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现新病原、建立新病原学的技术与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对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角度来看,新病原体应该包括:①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②已发生变异、毒力增强、使用现有技术和方法无法给予准确诊断或鉴定的病原体;③在世界范围内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建议设置新病原学,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通过与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交融,建立发现新病原、判断新病原与疾病的关联度以及危害预警等技术和理论体系。新病原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发现新病原、研究新病原、预防和控制新病原的能力,包括建立病原体检测技术储备,准确鉴定在我国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建立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发现发生变异的病原体;建立能及时发现世界范围内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传染病网络直报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疫情网络直报告别了过去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信息不畅的弊端,但在传染病管理和传染病报告技术规范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兰英 《蛇志》2009,21(2):166-167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评价干预措施对降低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迟报率、漏报率的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疫情网络直报的问题,比较采取干预措施前后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漏报率,找出影响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及影响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漏报率的因素,探讨提高传染病监测质量的应对对策。结果网络直报的目的不明确,漏报、迟报仍然存在,各种填写不规范及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是影响网络直报的主要因素。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迟报率、漏报率。从多方面不断完善疾病监测体系,提高疫情报告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发突发传染病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快速识别致病病原体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首要问题,传统病原检测方法难以应对已知变异较大病原或未知病原,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研究给病原识别鉴定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核酸提取、高通量测序和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方法不断发展,使宏基因组学成为新突发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研究方向。宏基因组学可对传染病防控中的多种类型样本进行直接测序,获得高通量的测序数据,并结合病原核酸数据库,通过序列比对、变异进化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监测可疑样本对疫情暴发进行预测预警;识别传染病患者感染致病病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构建病原系统发育关系,追溯疫情潜在感染来源,最终实现新突发传染病病原的快速识别、分型、耐药及溯源分析。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对宏基因组学在传染病病原监测、检测及溯源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新病毒性传染病的出现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近20年来发现的14种新病毒新病毒性传染病,同时,分析了影响这些新病毒出现的因素,如经济发展和生态日益恶化、人类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病毒株的适应和变异、气象因素等。提出了相应预防对策,如要高度警惕和重视新出现的各种病毒性疾病;利用其他学科的高技术手段,加强疾病监测,扩大流行病学研究,提高预测和监测新传染病出现的能力;还要加强实验室研究和流行病学之间的结合,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加快疫苗的  相似文献   

6.
新发突发传染病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快速识别致病病原体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首要问题,传统病原检测方法难以应对已知变异较大病原或未知病原,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研究给病原识别鉴定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核酸提取、高通量测序和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方法不断发展,使宏基因组学成为新突发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研究方向。宏基因组学可对传染病防控中的多种类型样本进行直接测序,获得高通量的测序数据,并结合病原核酸数据库,通过序列比对、变异进化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监测可疑样本对疫情暴发进行预测预警;识别传染病患者感染致病病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构建病原系统发育关系,追溯疫情潜在感染来源,最终实现新突发传染病病原的快速识别、分型、耐药及溯源分析。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对宏基因组学在传染病病原监测、检测及溯源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因其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大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破坏,新老传染病(SARS、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TB等)相继出现及复燃,人民的健康不时受到威胁,传染病医院肩负着防治疾病的重任并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如何做好医疗应急后勤保障工作是当今新形势下传染病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传染病的快速检测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中现场快速检测对于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尤为关键。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设备可小型化等优势,可用于传染病快速检测。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传染病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该类传感器在现场检测中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以及免疫磁分离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检测相结合在传染病快速检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有关资料,试图梳理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发展和现状,探讨采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建立智慧化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运用统一关键数据标准、口径,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时自动采集与传染病有关的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强化数据分析应用,达到早期识别和预警,做到遏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同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能够实时获得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及时提出科学精准的有效防控策略.不断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我国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南山区学校幼儿园2010-2012年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情况,探讨预防及控制疫情暴发的策略及方法.方法:以2010年南山区区级研究课题《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中开发的《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中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数据,同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用MS Excel和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南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共发生519起暴发疫情,其中甲类传染病疫情0起,乙类疫情56起,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428起,其他传染病暴发疫情35起.暴发疫情种类以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腹泻、水痘等为主,罹患人群共4227人,全区8个街道均有疫情发生,春秋季节暴发疫情较多,尤以3月份和9月份居多.