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绒根小蠹属Hylurgops Leconte(1876年),属于齿小蠹科Ipidae,海林小蠹亚科Hylesininae,根小蠹族Hylastini。目前世界已知种类(截1960年),约40种,其中产于旧北区和东洋区者超过50%,我国产绒根小蠹属,过去由Eggers(1933年)、Murayama(1940年)、萨卡洛夫斯基(1959年),曾作了零星记述,已知有9种;近年来作者等就我国各地所  相似文献   

2.
剉小蠹属Scolytoplatypus Schaufuss 1891与齿小蠹科Ipidae的种类相象,但雌虫前足胫节外面粗糙如剉,易于区别。一般多寄生于各种阔叶树的木质部,也有寄生于针叶树内,坑道成梯形。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已知种类50余种,我国有10余种,而以下列二个新种较为突出,代表着我国产背孔有、无的两个类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除“西藏昆虫”中曾记录过一种翘角喙小蠹Hyorrhynchus blandfordi Sampson外,本文首次记述了我国的喙小蠹属Hyorrhynchus Blandford。共计5种,有3个新种。5种的检索表及3新种的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肤小蠹属(Phloeosinus Chap.)是齿小蠹科(Ipidae)中较大的一属,广布于各大洲,全世界已记载的种类约110种。新北区种类较多,约45种以上;旧北区与东洋区合计约50种。我国产肤小蠹属过去曾由Eggers(1939),Niijima(1942),Schedl(1953,1962)作了零星的记述,已知共6种(Pertuberculatus,perlatus,arisanus,hopehi,sinensis及granosus),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危害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的小蠹种类及其危害情况,采用踏查和木段诱集两种方法于2016-2020年对我国枫香树有分布的11个代表省份或地区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调查鉴定危害枫香树的小蠹种类共18属34种,增加了地区分布新记录16种,其中对枫香造成严重危害的1种,造成中度危害的有3种,对上述...  相似文献   

6.
Stephen L.Wood和黄复生1986报道(Stephen,1986),将拟鳞小蠹属Pseudoxylechinus定为新属,包括5种。本文介绍1新种云杉拟鳞小蠹Pseudoxylechinus piceae sp.nov.的形态特征及列出该属6种的检索表。属的特征其中触角锤状部近基1/3处有一横向几丁质嵌隔(上述论文未提及)。  相似文献   

7.
小蠹属Scolytus Geoffroy为一大属。蔡邦华等(1962)曾将该属种类作过系统修订,并发表了2新种,当时国内已记述的有14种,以后本属种类又有所增加,至今共增添6新种,3新记录,再加原有14种合计全属共23种。为了便于鉴定,特将此23种列检索表如下:1(34)腹部向上收缩较陡,侧面观第1与第2腹板构成直角或钝角腹面,少数种类腹部向上收缩较缓,第1与第2  相似文献   

8.
中国四小蠹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小蠹研究之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小蠹属(Polygraphus Er.)一般寄生于针叶树韧皮部和边材间,为害普遍,数量繁多,往往超过齿小囊属(Ips De Geer)。而本属种间差异甚微,鉴定较难。七十年前W.F.H.Blandford就曾说过:本属的鉴定须依靠生殖器作辅助条件,才较有把握。我们根据内外形态相结合的精神,将国产13个种及亚种,作了比较研究,内有4个新种,2个新亚种,扼要叙述如下。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根小蠹属Hylastes Erichson(1836年)是齿小蠹科中一个较小的属,隶属于海林小蠹亚科Hylesininae,根小蠹族Hylastini;Hagedorn(1910年)曾把广义的Hylastes属分为Scierus,Hylastes,Hylurgops和Hylastinus四个亚属;但Reitter(1913)以后学者把上述各亚属都提升为属,现已被各国学者所通用。  相似文献   

10.
小蠹,是鞘翅目(Coleoptera)象鼻亚目(Rhynco-phora)中的一科——小蠹科(Scolyfidae)。这一科的昆虫,除个别种类为害草本植物外,都生活在木本植物的树皮内或材质中,是一类主要的森林害虫。齿小蠹属中的云杉八齿小蠹(Ips fypogrophus L.),1956年造成黑龙江大海林地区鱼鳞松大面积枯死。但由于小蠹的体形甚小,过去国内资料极少,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易分辨。现将我国齿小蠹属的七种小蠹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松六齿小蠹(Ips acuminatus Gyll.) 体长3.4—3.7毫米,老熟成虫黑褐色,有光泽;短  相似文献   

11.
皱小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皱小蠹Scolytus rugulosus Ratzeburg广泛分布于喀什、和田、阿克苏、吐鲁番、乌鲁木齐和伊犁等地的水果产区,是苹果、梨、桃、杏、海棠、樱桃、酸梅、李和扁桃上钻蛀树木而且有毁灭性的害虫。我们于1999—1981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一、为害情况 凡是由于树龄老、栽培条件差、管理不善和其他病虫为害等造成长势衰弱的果树都易受害;长势强壮的不易受害或受害较轻。  相似文献   

