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甲烷氧化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丽  于建国 《微生物学报》2008,35(6):0934-0938
实验室自行设计方案分离多株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菌株, 对其中的1株QJ16进行了研究, 根据该菌株形态特征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证实该菌株是一个与其最近的甲基单胞菌属各成员都不相同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利用甲烷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氮源以氯化铵和硝酸钾共同作用最好, 碳源以甲烷最佳, 最佳生长温度为30℃, 最佳生长pH为6~7; 在批式实验时菌株利用甲烷的最适pH为6.5左右, 微量元素Cu2+的浓度为15 mmol/ L。  相似文献   

2.
从山西太原晋阳湖水样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ME16.气相色谱分析表明ME16菌株能利用甲烷.ME16菌株的16S rDNA 序列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 10145,AF094713)相似性为99%.该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30℃、2%接种量、25%甲烷含量和培养基pH为6.0.用电化学法研究了ME16固定化细胞体系中不同含量甲烷对溶氧的响应时间以及溶氧变化与甲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固定化细胞后.溶氧变化在100s内达到平衡,溶氧消耗量与通入甲烷气体含量在0~16%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4.对样品气体8次测量,RSD为3.34%,表明该反应体系重现性良好,为该菌株进一步研究甲烷传感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从瘤胃中分离鉴定降解粗纤维产甲烷的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物,为深入探究甲烷菌对厌氧真菌代谢途径的影响及相关调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厌氧滚管技术从荷斯坦奶牛瘤胃内容物中分离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物,通过形态学观察和DAPI染色以及甲烷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对厌氧真菌及甲烷菌进行鉴定。【结果】从荷斯坦奶牛瘤胃中共分离到28株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物。共培养物中的厌氧真菌均为单中心菌株,分别属于Piromyces,Neocallimastix和Caeomyces属,所占百分比为53.57%,42.86%及3.57%。甲烷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物中的甲烷菌均为甲烷短杆菌。本研究共获得四种不同的厌氧真菌与甲烷菌组合,分别为Piromyces/类Methanobrevibacter olleyae菌株,Neocallimastix/类Methanobrevibacter olleyae菌株,Neocallimastix/类Methanobrevibacter thaueri菌株及Caecomyces/类Methanobrevibacter olleyae菌株,分别占总数的53.57%,39.29%,3.57%及3.57%。【结论】分离得到的28株厌氧真菌和甲烷菌共培养物中,占优势的为具有丰富丝状假根的厌氧真菌Piromyces和Neocallimastix以及类Methanobrevibacter olleyae属的甲烷短杆菌。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瘤胃内厌氧真菌与甲烷菌相互代谢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自行设计方案分离多株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对其中的1株QJ16进行了研究,根据该菌株形态特征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证实该菌株是一个与其最近的甲基单胞菌属各成员都不相同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利用甲烷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源以氯化铵和硝酸钾共同作用最好,碳源以甲烷最佳,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6~7;在批式实验时菌株利用甲烷的最适pH为6.5左右,微量元素Cu2 的浓度为15 μmol/L.  相似文献   

5.
一株Ⅱ型甲烷氧化菌中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和16S rDNA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株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中的16S rDNA和溶解性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探索其进化分类地位.[方法]利用基因数据库已有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PCR扩增引物和基因测序引物,对溶解性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和16s rDNA进行扩增和测序,并进行溶解性甲烷单加氧酶的6个基因和氨基酸序列与同类菌株的相应序列进行联配分析.[结果]获得了全长为5319 bp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序列和长度为1290 bp的16S rDNA序列.该菌株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中相对应基因的同一性是99.0%~82.7%,MMOX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为99.4%~81.8%,相似性为99.8%~89.2%.基于以上分析表明MMOX组分有很高的序列保守性,特别是在活性中心区域.[结论]菌株IMV3011属于甲基弯菌属,最近似的菌株是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  相似文献   

6.
从山西太原水稻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甲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C61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该菌株利用甲烷的培养条件,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4.4oC、接种量为6.7%、甲烷含量25%。以C611固定化细菌和溶氧响应仪为体系,采用电化学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甲烷的响应时间以及溶氧变化与甲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C611能利用甲烷,该反应体系对0~10%甲烷气体测定的响应时间小于100s;溶氧消耗量与通入甲烷气体含量呈线性关系,拟合系数(R2)为0.9994。以3%甲烷气体样品进行8次测量,测定平均值为3.09%,RSD为3.48%,相对误差为3%。表明该反应体系重现性良好,为该菌株进一步研究甲烷传感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进的亨盖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越冬猪粪发酵沼气池中分离到1株产甲烷菌菌株SH01。该菌呈弯曲杆状,革兰氏阴性,有运动性,形成淡黄色菌落,能利用二氧化碳和甲酸钠作为碳源,但不能利用甲醇、乙酸钠和三甲胺。该菌最适生长pH为6.8~7.2,最适生长温度为35~40℃,最适Na 浓度低于0.1mol/L。通过生理、形态结构特征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SH01是甲烷螺菌属中的一个成员,为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llum hungatei)。  相似文献   

8.
甲烷利用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学实验设计(RSM)对能够利用甲烷的假单胞菌菌株ME16主要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液体无机盐和甲烷气体作为培养基分别进行了温度、接种量、甲烷含量和培养pH对细菌生长影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了ME16菌株的主要培养条件,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9.4℃,接种量1.8%,甲烷含量25%。采用优化培养条件进行培养,细菌生物量增大0.8倍,达到稳定期的培养时间缩短了50h。该菌株初步应用于甲烷气体的脱除,脱除率达65.7 %,表明该菌株能良好的脱除空气中甲烷。  相似文献   

9.
兼性甲烷氧化菌在新陈代谢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它们能够利用甲烷或一些含碳碳键的有机物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甲基细胞菌属(Methylocella)、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和甲基帽菌属(Methylocapsa)的一些菌株已经被确定为兼性甲烷氧化菌.它们都属于a-变形菌纲,能够像利用甲烷一样在大分子有机酸或乙醇里生长.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兼性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发展历史,推断出兼性甲烷氧化菌易在酸性环境富集生长;介绍了与之有相近功能的兼性甲烷氧化生物;浅析了其对多碳化合物的代谢机理;最后讨论了兼性甲烷氧化菌研究的现存问题和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巴氏甲烷八叠妹菌BTC菌株的鉴定结果。该菌株在生活周期内均呈大小不等的团块聚集,8个不规则的球形细胞聚集在一起是团块构成的基本单位,未见单细胞阶段。在紫外线照射下,菌落荧光为蓝绿色,菌体荧光为蓝白色,活细胞或干制标本均可发出荧光。在以甲醇为生长基质时,其倍增时间为9.85h。可以利用甲醇,乙酸钠、三甲胺及H2/CO:为碳源;不能利用甲酸、乙醇、丙醇和丁醇等。最适生长pH为7.0。DNA的G+c mol%含量为41.5%。该菌株与巴氏甲烷八叠球菌近似或相同,而与马氏甲烷八叠球菌不同。其倍增时间较巴氏甲烷八叠球菌227菌株短,DNA中G+C mol%含量也与巳报道过的各菌株有 所差别,所以定名为巴氏甲烷八叠球曲BTC菌株(Methanosarcina barketi B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