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鹅膏菌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卯晓岚 《真菌学报》1990,9(3):206-217
  相似文献   

2.
西藏鹅膏菌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卯晓岚 《真菌学报》1991,10(4):288-295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已知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28种。西藏东南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该属种类的繁殖生长,约有90%以上的种集中分布在这里,同时反映了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对高山的适应特征。绝大多数种分布在海拔2500~3500m的森林带。另外该属全部种均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本文还将鹅膏菌属的菌托初步划分为袋状型(Saccate type)、浅杯型(Vadosocupulatetype)、领口型(Collared type)、颗粒型(易碎型Granulate type)、小托型(Microvolvate type)、粉托型(Pulverulent type)等六种类型,并简要讨论了各种菌托类型与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鹅膏菌属的两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宗 《真菌学报》1996,15(2):154-156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采自湖南莽山的26种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6个引物,每个引物能产生1~10条DNA条带,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性OPG15、OPH04两个引物扩增的RAPD谱带能将26种鹅膏菌完全区分开来,通过6个引物的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种与种之间的相关系数在20-60%之间,平均链锁聚类分析可将26种鹅膏菌分为二大类,且一些具菌环和苞状菌托的种类聚在一起,与形态分类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鹅膏菌属真菌RAPD分析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采自湖南莽山的26种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6个引物,每个引物能产生1~10条DNA条带,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性OPG15、OPH04两个引物扩增的RAPD谱带能将26种鹅膏菌完全区分开来,通过6个引物的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种与种之间的相关系数在20-60%之间,平均链锁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试谈我国鹅膏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祝良 《菌物系统》2000,19(3):435-440
在过去的一百余年中,国内外菌物学家对我国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进行了大量采集和分类研究,迄今为止在菌物学文献中已为我国记载了近100年(含亚种、变种和变型)鹅膏菌,然而,其中许我是原描述于欧洲或北美的种类,它们在我国是否确有分布尚需开展深入研究。近几年来,作者在对采自我国的部分鹅膏菌标标本与欧美相似种的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者虽在外貌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部结构上却有较大差别,在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8.
西藏暗盘菌属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阿生 《菌物系统》2000,19(2):200-204
西藏已知产5种暗盘菌,南费尔特暗盘菌Plectania nannfeldtii和皱纹暗盘菌Plectana rhytidia为中国新记录种。5个种均具子实层毛(即无隔侧丝),这显然是该属代表性的特征之一。5个种的生态习性与林下的腐木有关,属于林区的木材腐朽菌。标本均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HXZE)。  相似文献   

9.
张志光  李常明 《菌物系统》1997,16(4):311-314
用鹅膏菌属含α-毒伞肽的毒素粗提液培养新鲜绿豆,结果在36小时后,各种不同毒 的毒素粗提液培养的绿豆生长情况有明显不同,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发现毒素粗提液培养的绿豆细胞中蛋白质含量比蒸馏水培养的有明显下降,这表明α-毒伞肽的作用机理确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Ⅱ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鹅膏菌属(担子菌)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鹅膏菌属(Amanita)是一个近世界性广布的大属,全球已被描述而又被承认的有近500种。在文献中,我国此属已记载约200种。然而,许多种都是原初描述于欧洲或北美的种类。近来的研究表明,东亚的鹅膏菌独特且有其自身的分布范围。东亚的有些种虽与产于欧洲或北美的某些种相似,但仔细的野外观察,详尽的形态解剖学和分子进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的鹅膏菌是独立的分类群。在欧洲,人们有采集著名食菌恺撒鹅膏菌的习  相似文献   

11.
西藏块菌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产于西藏的块菌属3种,包括2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新种是刘氏块菌TuberliuiA.S.Xusp.nov.和西藏块菌TuberxizangenseA.S.Xusp.nov,新记录种是少孢块菌Tuberoligospermum(Tul.&C.Tul.)Trappe.标本全部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HXZE)。  相似文献   

