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生猪养殖国,猪肉在我国肉类食品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人获取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猪肉中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含量高,而ω-3 PUFAs含量少,不利于人类健康。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特定DNA片段敲除、插入和替换,在改良猪生产性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采用基因工程培育富含ω-3 PUFAs猪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本文阐述了猪肉ω-3 PUFAs含量少的原因,并就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富含ω-3 PUFAs猪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升猪肉ω-3 PUFAs含量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对肉食的需求已发生显著改变,高质量猪肉取代低质量猪肉已成定局。微型猪成年体重不超过50kg,肉质好,脂肪低,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40年代,美国就对微  相似文献   

3.
猪microRNA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茂良  陈斌  尹杰  杨岸奇  李智  蒋明 《遗传》2014,36(10):974-984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编码小RNA,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和凋亡等过程。研究表明,miRNA在猪肌肉、脂肪、生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高通量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猪miRNA的挖掘和差异表达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综述了高通量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挖掘猪miRNA中的应用以及一些miRNA在猪脂肪代谢、肌肉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和B、T淋巴细胞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旨在为猪miRNA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利用miRNA调控和改善猪肉品质、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以及免疫机能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Liu Y  Wu WJ  Zuo B  Ren ZQ  Xiong YZ 《遗传》2011,33(7):743-748
PRDX6基因属于抗氧化蛋白超家族,主要在应答氧化压力、脂分解代谢、磷脂分解代谢中发挥作用。根据PRDX6基因的生理生化功能,文章选择其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探索PRDX6基因的多态性与猪肉质性状的关系。首先分离了猪PRDX6的部分编码区序列,并在不同猪种间进行序列比对,发现编码区第4外显子有2个潜在的SNPs分别位于第417 bp处(C/T突变)和第423 bp处(A/G突变),但均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采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方法对这两个位点在6个猪种和247头F2"大白×梅山"资源家系中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17C/T位点国外品种均以C等位基因为主,而国内品种均以T等位基因为主,该位点与肌内脂肪、肌肉水分存在显著关联(P<0.05);423A/G位点国外品种均以A等位基因为主,国内品种以G等位基因为主,该位点与失水率、系水力、肌内脂肪及肌肉水分存在显著关联(P<0.05)。由此推断:这两个位点很可能是影响猪肉质性状(尤其是肌肉嫩度)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猪PID1基因CDS区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与肌内脂肪沉积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an Y  Zeng YQ  Du JF  Cui JX  Li H  Chen QM  Song YP  Chen W 《遗传》2010,32(11):1153-1158
为了探索PID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1)基因的表达与脂肪沉积的关系,文章利用兼并引物进行RT-PCR从猪脂肪和肌肉组织中克隆PID1基因CDS(Coding region)区全序列,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大白猪、鲁莱黑猪、莱芜猪3个猪品种的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PID1基因mRNA表达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克隆、测序,得到了猪PID1基因654bp全编码区序列,通过Blast比对,与人、大鼠、牛有93.88%、66.94%、88.07%的同源性。PID1基因在同一个品种猪中mRNA表达水平总体表现为:肝脏脂肪肌肉。在不同品种3种组织中PID1基因mRNA表达水平总体表现为: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白猪,其中肝脏中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高肌内脂肪(LWH)、中等肌内脂肪(LWI)和低肌内脂肪(LWL)沉积的3组莱芜猪,PID1基因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LWH显著高于LWL(P0.05),在肌肉组织中则是LWH显著高于LWI和LWL(P0.05)。PID1基因在莱芜猪品种内3个组织中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均不显著,而在品种间3个组织中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PID1的表达可能与脂肪沉积性状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2015年初起,我国猪肉市场步入新的波动周期,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受规模化迅速发展影响,猪周期被明显拉长,规模化养殖场已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主体,对传统的政策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带来挑战。本轮周期之初,由于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养殖户补栏并不积极,造成近期猪价持续攀升,随着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生猪供给能力的增强,后市猪肉供给有保障,但2016年全年猪价将高位震荡。  相似文献   

7.
