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2例乳腺小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乳腺小管癌12例(单纯型8例、混合型4例),组织形态学特征为肿瘤均由高分化的小管结构组成,管腔形状不规则成角状,衬覆单层上皮细胞,未见肌上皮细胞及完整的基底膜成分,SMA(-)。间质增生并富于细胞。12例中9例随访6个月到4年,均无复发。结果 乳腺小管癌是一种由高分化小管结构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预后良好,可能是保乳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研究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a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ElivisionTM plus法免疫组织化学对4例SNTCS进行多种标记物染色和分析,并复习相关的文献。结果确诊的4例该病患者中,有3例为男性患者,仅1例为女性患者,1例发生远处转移,1例转院后失访,2例术后暂未复发。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内的成分比较复杂,可见不同分化程度来源的组织,并且混有畸胎瘤及癌肉瘤成分,局部肿瘤间质中还可见到未分化/原始的肿瘤细胞。3例患者的上皮均呈EMA及CK阳性,其中1例的神经组织成分NSE、S-100、CD99和Cg A均为阳性,另外2例NSE阴性;3例患者未分化梭形细胞肉瘤成分呈Vimentin阳性,而SMA阴性。结论 SNTC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成分相当复杂的恶性肿瘤,因其复杂的病理形态而易被误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肉瘤样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其治疗方法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2例消化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染色特点、影像学特点,消化系统主要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查阅文献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肉瘤样癌由多形性梭形细胞组成,癌细胞排列分散,呈束状、螺旋状或席纹状,浸润性生长。12例患者中细胞角蛋白阳性率为83.3%(10/12)、波形纤维蛋白阳性率为91.7%(11/12)。12例中仅有1例行术后化疗,其余均未给予术后辅助治疗。结论消化系统肉瘤样癌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肿瘤恶性程度高,肿瘤切除后结果并不乐观。放化疗对预后无明显差异,基因靶向治疗仍可期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进行报道,并结合临床资料、肿瘤大体及镜下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及预后和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FDCS,1例发生于颈部淋巴结,另1例发生于肠系膜,镜检肿瘤由梭形及卵圆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漩涡状、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21、CD23和CD35阳性;患者预后不良。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且容易误诊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OB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供临床和病理借鉴。方法:收集病理快速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确诊的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56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及CA125测定。结果:56例OBT中以粘液性肿瘤最多,为33例,占58.9%,浆液性肿瘤23例占41.1%。其中以Ⅰ期多见,手术包括保守性手术治疗交界性肿瘤,预后良好。冰冻切片诊断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的总体准确率为64.2%。结论:诊断OBT需根据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综合判断,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一定帮助,但最后诊断还是应主要依据病理切片。为提高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应做连续切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于胃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T cell lymphoma,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2012年收治的经免疫组化证实的PTCL患者4例。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其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情况进行讨论。结果原发于胃的PTCL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镜下见形态较单一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分布,穿插于肌间;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均表达T细胞标记,部分病例细胞毒标记(TIA-1)可阳性。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辅以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差。结论 PTCL原发于胃非常罕见,这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必须结合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LELC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发生于6岁男童,1例发生于10岁女童,以发热、胸痛就诊。大体检查肿物结节状,有包膜,切面实性灰褐色,质软。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排列,肿瘤细胞合体样,细胞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间质大量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显示CK、CK5/6、CK7、CK8/18阳性,OCT-4、SALL-4、GCP3、AFP阴性,淋巴造血细胞标记阴性。EB病毒原位分子杂交检查示EBV阳性。结论:LELC是儿童少见的肿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容易诊断,诊断需与生殖细胞肿瘤及淋巴瘤鉴别,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7例嫌色性肾细胞癌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及Hale’s胶样铁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嫌色性肾细胞癌17例,大体肿瘤直径3-10.5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EMA 100%阳性,CD10 52.9%阳性,Vimentin阴性,CK7 88.2%阳性,P504S29.4%阳性,CD11794.1%阳性。Hale’s胶样铁染色100%阳性。17例中12例随访6个月到3年,仅1例在术后15个月发现肝脏转移,其余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良好。掌握该肿瘤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对鉴别其他肾上皮性肿瘤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LCTs)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病理学差异,为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哈医大二院2010年1月-2019年1月手术切除的病例,病理诊断为SLCTs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病例共4例,观察这4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对纳入研究的4例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卵巢SLCTs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肿瘤均发生于单侧卵巢。2).患者年龄较年轻,平均年龄21.7岁。3).按照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无高分化病例,中-低分化SLCTs 3例,低分化SLCT 1例。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inhibin、Calretinin、MelanA、CK、Vimentin(+),细胞质着色,EMA、CD10、CD99部分(+),细胞膜着色,ER、PR、WT-1部分(+),细胞核着色,且四例肿瘤α-inhibin均呈阳性。5). 2例患者术前,睾酮水平均升高,其中一例也伴有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并于术后均下降至正常。6).术后对其中两例患者采用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进行联合化疗3个疗程。对这4例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有一例复发。结论: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卵巢SLCTs十分罕见,对肿瘤的及时正确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术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ALL4、OCT3/4、CD117和glypican-3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MGCTs)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17例MGCTs中SALL4、OCT3/4、CD117和Glypican-3的表达情况,包括25例精原细胞瘤、12例无性细胞瘤、20例生殖细胞瘤、18例胚胎性癌、42例卵黄囊瘤,另选取24例非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作为对照,包括8例卵巢透明细胞癌,6例卵巢浆液性癌,5例胸腺癌,5例淋巴瘤。结果SALL4在全部MGCTs中均呈细胞核弥漫强阳性表达;OCT3/4在精原细胞瘤(24/25)、无性细胞瘤(11/12)、生殖细胞瘤(19/20)以及全部胚胎性癌(18/18)中呈细胞核阳性表达,在卵黄囊瘤均阴性;CD117在精原细胞瘤(23/25)、无性细胞瘤(11/12)、生殖细胞瘤(18/20)以及部分卵黄囊瘤(26/42)中呈不同程度的细胞膜阳性表达,仅在少数(2/18)胚胎性癌呈灶性表达;glypican-3在卵黄囊瘤(37/42)中瘤细胞的细胞质表达,另在(3/18)例胚胎性癌、(1/12)例无性细胞瘤呈灶性表达。24例对照中,SALL4、OCT3/4均为阴性,CD117在1例卵巢浆液性癌和1例胸腺癌中呈灶性表达,glypican-3在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中呈灶性表达,其余肿瘤CD117、glypican-3均阴性。结论 SALL4可作为MGCTs病理诊断的通用免疫标记物,OCT3/4和CD117有助于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生殖细胞瘤以及胚胎性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glypican-3和CD117阳性有助于卵黄囊瘤的诊断。