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肠道中寄生的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免疫及防御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在东北七鳃鳗肠道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细菌,并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ds sp.)。建立了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气单胞菌拷贝数的方法,经poly(I∶C)刺激后,气单胞菌数量下降115倍。因此,该肠道气单胞菌被认为是七鳃鳗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进化的关键菌群之一。为了进一步分析气单胞菌对东北七鳃鳗肠道适应性免疫影响的分子机制,将分离菌株腹腔注射七鳃鳗,利用双向电泳技术鉴定了七鳃鳗肠道应答气单胞菌免疫刺激的相关蛋白。共鉴定19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12个蛋白质表达上调,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1个蛋白质刺激后消失,1个新增蛋白质,并对蛋白质功能进行分类。七鳃鳗肠道应答气单胞菌免疫刺激的差异表达蛋白分别参与了七鳃鳗适应性免疫调控、信号转导及能量代谢等。该研究可拓宽对七鳃鳗免疫研究的途径,为深入探讨适应性免疫系统发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是高度保守的钙离子结合蛋白质,可形成Ca2+-CaM复合体,从而调节细胞代谢以及靶酶的功能。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作为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对研究脊椎动物分子起源进化及器官发育分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提取日本七鳃鳗髓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获得日本七鳃鳗CaM(简称Lj-CaM)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LjCaM基因分别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ColdⅠ和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中,利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得到Lj-CaM蛋白。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Lj-CaM属于典型的α-螺旋结构型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aM主要存在于日本七鳃鳗的肠、鳃、髓、肾组织中,在心和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aM定位于细胞核中。q 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发现,当293T细胞中Lj-CaM过表达时,对下游靶基因CaMKⅡ作用不明显,但促进PLA2G2A表达。本研究报道了日本七鳃鳗CaM结构、细胞组织定位分布以及基因调控研究,对其结构、分子起源与进化、分子调控及功能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欣  宋雪萤  张晓萍  韩英伦  朱婷  肖蓉  李庆伟 《遗传》2015,37(11):1149-1159
近年来,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七鳃鳗体内发现了以可变淋巴细胞受体(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s, VLR)为基础的抗原识别机制。为揭示七鳃鳗鳃黏膜免疫系统中类淋巴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遗传基础,探索无颌类与有颌类脊椎动物在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上的进化关系,本文构建了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鳃囊组织免疫前后cDNA文库并进行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分析。通过对组装得到的88 525个独立基因(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别有21 704和9769个unigene在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得到注释。999个unigene参与免疫系统的多个通路,其中184个与高等脊椎动物TCR(T cell receptor)和BCR(B cell receptor)信号通路的51个分子具有较高的同源关系,说明七鳃鳗体内存在高等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应答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本文还发现5个VLRA、7个VLRB和4个VLRC分子,说明七鳃鳗鳃黏膜免疫组织内至少分布3种类淋巴细胞亚群。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k、Fyn和Zap70基因在免疫激发后表达量显著上调,而Syk、Btk和Blnk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变化,说明七鳃鳗鳃组织受到抗原刺激后,类似T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本研究初步证明,尽管无颌类和有颌类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在抗原识别机制上存在不同,但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为探讨七鳃鳗VLRA+、VLRB+和VLRC+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信号传导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气单胞菌属的分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eronii)是一种新型病原体,既能感染鱼类,又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其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基于A.veronii C4野生型菌株转录组数据一个新的sRNA N155被鉴定,进一步利用同源重组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了sRNA N155的缺失菌株。转录组数据和RT-qPCR分析结果表明,sRNA N155独立转录。序列比对分析发现,sRNA N155具有物种特异性,仅存在于气单胞菌属中。生长曲线测定和运动性实验结果表明,sRNA N155的敲除不影响A.veronii生长,但会导致A.veronii运动能力下降。