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鼻前庭的菌群分布特征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情况。方法无菌采集935名大学生鼻前庭拭子,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常规分离培养鉴定细菌;血浆凝固酶实验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鼻前庭细菌检出率从高到低为类白喉棒状杆菌(53.80%)、表皮葡萄球菌(45.78%)、枯草杆菌(31.97%)、金黄色葡萄球菌(15.51%),链球菌(2.78%)、克雷伯菌(1.60%)、真菌(1.50%)、铜绿假单胞菌(0.43%)、肠球菌(0.21%)和变形杆菌(0.21%)等。7.48%(70/925)的学生鼻前庭未检出细菌;34.12%(319/935)携带单一细菌,51.12%(478/935)携带2种细菌,7.27%(68/935)携带3种及3种以上细菌。共检出1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为15.51%(145/935)。结论大学生鼻前庭菌群组成以类白喉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由健康人皮肤上分离的菌株(F65、A14-1、ad_3和Bf_1、Bf_2五株菌)进行了较系统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基本上符合表皮葡萄球菌、疮疱丙酸杆菌、干酪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做了抗生素、胆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氯间苯二甲酚,以及(国际香型)氧化玫瑰等香精的敏感试验,并进行温度与时间、酸硷耐受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痤疮皮损区皮肤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对皮肤常见病─—痤疮40例病人皮损区的皮肤菌群进行了探讨,并以104例健康人面部皮肤菌群及82例治愈后病人原皮损区菌群分析作为对照,结果痤疮病人皮损区中痤疮丙酸杆菌活菌数为4.55±0.73(CFU以Log/cm2计)。分离率为100%,表皮葡萄球菌数为4.19±0.70(100%),微球菌数为2.71±0.69(62.5%),杆菌数为3.09±0.64(90%),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数为3.31±0.76(35%),产色素微球菌数为3.05±0.82(45%),痤疮病人皮肤的皮损区内常住菌和过路菌都较健康人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经皮肤微生态制剂治疗后痤疮病皮肤菌群与健康人几乎无差异(P>0.05),说明皮肤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皮肤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提高定植抗力的生理作用,故能较有效的治疗痤疮。  相似文献   

4.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红肿、疼痛明显,严重易形成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具有损容性。有研究表明在感染性痤疮的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还可以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为皮肤的常住菌,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微生物群(微种群)与宿主的关系,我们在人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物中,定量的加入从皮肤上分离的常住菌和其它菌株的纯培养物进行混合培养,设立不加菌液的对照组,发现加入疮疤丙酸杆菌(A_(14-1)、表皮葡萄球菌(F_(65))等常住菌,以及从皮肤上分离的干酪乳杆菌(ad_3株)、青春双歧杆菌(Bf_1),有促进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延缓其老化等作用。而加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脆弱美杆菌(A104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89株),则出现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脱核、裂解和死亡等毒害作用。我们的实验表明:皮肤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皮肤有生理性的滋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藏灵菇酸奶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寻常性痤疮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几种疾病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面部的美观,使许多人为之苦恼。有资料证实,皮肤表面栖居着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群,有细菌20多种;真菌7、8种;还有一定数量的病毒和原虫等。面部皮肤优势菌群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丙酸杆菌,这些常驻菌形成了和谐的微生态系。这些细菌受面部皮脂腺分泌、pH值以及外环境的影响,可发生演替。该文用微生态理论做指导,以调整面部菌群失调达到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析正常成人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耳道内菌群结构的差别,寻找有效抑制致病菌同时对皮肤主导菌群影响不大的抗生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20例正常成人及20例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行血琼脂平板划线法分离鉴定细菌,选择典型病例进行DGGE法分析耳道菌群多样性,对培养的常见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药敏结果。结果(1)20例正常成人耳道分泌物中18例培养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90%),2例培养阴性(10%);20例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40%),铜绿假单胞菌5例(25%),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2例(各10%),阴沟肠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各1例(各5%),无菌生长1例(5%)。(2)DGGE分析显示,正常成人耳道菌群种类比CSOM明显增多。(3)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均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左旋氧氟沙星耐药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敏感。结论(1)正常人耳道正常菌群多样性高于CSOM。(2)目前培养出的正常成人主要耳道菌群为表皮葡萄球菌,CSOM主要菌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3)环丙沙星同时抑制正常菌群和致病菌的生长。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左旋氧氟沙星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正常菌群成员表皮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8.
正常菌群对常见致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德鑫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4):217-220
生物拮抗作用是微生物种群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实验中我们使用从皮肤上分离的常住菌——痤疮丙酸杆菌(A14-1)和表皮葡萄球菌(F65)对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C189)、绿脓杆菌(C8514)和埃希氏大肠杆菌(C1356)的体外拮抗试验表明,它们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一般从48小时开始,72小时明显。而皮肤常住菌间无拮抗作用,相反它们还有协同作用,这对于皮肤的自净以及维持皮肤的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实验中还进行了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分离株与上述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拮抗试验,结果表明也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使用皮肤常住菌分离株,筛选驯化后成为无毒菌株,经冷冻干燥后,制备成生态制备膏霜,涂于已被烧伤大鼠表面,2h后接种绿脓杆菌(10~9CFu/ml)或金黄色葡萄球菌(10~9CFu/ml),并以空白膏霜涂抹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抗感染作用,发现拮抗作用自48h始,痴上绿脓杆菌菌数由1.08×10~(11)CFu/g降至6.51×10~(10)CF/g,痂下由1.12×10~(11)至7.77×10~9CFu/g。至72 h拮抗作明显,痴上绿脓杆菌4.69×10~(10)至2.08×10~8,痂下为1.65×10~(10)至4.5×10~8。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从10~(10)CFu/g到10~8CFu/g,72h后便降至1.02—7.83×10~6CFu/g,并一定程度阻止了感染的细菌入血,而对肠道细菌迁移无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痤疮面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青少年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与痤疮丙酸杆菌的异常增殖有关。【目的】探究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微生物组成与健康对照的差异,为从微生态角度防治痤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V1-V2区和真菌TIS1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京地区16岁青少年面部痤疮皮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将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微生物组成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寻找差异菌群。【结果】痤疮患者面部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01),主要与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PM221)显著性上升相关,而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未明显皮损区细菌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痤疮患者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较健康对照组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显著性上升(P0.05),与限制性马拉色菌的显著上升相关。【结论】面部皮肤微生物变化与青少年痤疮的发生相关。本研究为从微生物角度防治痤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