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震旦鸦雀是我国稀有特产鸟类,它在我国有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Paradoxornis h.heudei)和黑龙江亚种(P.h.poliuanoui)。前者分布于长江下游,九江至江阴和浙江杭州,后者分布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渔场及兴凯湖(郑作新,1976)。 相似文献
2.
震旦鸦雀(Paradcxornis heudei)属中国稀有特产鸟类,它有两个亚种,一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渔场及兴凯湖;另一亚种在长江下游,九江至江阴一带及杭州。近年在连云港地区亦发现它的踪迹并对其进行人工饲养驯化,至今尚未见有过报道,现将我们1986和1987两年中对震旦鸦雀的饲养驯化初步尝试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震旦鸦雀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震旦鸦雀是一种小型濒危鸟类,在IUCN和ICBP出版的红皮书中,共同认定为Ⅰ(Indeterminate)级。本文是作者于1985~1986年期间,对种群生态进行研究的首次报道。该鸟栖息于上海沿海芦苇滩中。种群密度1.21±0.57对/公顷。文中还论述数量变动和种群活动的变化规律。在奉贤沿海估计有290~387对。在越冬期中,剥取芦鞘内的寄生虫等为食。由于围垦不断发展,栖息地日益缩小,因此在生存上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震旦鸦雀的习性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属我国特产稀有鸟类,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King,B.W.1981)。指名亚种分布于长江下游、九江至江阴及杭州等地(郑作新,1976);Gee,N.G.(1929)记述“长江口苇塘中有之”。笔者1985~1987年进行江苏鸟类资源调查期间,于连云港地区约当北纬34°41′~34°46′,东经119°07′~119°30′之间发现也有震旦鸦雀生存繁殖。因进而对其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居留情况以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其幼鸟及成鸟进行了饲养。现将有关资料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芦苇收割对震旦鸦雀觅食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特殊的自然保育意义,芦苇收割是芦苇湿地管理的主要手段,往往对栖息于芦苇湿地中的动物群落产生影响,尤其对专食芦苇昆虫的鸟类影响较大。2007年1~4月,在长江口崇明岛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研究基地芦苇收割前后通过样方法研究了芦苇收割对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觅食的影响。研究表明,芦苇收割显著减少了震旦鸦雀潜在食物资源,改变了震旦鸦雀觅食分布并使震旦鸦雀提前转移到新生芦苇枝上取食,芦苇收割后残留老芦苇枝对震旦鸦雀取食具有重要影响。芦苇收割时保留一定的斑块状和条带状老芦苇有利于震旦鸦雀利用新芦苇枝上潜在食物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芦苇收割引起的震旦鸦雀食物短缺。 相似文献
6.
7.
8.
大规模的芦苇收割会对在该生境中繁殖的鸟类产生严重影响。为降低芦苇收割对鸟类繁殖的负面影响,许多地区的湿地管理者逐渐采用了镶嵌型的芦苇收割方式。但是,这种新的芦苇管理方式对鸟类繁殖期生境选择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震旦鸦雀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完全依赖芦苇生境而生存的珍稀鸟类,已被IUCN定为全球性近危物种。大规模的芦苇收割导致其适宜生境丧失,被认为是该物种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选择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区,采用AIC信息准则法,从巢址微生境、巢域斑块和全模型3个水平上对可能影响震旦鸦雀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进行了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并重点探讨芦苇镶嵌收割对其巢址选择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平的相互效应。结果发现,震旦鸦雀的巢址选择受巢址微生境和巢域斑块尺度双重水平的影响,但巢址微生境因子的影响要大于巢域斑块因子。在巢址微生境水平上,影响震旦鸦雀巢址选择的因素有:1.5—2.5 m旧芦苇的密度、2.5 m以上新芦苇的密度、香蒲密度和巢的可见度;在巢域斑块水平上,影响因素包括芦苇生境类型、旧芦苇斑块面积的比例和植被盖度;在综合模型中,影响因素有1.5—2.5 m旧芦苇的密度、2.5 m以上新芦苇的密度、香蒲密度、巢的可见度和植被盖度。综上,震旦鸦雀倾向于在植被盖度较高、具有一定比例(18.3%)旧芦苇面积、1.5—2.5 m旧芦苇密度较高、可见度较低的生境斑块中筑巢。研究中,78.7%(n=141)的震旦鸦雀将巢筑在新旧芦苇混合的微生境中,其中36.9%的巢址附近旧芦苇的比例在一半以上;53.2%(n=111)的巢筑于新、旧两种芦苇茎秆之上,22.3%的巢的支撑芦苇中旧芦苇所占比例在一半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旧芦苇在震旦鸦雀巢址选择和筑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大范围的芦苇收割在微生境水平上可降低1.5—2.5 m旧芦苇的密度,在巢域斑块尺度上可降低旧芦苇斑块面积的比例,因此建议,在震旦鸦雀的繁殖地,未来的芦苇收割应采用镶嵌收割的形式,并至少应保留面积在20%以上的结构较好的旧芦苇斑块,以供震旦鸦雀选择巢址和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9.