肠道微生物在调控宿主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猪是一种易沉积脂肪的动物,但其很少发生代谢性疾病,其肠道核心菌群及代谢产物被认为是主导该生理现象的原因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猪肠道微生物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分析了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胆碱代谢物和胆汁酸等对脂质代谢影响作用,以期洞悉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脂质代谢的潜在机制.旨在为猪生产中机体脂质沉积调控提供思路,为人类脂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研究提供可用模型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玉米小曲酒糟全价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常规饲料为对照,比较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增重,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种属构成及功能的影响。饲喂47 d后,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增重及猪肉水分含量、肌内脂肪、pH无显著影响(P >0.05)。从育肥猪肠道菌群看,小肠中的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在群体中的丰度从2.6%增加至50.0%,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丰度等也有明显增加,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芽殖菌属(Gemmiger)、梭菌属(Clostridium)、巨型球菌属(Macrococcus)丰度明显下降。KEGG分析发现,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肠道菌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在于物质代谢的相对增强及细菌增殖的相对减少,促进小肠内物质转化。本研究为玉米小曲酒糟全价发酵饲料的在生猪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能够对目标基因序列进行编辑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人工核酸酶实现对基因组上特定DNA片段的删除、插入或修饰。猪是我国优质的肉用型家畜,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的需求也由过去的膘肥体重转变为能提供更优质的肉品,这就要求对猪的瘦肉率、肉质等主要经济性状方面进行育种改良,从而优化猪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此外,由于猪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可以用于疾病模型、药物筛选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基因编辑将在以上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猪在现代育种和疾病动物模型构建的时间,使猪在农业发展和生物医学研究中拥有更大的潜力。该文主要综述传统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猪育种和动物模型构建中所采用的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猪的育种和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瘦肉率对生猪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而这一指标完全取决于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因此,猪骨骼肌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早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猪骨骼肌单个基因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相反,以小鼠为模型,其骨骼肌单基因的功能研究却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这一时期,影响肌决定和肌分化的基因,如MRFs家族和MEF2家族相继被发现,这些基因在猪的肌肉发育中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然而,这些结果并不能很好地揭示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复杂的基因间互作关系。随着近年来芯片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人试图从整个转录谱的水平来阐述猪肌肉发育的分子机理,并且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了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该文将以目前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基础,同时结合模式动物小鼠骨骼肌单基因的研究成果,对猪的骨骼肌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机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典型的瘦肉型(杜洛克)和肥胖型(陆川)猪种为模型,利用新一代RRBS (Reduced Repres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技术研究两猪种脂肪组织基因组启动子及CpG岛(CpG Islands, CGls)的DNA甲基化差异。