结论:应重点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密集场所的传染病监测及疫情报告机制,落实晨检和因病缺课报告工作,提高疫情预警效率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预防及控制流感、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水痘等常见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保护学生及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对于高传染性的疾病,政府总会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本文针对防护措施下的高传染性且具有潜伏期等特性的一类传染病,结合传染病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给出了这类疾病单日新收治的直接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的高维动态模型,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参数辨识.最后以SARS为例,利用网上公布的SARS数据给出了5月22日-5月31日的预测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和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急死尸检3410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22个医学院校病理科和法医系1950年至1989年急死尸检3410例,男女比例1.9∶1。急死高峰发生于9岁以下及20~49岁两个年龄段。急死原因第一至第六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围产期疾病、原因不明者和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随年代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而比例升高,而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正好相反,9岁以下儿童急死主要原因是围产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成年人及老年人主要急死原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综合性传染病医院运行机制进行新的尝试,旨在探讨传染病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与综合发展方向。方法:对我院近五年(2008-2012年)进行改革前后的一系列相应指标采取回顾性对比分析,对新的运行机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新的运行机制明显加强了医院内部的现代化建设、激发了医院活力,满足了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结论:综合性传染病医院的新的运行机制不断趋于完善,取得的成效显著,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使传染病医院告别原有模式而走向现代化、人性化、综合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杨臻嵘  周钢桥 《遗传》2023,(11):950-962
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基因操作和传染病研究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对于有效控制和治愈传染病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其构建的细胞、类器官和动物疾病模型,为探索传染病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极大便利。CRISPR筛选技术使得高通量鉴定传染病相关风险因子成为可能。基于CRISPR的新型分子诊断工具为病原体的检测提供了更灵敏和快速的方法。利用CRISPR工具敲入抗性基因或破坏风险基因和病毒基因组,有望实现预防或治疗传染病。本综述讨论了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疾病模型制备、传染病风险因子筛选、病原体诊断和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传染病的研究和防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能够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甚至引发严重社会危机的传播性疾病。近年来,新冠、埃博拉等传染病的恶性暴发促使人们寻找更为高效便捷的防治手段以遏制疾病的进程。抗体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palivizumab是目前唯一被批准应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免疫力低下人群的预防的单克隆抗体。纳米抗体(nano-antibody, Nb)是目前已知的能与抗原稳定结合的最小功能性单域抗体,具有稳定性高、亲水性强、易于表达和改造等优势。独特的分子特性使其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发的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显示纳米抗体对艾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重点叙述纳米抗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在传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易损斑块的危害,阐述了目前的疾病防治现状,并且从健康信息学的角度提出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新策略。文中着重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易损斑块的早期预警方面开展的工作,包括提出了大规模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筛查和干预研究计划和个性化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谢建平  肖永红  周钢桥 《遗传》2023,(11):945-949
<正>瘟疫与人类文明如影随形。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病原体与人类不断相互适应。虽然疫苗、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极大改善了人类健康,但是传染病仍然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现有的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时,突发的新传染病又进一步威胁着人类健康。人类活动也增加了自然压力的强度和频率,产生新的压力,改变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又加大了新发传染病风险。构建健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应对来自不同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挑战。深入研究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尤其是作用的途径和网络、免疫保护的分子事件等,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切实应对"一带一路"公共卫生的挑战,降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伴随的传染病传播风险,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牵头的"‘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流行规律和预警应对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该项目由王文玲研究员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汇集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的17家优势单位,将围绕5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包括:①"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流行特征研究;②"一带一路"重要病媒生物携带病原体研究;③"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输入风险和监测预警技术研究;④"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协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⑤"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实验室保障技术研究。该项目实施将切实将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大卫生概念的现实需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疫情网络直报告别了过去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信息不畅的弊端[1],但在传染病管理和传染病报告技术规范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如下。存在问题1管理方面的问题1.1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负有监督管理职责,而其监督对象却是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难免出现违法不究的现象,医务人员对该法的意识淡薄也就成为自然的事情。1.2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医疗机构只重经济效益,对于带有公益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疏于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单位在确定奖励基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科室的创收,而不是岗位性质、技术含量、个人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中心”)是复旦大学第9所附属医院,系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传染病医师进修教育培训基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进修教育基地、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临床基地;为上海市产科肝病监护中心和上海市传染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之挂靠单位;是上海市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之一。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