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郧西范家坪早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贵阳西北郊探矿厂对面山坡上发现的早二叠世晚期茅口组双切尾虫亚科三叶虫的1新属——棘菲利普虫属(Acanthophillipsia),计4新种:Acanthophillipsia guiyangensis, A. abrota, A. abnormis和A.granurosa,丰富了我国二叠纪三叶虫动物群的资料,对研究二叠纪三叶虫的分类、演化和古生物地理分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树萝卜属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萝卜属(Agapetes D.Don ex G.Don)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亚科(Vaccinioidae),是G.Don于1834年建立的。最初包括了Thibaudia与Ceratostema两属植物中一些种类。接着C.B.Clarke于1881年在印度植物志上(Flora of British India3:445—449)描述了东印度分布的种类。随后W.E.Evans于1927年在Notes Roy.Bot.Gard.Edinb.(15:199—208)上根据G.Forrest在中国西部和缅甸东北部采集的标本描述了一些种类。Smleumer于1939年在Engl.Bot.Jahrb.(70:95—106,1939)上描述和记载  相似文献   

3.
中国带叶蝉属四新种记述(同翅目,叶蝉科,殃叶蝉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带叶蝉属Scaphoideus Uhler(同翅目,叶蝉科,殃叶蝉亚科)4新种:黑瓣带叶蝉S.nigrivalveus Li et Wang,sp.nov.(内蒙古、湖北)、曲茎带叶蝉S.curvanus Li et Wang,sp.nov.(云南)、藏氏带叶蝉S.zangi Li et Liang,sp.nov.(云南)及白腹带叶蝉S.palidrentris Li et Wang,sp.nov.(贵州).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崖县中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描述了海南岛崖县大茅中寒武世三叶虫4属7种,其中包括5新种、2个未定种:Pagetia sp.,Xystridura hainanensis Sun,X.yaxianensis Chu et T.R.Lin(新种),X.orientalis Chu et T.R.Lin(新种),Galahetes hainanensis Chu et T.R.Lin(新种),G.pyrus Chu et T.R.Lin(新种)和Kootenia sp.。丰富了我国中寒武世的三叶虫资料。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海南岛尖蜂岭和五指山的蚋属绳蚋亚属Simulium(Gomphostilbia )3新种,即曲端绳蚋S.(G.)curvastylum sp.nov.,黑股绳蚋S.(G.)nigrofemoralum sp.nov.和膨股绳蚋S.(G)tumum sp.nov.。分别对其成虫和幼期作形态描述并与其近缘种比较作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6.
鹿类动物的系统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獐亚科的设立与否.通过测定獐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并从GenBank获得鹿类另外14种动物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全序列,以水牛和绵羊作双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鹿类动物系统发生关系及獐亚科的有效性.结果分析表明:(1)支持鹿科分为鹿亚科、麂亚科、獐亚科和美洲鹿亚科,麝科成立;(2)獐亚科有效,支持獐与原属美洲鹿亚科狍共同组成獐亚科;(3)毛冠鹿的分类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海南岛尖峰岭和五指山的蚋属绳蚋亚属Simulium(Gomphostilbia)3新种,即曲端绳蚋S.(G.)curvastylum sp.nov.,黑股绳蚋S.(G.)nigrofemoralum sp.nov.和膨股绳蚋S.(G.)tumum sp.nov..分别对其成虫和幼期作形态描述并与其近缘种比较作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雅罗鱼亚科为外群,采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鲌亚科17个属(须鳊属除外)进行了系统发育和动物地理学的分析.结果表明,(1)鲌亚科这17个属为一个单系群,并由4个较小的单系群组成;(2)鲌亚科现在的地理分布格局除源自离散事件外,主要源于扩散事件.鲌亚科的特征演化还表明,东亚地区地质历史的反转演化和平行演化可能在鲌亚科系统发育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报道扁叶蝉亚科1新属,网背叶蝉属Reticuluma gen.nov.及3新种,柑橘网背叶蝉R.citrana sp.nov.(模式种)、林氏网背叶蝉R.lini sp.nov.和刺茎网背叶蝉R.spinata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采自鄂西地区早志留世Llandovery(Aeronian)的三叶虫Aulacopleura(Aulacopleura)wulongensis Wang的个体发育。运用分支分析研究了深沟肋虫亚科(Aulacopleurinae)各种的最佳聚类,确定该亚科目前仅含Aulacopleura一属,Songkanina属是Aulacopleura(Paraulacopleura)亚属的同物异名。Aulacopleura一属的祖先种为A.szechuanica,在系统演化中存在幼型形成和过型形成两种异时发育现象,Aulacopleura (Paraulacopleura) 各种为该祖先种的幼型形成后裔,而Aulacopleura(Aulacopleura)各种为它的过型形成后熵。  相似文献   

11.
