知微型倒转重复转座因子(MITEs)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附近的非编码区。为探讨MITEs在基因组一级结构中的分布规律,通过对82kb的水稻BAC克隆l1332全序列分析,精确鉴定了1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位置和转录方向以及7个MITEs的们置,毫无例外的观察到,MITEs只要存在,总是位于最近的基因的上游 ,不管该基因与之相距多远、转录方向如何。另外还发现,1个MTIE被2个基因共享,由于MIT  相似文献   

16.
新发现3个Ⅰ型糖尿病相关基因位点英国牛津大学TooddJA领导的小组利用新的基因作图法同时分析46条染色体,发现了18个与Ⅰ型糖尿病有关的染色体区段,并证实了IDDMI基因在Ⅰ型糖尿病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Ⅰ型糖尿病是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因(gene)一词是在1909年由丹麦植物学家、遗传学家约翰逊(W.L.Johannsen)首先提出的,用来说明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G.J.Mendel)在豌豆实验中所假定的遗传因子。二十年代,美国实验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及其学生在果蝇研究工作中,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五十年代,法国遗传学家本泽(S.Benzer)等人对基因精细结构和顺反位量效应(cis-traus tffeet)等方面研究的结果,也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象“念珠”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而不发生重叠。这一观念,长期以来,获得了普遍的信任。但是,1977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F.Sanger)运用其首创的正负法,分析了ΦX174噬菌体DNA的核苷酸顺序,在比较ΦX174噬菌体DNA核苷酸顺序和其产生的蛋白质氨基酸顺序时,意外地发现了基因是可以重叠的。  相似文献   

18.
海南崖县中寒武统Marocella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林天瑞 《古生物学报》1999,38(1):102-105
Marocella hainanensis sp.nov发现于海南岛崖县大茅群,是我国中寒武世地层中首次发现,伴生的Xystriduridae科的三叶虫许多属种是组成中国,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中寒武世早期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9.
新辅基吡咯喹啉醌(PQQ)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咯喹啉醌(Pyroloquinoline-Quinone,PQQ)是氧化还原酶的新辅基。它在细菌体内是由一组排列成簇的相关基因即pqq基因控制合成的。根据不同细菌来源pqq基因的同源性和对应关系,可将pqq基因归为7类:簇基因1~7。在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中存在其中四个,KlebsielaPneumoniae和MethylobacteriumOrganophilumDSM760中6个,而Methylobacteriumex-torquensAM1中存在全部7个簇基因。簇基因1编码一个由22~29年氨基酸组成的小肽,此小肽可能是PQQ的前体,簇基因2可能涉及PQQ跨膜转运,簇基因3可能负责PQQ合成的最后一步酶催化,簇基因5可能涉及PQQ合成中某种酶的辅因子合成,簇基因6和7可能负责小肽的加工。簇基因4功能还不清楚,但在M.extorquensAM1中簇基因3和4是以融合基因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种族与病症     
李兵 《生命世界》2007,(5):104-105
遗传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是否容易生病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人对某些病症的倾向性也与其所属民族有关。这在科学领域被称为人种基因学,目前对该学科的研究十分活跃。俄罗斯生物学家斯维特兰娜·伯林斯卡娅女士介绍了这一学科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