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72年夏,在云南禄丰盆地采得一批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一三列齿科(Tritylo-dontidae)的小头骨,保存相当完好。这类化石早在十九世纪末,在非洲南部、西欧已有发现。当时大多数人把它归入早期哺乳类。1938年,杨钟健等在禄丰发现了卞氏兽(Bienothe-rium),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卞氏兽上下颌的连接方式、下颌骨的组成等方面,仍然保留着典型的爬行动物特征。这就使三列齿类正式归于爬行动物。三列齿兽是一类接近于哺乳类的爬行动物,对了解脊椎动物的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根据辛博生(Simpson)1928年叙述的三列齿科的特征(颊齿的齿型一致,齿尖新月状,由三个齿列组成,咀嚼方式由下颌骨的前后运动),可看出这一高度特化了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1972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崔贵海、袁祖银两同志在云南禄丰发掘恐龙的同时,采集到了不少卞氏兽类的化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门类的标本,其中也包括若干三叠纪哺乳动物。这里仅就两个属于始带齿兽的头骨给予初步报导。  相似文献   

3.
一、两个禄丰兽的新标本自1959年周明镇和胡承志描述了禄丰的一个新的卞氏兽类,名曰禄丰兽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找到两个可以归于这一属的标本(禄丰兽正型标本存地质博物馆)。现将此两标本描述于次,并讨论一下这一属在三列兽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在地貭陈列館由胡承志同志于1959年采自云南祿丰的爬行类化石中,有一块破碎的卞氏兽类的化石。由于标本(部分头骨)已受強烈风化,詳細构造已无法辨认,但这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現,因它表示在祿丰动物羣中有一种身体异常壮大的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a)从保存部分的大小估計,較云南卞氏兽(Bienotherium yunnanense)的身体几乎約  相似文献   

5.
<正> 1979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博物馆组成的野外队,在南江县境内进行侏罗系脊椎动物化石野外调查时,于南江县城郊的崔家沟,发现了两个十分完整的三列齿兽头骨和部份骨骼,化石产自上沙溪庙组下部的地层中。在我国关于三列齿兽科的早期记录,主要来自云南禄丰盆地的下禄丰组。1965年,在万县地  相似文献   

6.
天山北麓二齿兽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介绍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二迭纪二齿兽类化石,它和杨钟健记述的第一个二齿兽头骨一样,是袁复礼新疆搜集品中的一个,两者在形态上相差很大,但化石的确切地点和层位同样不清楚。二齿兽属中除了极少数生存到三迭纪初期,绝大多数都生活在上二达世。到三迭纪开始,其地位便为水龙兽和后期的肯氏兽类所代替。由于它在划分二、三迭纪地层里代上是一个较好的标志,因此虽然产地层位不清,仍有必要加以记述。这一头骨比前一二齿兽要小得多(长约120毫米),连同下颌一起被保存在一灰绿色粉砂岩结核里。所有露出部分,如吻端、间颞部、两侧颧弓均因风化而不同程度地受损,但其他部分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7.
似粗弯齿兽的重新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产自河南济源王屋山的王屋似粗弯齿兽(Traversodontoides wangwuensis)系杨钟健1974年所记述和命名。当时被归属于犬齿兽类横齿兽科(Traversodontidae)。根据野外记录,化石来自二马营组上部,但在该地点无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发现。最近,在研究和尚沟组掘兽类的同时,对该标本的头骨(古脊椎所登记号V4068)进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陆相三叠纪地层里,完美中国颌兽是非三列齿类犬齿类的唯一代表,首次报道时曾被鉴定为犬鳄科 (Cynosuchidae). 本文记载了该头骨的牙齿、颌关节等特征,证明应归宽齿犬齿兽类的 Trirachodontinae.  相似文献   