本研究成功构建的ΔsRNA N155敲除菌株,为进一步研究sRNA N155在A.veronii中的功能提供了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西伯利亚鲟细菌性败血症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lia)X1菌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XL2-T菌株、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W1菌株与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lia)M3菌株等水产养殖主要病原菌与抗血清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显示具有致病性的同属菌株X1菌株、XL2-T菌株、W1菌株交叉反应程度较大,说明这3株菌表面存在较多相同抗原决定簇。而无致病性菌株M3与其他3株致病性菌株免疫交叉反应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对温和气单胞菌体液免疫应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健康中华鳖血清中提取抗体并用Sephadex及DFAE-52进行了纯化,再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鳖抗体的抗血清,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酶标复合物,方阵滴定法确定酶标复合物的最适稀释度为1/3200。用温和气单胞菌TL970424株制成铝胶佐剂灭活苗免疫健康中华鳖,经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后,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华鳖对该菌苗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后2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在测定期间内二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一次免疫组。表明中华鳖存在着二次免疫应答,但与哺乳类相比,中华鳖的二次应答则相对软弱。免疫后90d对一次免疫组的鳖进行了攻毒试验,10d后免疫鳖100%存活,而非免疫对照组鳖则100%死亡,表明温和气单胞菌TL970424株灭活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生物电化学系统能促进微生物与电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微生物的代谢状态。本工作为研究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在电环境中的代谢表现,在外接3V电源的H型电化学发酵装置中测试了其发酵效能。结果表明,相比于无电压的对照,阳极甘油产量上升24%,阴极葡萄糖消耗上升16%,产物乙醇和琥珀酸的产量也分别上升13%和8%。转录组分析表明,代谢物的显著改变归因于电环境导致的有机酸代谢、氧化还原平衡、电子传递等通路的改变。从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中挑选了代表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生物膜形成和电子传递的3个基因ZMO1060(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ZMO0401(编码二鸟苷酸磷酸二酯酶)和ZMO1819(编码固氮蛋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过表达ZMO1060和ZMO1819能够更显著地改变生物电化学系统中Z.mobilis的代谢。本工作为应用生物电化学系统调控微生物代谢物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腹泻分离鉴定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的实验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联系著者等近几年来时常从腹泻病人的粪便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的事实,介绍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细菌的分布与分类学位置,提出在一个中小型的细菌学实验室,如何进行分离培养,按照它们的生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和最后鉴定的方法,指出了与近似细菌的鉴别要点和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蓬勃发展和人类对生物大分子功能机制的知识积累,涌现出海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随之,研究者开发了300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用于存储、展示和数据的重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是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药物研究的宝贵资源。本文将数据库分为3类:(1)综合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2)特定物种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3)生物学通路数据库。重点介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包括BioGRID、STRING、IntAct、MINT、DIP、IMEx、HPRD、Reactome和KEGG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接种维氏气单胞菌菌蜕疫苗后鲤的应答反应特征及与甲醛灭活苗的效果比较,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疫苗后鲤(Cyprinus carpio)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epcidin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在开始实验的第1、15和29天使用菌蜕疫苗(CLGs)和甲醛灭活疫苗(FKC)对鲤进行注射3次免疫,并设一个注射磷酸缓冲液(PBS)的对照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从第一次免疫后每隔7 d从每个重复中随机取三尾鱼进行取样,对血清抗体滴度、相对免疫保护率(RPS)、溶菌酶(LZM)、呼吸暴发、补体C3、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及hepcidin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二次免疫后,CLGs组抗体凝集效价达2~6-2~8,显著高于FKC和PBS组(P0.05),且其呼吸暴发、LZM、MPO含量和hepcidin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PBS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PBS组(P0.05);CLGs组C3含量在35和42 d显著低于PBS组(P0.05);FKC组MPO含量和hepcidin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菌蜕组(P0.05)。CLGs组的RPS为57.70%,FKC组RPS为30.77%。【结论】接种一定强度维氏气单胞菌菌蜕疫苗,能够提高鲤血清抗体效价和呼吸暴发、LZM、MPO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epcidin基因表达,而且整体免疫效果好于甲醛灭活苗。  相似文献   

12.