我们分别取得杜洛克、陆川样本中的Clean Reads 98720992、97254298,占各样品Reads的99.4%和99.56%;得到两样品中甲基化C位点(mC)中CG类型的甲基化所占比例最大;得到不同分布类型的mC差异;结果成功鉴定出两猪种脂肪组织基因组中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 DMRs),发现瘦肉型猪种(杜洛克)甲基化水平更高;共筛选出792个差异甲基化基因(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gene,DMG),对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得到其主要影响intracellular part、binding和biological regulation等生物学过程,参与了endocytosis、MAPK signaling pathway和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等与脂肪代谢相关的通路。本研究探索了脂肪代谢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优质、高效的猪肉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两头乌猪品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5个中国两头乌猪品种(通城猪、东山猪、沙子岭猪、赣西两头乌猪和金华猪)及3个国外品种(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核心蛋白(gag)基因、多聚酶(pol)基因、囊膜(env)基因的3个亚型A、B、C,分别从DNA和RNA水平上进行研究,以发现中国两头乌猪品种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资源优势。方法利用PCR方法在DNA水平上对PERV基因的三个亚型进行鉴定,并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在RNA水平上检测通城猪和大白猪PERV各亚型在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淋巴和脑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4个华中两头乌猪种中env-AB型为主要PERV亚型,分别占被测总数的92%~100%。在这4个品种中均没有检测到C亚型,金华猪以及3个国外猪种中均检测到了C亚型,病毒亚型种类也更丰富。半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gag、pol基因在两个品种9个组织中广泛表达,env-A在通城猪的心、肝、肺、脂肪和淋巴组织中表达量较低,env-B在通城猪的心脏和淋巴组织中表达量较低,而env-B在大白猪的肾脏中表达很低,其他所测8个组织中表达量都较高。结论通城猪、东山猪、赣西两头乌猪和沙子岭猪可以做为较佳的异种移植候选供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无法编码蛋白且长度大于200 nt的RNA,lncRNA可参与生物体内多种调控与代谢过程,且在多种生物体内呈现出组织特异性的表达模式。然而,lncRNA在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a体内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和功能机制尚不明确。肌肉内脂肪(IMF)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IMF的沉积受多种机制的调控,而lncRNA对IMF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GEO数据库中家猪RNA-seq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共筛选23 678个lncRNA,包括14 309个新鉴定的lncRNA,其中1 218个被鉴定为组织特异性lncRNA(TS lncRNA)。与mRNA相比,lncRNA具有长度较短、表达量更低和外显子数量更少等特点。通过顺式作用与反式作用分别预测了TS lncRNA的潜在作用位点,并通过GO和KEGG分析进行功能注释,发现TS lncRNA的功能总体上与其所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相关。此外,发现了潜在影响家猪IMF含量的lncRNA MSTRG. 7256.5,并对其进行了RNA干扰与过表达实验,结果表明MSTRG. 725...  相似文献   

14.
主成分分析在猪肌肉组织化学特性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个亲本猪种(莆田黑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和2个杂种猪大莆(大白猪♂×莆田黑猪♀)和杜莆(杜洛克♂×莆田黑猪♀)共150头猪作为试验材料,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体重达90kg时屠宰,取背最长肌肉样,测定了肌肉纤维形态、数量和肌肉组织化学成分,并对与肉质有关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以肌纤维面积与均径的相关性最高.12个性状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因子,即肌肉纤维因子和肌肉营养因子,且这2个主成分因子可保留87.132%的信息量,可基本反映原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同时,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在5个猪种中以杜莆猪肉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日本鳗鲡雌鳗卵巢发育期间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消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I&GD、I&nGD和A&nGD)对雌鳗处理后,进行了生物学相关参数、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鳗鲡在性腺发育期间,体重一直呈一个下降的趋势,直到产卵前,才显著高于野生海鳗.该现象被称为水合反应.实验结束时,3个实验组的脂肪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I&GD组下降最多,占总脂肪的66.55%;其次是A&nGD组,占总脂肪的43.76%;下降最少的是I&nGD组,占总脂肪的34.68%.研究对日本鳗鲡的肌肉共测出了17种脂肪酸,SFA 7种、MUFA 2种、PUFA 8种.其中,MUFA虽然只有2种,但在脂肪酸总量中占的百分比却较高达38.02%,而且它们的消耗与性腺发育和基础代谢有关,与雌鳗的游泳耗能无关.在8种PUFA中,AA的变化很特殊.实验期间,它在日本鳗鲡肌肉内是一个积累和消耗的动态过程.而且,积累程度与雌鳗的游动有关,游动越多,积累越多.EPA虽然能被检出,但量很低,而且各组间的变化无明显规律.DHA在日本鳗鲡肌肉中的含量达到123.91 mg/g干肌肉,占总脂肪的32.52%.