9.
中国二叠纪四足类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新疆和内蒙古大青山发现了大量二齿兽类(Dicynodontia)化石,而在华北地层区则以锯齿龙类(Pareiasauria)化石为主,还没有发现二齿兽类。近年来,在山西寿阳二叠系中发现了产自上石盒子组中的锯齿龙类和产自孙家沟组中的二齿兽类化石。根据髂骨的形态特征,相较于二叠石千峰龙(Shihtienfenia permica),新的锯齿龙类化石与多齿河南龙(Honania complicidentata)更相似。这表明济源动物群(河南龙组合带)可能在山西的上石盒子组中也有分布。根据头骨的特征,新二齿兽类化石属于隐齿兽目(Cryptodontia),可能是其中的某个支系在中国的第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云南下禄丰组的早侏罗世中国尖齿兽的新材料显示出从前未曾认识到的早期哺乳动物牙齿特征.中国尖齿兽的门齿和犬齿,像非哺乳类犬齿兽一样,是多次替换的。新的中国尖齿兽幼体标本保存有前臼齿,前臼齿替换一次之后,在较大(更老)的标本上就永久消失。犬后齿分化为前臼齿与臼齿,以及前臼齿仅替换一次是现代哺乳动物的衍生特征。中国尖齿兽前边的臼齿可能无后继齿替换而消失;后边的臼齿替换一次.中国尖齿鲁当其成体的牙齿还在经受替换期间,头骨仍在继续生长。中国尖齿首是所有其他哺乳动物的姊妹类群。中国尖齿兽的牙齿替换方式可解释为从爬行类原始多出齿系向哺乳动物进步的二出齿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由中国尖齿兽的多出齿系和其头骨无期限式生长推知,该类动物尚不具备现代哺乳动物所具有的有期限生长方式和哺乳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63年,中国科学院吉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二、三迭纪地层中采集到一批爬行动物化石,其中大多数是水龙兽类。在正在进行修理的标本中,有一个保存在结核里的小型水龙兽个体。修理之后,发现头骨保存极为完好。它虽然代表的是一个年轻的个体,但很清楚与任何已知种有所区别。这个标本采自新疆吉木萨尔东小龙口,层位是仓房沟岩系韮菜园子组。由于水龙兽是三迭纪最早期的标准脊椎动物化石,因此也可以确定韮菜园子组代表三迭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所记述的标本,是1972年袁祖银同志与笔者在云南进行野外工作时采集的。化石产于云南禄丰的下禄丰组深红层地层中,与周明镇教授描述过的禄丰兽(Lufengia)同层。由于风化,头骨缝合线不清楚,但就头骨显示出的其他特征,不难看出,此标本系代表三列齿科(Tritylodontidae)中一新种属。本文承王哲夫、侯晋封同志分别照相和绘图,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产自江西省赣州市上白垩统赣县河口组的一件多瘤齿兽类标本, 这是江西省报道的首例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此标本头骨后部横向扩展, 额骨较小, 后端尖并构成眼眶的内侧边缘, M1具三列齿尖, 系统发育分析支持其归入纹齿兽超科。与河南晚白垩世的中原豫俊兽形态较为相似, 但是两者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因此建立一个豫俊兽属新种——虔州豫俊兽(Yubaatar qianzhouensis sp. nov.), 鉴定特征为: m1齿尖式为7︰6; M2齿尖式为1︰3︰3; m1颊侧后部存在一道小脊; 虔州豫俊兽m2和m1的长度比例小于中原豫俊兽; 冠状突呈楔状, 末端尖。虔州豫俊兽的发现不仅扩展了晚白垩世多瘤齿兽类在东亚地区的地理分布和物种多样性, 并且也扩展了中生代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4.
真三尖齿兽类是了解亚洲白垩纪哺乳动物群演化和转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到目前为止沙海组和阜新组(下白垩统上部)已经发现了两种戈壁尖齿兽科以及两种三尖齿兽科的真三尖齿兽类。描述了这些地层产出的真三尖齿兽类的其他材料,包括一新属新种——常氏阜新尖齿兽(Fuxinoconodon changi gen. et sp. nov.)和一枚左下臼齿(鉴定为?Gobiconodontidae gen. et sp. indet.)。这种新的真三尖齿兽类被归入戈壁尖齿兽科(Gobiconodontidae),其特征为:第一下门齿大、门齿和前臼齿的数目变少、臼齿b尖和c尖较大而独立,以及臼齿具有分别属于Gobiconodon第一代或第二代臼齿上独有特征的组合。新材料与同一地区相同层位已经报道的4种真三尖齿兽类表明,虽然科级和属级的多样性似乎已经减少,但亚洲早白垩世晚期仍存在比较多样的真三尖齿兽类。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恐头兽类一新属种利齿狭头兽(Stenocybusacidentatusgenetspnov)。它以高而窄的头骨,轻巧的结构,大的眼孔,小的颞孔,三角形的上颌骨有别于所有已知的恐头兽类。它的门齿结构,及出现在头骨顶面容纳下颌收肌的凹陷显示了与安泰龙科(Anteosauridae)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其狭窄的头骨,大而侧扁的犬齿,及较为长大、侧扁、具边缘锯齿的犬齿后齿表明它代表一个新科,而且是恐头兽类中最为原始的科。  相似文献   