根据贵州东部晚寒武世早期地层内获得的刺尾虫科三叶虫新材料,论述了具有尾侧刺和不具尾侧刺的此类三叶虫共同起源于褶颊虫目的Mapaniidae,以及它们的早期演化,此外,还描述了此类三叶虫1新亚属、2新种和2新亚种及其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变异,对于正确认识寒武纪三叶虫的分类,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雅罗鱼亚科为外群,采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鲐亚科17个属(须鳊属除外)进行了系统发育和动物地理学的分析。结果表明,(1)鲴亚科这17个属为一个单系群,并由4个较小的单系群组成;(2)鲴亚科现在的地理分布格局除源自离散事件外,主要源于扩散事件。鲐亚科的特征演化还表明,东亚地区地质历史的反转演化和平行演化可能在鲴亚科系统发育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叉尾斗鱼的胚胎和幼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文彪 《动物学研究》1984,5(3):261-268
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Linnaeus)分类上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科Anabantid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的内陆淡水小鱼。有关其分类位置、形态、习性和分布等问题,Myers,G.S.(1932),Sterba,G.(1963)等先后作了颇详细的记述;Tomita,G.et al.(1936,1938)曾对早期阶段的叉尾斗鱼对光的色素效应以及早期的行为发育做了研究和观察。有关叉尾斗鱼的胚胎和幼鱼发育尚未见系统地报道;在1979—1981年,作者对叉尾斗鱼的胚胎和幼鱼发育进行多次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记述广西壮族自治区蚋属绳蚋亚属2新种,元宝山绳蚋S.(G.)yuanbaoshanense sp.nov.和龙胜绳蚋S.(G.)longshengense sp.nov.,二者均以采集地命名.模式标本存放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元宝山绳蚋,新种S.( G.)yuanbaoshanense sp.nov.(图1~14)新种雄虫后足基跗节不膨胀,两侧平行,隶属于巴托绳蚋组batoense group.与报道自爪哇的巴托绳蚋S.(G.)batoense Edwards和产自我国的金鞭绳蚋S.(G.)jinbianense Zhang and Chen近缘.但新种依其雄虫尾器的形状、蛹呼吸丝的分支情况及幼虫后颊裂端圆等特征与前者有明显的差异.而股、胫节无鳞状毛、胫节无亚基黑环及雌虫生殖叉突后臂无侧突,可与后者相区别.正模♀,副模2(♂)(♂),7蛹,3幼虫,均采自广西元宝山溪流水草中.龙胜绳蚋,新种S.(G.)longshengense sp.nov.(图15~27)根据新种雄虫后基跗节不膨胀,也隶属于绳蚋亚属的batoense组(Takaoka and Davies,1995,1996).与报道自中国的海南绳蚋S.(G.)hainananse Long and An近似.二者蛹的特征几乎无区别,但新种雄虫生殖肢端节和腹板的形状,各足股节具暗色鳞状毛;幼虫后颊裂端圆,腹节无暗色分支毛,可资鉴别.正模♀,副模3蛹,1幼虫采自广西龙胜县三门山溪背阳水草中;3蛹,1幼虫采自广西十万大山小溪水草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线柱苣苔属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84,(3):183-190
<正> Rhynchotechum Bl.是K.L.Blume于1826年根据R.parviflorum Bl.(产爪哇,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建立的,到了1883年,C.B.Clarke在其苦苣苔亚科专著中记载了这属植物共九种。 C.G.Nees von Esenbeck于1834年根据Isanthera permollis Nees(产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建立了Isanthera Nees属。Clarke在上述1883年的专著中记载了这个属共3种植物,并指出这个属在花药分裂方式,花柱较短,叶互生等特征上与Rhynchotechum相区别,还认为这属应与Rhynchotechum属合并。