12.
西藏植物区系地理区域分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数量统计方法及植物区系分布区型谱图探讨西藏植物区系地理的地域分异。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在藏东和藏东南占优势,热带成分集中分布于喜马拉雅南翼的低海拔地区;在高原内部青藏高原成分占统治地位,而中亚成分则在高原的西北部起重要的作用。植物区系成分的这种水平地域分异和西藏境内自东南向西北植被由森林、草甸、草原至荒漠的地带更迭是相吻合的。海拔1800米可以看作是热带成分占优势的垂直系列的上界。根据优势植物区系成分确定的几条界线,西藏可划归如下植物区系区域:古热带植物区印度马来亚植物亚区的喜马拉雅南翼亚地区,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喜马拉雅亚区和青藏高原亚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蛀果斑螟属分类研究(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蛀果斑螟属Assara Walker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该属有昆虫共11种;突蛀果斑螟As-sara tumidula sp.nov,该种与白斑蛀果斑螟A.korbi(Caradja)相似,两者前翅后缘中部都有一白斑,但新种沿前翅前缘仅有一块白色区域,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略微膨大,呈指状,阳茎端基环两侧臂锥形,雌性外生殖器第8腹节的长大于宽,后表皮突达第8腹节前缘,囊导管端部1/3加宽;蔺江蛀果斑螟A.linjiangensis sp.nov,该种与仓白蛀果斑螟A.palliaella Yamanaka在外形上相似,但前翅有3个黑色圆点,亚外缘线模糊,雌性外生殖器的后表皮突仅达第8腹节后缘,囊突新月形;苍白蛀果斑螟A.pallidella Yamanaka,中国新纪录种;井上蛀果斑螟A.inouei Yamanaka,中国新纪录种;芒果蛀果斑螟A.seminivalis(Turner)中国新纪录种寄主是芒果Mangifera indicaL.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Aiton;白斑蛀果斑螟A.korbi(Caradja)取食鸦胆子Rhus javanica(L.)上的五倍子;丽江蛀果斑螟A.incredibilis Roesler;黑松蛀果斑螟A.funerella(Ragonot)寄主为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松蛀果斑螟A.hoeneella Roesler寄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台湾蛀果斑螟A.formosana Yoshiyasu取食栓叶安息香Styrax suberifolia Hook.et Arn,上蚜虫的虫瘿;白缘蛀果斑螟A.albicostalis Walker。文中编制了中国蛀果斑螟属的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新种和新纪录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研究标本包括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4.
对东亚特有属-松蒿属进行了分类学订正。松蒿属特产东亚温带地区,有5种,我国全产。其中木里松蒿为1新种;黑籽松蒿为1新记录种;本文还报2个新异名。  相似文献   

15.
珠穆朗玛地区伞形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ime.  MG Tish.  AA 《植物分类学报》1996,34(1):1-11
Five species new for Chinese flora have been shown on the basis of the gatherings from northern slopes of Qomolangma Feng (Everest Mt. ). They belong to the genera Physospermopsis, Pleurospermum, Pimpinella, and Schulzia. A new genus, Oreocomopsis and its new species, O. xizangensis, have been described. Critical comments on these and some other South Xizang Umbellifera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蜉寄蝇属Phorocer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追寄蝇业科Exoristinae追寄蝇族Exoristini,一般寄生于鳞翅口毒蛾科,夜蛾科和尺蛾科的幼虫;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和新北区.该属区别于追寄蝇族Exoristini 其它属的特征为:眼后鬃列后方具黑毛,复眼具淡黄色长毛,单眼鬃位于前单眼后方,背中鬃3+3,翅内鬃0+3,腹部背板具心鬃.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蜉寄蝇属的4个已知种,勺肛蜉寄蝇P.assinilis,锥肛蜉寄蝇P.grandis,直条蜉寄蝇P.normalis和昏暗蜉寄蝇P.obscura;并首次描述了直条蜉寄蝇的雄性和采自我国辽宁本溪的1新种,辽宁蜉寄蝇Phorocera liaoningensis sp.nov.;编制了古北区本属6种雄性检索表.新种区别于近缘种勺肛蜉寄蝇的特征为:第4腹板后缘钝圆,中脉心角至中肘横脉的距离略长于心角至翅后缘的距离,雄性肛尾叶后面观端半部均匀变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疆的粘菌,过去仅知8种,且无一为绒泡菌。本文第一作者于1994年在新疆进行了粘菌资源调查,在随后的研究中共明确了50多个种,有10种为绒泡菌,其中的几个种,如垂头绒泡菌Physarumnutans(Bull.)Pers.是常见和广布的,但也有几种是特殊的和稀有的。本文报告了5种绒泡菌:橙红绒泡菌P.aurantiacum S.L.Chen,Y.LietH.Z.Li和侧扁绒泡菌P.loratumS.L.ChenY.Li etH.Z.Li是新种,黄白绒泡菌P.albescensEllisexT.Macbr.和团聚绒泡菌P.conglomeratum(Fr.)Rostaf.是中国新记录种,已知种黄绿绒泡菌P.virescensDitmar显然少见,国内此前仅知分布于福建。橙红绒泡菌P.aurantiacumS.L.Chen,Y.LietH.Z.Li的孢丝近似钙丝菌状,由或大或小的石灰结将许多细短的孢丝线联成致密的白色网体,这使其被归入绒泡菌属,并与同属其它种相区分;侧扁绒泡菌P.loratumS.L.Chen,Y.LietH.Z.Li的联囊体虽发达而侧扁,但顶部无预成开裂线,在相似种中也易识别。本文对这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18.
记述中国彩菌甲属Ceropria Castelnau et Brullé 13种,包括2新种:异色彩菌甲C.variabilies sp. nov.,深沟彩菌甲C.punctata sp. nov..提供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记述分布于我国拟埃蝗属3种,记述1新种,即短翅拟埃蝗Pseudoeoscyllina brevipennis sp.nov.,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短翅拟埃蝗,新种Pseudoeoscyllina brevipennis sp.nov.(图1~8)新种与长角拟埃蝗Pseudoeoscyllina longicorna Liang et Jia,1992的主要区别:前者颜面隆起侧缘在中央单眼之上明显收缩,后者直;前者复眼纵径为眼下沟长的1.2倍,后者为1.87倍;前者前翅到达后足股节中部,后者超过后足股节顶端。正模♀,黑龙江北安,2007-08-27;副模1♀,同正模,孙慧敏等采。词源:种名以拉丁字brev及pennis为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