联合检测这4个抗体在MGCTs的病理诊断和分型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线抗体组合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56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OB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供临床和病理借鉴.方法:收集病理快速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确诊的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56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及CA125测定.结果:56例OBT中以粘液性肿瘤最多,为33例,占58.9%,浆液性肿瘤23例占41.1%.其中以Ⅰ期多见,手术包括保守性手术治疗交界性肿瘤,预后良好.冰冻切片诊断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的总体准确率为64.2%.结论:诊断OBT需根据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综合判断,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一定帮助,但最后诊断还是应主要依据病理切片.为提高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应做连续切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ROP2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TROP2表达是否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预后有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OP2在9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及5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ROP2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TROP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1%及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术后残余灶大小、TROP2基因表达均为影响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ROP2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例正常卵巢、21例卵巢良性肿瘤、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8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IFITM1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卵巢上皮性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IFIT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卵巢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41.7%(5/12),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71.4%(15/2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为72.2%(13/18),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为77.6%(66/85),IFITM1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TM1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FIGO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腹水无明显相关性。化疗敏感组和耐药组的IFITM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TM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并与卵巢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耐药性产生有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IFITM1在卵巢癌诊治及化疗中的应用前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典型乳头状瘤的病理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及2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大体及镜下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病理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HE染色表现为导管明显扩张,有真性乳头,乳头之轴心由纤维血管束组成,乳头覆盖细胞有多种形式,但真正的肌上皮是缺如的.免疫组化SMA/p63显示局部或完全的肌上皮细胞消失,CEA85%的乳头状癌阳性.2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存在肌上皮层,免疫组化结果与导管内乳头状癌相反.5例非典型乳头状瘤局部(<1/3的区域)显示有不典型上皮增生,局部有肌上皮缺失.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是一种具有乳头状癌样结构基础上的原位恶性上皮增生,但无浸润的癌.预后好于其他型导管原位癌,免疫标记SMA、p63和CEA可以帮助该肿瘤的诊断及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2例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年龄分别为54岁和50岁。肿瘤大小分别为12cm×11cm×6cm、3.5cm×2.5cm×2cm。一例切面为灰白胶冻样,局部区域呈鱼肉状,另一例质中及灰黄伴局灶坏死。混合性化生性癌的构成成分分别为梭形细胞癌+骨肉瘤、鳞状细胞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软骨肉瘤。免疫表型:2例中,癌的成分均表达CK、EMA,其中鳞状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成分均表达P63;肉瘤成分均表达vimentin、SMA、CK5/6,均不表达ER、PR、Her-2,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分别为40%、60%。结论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报道较少,预后较差,应广泛取材。当组成成分为3种及3种以上时,预后往往更差,应在报告中加以体现,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不同组成成份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对2例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访,并观察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2例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均位于甲状腺下极,实性,切面暗红色,镜下由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胞浆较丰富,嗜酸性,多呈空泡状,细胞间可见血管腔,免疫组化:CD34(+)、Vim(+)、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甲状腺球蛋白(thyroid globulin,TG)(-)。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LCS)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LCS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报道两例LCS,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肿瘤大体及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及患者预后,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检,两例瘤细胞均呈弥漫排列,瘤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沟易查见,可见核仁,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其中一例肿瘤间质内尚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例CD1α、S-100蛋白、CD68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40%-50%。患者临床预后差。结论朗格罕斯细胞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肝脏假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并借助免疫组化进一步对其形态进行分析。由于原发于肝脏的假性淋巴瘤极为罕见,故本文将报道一例发生于肝脏的假性淋巴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结果:大体上为切面可见灰白结节,结节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与周围分界清,周围肝组织灰红质软。显微镜下组织学表现为肝周边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形,细胞无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其中见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及少数异型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3、CD20及CD30。结论:肝脏假性淋巴瘤为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在肝假性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病理实践中,必须首先与常见的发生于该部位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FK506结合蛋白38(FK506-binding protein 38,FKBP38)蛋白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2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130例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EOC)组织中FKBP38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KBP38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卵巢上皮性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KBP38蛋白表达在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标准定义的不同分期的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KBP38蛋白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的表达比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但把卵巢上皮性癌按照不同年龄及不同组织学分型分层后,FKBP38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KBP38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提示FKBP38蛋白作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性生物靶点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