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东南中新统佛昙群层序及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除见于闽东南沿海一带的漳浦县及龙海县等地外,也出露于闽西的明溪县及宁化县等地,据孢粉资料,结合岩性特征及地层关系,本区佛昙群群可分出3个沉积层孢粉亚组合:1)Quercoidites-Liquidambrapollenites-Dacrydiumidites组合,产于第2沉积层,本孢粉组合可进一步划分出2个孢粉亚组合,即下部的Quecoidites-Eupteleapites亚  相似文献   

2.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除主要发育于闽东南沿海一带,如漳浦县佛昙公社、龙海县港尾公社等地外,也出露于闽西的明溪县雪锋镇、宁化县店上等地。分别简述于下:漳浦地区出露较完整,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白、灰绿、土黄色砂砾岩、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油页岩和褐煤,厚72.3m;上部为灰黑、暗绿、紫灰色玄武岩,夹砂砾岩或泥岩,局部夹油页岩及褐煤透镜体,厚约235m。明溪地区仅零星出露,也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以灰绿色、灰黑色火山碎屑岩、辉橄  相似文献   

3.
湘西南、桂东北早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1976年,我所对湘西南、桂东北中生代含煤地层与古生物群进行系统的调查。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和孢粉样品。在湖南零陵冯家冲、江永桃川、兰山园竹及广西贺县西湾等地的下侏罗统样品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对这些孢粉化石的研究,关于认识华南早侏罗世孢粉组合,以及确定华南早侏罗世地层之存在,具重要意义。赵鼎担任孢粉样品分析,毛继良摄制图影,徐宝瑞清绘插图,均致谢忱。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化石记录显示中生代和新生代紫萁属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中中新世佛昙群的紫萁属一新种:漳浦紫萁(Osmunda zhangpuensis Z. X. Wang and B. N. Sun, sp. nov.)。化石小羽片保存完好,呈线状披针形,边缘具齿,羽状脉序。在该属现生种中,当前化石种与现生种Osmundabanksiifolia在形态上最相似。当前化石的发现表明,早在中中新世紫萁属就已生长在福建省。漳浦紫萁和之前报道过的附生真菌化石以及龙脑香科、桑科、豆科、荨麻科、胡桐科、大戟科、樟科等植物的存在,表明福建在中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5.
丰富的化石记录显示中生代和新生代紫萁属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中中新世佛昙群的紫萁属一新种:漳浦紫萁(Osmunda zhangpuensis Z.X.Wang and B.N.Sun,sp.nov.).化石小羽片保存完好,呈线状披针形,边缘具齿,羽状脉序.在该属现生种中,当前化石种与现生种Osmunda...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棋盘-杜瓦地区早二叠世孢粉组合中的新属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蕙 《古生物学报》1985,(6):663-671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内陆盆地之一,盆地西南缘棋盘-杜瓦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发育良好,笔者对此区海相二叠纪孢粉组合进行了研究,在克孜里奇曼组(P_(1k))和棋盘组(P_(1q))中发现化石孢粉1新属、12新种;根据同岩层的牙形石化石:Lonchodina festiva, Neostreptognathodus pequopensis, Sweetognathus whitei, Lateralonchodina sp., Gnathodus sicilianus, Neostreptognathodus sulcaplicatus, Neospathodus pesculiaris等,时代为早二叠世。含孢粉的岩石样品由杜金娥同志与笔者共同处理,伍平同志协助制图版照片,写作过程中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欧  相似文献   

7.
南极维多利亚地南部Carapace Nunatak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玉珂 《古生物学报》1997,36(2):170-186
南极维多利亚地的费拉群孢粉植物时代一直被认为是早株罗世、从维多利亚地南部Carapace Nunatak费拉群火山岩夹杂中发现的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孢粉化石。可与澳大利亚西部、阿根廷、印度及巴基斯孢粉植物群比较,推断费拉群时代应为中侏罗世,并很可能为中侏罗世早期。这一结论得到从相同地点获得的叶肢介化石的佐证。根据孢子花粉化石的可能植物亲缘关系,推断中侏罗世早期维多利亚地南部以掌鳞杉科植物较繁盛,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山东平邑盆地卞桥镇国泰庄西ZK101井卞桥组二段的21块井壁岩芯样品进行分析,在其中5块样品中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好的孢粉和一些淡水藻类化石,总计60属2亚属63种及部分未定种。据此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即Pterisisporites-Ephedripites-Ulmaceae组合。该组合以凤尾蕨科和麻黄科花粉占优势,榆科有一定含量为其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代分布及与邻区相关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确定了其时代为古新世,同时讨论了该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古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9.
四川宝鼎龙硐晚三叠世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四川西南部金沙江上游的宝鼎地区,盛产晚三叠世植物群。徐仁等(1979)曾对其进行过详细研究,并有专著问世。但在这一丰富的植物化石群及其相关地层中,迄今未见有孢粉化石发现的报道。1974年,作者参加西南地区中生代地层踏勘队,曾在宝鼎地区的大平场、花山、施家垭口、龙树湾和龙硐等地观察了三叠系剖面(点),并采集了大量的孢粉样品,由于煤质变质较深,经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开鲁盆地早白垩世阜新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白垩系十分发育,富含各门类生物化石。根据坳陷内钻井所采样品,系统研究了早白垩世阜新组孢粉化石,建立以Cicatricosisporites Laevigatosporites Tricolpopollenites 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根据典型分子时代分布及横向组合对比,确定其地质时代为巴列姆—阿普第期,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气候特征为潮湿的亚热带。  相似文献   