鳜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从患病的鳜(Siniperca chuatsi)肝脏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WJ2014-1进行鉴定,旨在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今后鳜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鳜肝脏分离致病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用菌株WJ2014-1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后,鳜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罗红霉素、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等21种抗生素敏感,对氯霉素、诺氟沙星、萘啶酸等9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WJ2014-1对鳜有致病性,生产中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张萍  刘彤  姜媛  杨暑伏 《生物技术》2000,10(2):45-46
气单胞菌 (Aeromonassp .)是人、动物的致病菌〔1,2〕。对气单胞菌进行准确、快速鉴定 ,对该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该菌的初步鉴定都采用肠杆菌科细菌指定的三糖铁琼脂 (TSI) ,该培养基对弧菌科中气单胞菌的特异性鉴别作用低 ,影响气单胞菌的检出率 ,我们参考有关文献〔3〕研制出气单胞菌初筛鉴定琼脂 (APA) ,并用气单胞菌与相关菌对 2种培养基作了特异性鉴别作用的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菌株 :气单胞菌 (Aeromonassp .) 1 6 0株 ,肠杆菌 (Enterobacters…  相似文献   

14.
从发病的鲟肝、胰、肾脏及血水分离到5株细菌,命名为4s-11,4s-12,4s-13,4s-14及4s-15。经人工感染,菌株4s-15具有致病性,鲟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并再次分离到此菌株,故菌株4s-15是鲟此病病原菌。菌株4s-15经生理生化细菌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为维氏气单胞菌。菌株4s-15对左氧氟沙星等1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防治鲟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是一个与人体共生的复杂微生物区系,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仅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对肠道菌群与肿瘤关系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以及肠道菌群对抗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的影响。此外,文中还总结了目前可行的调节肠道菌群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方法,并提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SmpB-tmRNA介导的反式翻译,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主要核糖体拯救机制,对细菌的生存和增殖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明反式翻译系统在人-鱼共患病原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维氏气单胞菌tmRNA的二级结构预测,将tmRNA标记肽的后5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以及1个终止密码子突变为组氨酸密码子,从而构建tmRNA突变体。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该tmRNA突变体能够回补tmRNA缺失导致的细菌生长缺陷;同时,免疫印迹实验确证该突变体能够成功地将反式翻译拯救的蛋白底物标记上组氨酸标签,表明其能够行使tmRNA的正常功能。本研究构建的tmRNA突变体为后续分离和纯化tmRNA-SmpB介导的反式翻译底物,进而研究反式翻译系统在细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RNA分子伴侣蛋白Hfq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全局调控因子,对于细菌的生长增殖、毒性和逆境耐受等都有重要影响。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一种新型人—鱼共患条件致病菌,会在水产养殖中造成巨大危害。本研究从维氏气单胞菌基因组DNA中扩增hfq基因上、下游序列,连接到pRE112质粒中,构建敲除质粒pRE112-Δhfq,通过接合转移将敲除质粒从大肠杆菌感受态转入维氏气单胞菌后,基于同源重组原理,利用蔗糖压力筛选得到hfq基因敲除的维氏气单胞菌突变株C4-Δhfq。生长曲线分析表明,hfq基因敲除显著延缓维氏气单胞菌的生长速率,同时,回补hfq使细菌恢复生长。本研究获得的hfq基因敲除菌株,可为进一步研究维氏气单胞菌中Hfq调控因子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斑点气单胞菌对草鱼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是危害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 et val.)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2同时也危害鲢、鳙等多种鱼类3。但作为一种病原菌对鱼类的毒力有多大,乞今还没有可靠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广东惠州某渔场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突发性死亡病因,本研究从患病死亡草鱼病灶鳍、鳃、肌肉、脾脏、肝脏等病灶组织分离到1株优势菌HZ08,随后对分离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回归感染、16S rRNA基因进化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该菌葡萄糖产气、甘露醇、覃糖、ONP...  相似文献   

20.
鳗鲡病原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养殖患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肾脏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试结果显示,分离菌在4%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呈α型溶血,革兰氏阴性,有运动性,氧化酶阳性,在pH6.0和1%NaCl中生长等。结合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分离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腹腔注射感染鳗鲡的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鳗鲡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5×107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13种抗菌类药物中,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氟哌酸、阿奇霉素和萘啶酸等8种药物敏感,而对利福平和新生霉素等5种药物敏感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