16.
湖北宜昌冠齿兽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产于湖北宜昌梅子溪的冠齿兽类化石的一新种:杨氏方齿兽 Manteodon you-ngi sp.nov.1936年德日进和杨钟健曾记述了一种产自同一地区的冠齿兽类化石(Eudinoce-ras cf.kholobochiensis)。它的大小和性状与杨氏方齿冠齿兽十分相近,因此被归列到杨氏方齿冠齿兽这个种。宜昌地区含冠齿兽化石的两个地点(梅子溪和洋溪)的地层,其时代与湖北玉皇顶组的时代应相当或稍晚,但不会晚于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17.
<正>1962年在我国广东南雄盆地首次发现了阶齿兽类化石(周明镇等,1973;郑家坚等, 1973),随后在安徽潜山、湖南茶陵、陕西石门、江西大余等地的中古新世地层中相继发现该类动物的化石材料,尤其是在广东南雄、江西大余和湖南茶陵三个地点,有大量的阶齿兽类化石产出。阶齿兽类在中古新世时在亚洲南部是广泛分布的。本文记述的阶齿兽材料是2003年在江西池江盆地发掘到的,此标本与已知的阶齿兽属中各种均有明显差别, 故建立一新种——丁氏阶齿兽(Bemalambda dingae sp.nov.)。  相似文献   

18.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的齿列和前肢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骨架的对齿兽类。其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兽科(Spalacotheriidae),该科为原始兽类中主要繁衍于北方大陆中生代后期一个咀嚼方式以上下日齿对咬为主的单系类群。张和兽骨骼形态显示其前肢姿势处于外展趴卧(sprawling)与内收直立(parasagittal)之间,兼有树上和地面活动的能力,是原始兽类中趋于以地面活动为主的成员。附录列举了哺乳类的主要齿列和骨骼性状序列及分布矩阵。  相似文献   

19.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三尖齿兽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了戈壁锥齿兽科 (Gobiconodontidae)一个新的属种———陆家屯弥曼齿兽 (Meeman nodon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标本产于辽宁西部朝阳市上园镇陆家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段的凝灰质砂岩层中 ,为一具完整齿列的左下颌骨。新属与戈壁锥齿兽 (Gobiconodon)共有以下区别于其他三尖齿兽类的特征 :2颗下门齿 ,i1增大 ,后部门齿、犬齿和前部前臼齿尖锥形 ,前臼齿具有高的中央尖和小的附尖 ,i~p1向前平伏。因此 ,新属被归入戈壁锥齿兽科。弥曼齿兽与戈壁锥齿兽及其相近属的区别在于 :下门齿和下犬齿更加平伏 ,i1在比例上更大 ,而i2则更小 ;最后一枚下前臼齿与第一枚下臼齿之间没有齿隙 ;前臼齿退化 ;下臼齿长度大于高度 ,主尖向后倾斜 ,与b尖和c尖相比 ,a尖较低 ,m1显著小于m2~ 4。新属下臼齿没有齿带 ,与爬兽 (Repenomamus)相似 ,而与戈壁锥齿兽不同。基于与爬兽齿列的对比 ,讨论了戈壁锥齿兽类的齿式 ,认为其应具有两颗门齿 ,而不是以前认为的 1颗门齿 ,从而将戈壁锥齿兽类下齿列齿式修订为 :2·1·2~ 3·5。  相似文献   

20.
记原始巩头兽类一新属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巩头兽类一新属种利齿狭头兽,它以高面窄的头骨,轻巧的结构,大的眼孔,小的颞孔,三角形的上颌骨有别于所有已知的恐头类。它的门齿结构,及出现在头骨顶面容纳下颌收肌的凹陷显示了与安泰斜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基狭窄的头骨,大而侧扁犬齿,及较为长大,侧扁具边缘锯齿的犬齿后齿表明它代表一个新科,而且是恐头兽类中最为原始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