上海崇明东滩震旦鸦雀冬季种群栖息地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崇明东滩对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种群生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震旦鸦雀种群和生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造成的芦苇滩涂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生境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崇明东滩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为(5.08±3.11)只/hm2;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芦苇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震旦鸦雀种群的分布和芦苇的高度、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和食物资源量呈显著正相关;互花米草和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呈显著负相关;互花米草入侵和芦苇收割降低了震旦鸦雀越冬期的栖息地质量,保留一部分生长质量较好的芦苇可以缓解震旦鸦雀冬季种群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10.
11.
灰冠鸦雀(Paradoxornis przewalskii)为中国特有鸟类,隶属于雀形目画眉亚科鸦雀属。目前已知灰冠鸦雀仅分布于甘肃南部卓尼县到四川西北部松潘地区岷山山脉海拔2440~3050m的高山针叶林及河谷竹灌丛中,其分布模式与该区域另一种中国特有鸟类黑额山噪鹛(Garrulaxsukatschewi)类似,两者为典型的狭域分布物种。灰冠鸦雀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物种。灰冠鸦雀是别列佐夫斯基和毕安科1891年依据俄罗斯中亚考察队1886年在甘肃省南部采集的标本订名的,到目前已知仅有4个分布点,即甘肃岷县、卓尼、舟曲以及… 相似文献
12.
季节和集群大小影响震旦鸦雀对人类接近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震旦鸦雀在人类接近时的行为响应进行了观察,探讨集群大小以及季节性对人类接近时震旦鸦雀行为响应的影响.在人类靠近的情况下,震旦鸦雀个体或 者集群会采取逃逸、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或这些行为的组合做出反应,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常常伴随出现.人类接近时,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个体和集群的比例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在繁殖季节(4-9月),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出现的平均比例远低于非繁殖季节(10月-次年3月);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集群比例随着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震旦鸦雀的集群大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季节以单只和较小集群为主,而非繁殖季节以较大集群为主.人类接近时, 不同季节和不同集群大小中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出现与否呈现极显著的差异,方差分量估计表明警戒行为表现的差异主要由集群大小引起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作者在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期间,于9月21日在大历山脚下的新联村附近的竹林中(117°30’46.7"E,30°06’28.1"N,海拔158m)发现28只短尾鸦雀(Paradoxornis davidianus)结群在竹林中下层活动。该竹林位于农田旁边,附近有一条溪流穿过,周围山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作者对其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拍摄到清晰照片。该鸟的主要识别特征为:体型小;尾羽较短,棕褐,羽缘棕色;头栗色;背部棕灰;翅羽灰褐,颏及喉黑,胸灰白,腹棕灰;虹膜褐色;喙粗厚、近粉色,脚近粉色;轻声的啾啾呜叫。短尾鸦雀为鸫科鸦雀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西北部挂墩,俗名挂墩鸦雀。根据文献记载,短尾鸦雀在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的北部,在国内目前仅见于福建武夷山、江西齐云山、浙江四明山、湖南莽山等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984年9月3日在山东烟台的庙岛群岛(北纬37°58′,东经120°36′),获栗色黄鹂台湾亚种(Oriolus traillii ardens)雄性幼鸟标本1只(模式标本存山东省长岛候鸟保护环志中心站)。体重98克;体长260毫米(下同),翼长152,尾长100,嘴峰27,跗蹠23。形态:头、颈黑褐色,头顶黑色较深;背为石板灰色,各羽具黑色羽干;腰为浅灰色;两翅为黑褐色,中覆羽的羽端淡棕色;腋羽灰黑色;尾上覆羽和中央一对尾羽栗褐色,其余外侧尾羽的外翈和内翈边缘亦为栗褐色,内翈羽干部为浅栗红色;下体自颏到腹白色,各羽具较粗的黑色羽干纹;尾下复羽淡栗红色;虹膜黄褐色;嘴为紫黑,…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峡东区上震旦统宏体化石藻类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峡东地区的震旦系剖面,是南方震旦系层型剖面,过去只报道过“Collenia”型藻叠层石。近年来,陆续发现大量微体植物化石、宏体植物化石及后生动物化石,其中带藻类极为丰富,遍及灯影组中段。1978年陈孟莪和马国干为追索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在从野猫面(秭归县龙江公社前进四队)下到庙河的半山坡的大路旁,在陡山沱组上部的黑色页岩中发现了宏体化石藻类和可能是属于浮游生物的印痕化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