12.
<正> 山西省晋城市郊区是全国五大山楂产区之一,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市现有山楂树1400万株,年产量在1000万斤以上,占全省总产量的75%左右。 1980年首次发现两种山楂蠹虫——山楂长小蠹Platypus sp.和瘤胸材小蠹Xyleborusrubricollis Eichhoff。并在该乡林场定点观察,初步掌握了两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及习性,并通过防治方法、药剂种类等筛选试验,选出了打孔注药薰蒸法。1983年发现该虫对柿树、苹果树亦有危害,从而扩大了研究范围。通过预测树体内各虫态的比例及活动情况,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综合防治方法,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验对比了红、黄、蓝、绿、黑、白六种颜色粘虫板对新疆吐鲁番地区杏树上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和皱小蠹(Scolytus rugulosus)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红色和黑色粘虫板对多毛小蠹的引诱效果明显高于其他颜色;其中黑色粘虫板对皱小蠹的引诱效果最强,平均每块黑板诱捕到(11.8±5.0)头皱小蠹,红色次之,其他颜色对两种小蠹均无明显的引诱效果;红色粘虫板对多毛小蠹的引诱效果最强,平均每块红板诱捕到(16.±3.0)头多毛小蠹,黑色次之,其他颜色对两种小蠹均无明显的引诱效果.通过色板引诱虫量的变化体现出两种小蠹的不同扬飞高峰期,多毛小蠹的扬飞高峰期应在六月初,而皱小蠹的扬飞高峰出现在六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光滑材小蠹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滑村小蠹XyleborusgermanusBlandford属鞘翅目小蠹科,是近几年发生在板栗树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调查表明在我省秦岭沿线发生面积占栗林总面积(包括野生板栗〕的85.8%,被害株率达2%~19.1%,严重地块可达30%多;平均虫口密度17.8头/株,最多达350头以上。被害树由于该虫沿年轮横向蛀坑凿道,切断树木输导组织,使树体水分及养分输送中断而枯死。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l寄主与分布光滑材小合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省秦岭沿线危害9种树木的主干(见表)。2生活史光滑村小合1…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常见小蠹为害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小蠹总科Scolytoidea的害虫一般身体较小,种、属特征很容易混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它们整齐而规律性极明显的为害状来区别种类,往往迅速而准确。许多小蠹种类的为害状各具特点,肉眼观察方便,在鉴定时,如果把成虫标本和为害状标本结合起来,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林间调查中尤为适用。 这里把西北地区常见主要小蠹虫种为害状图解如下,供参考。 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vi Sem。为害白榆、旱柳的衰弱枝干,形成单纵坑道。母坑长约5—6厘米,子坑密集,有的交叉,在木质部坑迹明显,色灰白(图1)o 黄须球小蠹Sphaerotrypes coimbaterensis Stebb.为害核桃、枫杨。成虫在越冬前的补充营养期蛀食健康活立木的一年生枝顶芽下部,蛀孔圆形,直径约0.2厘米;顶芽因之而枯死。翌春,成虫蛀入衰弱枝干,在树皮下为害,形成单纵坑道。母坑长约0.3—0.4厘米,子坑排列紧凑,整个坑道(包括母坑、子坑、蛹室)均在木质部表面有明显而整齐的迹印,呈灰白色(图2)。 铁杉球小蠹Sphaerotrypes isugae Tsiai et Yin为害铁杉倒木的中下部。寄居皮下,成单纵坑道。母坑  相似文献   

16.
<正> 丰林森林自然保护区是以红松林为主的原始林区。面积约18,400公顷,其中红松林约占78%,大部分是400多年生大树,树高可达37米,胸径可达1.2米,是我国目前最珍贵的红松林保护区。近年来,由于卫生伐区未及时清理,致使红松切梢小蠹为害日趋严重(表1、2)。我们于1977—1979年对此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被害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10—2015年全国口岸从美国进境松木中截获的齿小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美云杉齿小蠹Ips borealis、美雕齿小蠹I.calligraphus、混点齿小蠹I.confusus、重齿小蠹I.duplicatus、南部松齿小蠹I.grandicollis、蒙大拿齿小蠹I.montanus、似混齿小蠹I.paraconfusus、白云杉齿小蠹I.perturbatus、美松齿小蠹I.pini、平额重齿小蠹I.plastographus、十二齿小蠹I.sexdentatus、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 12种昆虫的进境寄主进行统计,对截获频次进行分析对其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检疫鉴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防治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本研究采用皮透与13种农药分别组配,利用树干喷雾法,筛选防治小线角木蠹蛾的最佳组配剂.结果表明,防治当年孵化的小幼虫,皮透与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SC)配比为2∶1的1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95.94%;防治跨年度的大幼虫,皮透与15%氯氟·吡虫啉SC配比为2∶1的3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到90.13%.结果发现采用皮透与15%氯氟·吡虫啉SC配比为2∶1的30倍液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本研究为小线角木蠹蛾等蛀干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探索出了新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 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 hintzi 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 solutus 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 cupulatulus 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 calamus 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 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 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 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 lewisi 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Ⅰ基因部分序列(549 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 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 Dinoplatypus和Platypus 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江西材小蠹族种类,通过系统调查,对江西材小蠹族昆虫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研究发现江西材小蠹族共16属21种,其中江西新记录种13种,中国新记录种3种:Ancipitis depressus(Eggers)、Debus fallax(Eichhoff)、Leptoxyleborus sordicauda(Motschulsky)。文中给出了标本信息及其在中国的分布、寄主和部分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新记录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成虫特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