11.
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3年至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队在百色盆地进行新生代古生物地层调查时,找到不少新的脊椎动物化石。为了配合脊椎动物化石研究,探讨当时古气候和古植被,在田东那楼附近,采集了部分层位的孢粉样品。经分析后,仅在那读组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现将这部分孢粉研究结果作一简单报道,供有关同志参考。百色盆地下第三系,根据我所和广西石油队的研究可划分为:早、中始新世六吜组,晚始新世早期洞均组,晚始新世晚期那读组和早渐新世公康组。关于孢粉命名,文中基本上采用自然分类,一般鉴定到属,并适当地采用器官属、形态属。工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西藏普兰涕松上新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流 《古生物学报》1982,(4):469-483
前言中国科学院的西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76年夏季,首次在西藏阿里地区进行多学科考察.南京大学地理系王富葆,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坡孔雀河流域的涕松褐煤露头剖面,采集了15块孢粉样品,赠给笔者研究.经过分析,其中7块样品获得孢粉化石,种类繁多,含量丰富,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早、中期.这一孢粉植物群对探讨西藏高原的古植被、古气候和古地理的演变,以及喜马拉雅山脉的上升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孢粉样品的处理由黄凤宝分析,照片由毛继良拍摄,插图由徐宝瑞绘制.孢粉属种承我院植物研究所张金谈鉴定,文稿承王富葆提出宝贵意见,均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开鲁盆地白垩系发育,至今已有200余口探井钻遇到上白垩统,其中嫩江组滨浅湖相沉积地层厚度稳定,分布广泛,含较丰富的孢粉化石。通过对嫩江组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以Schizaeoisporites-BeaupreaiditesLythra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孢粉组合和岩石组合的对比表明,开鲁盆地缺失松辽盆地嫩江组中上部地层。根据沉积特征和孢粉植物群面貌,对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进行了讨论,认为本区晚白垩世处于东北中生孢粉植物区南缘,孢粉植物群具有过渡性质,反应了偏干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古生物学报》1990,29(1):127-127
前言1980年9—10月,笔者随北疆队,在沙湾县马纳斯河剖面,对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地质调查,并系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品,仅在西山窑组分析出保存完好的孢粉化石(有12块样品含孢粉),对每块样品都进行了孢粉统计。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与我国北方侏罗纪煤系地层进行对比,提供了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平凉山西组孢粉组合及其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平凉三道沟位于陕甘宁盆地西南缘。1971年,笔者随同146煤田地质队在陇东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时,系统采集了孢粉样品。在山西组15块样品中,有5块含有丰富的化石孢粉,计得64属,108种(未定种除外),其中12新种。当前组合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揭示我国二叠纪孢粉面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古生代植物群的演化、发展、分异和古气候、古地理分区;也由于化石产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它对我国贺兰山、六盘山以西诸构造单元的石炭、二叠纪孢粉的研究也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多口探井样品分析,见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PiceapollisPodocarpidites-Tsugaepollenites,Parajunggarsporites-Piceaepollenites,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Hamiapollenites三个孢粉组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形态和生态特征、干湿度环境和气候环境,对其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植被类型、干湿度类型和气候带类型进行了划分,认为晚中新世孢粉植被类型为针叶林,所处的气候环境为湿润的暖温带;早白垩世孢粉植被类型为混交林,所处的气候环境为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晚石炭世时期其植被面貌是以阔叶植物为主,所处的气候环境为半干旱的暖温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CS-1井1 082—1 126m井段10块样品中所含孢粉和大孢子化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化石68属114种,以及少量大孢子化石,并建立Limatulasporites fossulatus-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孢粉组合,组合以Limatulasporites fossulatus和Kraeuselisporites spinullous比较发育,并见有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Lundbladispora和Welwitschipollenites clarus等为主要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和大孢子化石的分布规律,详细讨论了含化石井段地层的时代及层位,认为该段地层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早期,层位为锅底坑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龙脑香科植物分类研究(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 )本篇包括 :(1)中国青梅属Vatica的五个分类单元作了分类论述 ;(2 )中国双翅龙脑香属Diptero carpus的 11个分类单元和邻国的 2个分类单元作了分类论述 ,同时对它们作了系统排列。其中有福建双翅龙脑香D .fujianensis化石植物新种 (中新世、佛昙 )及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9.
南京汤山驼子洞洞穴堆积中鬣狗粪化石含有相对丰富的孢粉,推测草食性哺乳动物食用带有孢粉的植物后,经鬣狗的猎杀、摄食、消化和排泄,孢粉较好地保存在鬣狗粪中,形成粪化石,成为洞穴地层的组成部分。虽然鬣狗粪化石中的孢粉含量不及湖沼相地层中丰富,但有几种植物的花粉保存较好且相对集中,如Pinus,Tsuga,Quercus,Carpinus,Artemisia,Cyperaceae,Polygonum,Polypodiaceae出现的频率较高。孢粉组合揭示早更新世南京地区植被主要是草原或森林-草地,气候凉干或半干旱半湿润,可以和地层中脊椎动物群反映的自然环境相互印证。在研究洞穴古环境的代用指标中,堆积物中的鬣狗粪化石中包含的孢粉是比较好的研究对象,对环境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中新统通古尔组孢粉组合及其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古尔组因盛产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孢粉化石却很少有人问津,主要出于其岩性不利于孢粉处理之缘故。我所研究生周晓丹曾在1987年去通古尔采样,带回部分孢粉样品,经笔者分析后,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孢粉。地层概况样品采自二连浩特市东南约80km 处的准乌古尔狼帐房剖面和都古月剖面。这里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