B.L.Burtt于1962年研究了上述二属植物之后,将Isanthera并入Rhynchotechum。本文作者赞同这一归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出版的“古生物论著”(T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aeontology)三叶虫卷,目前正在修订,准备出第二版。按计划三叶虫卷要出三卷:第一卷为三叶虫的理论部分,包括形态构造、功能,地理分布,个体发育及系统演化等;第二卷为寒武纪三叶虫属群的描述和订正;第三卷是奥陶纪至二叠纪三叶虫属群描述和订正。第一版于1959年出版,到目前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内新增加了近两倍的属群,已达3000属以上。各国三叶虫专家正在努力编写,估计近两年内可以完成。主编是英国的H.B.Whittington教授,他主要负责第一卷与第三卷的编辑  相似文献   

17.
贵州开阳中心下寒武统黄莲坝组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贵州开阳中心下寒武统黄莲坝组较低层位中产? Drepanuroides sp.(贵州地层古生物工作队,1977),但至今没有详细研究报道。1980年以来,赵元龙等多次对开阳中心中坪黄莲坝组进行了三叶虫采集及地层研究,发现大量的所谓? Drepanuroides sp.并不是真正的Drepanuroides,而是和Drepanuroides相似,但区别明显的Drepanuroides(Paradrepanuroides)(subgen.nov.)(拟镰尾形虫)。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贵州开阳一带Drepanuroides层位低、地层对比不好解决的疑难问题。本文描述了8种(包括相似种及未定种)三叶虫:Guizhoudiscus tingi,Zhenbaspis(Zhenbaspis)cf.dashapoensis,Drepanuroides(Paradrepanuroides)kaiyangensis,D.(P.)robusta subgen.  相似文献   

18.
动物学者和古生物学者对于三叶虫的个体发育一向极为重视。第一,因为三叶虫是地质史上发生最早的高等无脊椎动物,它的个体发育对于其它高等无脊椎动物,特别是甲壳类的发生和演化有重大关系。第二,是三叶虫的个体发育对于三叶虫的自然分类和系统演化都能提供极为宝贵的资料。近十几年来各国研究三叶虫的学者对于个体发育极为注意。中国是产三叶虫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但其地理分布极为广泛,整个古生代海相地层中也都有这类动物的出现,尤其是在寒武纪和奥陶纪,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实属罕见。同时中国三叶虫动物羣并兼有世界各地几个重要类型,因此三叶虫幼虫在中国的发现,应该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1.浙江褐茸藻 新种 图1 Giffordia zhejiangensis S. B. Wang, sp. nov. Species affinis G. laminaria (Noda) S. B. Wang et R. X. luan, sed frondibus majoribus,0. 5—1 cm altis; in frondibus scytosiphonis lomentaru parasiticis; sporangiis plurilocularibus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东部寒武系杷榔组发育,化石丰富,产有杷榔动物群;其中掘头虫类、莱德利基虫类三叶虫保存好,序列完整,提供了研究这些类群属种个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本文据杷榔组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Walcott,1905)的300多块标本的分析数据,详细讨论和重点研究了其从幼虫期、分节期至成虫期个体发育特征,分析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个体发育演化趋势。丰富了R.(Pteroredlichia)chinensis个体发育的资料,对莱德利基虫属种厘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提供了属种分类对比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