卵巢发育所消耗的量也很多,I&GD组在卵巢发育结束后,下降到10.59 mg/g十肌肉.相关性分析发现.虽然总脂肪酸、PUFA、DHA和EPA与GSI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但关系最密切的是DHA,其r=-0.952(P<0.01,n=5),关系最小的是EPA,其r=-0.882(P<0.05,n=5).因此分析认为DHA是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所需的最主要的一种脂肪酸.对能量分布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日本鳗鲡在人工诱导性腺发育期间,基础代谢所需的脂肪量(LBM)占总脂肪量的34.68%,性腺发育所需脂肪量(LGD)占总脂肪量的32.49%,运动耗能所需脂肪量(LM)占总脂肪量的9.79%.因此认为,日本鳗鲡在不摄食的情况下,肌肉中的脂肪不仅能提供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满足洄游2000海里到达产卵场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调控猪机体骨骼肌形成、分化过程中起负作用,会阻碍肌细胞和肌纤维的生长,该基因的缺失或降低会引起动物机体的肌肉过度发育。并与猪个体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都有重要关联,可以用于改善和调节猪个体发育情况及瘦肉和脂肪比例。本研究主要对MSTN基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互作关联等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日后提高畜禽生长速度、产肉率、肉品质和培育新品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采用即食食品调查问卷收集的调查对象过去1年熟制猪肉消费数据,即食食品调查总户数为17 271户,分析我国成人即食熟制猪肉的消费情况。样本人群中即食熟制猪肉食用率为56.5%,食用者中熟制猪肉在家冷藏率仅为37.9%,其中城市47.7%、农村25.7%。食用前加热率为50.2%,加热时间中位数仅为10min;食用前加热方式主要为炒,占52.2%。目前,即食熟制猪肉家中冷藏率及食用前加热率均较低,即使加热,加热时间过短。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并沉积脂质,从而增加动物脂肪沉积.因此,猪肌肉间充质干细胞被认为是肌内脂肪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主要在体外探讨了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对猪肌肉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及Arg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添加MSTN活性蛋白极显著地降低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而添加Arg或MSTN抗体则表现相反的作用(P〈0.01).同时添加Arg可缓解MSTN对间充质干细胞脂质沉积的抑制作用(P〈0.01).生脂转录因子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外源添加MSTN抑制了细胞PPARγ2和aP2的表达,添加Arg和MSTN抗体增强了细胞ADD1的表达(P〈0.01).此外,同时添加MSTN蛋白和Arg较仅添加MSTN蛋白极显著增强了细胞ADD1和PPARδ的表达(P〈0.01),同时添加MSTN和Arg抗体较仅添加MSTN抗体显著增强了细胞ADD1,PPARδ,C/EBPα,PPARγ2和LPL的表达(P〈0.05).由此可见,MSTN抑制了猪肌肉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添加Arg至少部分地通过上调ADD1和PPARδ的表达来缓解MSTN对成脂分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香猪肌肉组织cDNA文库,并在文库中随机挑选克隆进行测序的方法,获得了131个香猪肌肉EST序列.在这131个EST序列所代表的109个单一克隆中,有99个为人类及其他物种的同源序列,3个为已知的猪的ESTs,7个为未知ESTs.对这10个已知、未知ESTs进行开放阅读框预测并进行B1ast分析,没有找到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对上述EST所对应的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除去27.27%的EST未能分类外,克隆到的EST大多来自与基因/蛋白的表达调控相关的基因(占45.46%).来自具有其他功能的基因的EST依次是细胞代谢占10.10%、细胞结构/迁移占10.10%、细胞/机体防御占5.05%和细胞信号/传导占2.02%.没有发现和细胞分裂相关的已知功能基因.本研究结果为中国地方品种香猪提供了第一个骨骼肌的基因表达谱,为今后寻找猪肌肉生长和肉用品质的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勤学  李俊  刘红林  王林云  徐银学 《遗传学报》2004,31(11):1218-1225
大约克公猪于15kg、40kg、60kg和90kg时随机屠宰,二花脸公猪于18kg、40kg、60kg、80kg和90kg时随机屠宰,每阶段每品种各屠宰4头。采集背最长肌,用乙醚抽提法分析肌内脂含量,同时取冈上肌和半膜肌提取组织的总RNA,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以18S作内标,分析脂肪合成基因(LPL、ME、ACX)与水解基因(HSL)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1)两品种猪肌内脂生长规律存在差异:二花脸猪生长前期(40kg前)肌内脂含量为2%左右,但在60kg阶段肌内脂水平显著升高到4%以上,90kg阶段达到5%以上而大约克猪在整个生长期肌内脂含量稳定在2%左右;(2)冈上肌和半膜肌肌内脂肪组织脂肪合成与水解基因表达规律相似;(3)二花脸猪20-60kg时LPL和ME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肌内脂沉积趋势相吻合;结果提示:二花脸猪与大约克猪肌内脂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二花脸猪在40—60kg阶段肌内脂快速沉积引起的,而且ME和LPL基因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在二花脸猪肌内脂快速沉积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